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23 19:05: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城市是一方民间艺术颇为繁荣的热土,有让我们十分自豪的(嘉兴的民间艺术)。

  放眼华夏,我们更会惊奇中国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瑰丽多姿的中国艺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请同学说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名称。

  这是扇来徐徐清风,让生活诗意无比的折扇;

  这是历经水与火的考验,荡漾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陶器;

  这是将智慧与灵气凝聚,将愿望与生活浓缩,美仑美奂巧妙绝伦的剪纸。

  今天我们不说折扇、陶器,也不说剪纸,单来说“屏”。(2分钟)

  “屏”有什么好说的呢?假如是你,你会说说“屏”的什么?(屏的作用,屏的种类等) 那么英雄是否所见略同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快速阅读(800字文章90秒速读)、把握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成一篇说明文来读。我们不妨先当做说明文来读。说明文主要给人以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①什么是“屏”(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者,障也。

  补充了解“屏”的意思:

  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屏——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②排序梳理要点,把握课文内容、结构、顺序。

  生活中诵诗研究觉屏有味( );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特点

  功能上实用装饰结合并重( ); 作用

  分类里材料装饰雅俗有别( );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时风格位置得体才是( ); 设置

  结尾处畅想期望超越前人( )。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用途

  (三)精读课文(800字文章60秒细读)、赏析美点

  这篇文章,它的语言太美了,用词用语非常的雅致,词汇很丰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

  (1)选一组词儿读一读;(积累词语) (5分钟)

  示例: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称道:赞许,夸奖。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这个“休憩”和“休息”一比,那种很雅致的色彩就出来了,它就比“休息”漂亮。你看“造型”这个词,我们常说这个学校的大门模样很好看,就不如说“造型很别致”。再比如我们可以说有的同学“擅长”做什么。所以说,书面语用在口语的表达上就能显示这个人的文化修养较高。再读。

  (2)选几个句子说一说;(理解诗词) (5分钟)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明确: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明确: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这里引得实在有味了——引用之前有一句话很关键,“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屏者,障也”,障什么?障视线!NO!障风!NO!看一下引用的原文,你就会品出引用之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封建礼教阻碍了杜丽娘对美好事物包好青春、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韵味无穷。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明确:

  “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真是引得妙!闲来无事,摆一张小椅,优哉游哉,摇啊摇,视线转到屏风处,这里有天光云影,有风云人物,有世间稀奇怪事,天下间凡所应有都可以无所不有地呈现在那小小的一方屏风上,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④补充: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3)选几个美段品一品。(体悟情感) (10分钟)

  体会对屏的感情要抓角度,可以抓时间角度,分别从“小时候,研究时,现在生活中”三个角度找出相关句子,认真品味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其间的情感表达。

  ①小时候:“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心生向往之情”。

  销魂——为什么销魂?向往什么?

  明确:对一个小孩来说,诗中描绘的情景不能不让人“销魂”(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苦恼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银烛、秋光、画屏”多么美妙的景象,还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这种让儿童着迷的事情,更诱人的还有“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相伴,这不销魂都不能。

  向往有屏相伴,向往见到更多的屏,向往长大后能够研究屏。

  ②研究时:“神秘作用”,“实在微妙”。

  神秘、微妙——功能多多;阻隔人际;遮挡隐私。

  直接称赞: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侧面烘托: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③现在生活中: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缺少诗意的屏风制作和审美素质的下降,深感遗憾。期盼改变现实,超越前人。

  ④穿插介绍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

  ⑤总结:

  小时候:喜爱、向往; 研究后:痴迷、赞赏; 生活中:遗憾、期盼。

  课文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四)铺排拓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如:尺牍、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等。

  (五)精彩总结

  网上有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而今天我们品的不是物,是文化!

语文教案 篇2

  【预设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暖烘烘、讨厌、讥笑、欺负”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丑小鸭名字的由来,了解丑小鸭与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卡通人物形象图,猜童话故事书名。

  2.《丑小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哪些同学读过?知道故事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介绍安徒生,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读起来会更感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来读一读吧!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2)正确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认读生字,记字形。

  (2)理解词语。

  暖烘烘:换词理解──暖洋洋。

  归类理解词语,注意他们的异同。

  芦苇

  篱笆讨厌

  讥笑

  欺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绮、讷、略、鸽、畔、福、卵、供、签、订”10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情朗读第2小节。了解日内瓦的绮丽的风光,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3、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那种和谐之美。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这些词语。

  2、在充分感受日内瓦绮丽风光和它和谐之美的基础上,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语:今天,我们将在书页间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我们将随着作者的视线,去感受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那绮丽的风光!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换字理解“令人神往”:令人向往

  指导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说说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词语: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湖畔、湛蓝、产卵、罗讷河。

  (2)正音:讷、卵、畔。

  (3)字形:卵(笔顺指导)

  (4)指名交流问题,随机出示句子: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向往的地方。

  师生合作读。

  日内瓦在(),(),(),是()。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用上“是……也是……”的句式再来说一说。

  相机板书:

  风光绮丽旅游胜地

  外交舞台

  三、学习课文

  过渡:群山环绕的日内瓦公园星罗棋布,鲜花遍地,美不胜收。它是钟爱艺术、自然人们的探究天堂,也是世界各主要机构云集的国际城市。

  1、师引语介绍“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媒体相应出示画面。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日内瓦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说一说。

  3、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读读课文第2小节,用“o”圈出景物,用“——”划出有关句子。

  4、学生自读课文。

  5、交流反馈。

  随机出示:

  (1)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图示理解:贯穿

  (2)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①师:作者说“湖的形状像——新月”请学生上台画一画新月。

