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09 19:04: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 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 航(船) 喇、窄

  b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

  2.理解重点实词。

  3.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4.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对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赞扬与继承。

  教学重点

  1.《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与理解张良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高祖刘邦曾经对一个人作出这样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并承认自己不如他。那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著名军事家张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张良年轻时候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

  1.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其父司马谈,做过30余年的太史令。司马谈逝世时嘱咐司马迁要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这正是司马迁矢志写《史记》的动力。

  2.《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史记》以人立传,集传成史是主体,它多方面运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历史人物,史实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这是司马迁《史记》一书的独特成就。为此,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帮学生解决有疑问的字词。

  2.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互评,说一说,哪组同学读得好,为什么?

  由此环节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

  (1)朗读老者的语言,要体会他故意考验的心态,他的笑、他的怒、他的喜,背后是怎样的一番良苦用心。由此说说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张良的一个诺,要读出他当时既诚恳虚心又满腹狐疑的复杂心态,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认真体会。

  3.分角色朗读中会发现张良的语言极少,那么我们通过哪些地方去了解张良呢?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张良的动作、心理的描写,想象一下张良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由此看出,张良具有怎样的品质?(全面理解张良的人物形象)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在年轻时有特殊的经历?

  6.学习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四、总结

  《圯上敬履》只是《史记留侯世家》的节选,但是我们以小见大,由一件小事看到了张良身上优秀的品质,也正是由于这些品质,成为后来张良成功的重要基础,张良后来又有哪些成就?《史记》中还记载了你所喜欢的哪些人物的哪些事件呢?我们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3~5人合作,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以《史记》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办一期手抄报。

  要求:(1)角度选取要具体集中,不可空泛,主题要鲜明;(2)内容要翔实,有理有据;(3)可有自己的评论,鼓励创新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晚上的“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性、急、炎”,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晚上的“太阳”》。

  写课题。“太阳”加引号还记得为什么吗?

  2、词语复习

  犹豫 手术 痛苦发明

  焦急 呻吟 自豪智慧

  一本正经无可奈何

  学生自己读,再开火车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写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那个大雪天的晚上,和爱迪生一起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吧。

  二、品读文本

  一段:

  1、请同学们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汇报。

  2、教师出示课件“急性阑尾炎”一词。

  学生认读。

  3、学习“急、性、炎”字。

  教师:你先记住哪个字?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的?

  学生汇报。并及时书空、描红。

  4、把这个词带入课文中再读本段。

  5、了解病情。你知道“急性阑尾炎”是什么病吗?

  教师:急性阑尾炎,刚开始时肚脐眼周围疼痛,然后转向右下腹部进行,病人会疼痛难忍,不能直立。这种病必须马上做手术,若被延迟,就会造成肠子和腹腔破裂,可能导致死亡。

  6、请大家带着你们的了解再读这一段。

  二段:

  过渡:孩子们,爱迪生的妈妈得了这样的病,生命垂危,需要马上做手术,手术进行的顺利吗?请读二段。

  手术进行的顺利吗?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那时还没有油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

  教师:手术进行的如此不顺利,请大家读1到4句,看这样不顺利的手术会带给你怎样的心情?

  1、你的心情如何?

  焦急。请默读1到4句,说说你急的理由。

  你急什么?

  你还急什么?

  学生回答①句时:

  教师:是啊!当时条件不足,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做手术很危险,可是得了这样的病,真的需要马上做手术啊。怎不让人急呢?

  学生回答②句时:

  教师:连救病人的医生都束手无策,这不是急上加急吗?

  学生回答③句时:

  教师:妈妈疼痛难忍,看来时间真的不等人啊!需要马上做手术,可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做手术很危险。

  学生回答④句时:

  教师:“一分一秒”对于妈妈来说会怎么样?学生汇报。

  是啊!时间就是生命。1秒2秒3秒……时间这无情地过着,爱迪生即将永远失去那至亲至爱的妈妈,永别或许就在这一刹那啊!能不焦急万分吗?

  2、此时,你除了焦急还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汇报。难过、伤心、痛苦。

  学生说到痛苦,为什么?

  教师:那当你读到“妈妈痛苦地呻吟着,”这里时,你仿佛看到了妈妈疼成什么样了?

  学生汇报。

  教师:疼成这样的妈妈,不时还发出了这样的呻吟?

  你听了妈妈这样的呻吟,可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间却在无情地过着,心情怎样啊?

  学生汇报。你来读。

  齐读:妈妈呀!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为你着急,为你心疼,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的心声吧。“那时还没有电灯……”

  过渡: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请读后面五句。

  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啊?

  1、为什么?

