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2-05-27 16:39:02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

  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文字”的含义有几种?

  2.跳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不同含义大体勾画出全文的内容结构。

  3.重点解读关于“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按照课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分类介绍再划分出它的层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明白作者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作者怎样引领我们来破译它们,而且要掌握如下知识点:

  (1)霍雨、铁砧、漂砾、毒意等

  几个加点字的注音,在文中划出有这些字词的句子。

  (2)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落实一些重要语句的领会)。

  (3)讨论交流。

  (4)质疑问难。就文中仍有疑难的地方,师生互间互答。

  (5)布置作业。

  (解说:本过程体现了置疑激趣法、整体掌握法及研究学习法这几种适应新大纲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动机肯定是兴趣,有兴趣带着问题去探究,不仅能发挥主动性,而且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教学中,基本理念要贯穿始终,使教学在和谐共振中愉快地进行。)

  自读点拨1.课文中“文字”的含义。

  课文中的“文字”有两个意思:

  第1、2段中指书本上的字;第3段一转,从“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后,“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种能给予人对自然进行认识、了解和推想以预示和启发的自然现象。这样,课文从读者的生活经验人手,显得亲切,使人产生联想;接着引出一个科学问题,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2全文的内容结构把握。

  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楚,第1、2段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重心内容,末尾3段则告诉我们学会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其余段落集中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类别?各有哪些作用?

  根据方位来分,有天上的星、云、鸟和地上的石、树等;根据各自

  主要的特征表现来分,可分为形(星、云)、声(鸟)、色(石)。星引导海上航行;云指导天空飞行;燕子告诉天气;白嘴鸦、鹤和大雁报告季节;石灰石说明沧海桑田的变化;漂砾表现自然的神奇力量。总之,正因为有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人们才能认清自然,趋利避害,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和乐趣。

  4.重点语句品味。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肯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横线的词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本句还暗示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2)“无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这个比喻新颖恰当,引发读者无限的想像,也为后文介绍大自然的文字暗示了行文的结构顺序。

  (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箭头的指路牌。”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说明水上行船与在陆地上走路是不一样的,它没有具体明确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种文字——星座门北极星)对行船的指导意义。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飞来说”“告诉人们”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不仅清楚地说明白嘴鸦的飞来与鹤的飞去是季节变化的预兆,也显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很有情趣。“不用日历”,拟人中有比喻,新颖别致。

  (5)“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这些语句很有意境,雁阵在人们的眼前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但它们使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它们留下了令我们回味的声音,它们使我们告别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它们更使我们盼望一个全新的温暖的春天。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都被那雁阵牵引着。想像和拟人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5.说明方法归纳。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类别和举例子。另外,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增强说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依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3、初步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齐读)看着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看课题提问)

  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都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二、自学感知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两个生字,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反馈检查

  练习:《作业本》5

  四、合作研究朗读指导

  1、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知识介绍给我们的?现在大家再去研究研究你喜欢的这一节,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并说说这些词语或句子好在哪,可以同桌合作讨论说说。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

  (1)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这一节的准是用得好,因为它说得很肯定。

  (2)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这一节,从搬家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特别有意思。

  (3)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这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把蝌蚪写提特别有趣。

  (4)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这一节也用了比喻和反问的手法,很有意思。

  (5)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从年轮中了解:一年只长一圈,告诉我们它已活了几年。

  这一节

  3、大家想不想再读一读课文,好,大家在读的时候想一想:第二、三与四、五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归纳出

  A:你看那(),B:()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就像()?

  ()大自然在()

  ()()

  4、将二、三、四、五四节进行A、B改写。改写后评价。

  五、课外拓展

  那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读懂大自然的一些语言呢?能不能将它用A或B的形式写下来呢?

  六、小结:有时间可以质疑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

  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⑴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⑵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⑶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⑷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参考)

  五、摩拳檫掌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为”)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核心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查阅资料:三叶虫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13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图 春天来了

  鱼鳞图 一圈一岁

  三叶虫图 汪洋一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

  1.解决“语言”的意思

  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

  2.引入课题

  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

  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那是秋天。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伸出小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后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

  师: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就去观察了,他观察到了什么呢?赶紧读一读课文吧!

  1.生自由读课文

  2.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认读字表,每个字读两遍。

  3.字词检测:

  (1) 读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

  (2) 词语检测:

  镶嵌

  师: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在了相框里并且

  固定住了,我们就可以说:相片镶嵌在相框里。黑板也是被固

  定在了黑板槽里,我们还可以说:黑板镶嵌在黑板槽里;看!

