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态度,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在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的能力、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四、教法设计口语活动、合作探讨
五、学法指导调研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六、教具使用常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广泛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相关图片等资料
2、若有条件,可采访所在城市科学家的故事
3、四人一小组,准备好自己的资料带,准备好自评、互评
4、教师准备好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以便学生访写
5、学生准备五位同学,组成评价小组
(二)、活动过程
活动阶段分三个阶段: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第一阶段
小组内交流科学家的故事,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组推荐1—2篇,班级交流
第二阶段
班级内畅谈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或者是第一次在迷上科学如何受挫的故事
第三阶段
教师提供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学生范读、听读
根据以上所给信息或资料访写一篇探究科学的作文
例文外星人入侵地球
50XX年的一天,在地球人的一个太空站,两个地球警卫正在值班,突然警报系统响了起来:“发现不明飞行物!发现不明飞行物!……”同时,两个警卫从监控仪上发现了一个小点。紧接着,通话器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哈哈!我们是天下无敌的比拉星人,我们要占领地球!如果主动投降,你们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否则,就摧毁地球!”二人立刻向地球防卫军司令部发出信号。地球防卫系统全面启动,同时向全球发出警报:“发现外星不明飞行物,并声称要霸占地球。我们决不投降!全球人民行动起来,保卫家园,各系统做好应战准备。”
两天后,几百万个比拉星人架着古怪飞碟及太空船悄然降临。他们首先派出一个隐形机器人,闯进太空站,杀死了两名值班警卫。幸好其中一位在临死前向地球发出了信号。地球防卫司令部马上派出精锐部队,启动所有导弹、火箭发射台。可地球人的导弹怎么也打不着外星人的太空船和飞碟,即使是电视头导弹。因为外星人已经研制出了100倍光速移动器,而我们的仍在研制中。情况非常紧急,眼看军队快阻挡不住了。这时,核武器研究院的博士们带来了500光速炸弹。可这种炸弹只有100枚,远远比不上敌参数量,但战士们的士气很旺:“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战斗到底,决不投降!”在这危急时刻,传来一个震奋人心的消息:1000倍光速移动器与定身炸弹研制成功了!顿时化险为夷,地球人势如破竹,一会儿就摧毁了敌人的所有飞碟和太空船。太家欢呼起来!
突然,飞碟残片里掉下几块大石头,里面爆出一个个身长10米,宽500米的大怪物,头部巨大,底部有许多线。我们把全世界的核弹全用上了,都无法摧毁它。地球人有些束手无策了。这时,一群长10米,外形酷似地球人的外星斗土从天而降,和入侵者拚杀起来,威力无比。不一会儿,入侵者就落荒而逃了。地球人感激不尽,外星圣斗士说:“不用谢!我们希望全人类都能和平共处。”
“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地球人终于胜利了!”大家欢呼着。地球,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终于恢复了和平。
随堂练习
1、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留意的科学现象,请你结合生活谈谈你的发现
2、谈谈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
十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示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掌握和感悟诗的表示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示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
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
介绍作者和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示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研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
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
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实际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身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示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身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⑴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和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⑵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身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⑶教师根据自身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⑷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⑸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衔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⑴对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假如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笼统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体现的。
⑵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⑴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⑵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⑷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讨论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劫掠(lüě)栖息(qī)藩篱(fān)归咎(jiù)
2、释词
失衡:失去平衡。
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监控:监测的控制。
归咎:归罪。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逃也逃不脱。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白、赤、黑五种颜色。泛指各种颜色灿烂而多彩。
束手无策:比喻无能为力或没有办法。束手,捆住了手。
物竞天择: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优秀者生存,劣者淘汰,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
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始料不及:当初没有估计到这种结局。料,预料,估计。及,到。厄运:困苦的遭遇。
为所欲为:原意是做自己要做的事。现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指干坏事。为,做。欲,想。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事前考虑或磋商,使认识统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一段。
2、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
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划分课文结构,归纳文章说明顺序
1、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二部分(2—4)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三部分(5)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四部分(6-7)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五部分(8)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2、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四、课文赏析