  2、说说爱迪生的好办法。

  3、指读一个。

  4、做试验。

  教师:爱迪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想不想看?

  教师:这只是一盏灯,那如果灯多点呢?总算是找到光明了,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5、齐读:让我们为爱迪生想出好办法、妈妈有救而激动吧!

  6、此时,你想说什么?

  7、让我们大声地表扬爱迪生吧。

  出示课件:“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

  四段:

  妈妈醒来了,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爱迪生此时又在想什么呢?

  出示课件:“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

  教师:当时爱迪生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你能想想爱迪生当时说这句话的样子吗?

  学生汇报。

  教师引读。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正儿八经地说:“……”(3个)

  小结:对!爱迪生说的这句话并没有儿戏,他经过了13年无数实验,坚持不懈,后来,读!

  出示课件。

  自从有了电灯,我们晚上可以方便地做什么?(3句)

  教师:晚上真的有了电灯了。齐读课题。

  小结:这真是发明电灯福万代啊!(板书)

  让我们感谢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看图片。

  我希望同学下来多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也要向爱迪生学习,多动脑,勇实践,争取做个有创造的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三读课文,品味感悟

  1、带问题读课文

  (1)、你认为欧登赛美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标出来。

  (2)、小公园有哪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找到体会。

  2、学生自由交流

  3、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4、自由阐述

  (三)、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整理资料

  3、代表反馈

  (四)、总结

  安徒生创作的不朽童话,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世界各国有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都有它的译本,并且做成各种不同的图画书出版,他是丹麦人的骄傲。为了纪念安徒生,丹麦的人民和政府,在安徒生七十岁生日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厅前,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而在他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在他的家乡欧登赛,对他的故居进行改造,成立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馆和安徒生公园。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设立了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五)、作业

  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⑴ 学会七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

  三、读通语句,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读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之坚:莫能陷誉? 弗能应

  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 前后一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⑵ 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四、总结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五、作业

  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六、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度 置 忘

  郑人 不得履

  反归取度 市罢

  墨守成规

  迷信教条

  不遵守客观事实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正确回答课后问题,知道鹅的特点。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认识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鹅浮水的幻灯片,一段优美的音乐。

  2、生字、词卡。

  3、学习古诗的四步方法的卡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认识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一)、上课之前,我们选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1、"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2、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描写鹅的古诗(揭开题目)跟我读。

  3、鹅字什么结构?我们学过哪些带有鸟字旁的字?读三遍。

  4、小朋友见过鹅吗?说说你见过的鹅什么样儿?

  5、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可爱的鹅(开幻灯)瞧,碧绿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美丽的白鹅,小朋友喜欢吗?它的哪儿让你特别喜欢?

  6、谁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这只鹅的嘴巴、脖子、身子和脚分别是怎样的?

  7、再看看,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现在,李老师想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一千多年以前,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叫骆宾王,一天,他和伙伴们正在湖边玩耍,忽然,他看见一团雪白雪白的东西漂浮在湖面上,再仔细一看,啊,原来,竟是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正欢叫着向他游过来,这使他非常惊喜,立刻指着鹅作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朋友说,写得好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这首诗流传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那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它呢?首先就要读准字音。(示卡:读准字音)跟我读。

  2、打开书,完成两个要求:①小声地把这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②用"__"勾出生字,并读准。(关幻灯)

  3、首先检查生字是否读准。(示卡抽读)

  4、再检查难读的词语。红掌、清波、绿水、曲项。

  5、检查读课文①课文共有几句话?②请两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句,大家仔细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注意:fu浮,不要读hu)

  6、齐读。

  三、理解诗句:现在我们要逐词逐句地来看,小诗人是怎样描写大白鹅的,也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跟我读。(示卡:理解词句)

  (一)、(开幻灯)谁来读第一行。

  1、当小诗人看见这只美丽的白鹅,赶紧告诉他的小伙伴"鹅、鹅、鹅",他为什么要连说三次呢?说明他看这样可爱的白鹅,心里怎么样?(高兴、激动、惊喜)

  2、那么谁能把这种高兴、惊喜的语气读出来?

  3、我们一起来试一次。

  (二)那么这只鹅在干什么呢?一起读第二行。

  1、"项"指鹅的哪儿?脖子怎么样?那么"曲项"什么意思?

  2、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呢?(看幻灯回答)

  ①"向"什么意思?

