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07 09:38:4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梳理、沟通

  1、沟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1)出示苹果图,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6+6+6+6=24

  (2)用乘法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4×6=246×4=244个6相加

  (3)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4)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意义

  2、读法:谁会读这两道算式?板书:读法:4乘6等于244乘6等于24

  3、回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6叫什么,得数24叫什么?

  板书:名称因数因数积

  5、复习乘法口诀

  (1)4×6等于24用那句口诀?板书: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2)补充乘法口诀表:

  在乘法表中“四六二十四”这一横行还缺少哪一句口诀?

  竖着看“四六二十四”这一列还缺少着哪句口诀?表格中缺少哪些口诀?

  (3)全班拐弯背乘法口诀。

  (4)对口令

  二四()()十二xxx()()二十四

  三九()()九六十三七八()六七()

  (5)说说哪几句口诀最容易几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6)选两句口诀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不是)请按照顺序把它们说出来。

  三、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读法、各部分名称和口诀表,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四、练习

  1、摘苹果先说口诀,在说算式及得数。

  7×98×67×63×57×56×7

  3×78×59×69×82×94×4

  2、填空

  (1)、2×7=()读作(),表示()。

  (2)、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算式()。

  (3)、7×5+7=()×()。

  (4)、()里最大能填几?

  ()×6<4331>5×()9×()<52()×8<65

  3、选择题

  (1)2个5相乘的算式是()

  ①5+2②2×5③5×5

  (2)2×8可以表示()①2个8相加②8个2相加

  (3)积是63的算式是()

  ①60+3②4×9③9×7

  4、判断

  1、2×5和2×5的意义不同。()

  2、7×9读作:七乘九。()

  3、6和8相加是48。()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利息。

  2、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进行教育,培育其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幻灯机、存款凭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小品导入新课

  师:在上新课前,我们来看一个小品。大家可要仔细看,等一下,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看谁最聪明,好,现在请看:

  师:银行职员,同学甲:储户小丽,同学乙:孜大爷。

  (甲背着背包,兴冲冲地赶路,碰上乙)

  乙:喂,小丽,这么些早去哪里呢?

  甲:张大爷呀,我还要去银行取钱呢!

  乙:取钱!真不懂你们这些人,钱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银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烦。

  甲:大爷,这您就不懂了,这钱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银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计划地用钱币还能支援国家建设呢!

  乙:真的吗?钱存入银行有这么好处,那我赶紧去把家里的几百块钱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胆了。

  甲:大爷,再见

  乙:再见

  (甲继续走,到了银行)

  甲:您好,我不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钱,请您办下手续。

  师:好的请填一下取款单。(生填)

  师(把钱递给甲)这是你的钱,数数看。

  甲:(数钱)惊讶地叫道:哎,怎么钱多起来了?

  (甲扬起手中的钱)您多给了一块八毛。

  师:(抚摸着甲的头):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钱没错,这1.8元是你应得的。

  二、新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会知道,说说看!

  1、 学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几个概念。生:(利息)

  师:同意这种说法吗?是的,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利息(板书课题)

  师:那你对利息了解多少?生说。(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师:说得真好,大家表扬他。

  师:再请几位同学说说什么是利息,并引导学生说出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师:你知道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来了吗?请学生看书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板书)生齐读利息的计算公式。

  师:从这几年来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本金、利息率、时间)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利息,对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结合课本,请同学们说一说。生说。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小丽的100元是本金)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银行的规定的。有按年规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规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据存款的长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生没说到的,教师可进行补充,并出示:

  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2.25%

  让学生说说这整存整取是什么?

  (是存款方式,存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2、 计算利息。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公式。

  出示:小品中的小丽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利息是多少?

  ①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上台板演。

  100×2.25%×1=2.25(元)

  ② 让学生说说列子中的每个量代表什么?根据什么进行列式。(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时间,2.25元是利息)

  3、 税后利息的学习及计算。

  师:2.25元是利息,这可就奇怪了,可小丽只拿到1.8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钱真的算错了吗?