  这里有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放在了画框里,你能像老师那样用

  “镶嵌”来说一句话吗?

  生:一幅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

  师:谁还能说说?

  生:一幅漂亮的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

  师:现在你明白“镶嵌”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山巅

  师:这里有一座山,你能帮老师指一指哪里是山巅吗?

  生:指出“山颠”就是“山顶”。

  师:把这两个难读的词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准确吗?(出示句子: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以为 为什么 (解决“为”的读音)

  扩展积累,解决难点:

  师:你能用不同的音再组出不同的词吗?

  生:认为 因为

  告诉

  师:他们都是生字,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

  生:“告”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土”加上一个撇,下边一个“口”。

  师:没错!但是写的时候上边应该先写什么?

  生:先写“撇”

  师:对了!谁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生:我把“生”去掉一横,在下面加上一个“口”就是“告”。

  师:他用的是熟字换笔画的方法,真好!谁来记记“诉”?

  生:“诉”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右边“斤”加上一个点,合起来就是“诉”,告诉的“诉”。

  师:(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告诉”)这两个字怎么写才更漂亮呢?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通过观察后指导占位。

  师:两个字相比“诉”,比较难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认真地写

  一写。(师范写生字,生书空随写。)

  生:打开书描一个写一个。

  4.写完的同学把字词朋友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吧!做到读通顺,边读边标出小节。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如果我想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课文应该请几个?(生:5个)我就请五个!我先请一个,剩下的我会随事情,你们可要认真听呦!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听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2.生汇报,按照生汇报的来进入课文

  (1) 第二小节

  生:我读懂了小蝌蚪像游动的逗号,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① 指导朗读

  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春天来了)是这样的吗?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生自由读书)老师今天也把小蝌蚪带到了课堂中,想看看吗?(师出示课件)只可惜老师的没有让他们动起来,你们能做做快乐的小蝌蚪,用你的游动告诉春天来了吗?(生作动作)快把你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生齐读第二小节--展示读--齐读)

  点评:由于课前搜集素材的时候没能找到游动的蝌蚪,我就灵机一动让学生做动作,没想到这样的设计却使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清晰地体现了顺学而导。

  ② 仿写练习

  师:除了小蝌蚪,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是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了?你能试着像书上那样填一填吗?(出示句式)

  你看那( )的( ),( )。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师:先自己准备准备,一会儿请你来说一说。

  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生1:你看那飘落的雪花,多么白多么美,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2:你看那绿油油的小草,多么像绿色的地毯,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

  师:能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了不起!谁还听懂了书中大自然的什么语言了?

  (2) 第三小节

  ① 理解课文

  生:大鱼上的鳞片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

  师:(出示鱼鳞的图片)大家同意吗?那么把你听懂的大自然的语言,清楚的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来试一试?(指生朗读)

  ② 考一考

  师:你真的读懂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了。(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告诉老师这条大鱼几岁了吗?(两岁)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介绍:因为它的鱼鳞上有两圈。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这是一圈,这也是一圈,一共有两圈,因为一圈就是一岁(板书:一圈一岁),所以这条大鱼有两岁!你真棒!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节!

  生: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3) 第四小节

  生:我读懂了在喜马拉雅山巅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师汪洋一片。

  师:(随学生说的贴出三叶虫的化石的土,板书:汪洋一片)你们自己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预设: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呢?也可能问: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大海又变成喜马拉雅山了?)

  生:我读懂了,三叶虫镶嵌在喜马拉雅山颠,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

  师:你也读懂了,真棒!谁还有不懂的?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一片”?

  师:谁知道?

  生都默然

  师:(出示大海的图片)看,这就是“汪洋一片”!什么地方?

  生:大海!

  师:想一想这个词该怎么读呢?(指导:汪洋一片)

  生读得不够好

  师:看看屏幕,你们读得不够大,再读读!

  生有语气地读出“汪洋一片”。

  点评:这个问题是老师课前没有预计到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怎样让他们解疑?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汪洋一片就是大海,学生可能还是似懂非懂。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了三叶虫资料的背景不就是一张大海的图片吗?何不拿来用用!没想到图一出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问题

  师:(面对难点没有处理,怎么办?教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

  生:胸有成竹地说“能”!

