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22 19:05: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说明:

  一、对教材的把握

  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二、对教材的整合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丹顶鹤的外形美、姿态美的语句与指导学生读书进行整合,读中感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与高雅。

  2、对课文的文本语言和审美的愉悦性进行整合,建立美丽的丹顶鹤的形象,渗透从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让学生对文本语言充分理解,把握后产生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教学时把教材作为训练写生的载体,紧扣题目中的“美丽”,以学生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贯穿教学始终,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丹顶鹤的美,重视学生自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3、以学生为本,用儿童化的方式教育儿童,教学中设计智力竞赛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丹顶鹤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背诵部分语句。

  2、借助图,结合朗读课文理解丹顶鹤的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对课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体验。

  教具:贴图、头饰、智力题、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师生共同贴鹤

  师范读课文 在背景图上贴鹤看图,听师读文,复习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趣,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喜爱丹顶鹤的哪部分就读相应的句子把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相应的句子,互相评点,开展读书比赛,夸夸丹顶鹤的美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以读书活动为“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解答疑难。

  教师当好学生读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 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羽毛的洁白,脖子、翅膀边的黑,头顶的红、体型的长)

  学生嘴巴读,迅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 熟读精思,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

  入境悟情,让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色彩。

  明象才能入境,

  入境便可悟情。

  强化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体会“引吭高歌”,说说想高歌什么,展翅飞翔到哪儿。想象和神仙一起飞翔的情景。 朗读、表演

  说一说自己想歌唱什么,想飞到哪儿,看图理解丹顶鹤的姿态美,想象情景。 激励学生朗读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能力,让文中所描绘的图象,逐步明晰。 引读2、3段,指导背一背喜爱的语句 尝试背一背,在师引导下读2、3段 整体感受丹顶鹤的外表与姿态美。注重积累,把读、背、说作为生练习的基本点。 最后一段用表演来帮助理解,师指导生看图说说图上的丹顶鹤在干什么? 生看图,自由说,如果自己是丹顶鹤会说些什么?在头脑中建立美丽的丹顶鹤形象。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进入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带入情境,感受丹项鹤自由、安逸、舒适的生活。 整体读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全文。 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说活动要求 智力抢答游戏 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课外知识,以儿童喜欢的方式教育儿童 教生字,范写,指导、点评 学生识字,自由说如何记忆字形,写的美观,练习描红,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观察与辨析能力,给人美的感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案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对比法,自学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生汇报:我和爸爸妈妈到花溪公园玩。妈妈带我去天佑城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顺峰山。在家乡时爸爸带我爬过村边的大榕树。……

  2、引出课题。

  3、审题。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生:我了解到作者通过写我学会了爬树来体现爬树的乐趣。我知道这是一写事的文章。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想像爸爸教我如何爬树?

  师:你为什么要用上“想像”?

  生:因为我爸爸不要说教我爬树,就是我要出去玩他都不准,说不安全,何况这里也没有树爬,所以只能想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树身上······”),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自豪。

  8.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仿写一习作:《爸爸带我去 》或者《××带我去 》。

  六、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 担心

  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

  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

  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乚、乙”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二)教学教法应用:

  小组讨论法,质疑问难。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图画、胶水(或磁石)。

  (四)教学设计: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几幅图怎么样?(播放四季景物的课件,然后定格四幅图。)

  (2)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指名回答问题。(教师板书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学生答后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四季的美,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配乐诗朗诵。

  那么,这么美的图画,要是配上一首儿童诗,一定会更棒!(配乐儿童诗朗诵)这首儿童诗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你想不想也像他们一样朗诵出来?(课件配乐朗读,按喇叭键)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读课文的欲望。

  3、初读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准字音,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把它读通顺。

  设计意图:读中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4、检查反馈:

  (1)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课件按学生的提醒显示生字,字上面红色显示4个偏旁“月、雨、口、禾”)

  ① “叶”、“圆”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秋”、“就”的韵母是iu,不是iou。

  (2)比赛读:

  ①课文有几个小节?交代比赛规则: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最有把握读好它,就选哪一小节参加比赛。

  ②指名参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每段请2—3个学生

  意图: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使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质疑问难 随机学文。(课件返回上一图 随机点击图显示课文)

  1、在课文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质疑随机重点引导学习一句,扶一放三,使其能举一反三,如句1:学这一句就得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1)“草芽”指什么?

  草芽不会说话,课文中为什么写他对小鸟说他是春天?再有感情读课文。

  草芽为什么对小鸟说他就是春天?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说自己是春天?

  (2)用“是——”练习说话。(课件点击“是”,“是——”字闪烁)

  而其他3句略学:只解决什么是“谷穗” 、“鞠着躬” 、“一挺” 、“顽皮”?

  设计意图:解学生所疑,急学生所需。以探究学生的疑问为教学目标,展开学习,并随机引导学习课文,既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学习;又能在帮助解决重难点的同时,根据课文四个段落相似的特点,采取举一反三的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受到高效。

  (六)欣赏、背诵。

  结合图,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背、加动作背)背出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七)尝试创作。

  课文用四个小节,短短的几行就把四季的景色描绘得那么生动。小朋友也很了不起的,让我们也来学学课文的样子,来描绘一下这些美丽的图画,好吗?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播放音乐),并仿照书上的句式向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以读带讲,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尽情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保护自然,使四季更美)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夏秋冬

语文教案 篇4

  【集体备课思路】

  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2、自由探究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态度。

  3、联系生活,培养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课文探究

  1、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⑴主要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⑵插叙手法的运用。

  2、插叙的好处是什么?

  自然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以连接过去和现在,使读者概念清晰。

  3、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

  1、李京京对于《凡卡》的文章有什么样的情感?(请你从文章中划出)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第24段。

  2、李京京躲在树林里偷偷的读课文,回忆了什么内容?并概括一下。你知道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回忆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以及和妮儿摘桑果、吃桑果的快乐时光;渴望得到亲情和友情。

  3、该部分有一处心理描写请找出?谈谈它的作用?

  第24段;点明喜欢的原因。

  4、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5、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神态、语言、心理、动作。

  6、《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7、李京京深情的朗读打动了所有的人。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你怎样看待程老师做法?

  感情投入;自由发挥。

  8、结合全文思考,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表层含义:想朗读课文。

  深层含义:

  ⑴要求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⑵渴望家庭和谐。

关于凡卡的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语文《匆匆》教案02-11

语文《翠鸟》教案02-09

语文海的教案02-10

语文雷雨教案02-14

语文《社戏》教案03-03

语文教案07-06

语文《草原》教案02-17

语文《画风》教案02-20

语文《观潮》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