  让学生自由说,不清楚,可以翻书找找原因,小组进行讨论,得出: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纳税)小丽得到的实际上是纳税后的利息叫税后的利息。教师板书:税后利息。

  师:那税后利息该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谁的脑子最聪明,转得最快。

  学生讨论思考后,师引导得出: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师:看来,同学们真了不起,利息已经算出来了,现在,算税后利息有困难吗?好动笔。学生计算,请一同学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师: 现在,大家知道,小丽,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吗?生:知道。

  出示第三个问题:小丽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师:这“一共”包括什么?(本金和税后利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100+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 反馈练习,让学生看教科书P124—P125内容。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知识掌握的最牢。

  出示:①把钱存入银行,只对国家有好处( )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纳税( )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税率纳税( )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在这课我认为学生应该弄清以下问题:

  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

  2、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排竖式时都是在两个数的前面写上+、-,除法怎么不是像它们这样子写上呢?

  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

  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

  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

  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

  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

  反思: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都应该表扬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 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 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 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 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

  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 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 练习运用 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 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 针对练习:书3(2)(3) 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 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第一单元:一位数除多位数

  口算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 例1、例2

  教学要求: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除多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组题

  30÷3 80÷8 20÷2 60÷6 90÷3

  6÷3 8÷8 6÷2 6÷6 3÷3

  二、展开

  1.例1

  (1)提出问题学生尝试:口算36÷3

  ① 你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

  ② 想一想: 区别在哪里,有联系吗?

  (2)汇报: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板书学生的算式思路)

  (3)评价:选择另外方法计算,通过比较,得出

  较简便。也可以直接这样想:36÷3=12(强调高位算起)

  2.自己编类似的题目,口算说出得数。

  3.从学生编题中抽取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尝试练习,说各种方法。

  (2)归纳方法:

  4.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9÷3 24÷4 56÷7

  90÷3 240÷4 560÷7

  900÷3 2400÷4 5600÷7

  (2)算算,填填。

  40÷2=□ 90÷3=□ 70÷7=□ 80÷4=□

  8÷2=□ 6÷3=□ 7÷7=□ 4÷4=□

  48÷2=□ 96÷3=□ 77÷7=□ 84÷4=□

  5.巩固

  39÷3 26÷2 42÷2 55÷5

  88÷8 93÷3 48÷4 76÷4

  87÷3 56÷4 30÷2 91÷7

  6.光荣题:从自编题中找出一位数除三位数。

  693÷3 说出口算方法。

  三、作业:课堂练习

  四、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1(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 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除的顺序、商的定位。

  确进行被除数最高位的数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二、三位数计算。

  教学重点:除的顺序和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

  44÷4 36÷4 84÷2 63÷3

  75÷5 81÷9 52÷4 42÷3

  69÷3 48÷3 56÷4 78÷2

  谈口算过程

  在算两数之商时,我们可用口算的方法,也可用笔算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笔算除法"。也就是列竖式做除法,这里要求用同学们注意竖式的格式、除的顺序、商的定位等。

  二、展开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列式,怎么分?

  列竖式计算 69÷3

  (1)顺序: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十位上的"6"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十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② 23=6 6-6=0 0不用写。

  划--,如果把这过程比喻下一档楼梯,那这一档楼梯可不方便。

  (2) 把个位上的9移下来,对齐,9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这里的0一定要写,表示最后的作数为0。

  (3)请大家边说边把这题做一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笔算顺序,及各部分数字各表示什么?