  师: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颠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知道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

  生:皱着小眉头,歪着小脑袋不知道怎么办。

  师:老师开始和你一样也不明白,于是老师就查找了一些资料,仔细读过之后我就明白了,我相信只要你们自己认真读一读也可以明白的。(师课件出示)生读后自己解释

  师:看来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谁能用读来表示你读懂了什么?

  两个学生读

  (如果生在汇报时打乱了顺序,要回归一下课文,让学生指导课文中的顺序,并且告诉学生以后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好按照课文的顺序去读,去理解)

  (4) 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

  师:(指板书小结)刚刚我们从第二至第四小节中听懂了“蝌蚪游动起来就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鱼鳞上的圈圈能告诉我们一圈就是一岁;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那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是告诉我们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生:我读懂了不是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师:这些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聆听一下大自然的语言吧!

  (5) 回归全文

  全班一起读第一和第五小节,指生读2 、3、4小节。

  四、延伸扩展,丰富积累:

  师: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你们是粗心大意的人吗?(生:不是)相信你也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大自然还有那些神奇的语言吗?(出示句式)

  课件出示:落叶纷飞告诉人们 。

  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告诉人们 。

  生: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生:落叶纷飞告诉我们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

  生:蚂蚁搬家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生:龟背上的纹纹告诉人们他有几岁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 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品味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 看词说话

  1、(1)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2)莲叶满池 枝繁叶茂

  (3)果实累累 满山红叶 (4)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2、这四组词语让你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1) (2) (3) (4)

  3、根据这些词语让你得到了以上信息,用文中物候学的术语可以把这些词语称为“ ”,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根据这一用途还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并说说你这样称呼的好处: ;作者称呼它们为“ ”,好处是: 。

  二、预习导学----知识在于积累

  1、我积累的词语是:(1)本文中我好读错音的词语有

  (2)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

  (3)我重点理解的词语有 。

  2、课文的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其实用物候学的知识说就是“ ”,课文中介绍了很多关于物候学的知识,比如:

  (1)

  (2)

  3、在对本课的预习中,我还自学积累了这些知识(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对课文写法的归纳):

  三、小组合作探究

  1、问一问:课文中的哪些知识点是我很难理解的?

  2、议一议(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小组讨论):我或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3、说一说:大家合作解疑难!

  4、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有

  四、拓展延伸

  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说说你还从哪些诗中看到了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可以用书本中的哪些语句解释?

  五、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准确的语言

  1、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语句:

  精彩的地方是:

  2、动情朗读精彩语段,说说我是的朗读技巧:

  六、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0

  预设目标:

  1、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3、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字词句篇的积累。

  教学难点 :

  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追问的品质。能初步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感受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14、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科普文章。回忆阅读方法,归纳阅读思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质疑解疑

  理解准是、编队、年轮、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的意思。

  2、读懂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学习26段。

  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 大自然要告诉我们

  白云飘得高(低) 明天晴(雨)

  蚂蚁搬家 天快要下雨了

  蝌蚪在水中游泳 春天来临

  大雁编队南飞 秋天来临

  大树的年轮

  树龄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篇诗歌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好的,好在哪里?(结合谈体会,有感情读好这篇课文)

  3、学习课文1、7段

  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读第1、7段。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观察思考。假如你害怕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四、补充拓展

  1、你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还有哪些语言,你看懂了呢?

  2、续写上表,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3、交流各组表格。

  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下节课全班交流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仿写诗歌一节或几节。

  2、熟练背诵课文,巩固字词。

  3、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一、巩固字词、检查背诵

  1、听写部分词语、句子。

  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交流收集的气象谚语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谚语,学习部分谚语的意思。

  例如: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夏天,晴空中有时出现如棉絮的云,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叫絮状高积云。它是在三、五千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到下午,因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伴随这种云将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故这种棉絮云在夏天的早晨出现,可以知道午后将有雷雨。)

  三、根据学生收集的谚语,仿写一节或几节诗歌。(其中第2、3段,第4、5段段式相同,可仿写参照。)

  四、完成练习

  1、改写

  ①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②仿照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③完成作业 本中相关作业 。

  2、仿写只要就能的句子。

  3、完成作业 本中的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编写谚语小报。

  2、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十篇】相关文章: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总十篇02-19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十篇03-11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汇总十篇05-15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4-1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十篇05-02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十篇03-2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十篇03-08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10篇02-27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六篇04-24

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总五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