1、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一种是某些本土物种灭绝,一种是耗费大量钱财。
3、针对生物入侵者,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
语文教案 篇5
【导入新课】
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找学生复述内容。
【新课探究】
一、整体感知、讨论课文的结构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首段从"庆历四年"谈起,点出人物:滕子京,交代地点:巴陵郡:述说遭遇:谪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奏贬岳州之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句极赞滕子京的政绩,这虽不免有过誉之词,但据《巴陵县志》记载,他着实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个颇有点才干的官吏。然后在些基础上重修岳阳楼。其楼装饰一新,一定是彩壁辉煌,飞阁流丹,但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有一句"增其旧制"表明增设规模,增刻诗赋,是说明重修后其楼的骚趣雅致。从文章结构上看,也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密合题意,循题目的"记"字,交代作文的缘起,指的是滕子京绘一画《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的事。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 有深意?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齐背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整体分析: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岳州诸景之大成,又是说作者的笔墨是以它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便行云流水般地过渡到洞庭壮景的描绘上。
先写气势阔大。"衔远山,吞长江",洞庭之于远山是"衔",于长江是"吞",两个动词超神入化,赋予洞庭以宏阔的气象。凝练形象的语言既交代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关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将静止的景物注进入生命,变静态为动态。
次写水势浩大。"浩浩汤汤"。重叠式的用语写出烟波浩淼、浪涛汹涌的景象。尔后,把笔推开去,"横无际涯",极目而不见边际,盛夸范围寥廓。
再写景象变幻。"朝晖夕阴",晨昏不同,明暗相异,自有说不尽的万千气象,最后,以总体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评论总括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大观"同"胜状"呼应,文章肌理绵密。
作者拎起来后,再一笔宕开去:"前人之述备矣"说明这不是作者笔墨中心,最后又用"然则"一词转过来,直入本文主旨————随物赋感,因景生情。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2)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齐背第二段。
四、总结
1—2节的内容及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认识“耀、哈”2个生字;
二、学习要求掌握的新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能适当的造出正确的句子;
三、掌握关联词“假使”和副词“恰好”的用法和意义。
四准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思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大意的讲解;
二、“假使”、“恰好”的学习及应用。
三、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生字词,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知:
请大家说说你们认为的“好事情”有那些?然后由此引入课题。
(二)、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时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不懂的词、句子。
(三)、领读课文:
读时注意音调、语气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读: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五)、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生字:
恰qiā:正好;部首:忄;笔画数:9;结构:左右;组词:恰好(正好)、恰恰、恰巧(凑巧)。
委:wei :的确、确实;部首:禾;笔画数:8;结构:上下;组词: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委托(请人办理。)委曲(弯弯曲曲)
枪:qiang一种兵器;部首:木;笔画数:8;结构:左右;组词:手(qiang)枪、枪(qiang)支。
井:jing能取水的深洞;部首:井;笔画数:4;结构:独体字;组词:井水、水井。
捞:lao从液体中取东西;部首:提手旁;笔画数:11;结构:左右;组词:捞鱼、捞取。
扰:rao扰乱,搅扰;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打扰、扰乱。
抚:fu安慰,慰问;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抚爱(照料)抚摸、抚养(爱护并教养)
学习词语:
假使:如果。表示假设的关联词。例如:假使有事情,请告诉他。假使我现在有钱我就给你买玩具。
恰好:副词,正好,刚好。例如:今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讲话:说话。例如:请你上课时不要讲话。
饭碗:盛饭的碗。
里头:一定的范围或时间以内。例如:这里头有西瓜吗?
二、巩固练习:
男女生对比读生字、词;分组读、各小组间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字、词语的读法及意义、用法。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组词。
第三课时
一、讲解课文:
1、文中有几个主人公?是谁?
(四个;分别是:小尤拉、妹妹、奶奶、妈妈)
第一自然段:(老师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三自然段:故事的开头。
问题:1、小尤拉想的第一件好事情是什么?
(以上问题可用原文回答。)
重点词:
假使表示假设的关联词
第四至六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妹妹的。
问题:
1、小尤捞为什么叫妹妹走开?
(因为他想着救掉进井里边的妹妹而不愿意陪她玩。)
2、小尤拉想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重点词:恰好
第六至十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奶奶的。
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讲了小尤拉只想着所谓的好事情,而不愿意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讨论:
1、为什么小尤拉不愿意做这些事情?
2、小尤拉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我们以后要怎样做?
重点词:恰好
二、巩固练习:
1、分小组表演这个课本剧。
2、用汉语讲这个故事。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尤拉为主人公,他确实想做好事情,可是他总不去做,最后什么也没做。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十、板书:
2、好事情
救妹妹
小尤拉的好事情 救奶奶 事情不论大小,只要
对人有帮助就是好事
救小狗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学会运用重点生字词,懂得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04-09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03-15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3-05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5篇02-01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6篇12-29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6篇01-19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五篇04-30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5篇04-12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01-24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