【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重点)
2.把握情感变化,体会残疾人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难点)
3.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的一生》《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海伦·凯勒是人类创作的一个奇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的家庭老师安妮·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海伦·凯勒和莎莉文一起相处近50年,莎莉文老师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海伦,海伦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模(mó)仿绽开(zhàn)小心 yì yì(翼)(翼)感kǎi(慨)搓niǎn (捻) pì(譬)如jié(截)然相反惭kuì(愧)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不求甚解
②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美不胜收
③各种各样的花颜色鲜明华丽。 花团锦簇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大悟
3.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莎莉文老师教了“我”什么。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找出文中表示“我”感情变化的词语,划在书上。思考: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会使“我”的情感产生变化?第一段中“最重要”、“感慨万分”、“不寻常”等词语,体会海伦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感激。
第四段中“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和结尾两段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教育方法的高度评价,和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划在书上。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课堂探究】
1. 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 学习本文后,你觉得莎莉文老师是 的一个老师,从文中找出理由。
理由: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
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 课文1-5段作者写了什么,与莎莉文老师有何关系?
铺垫的内容:先写“我”的感受,再写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最后用设问、比喻进行烘托,表达自己的渴望。(这是铺垫)
好处:(1)用层层铺垫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给读者留有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四,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拓展延伸】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知道谁?从他的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字数不少于50字)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熟记下列名言,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它有是怎样建造的?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对自然界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对动物的爱心。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或观察蟋蟀及它的巢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衔接下一个环节,同时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在语境中认读字词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顺序。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交流、梳理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能驾驭课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
2、选择正确读音。
洞穴(xué xuè) 粗糙(zào c?o)
慎 (shèn sèn)重 即(jí jì )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柔弱——简朴——慎重——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出悬念,衔接下课;巩固基础,使学生学有所得)
五、作业布置: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
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想,在上一节整合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问题,达到精读的目的。)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大屏幕出示或出示小黑板)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附板书:
26 蟋蟀的住宅
特点:慎重选择 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 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
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解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启示”。“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有所领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启示》作题目,表明本文是议论文,人们引起的联想或领悟是由滴水穿石现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经久不息地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最终把石头穿透。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本文介绍这种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摆出事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进而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回应了开头。
〔语意理解〕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使之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这句说明太极洞中石头上圆洞的形成原因。“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学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学反应,再加上重力的冲撞,日久天长,就可能使石头出现圆坑或圆洞。“太极洞”,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是道家修炼的场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讲的是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点明了课题,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标专一,就是关注一个目标,不分散注意力,这样获取成功的几率就大。这是从目标选择策略上讲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劲儿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赢得胜利。这是从工作态度与人的品格上讲的。第2句是反问句,指出滴水穿石启示了人们,只有具备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反问句是对前面三个事例的总结,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过程。“顽石”,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艰苦的工作或事业,许多工作或事业都十分有难度,不是轻而易举能干好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要获取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举爱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专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在例举齐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挥毫”“条幅”和“炉火纯青”。“挥毫”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动物身上细长而尖的毛叫“毫”,毛笔是用“毫”做成的,人们便用“毫”指代毛笔。“条幅”,指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写作特点〕
论证过程严密。
作为议论文,讲究分析与论证。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事例引出论点,中间举3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正面论,反面论,“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印证下牢牢地立了起来,让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证法,主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不强。采用例证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本文例证很周密、严谨,举的3个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这两位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应“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应“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外”。3个名人中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文章用这些事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都凭“滴水穿石精神”而获成功,进而证明了论点。
教学建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
一、走近作者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有《汉书》(《前汉书》);辞赋有《两都赋》;诗有《咏史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自主学习】
1. 校正字音
① 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② 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 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3-05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6篇01-19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五篇04-30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5篇04-12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5篇08-06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6篇07-17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八篇06-07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九篇04-28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9篇04-16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5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