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 认识7个字,学写6个字。并能积累语言,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使学生了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祖国真大。
教学难点:
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诵读法
学法:比较法 欣赏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扣题探读,找准入口
1、出示中国各地美景图。
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重点讲解“真”,表达骄傲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感知,提炼主旨
1。自读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2。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复读,要用字组词,选词说话。重点教学:鲜、飘、候 滑雪、游泳
三、研读理解,深情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读。
2。学生自由读。读后讨论:你认为祖国有多大?你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我们习惯把祖国分成南方和北方,同学们也分成两部分,坐在南边的读“南方”这一部分,坐在北边的读“北方”这一部分,我们比比哪组读得好。练习读。 分南北两个组比赛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黑龙江属于哪方呢?“北方”先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看书中图),领另一组读。 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呢?说各自好的地方
4。齐读第三句话,骄傲的心情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坐了好久飞机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多媒体课件)
四、精读内化,品味赏析
1。对比:我们的祖国和别的国家比大小。介绍拿来的照片。
2。带着自豪之情朗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进行展示。
2。小练笔:仿写句子。
六、达标测评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作业
1。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预习快乐读书屋一《家》。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四种不同的提示语形式,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提示语出现的不同位置,进行学习,在语文百花园中发现、总结规律: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在习作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书、课件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它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描写要注意出现的形式,不要呆板划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示语在前 没有提示语 提示语
在中间 提示语在后
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什么事情啊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设计意图:世界上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来找到我们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因为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个例子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同时吸收精神营养。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让由学生学会变会学。]
二、认识 说的提示语,发现特点。
1.说的提示语:交代这话是谁说的,还告诉我们是怎么说的。
2. 提示语在前,冒号;在后,句号;在中,逗号。
还有的没有提示语,只有两个人说话可以省略提示语,读者不会混淆。
如果提示语都是在前,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枯燥单调。
因此在写提示语的时候要有变化,告诉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3.小结:要写好提示语要注意分段。
三、巩固练习:请将下面的句子用其他三种不同的语言描写形式来表达。
例:老师严肃地说: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1)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
(2)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折了它,是要挨批评的。
(3)老师,我到公园那边去折一枝花。
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结果,更关注理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更引导学生探索了学习方法。所以,仅仅发动学生参与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研究,探究、掌握。因为感觉到的知识,不一定理解它;但理解了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它。]
四、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
对比练习: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
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设计意图: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片段的过程中走个来回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
五、听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录音,练习写片断。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吗!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比如说刚才录音中三个人的对话,你要展开想象,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要有根据。接着往下想: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特别是那个老者,他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用什么表达。当两位年轻人听了老者的劝后结果怎么样?
再放录音。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段话的,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于包括他们的穿戴,再想象他们听了那位老者的劝告后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纪实写生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
六、学生练写,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
没有提示语对话要分行写
语文教案 篇4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我在备课的时候,走了“三步曲”:
一、体会寓意,重点着力。
通过教学这则寓言,我深刻的感受到,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首先教师对文本要有深入的解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基础,同时教学的实效性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是最为根本的。这则寓言中重点描写了纪昌练习眼力的过程,这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如:练习眼力的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这句话中的“注视”一词进行细细地品读,通过视频演示体会注视梭子的疲惫,通过情景渲染感受练习过程的艰难,从而体会纪昌的决心和毅力,并把这种感受带到朗读中。
二、发现共性,渗入表达。
在解读这则寓言的时候发现,故事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有相同之处,都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飞卫提出的要求,二是纪昌练习的过程,三是练习后的结果。而且这种叙述安排与寓意关联紧密,还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晰明了地记叙等特点。要与寓意的揭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解读让我的认识又提升到另一个层面上了。为了学生更好的发现两段的共性,我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从大的段落入手,抓住纪昌的两次练习过程,体会动作、神态描写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在体会故事道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想教给学生的还有什么,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死板的基础知识,还有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习能力,同时也是立足于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看待阅读教学的。是要结合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能力来思考,并进行训练。在我的心中始终都应该牢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了解飞卫时我以课外小故事的形式,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研究纪昌的第二次联系时,我也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对比体会,思考一下“从哪里看出练习的过程更加艰难的?”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体会,是学生懂得了抓关键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方法。
但是,本节课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学生能够很好的体会寓言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多一部分是教师自己给学生的,或者说学生在发现这种表达上的特点后,不知从何谈起,这是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的。另外在对比阅读中,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充足,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得不够充分,教师语言跟进不及时。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中还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他们想的,因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
语文教案 篇5
说学情
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散文,对散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以理解内容、感悟思想以及分析艺术技巧为主,尚未上升到具体的阅读方法的层面上,一些较难的艺术技巧也很少涉及;但是,作为即将升学的初三学生,他们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加之前面五个单元“学会读书”的积累,是本课学习的有利条件。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并且考虑到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检验性,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体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会欣赏绿色之美、自然之美。 这也符合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学生能从课文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学到相应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生活的阅读中去。
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2.默读法:有利于学生正确深入理解全文,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和态度。
3.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4.朗读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法:打破了课堂单向传递的束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2-3分钟)
使用幻灯片播放梅雨潭、什刹海拂地、虎跑寺“绿壁”、西湖以及秦淮河,同时播放第三段“我曾见过我怎么比拟得出呢”的配乐朗读。幻灯片播放的图片以及背景朗诵,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就提问学生看完图片、听完朗诵之后,对梅雨潭的绿有怎么样的感觉?明确:引导学生与别的绿进行对比。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相关文章: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03-18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03-17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03-31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6篇12-14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5篇07-05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九篇05-13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7篇05-04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10篇05-03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合集5篇01-27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