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03 21:42: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

  1

  2

  4

  6

  9

  总价(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三)教学例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四)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一定)

  (五)教学例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二)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五、课后作业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7.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例5.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一定)

  例6.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

  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

  4,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

  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

  (1)画一个圆

  (2)展示,比较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

  (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

  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

  (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

  (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对比)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

  (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

  (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

  (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

  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

  (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才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思考:怎么就比刚才大一点了?

  (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交叉开的长度。

  (3)师:这条线段也有名称,你能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吗?(板:半径)

  (4)请你任选一个圆画出它的半径,边画边想: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半径是什么样的线段?

  (5)汇报追问:你怎么知道半径长度都相等的?

  (6)判断,哪条线段是半径?

  (7)讨论:什么叫半径?(汇报)

  (8)再画一个比刚才小一点的圆,说说你认为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直径及特征。

  (1)课件演示:问:看这两条半径怎样了?

  (2)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板:直径)

  (3)画一个圆,并画出它的直径,边画边想: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区别?

  (4)判断,哪条线段是直径?

  (5)说说什么叫直径?

  (6)观察直径有什么特征?

  5,画一个圆,并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观察讨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汇报)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2,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的?

  四,谈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20×3= 30×5= 40×2=

  200×3= 600×5= 16×4 =

  16×4 =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老师希望下课时每位同学都能不仅会做,而且能说出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五、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六、检测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如何呢?来,做一做16×4 并写思考过程吧。

  完成后相互检查,看看谁都完全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 通过买书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胡计算方法。

  2、 使学生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胡估算能力与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自备学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书店吗?今天啊,淘气在动物王国的快乐书店开开张了,老板淘气进了不少的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挂图课本主题画:书架上层依此放好28本《汪汪乐园》,4本《海底世界》。)

  2、 提问:快乐书店都进了什么新书呢?你能向老板淘气提出问题吗?

  3、 学生讨论,互相提问。指名学生就刚才的主题画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棒,老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学生列出算式,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8+4=

  3、 师:这个算式可真难,是我们以前都没有看见过的,你们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给算出来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小棒,纸,还有笔开动我们的脑筋来打败这个难题。

  4、 分小组讨论,研究算法。

  5、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有选择性地板书。比如:

  (1) 摆小棒

  (2) 28+2=3030+2=32

  (3) 8+4=1220+12=

  (4) 用竖式计算:

  28

  +4

  32

  (当学生想出办法用竖式计算时,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师:这个小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们刚学过的新知识:列竖式来进行计算,谁来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刚才我们发现写算式的时候个位上加起来等于12,那那个十位上的1我们把它写到哪里去呢?我们把它先写到横线的上面,算十位的时候再把它给加进去。

  6、 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们聪明了,为了难住大家,淘气又买来了好多书(继续图片出示7本《淘气历险记》,16本《咪咪学校》。)

  提问:你能算出下层共有多少本书吗?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三、巩固应用

  1、 找书游戏。

  (1)把剪好的书模型贴在黑板上,书上写有得数。

  (2)发计算卡片给部分学生,自己上台找书。

  (3)其余小朋友观察他们的书找对了吗?

  (4)讲评。

  2、 师:淘气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很喜欢同学们,于是他请来了他的小牛售书员。(CAI出示课件,图片出示四种书的价钱。)你们想买书吗?看看小牛怎么说。

  动画小牛提问:你最想买哪两种书?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诉老师你用了多少钱。

  3、 师:同学们买书买得可真好,啊?那边有个小男孩碰到难题了,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动画小男孩提问:我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让学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计算,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套圈游戏:

  淘气套中了42分,你能说说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动物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习二十第5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运算顺序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

  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2、完成练习二十第7、8题。

  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四、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

  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2,练习九第3~7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灵活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课题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体积公式:V=13SH

  教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抽学生简要叙述圆锥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求圆锥的体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

  让学生弄清要求圆锥的`体积应该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2。

  一煤堆的底面周长18.84M,高1.8M,这个煤堆近似一个圆锥体。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M3煤重1.4吨)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理解题意。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情?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要求这堆煤的质量,必须先求什么?

  (3)要求煤的体积应该怎么办?

  (4)这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

  反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题意。

  教师抽学生叙述思考过程,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

  在反馈过程中,尽量多抽几个学生叙述。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题的关键是求出圆锥形煤堆的体积,也就求出了煤堆的质量。

  教师抽学生上台板算。

  板书:

  煤堆的底面积: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体积: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辆)答:……

  教师:最后的结果为什么要取整数部分再加1?

  让学生明白装了4辆车后,剩下的虽然不够装一车,仍然要用一辆车装,因此要取整数。

  教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底面积的情况,这时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2.小结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要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巩固练习

  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42页第3题

  观察图形,独立解答。抽二生上台板算。

  让学生理解此题应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才能求出容器的体积。

  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反馈说出思考过程。

  通过这一题的练习,体会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3.解答练习九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体积不变进行解答。

  4.发展练习

  有一个底面周长是31.4DM,高9DM的圆锥形容器里装满了黄豆,现在要把这些黄豆放入另一个高9DM的圆柱形容器里,刚好装满。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有多大?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条件寻找中间问题。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解决方案。

  反馈:学生用完整清晰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

  弄清解决这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豆的体积不变,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这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教科书练习九第5题,第7题。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更熟悉了。知道圆锥和圆柱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有序思考,灵活运用知识。

  例2……

  煤堆的底面积: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体积: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辆)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

  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出示例2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练习: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

  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

  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1) 写出2~100的数

  (2) 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

  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自己的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3,4题

  2.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3. 说一说

  (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 .

  (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

  (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

  (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2题

  预习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2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03-2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3篇)09-08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9篇)03-0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精选22篇)05-1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精选12篇)10-19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10-0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9篇)03-25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05-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通用20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