  (4)光荣题 边做边说过程

  2.练习:课本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2(第3课时)

  教学内容:P5 例2

  教学要求:掌握"除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一位数除整十数和表内除法组合的口算训练。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年级三个班搞活动,共用去342元人民币,平均每个班用去多少钱?电脑显示课本上的图示。

  提出问题: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学生汇报分法。

  2. 尝试练习

  (1)你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342÷3吗? 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内交流,自主评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3)自学课本,比较差异。翻开课本,比较一下自己的算法与课本上有哪些不同?师板演(边写边说三句话)

  着重强调:在十位上商1,还余1,把余下的1怎么写?十位余下的1与个位上移下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

  (4)形成方法。比较342÷3与69÷3有什么区别?(每一位除好都没有余数,而这题十位除好有余数,余数怎么办?如果不是最后一位的余数,都要与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3.正误辨析。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和后一位继续除

  4.练习:试一试,练一练。启发学生说出各题哪些们除后带余数,哪些位除后不带余数。

  5.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6.课堂练习。

  三、教学后记:

  练习一1--5(第4课时)

  教学内容:P7 1--5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口算。

  2.对比练习。

  243 165 128 194

  72÷3 80÷5 96÷8 76÷4

  计算并比较上、下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求下列□。

  1233=□ 2434=□ 1377=□

  □÷3=□ □÷4=□ □÷□=□

  3.算一算,填一填。

  30÷3=□ 80÷4=□ 60÷6=□ 50÷5=□

  18÷3=□ 16÷4=□ 12÷6=□ 35÷5=□

  48÷3=□ 96÷4=□ 72÷6=□ 85÷5=□

  ①作为口算,分拆成两位数

  ②作为笔算,除的顺序,从高位算起,十位除后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列竖式计算。

  (1)竞赛80÷6 92÷3 85÷5

  68÷4 72÷9 90÷5

  98÷7 84÷6 96÷4

  (2) 864÷4 715÷5 765÷3

  936÷2 762÷6 966÷7

  696÷4 984÷8 625÷5

  教学后记:

  练习一6--12(第5课时)

  教学内容:P8 6--12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 6□<38 □8<55

  8□<73 7□<48

  □4<25 □5<33

  2.对照训练。

  1)看: 45÷8=□......□ 写:□8+□=45

  73÷9=□......□ □9+□=73

  58÷7=□......□ □7+□=58

  2)看:□5+□=47 写:47÷5=□......□

  □8+□=52

  □7+□=47

  □6+□=50

  根据有余数除法算式写乘加算式。

  根据乘加算式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3.在□内填数。

  68=□4 □3=89

  76=□3 2□=69

  84=□2=□3=□4=□6

  4.应用题:①要求几个问题。

  ②数量关系是什么?

  ③列式计算。

  5.作业: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6课时)

  教学内容:P9--10 例3

  教学要求:1.掌握被除数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方法。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里填数

  (1) 744=296 52÷7=364

  296÷4=□ 364÷7=□

  (2) 280÷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二、展开:

  1.尝试计算29÷4 296÷4

  2.小组交流讨论

  (1) 看被除数的前一位,2除以4,不能商1,怎么办?

  (2)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9除以4,商7要写在哪一位上面?前后两个7表示相同的意思吗?

  (3) 余数1移下来,16除以4,商4要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汇报并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总结出法则: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简单板书)。与书上比较,哪个更好,突出关键字。

  三、巩固。

  练一练,列竖式计算。

  四、 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7课时)

  教学内容:P11--12 例4、例5

  教学要求:掌握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① 273=81 ② 467+3=325

  81÷3=□ 325÷7=□......□

  二、展开。

  1.观察: 81÷3=27 273=81

  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验算方法。

  2.笔算:322÷7 板演,并说计算过程。

  猜想:325÷7 有无余数,是几? 做一做。

  根据②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方法

  3.练一练:3427÷7 并验算。

  4.小结:今天的作业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为什么?用什么方法?

  没余数除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

  练一练:

  ① 先估商位数,再列竖式,验算,反馈。

  ② 根据有余数与无余数分成两类,得出被5整除数的特征,验证。

  四、教学后记:

  练习二1--4(第8课时)

  教学内容:P13 1-4

  教学要求:初步认识乘除法关系,能准确并熟练地试商。

  教学过程:

