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28 09:41: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重点:

  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3.2、4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 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准备

  3个转盘、若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学生自制转盘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朋友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1、(录音)淘气: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3、(录音)淘气:刚才你们活动的好热闹!我也很想参与。我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出示下图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剪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剪图形实现所学过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要求

  每个图形只许剪一刀.

  ①将平行四边形剪为梯形.

  ②将梯形剪为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

  (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

  2.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12>>>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四、当堂检测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六、 抽查清

  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12人 电视剧:10人 体育:9人 新闻:8人

  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 动画片 体育 电视剧 新闻

  人数

  (1)喜欢( )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 共调查了( )名同学。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

  下表是二(2)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

  (1)哪种书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24点游戏活动中,经历“玩”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混合运算的指示,解决点游戏中的血算是问题。

  3、感受与同伴玩中学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一幅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能抽出任意两张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吗?哪两个数字相乘得24?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大家想玩这个游戏吗?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好吧,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自学算24点游戏的玩法。

  谁来说一说/

  生:就是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们就来算24点。(板书课题)

  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师:我出8,敢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师:我还出8,敢拿出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

  生:……

  师:你们都是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2、四六二十四

  你能自己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和你碰成24吗?

  生:4

  3、其它方法

  12数字宝宝也要来算“24点”,你能让它算出24点吗?

  三、幸运第二关:三张牌

  1、7、6、3这三个数能算得24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同桌商量?

  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

  ④同桌互相说

  2、2、3、4这三张牌怎么想?

  (过程同上)

  3、9、8、3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4、3、5、9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四、幸运第三关——四张牌

  1、12 5 8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小组讨论。

  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

  2、4、5、7、8

  (过程同上)

  3、3、1、7、9

  (过程同上)

  4、5、5、9、3

  (过程同上)

  5、

  五、比一比

  1、提要求:每个小组每人抽一张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点,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说出你的方法,对的就能得到4张牌。谁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军。

  2、分小组比一比

  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讲讲你算“24点”的好方法吗?

  集体交流

  其实玩起来也很方便,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谈了很多体会,有了许多办法,我相信你准能赢你的爸爸妈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课题: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十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张物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书的笔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用第39页例3的挂图,复习用口算卡片,学生用计数板(学生学具卡片第5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教师出事下面的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30+50 700×6 9000-4000 640÷2

  510-30 3000×3 420÷2 420÷6

  指名说一说在口算“420÷2”和“420÷6”时,各是怎样想的。

  2、 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4)56”“7)56”,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商写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二。、新课

  1、 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128÷4”及演示图。

  教师让学生拿出像例3演示图那样已经剪好的计数板,并动手将128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

  教师:谁能说一说求128除以4的商是怎样想的?

  教师:例3中被除数最高位是1个百,1个百除以4,不够商1个百,怎么办?

  由于学生在口算除法中,学过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商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十合并,一共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

  教师:谁能说一说商3个十的3写在商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因为12个十除仪4得3个十,所以应在商的十位上写3。

  教师边板演边说明: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个十,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下面。12减12得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

  教师:谁能说一说各位上落下来的8怎么继续除?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因为8除仪4得2个,所以要把2写在商的个位上。

  2、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商的第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和竖式的写法是否正确。然后共同订正,最后总结一下竖式的写法。

  3、 教学例4。

  教师出示“185÷5”让学生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订正之后,将185÷5改写成184÷5,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并想学生说明在横式中余数的书写格式。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从哪一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数比除数小,怎么办?

  教师: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师:每次除得的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然后,师生一起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书3,如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第40页的法则,并齐读一遍。

  5、 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订正十,抽出一道题,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说一说除法法则。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1—3题。

  1、 第一题,让学生自己做,并请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书写格式及计算步骤上出现的错误。

  2、 第2题,也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订正时,结合某一题的计算过程指明说一说除法法则。

  3、 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限定做题时间,教师学时,了解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四、 小结

  教师:谁能说一说用一位数除的除法法则?(最好让学生齐读书上除法法则。)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课题: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 性 化 修 改

  教学重点 难点 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准备 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交流各组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及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相关文章: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03-27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五篇02-21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12-21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03-1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05-1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05-0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03-18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02-10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5-19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9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