  ②"歌"又指鹅在干什么?(大叫)

  ③为什么小诗人要把白鹅的叫声听成在唱歌,说明他觉得白鹅的叫声怎么样?(因为他喜欢白鹅,所以连它的叫声也觉得动听,象唱歌一样。)

  ④谁能连起来说"曲项向天歌"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小朋友看,这只白鹅张着大嘴巴,头戴漂亮的红帽子,身穿雪白的礼服,像不像歌唱家正在演唱?那么谁能把白鹅昂首高唱、得意洋洋的样子读出来?全班读。再把前两行连起来读。

  ㈢过渡,白鹅昂首歌唱的样子十分可爱,然而它在碧波中浮游的姿态却更加的优美。请女同学读第三行,男同学读第四行。

  1、这儿有一个生字,谁会读?(毛)它和前边学的哪一个字相像,哪儿相同,哪儿不同?读三遍。

  2、这里的"白毛"指什么?(长着白色羽毛的鹅)

  3、"浮绿水"是说鹅在干什么?

  4、谁能连起来说"白毛浮绿水"什么意思?(雪白的鹅在绿色的水面游动)

  5、那么鹅怎样游水呢,读第四行。

  ①小朋友都知道小船靠浆划水前进,鹅怎样游水?

  ②脚掌什么颜色?"红"是个生字,读三次,组词。

  ③"拨"又是指脚掌怎么样?

  ④谁能学一学鹅划水的动作?

  ⑤"清波"强调水怎么样?(示卡"清")读。

  ⑥谁能连起来说"红掌拨清波"什么意思?(红色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

  6、指导读:小朋友看,白鹅轻盈地飘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象浆一样轻轻地划动着,美吗? 我们就带着这种美的感受把这两行朗读一下。 ①先听老师读;②哪两个字语气比较重;③小朋友试一次。

  四、明白诗意:刚才,我们弄懂了每一行诗的意思,现在,我们要从头到尾连起来看一看整首诗的意思。也就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示卡:三明白诗意)

  1、读全诗。

  2、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桌讨论再说,第一个要引导)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你觉得它的哪些地方特别美?(形态美、声音美、动作美)

  4、刚才,大家用了这么多话才把白鹅的美说出来,现在,请小朋友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

  小诗人只用了十八个字就写出了一幅美妙的白鹅游水图,而且写得有声有色。

  5、请小朋友找一找,诗中哪一行写出了声音,写出了什么声音?(第二行)

  6、诗中都描写了哪些颜色?(红、白、绿)

  7、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一幅图画,(放音乐):蓝蓝的天空下,一只雪白的鹅飘浮在湖面上,它自由自在地游着,红色的脚掌在轻轻地滑动,一会儿它昂起头快乐地歌唱,一会儿又低下头欣赏自己美丽的影子。

  8、有什么感受?

  五、感情读背。过渡;这样美的感受,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呢?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也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最后一步。(示卡:感情读背)

  六、感情读背。

  1、读古诗和一般课文不同,要稍慢一些,字吐清楚,划竖线的地方注意停顿。先听老师读,我们比一比,好吗?

  2、小朋友读。

  3、谁愿意单独上来读;(戴个帽子)

  4、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黑板把这首诗背下来?(把黑板上的诗遮住)同桌互相背。

  5、全体起立,现在,你就是小诗人骆宾王,你手指鹅该怎样读?

  6、小结:今天,老师教给小朋友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第一,读准字音,第二,理解词句,第三,明白了整首诗的意思,第四,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今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它古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④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一课时

  1.认真预习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

  2.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体验或启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导语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件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经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谈出了自己的真切体验。看来啊,亲身经历的害怕的事的确令人难以忘记,也许这种体验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岁少年是如何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导语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们谈谈具体的经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或道理)?

  (学生们谈经历和感悟)

  师: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体验着大家的体验,感悟着大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对我,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语,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导语一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搜寻翻找记忆中的往事,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导语二却让部分学生卡了壳。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冒险的事,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此外,对初二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文本。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根据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去读。

  第一,请依据我的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问题。(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什么要给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让学生表述不行吗?原因有两点:第一,避免学生步入“泛泛复述课文”的误区;第二,给学生搭梯子,让其“跳起来摘桃子”,在实践中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板书完“提示”后,在学生中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据此。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集中归类。

  字词有:

  啜泣(chuò)瘦骨嶙峋(Iínxún)噗噗(pū)训诫(jiè)

  纳罕(nàhǎn)迂回(yū)头晕目眩(xuàn)

  (这个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我原以为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简单,就可以忽略不讲。可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字词,不可听之任之。)

  师: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进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请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尽快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提出一两个全组最难解决的问题,并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在备课过程中,就琢磨:如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语文教案07-06

语文长江教案01-15

语文口哨教案01-15

语文天地教案11-16

《语文天地》的教案04-30

语文《观潮》的教案01-16

语文《长城》教案02-23

语文赞美教案02-23

语文海的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