  1. 口算。

  2. 算算,填填。

  200÷5=□ 400÷8=□ 420÷7=□ 540÷6=□

  35÷5=□ 24÷8=□ 28÷7=□ 12÷6=□

  235÷5=□ 424÷8=□ 448÷7=□ 552÷6=□

  3. 对照练习。

  275 367 486 539

  135÷5 252÷7 288÷6 477÷9

  4. 在□里填正确的数。

  2□4=104 8□7=588 6□6=372

  8□5=425 4□8=392 5□9=486

  方法: 204=80 □4=104-80=24 104÷4 (基础好的)

  5.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80÷5 810÷6 376÷8 364÷7

  512÷8 315÷9 846÷3 272÷4

  6. 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7、教学后记:

  练习二5--12(第9课时)

  教学内容:P13--14 5-12。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1. 口算(第6题)

  34÷2 72÷3 84÷3

  45÷3 96÷4 78÷2

  64÷4 58÷2 75÷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0÷2 4÷2 分用别竖式方法口算。

  2.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并改成乘法算式

  3.在□里填正确的数。

  6□8=504 5□7=371 4□9=432

  3□6=228 9□8=760 7□4=312

  4.应用题(9、10、12)

  ① 口述数量关系

  ② 解答

  ③ 改编成一乘一除

  5.开放题(11)

  独立设计方案,交流汇报。

  6、教学后记:

  练习二13--17(第10课时)

  教学内容:P15 13-17

  教学要求:理解乘加两步计算题和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初步培养函数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 在□里填数。

  756÷□ = 875÷□ =

  2. 观察下面的算式,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534+3=215 215÷4=□......□

  768+5=613 613÷8=□......□

  347÷8=43......3 □8+□=347

  3.第15题。

  4.填表。

  ①哪个数量是不变的(每分飞行的米数)

  ②哪两个数量是变化的(飞行时间和飞行的米数)③变化的两个数量中,哪一个数量的条件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求出未知数量

  ④变化的两个数量相除,得到的是什么数量,这个数量的值是不是一定的。

  5、教学后记: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11课时)

  教学内容:P16--17 例6、例7

  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 1003×4=4012

  416÷4=□ 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 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 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 1700÷5 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1.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四、教学后记:

  练习三 1-4(第12课时)

  教学内容:P18 1--4

  要求: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3 □......□

  6 □......□

  242÷ 7 = □......□

  8 □......□

  9 □......□

  2.列式计算

  (1)520里包含多少个5。

  (2)138是6的多少倍?

  (3)一个数的7倍是840,这个数是多少?

  (4)619除以3,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5题的解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请你用不同的方式叙述520÷5

  3.计算并验算(正确率比赛)

  602÷3 804÷5 848÷8

  368÷9 472÷6 515÷5

  4.在□里填数。

  23×6=120+□

  5、教学后记:

  练习三 5-9(第13课时)

  教学内容:P19--20 5-9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对照上式,填写□里正确的数。

  (1)72×3+1=217 85×9+8=773

  217÷□=□......□ 773÷□=□......□

  104×8+5=□ 255÷7=36......3

  □÷□=□......□ □×□+□=□

  2.在□里填正确的数,说说你是怎么想?鼓励多种方法。

  ① 可以先求出等式一边的得数,再分析另一边求什么算式的末知数。

  ② 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第七题, 因为除数是8,所以最大的余数是7。

  4.第八题

  方法:①观察,找突破口。

  ②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逐一检验,依次求出所缺。

  5.第9题

  先分解为2个因数相乘的积,再分解为3个或4个因数相乘的积。

  教学后记:

  练习三 10-13(第14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10-13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 第10题。

  ① 根据6个数的特点,要使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最接近200,则可考虑接近800的数除以4或接近1000的数除以5。

  ② 列出可能的情况。

  856÷4=214

  798÷4=199......2

  987÷5=197......2

  ③ 选择正确的。

  2.填表。

  ①审题,分析题目中的三个数量,说出哪个量不变。

  ②求出末知数,数量关系如何?

  ③从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填表。

  ①找出三量及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求出末知数。

  ③说说除法算式都表示什么意思?

  4.第13题。注意解题策略的训练

  5.智力游戏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8篇05-06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5篇03-12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06-27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03-12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六篇02-2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7篇02-0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01-3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03-2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4-28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