  ②师:作者说湖的颜色是——湛蓝,你见过湛蓝色吗?(天空、大海)湛蓝就是深蓝色,日内瓦湛蓝(看媒体)

  作者说它犹如翡翠,“犹如”就是——好像、宛如、好似、如同。

  ③把湖比作新月写出了日内瓦湖的形状,把湖比作翡翠写出了日内瓦湖的颜色的美。请你美美地读一下。

  ④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3)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

  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师:作者在日内瓦湖畔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句式练习:

  湖的南岸有()的()。沿湖公园密布,()的()掩映其间。湖中有()的()和()的()。

  (4)媒体出示,学生做小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绮丽的日内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用上刚才学习的句子,试着介绍。)

  6、过渡:在美丽的日内瓦不仅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而且能让人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动物的精心保护,营造了一份城市特有的和平幸福。

  7、日内瓦人为城市的这些“居民”做了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产卵季节时……当“小宝宝”早春降临时……当小动物们得病时……)

  人们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想象说话。

  8、师小结:人们是这样呵护着——自然界的精灵——他们的朋友,漫步在罗讷河沿岸,友人们不仅会为这美丽的'城市发出阵阵的赞叹,更能感受到城市独有的惬意和它和谐的美。板书:和平幸福

  9、学习课文第3小节

  (1)逐一出示图片配上文字(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

  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介绍。

  (2)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一次愉快的国际旅行,在美丽的日内瓦,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看到了一幅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由衷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有那碧水青山、绮丽风光;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将深深萦绕在心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内容,赏析景物,分析思想感情

  态度与情感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重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难点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方法

  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设计意图

  导入、解题与背景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展示课件。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看课件,听讲解,做笔记

  1、从学过的课文导入,形成比较。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

  解,针对性解题。

  3、背景和作者介绍,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 : 颓,坠落。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参与,文中指欣赏。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读与背,并根据注解和课件提示,翻译课文。

  突出文言文,尤其四六文读背的特点。文言文字、词、句必须过关

  翻译疏通字、词哦、句

  展示课件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赏析写景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老师一起分析课文写景的特点

  突出文章的重点

  体验感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

  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看课件、听分析、做笔记

  突出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澈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语言特点:

  1)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2)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归纳概括

  练习

  (根据具体情况课内或课外做)

  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6、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9、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 谢公比肩之意.

  10.“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

  课后反思

  背与翻译是学文言文的不二法宝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解新知。

  1、我记的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大家一起说(xx学校)。

  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

  师:对,是马路,那么什么样的马路?谁来补充一下

  生:宽阔的马路、宽宽的马路,长长的马路

  师:说的都很好。跟着老师说一遍。

  3、马路左边是什么呀?

  生:是草坪

  师:什么样的草坪?

  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

  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

  师“马路的右边是什么呢?

  生:楼房

  师:什么样的楼房?

  生:高高的、高大的。

  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

  生:操场。

  师:跟着老师说,宽广的操场。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希望楼,教学楼前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个星期一的7;30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按时参加,不要迟到。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南边,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呀?(同学们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人民路学校,有宽阔的马路;有绿油油的草坪;有雄伟的希望楼;校园的上空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教师里有电脑、有大背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各年级的歌咏比赛: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喜欢的课本剧和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它收看国际国内的新闻,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呀?你爱我们的学校吗?

  4|、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升入一年级以后,有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游戏。就像它们一样。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上手工课,他们相互合作,把他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是课间休息,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这是他们在做操。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只看拼音不看汉字自由读一遍。

  3、汉字和拼音结合读一遍。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遍。

  5、指名读。

  四、讲解亲亲热热。

  (出示课件)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出示课件)。

  五、(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六、学写生字。

  师:刚才我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的歌声甜美动听像一群小鸟在放声歌唱。同学们你们听过小鸟唱歌吗?怎么唱的?好听吗?想不想现在听一听?(放声音)这么好听的小鸟的歌声我们多想再听一会,可是却有一位小朋友让小鸟轻点叫,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

  生:有小孩在睡觉打扰小孩。

  生:有小朋友在学习,打扰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理由,那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学完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首诗的题目叫“窗外小鸟轻点叫”。

  师:带着疑问快速的把书翻到48页,你们首先自己轻声的试着读一读,读完坐好。

  师:谁能自己把小诗完整的读完?我想问问你们,这首小诗很长,有许多生字,你是用什么办法完整的读完的呢?

  生:看拼音。

  生:看上下文。

  生:提前预习。

  师:听了这些方法其他同学明白了吗?现在你们同桌之间或2个人再来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师:我看见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那有谁互相帮助啦?怎么帮助?你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善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现在我要看看谁又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你们仔细听,听完后给他评一评)

  师:谁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想挑战他?认为你读得比她好?这回你领大家共同来读。

  师:书上除了小诗还有什么?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这是一个多么明亮的教室,同学们在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多认真呀!窗外的电线上还落着两只小鸟,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歌唱,这时一位小朋友在偷偷地对窗外的小鸟说:“你轻点叫”。这回通过读小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让小鸟轻点叫了吗?它是怎么对小鸟说的?只说了一句话吗?谁能把小朋友说的话都读出来?既然小鸟打扰了小朋友们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小鸟你真讨厌,别叫了,我拿石头扔你,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鸟,拿石头打它它也会疼。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是善良的护鸟卫士,保护小鸟,让小鸟和我们共同和谐和生活。

  师:那如果是我们小朋友在上课时小鸟在叫你们会对小鸟说什么?以后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会怎么办?

  生:认真听讲不让外面的声音干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教学难点: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预习提纲:

  1、回读本单元课文,回想课文的表达方法。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3、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二、“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三、“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布置作业,检测反馈: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第二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导入口语交际的话题,回忆各自准备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3、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文的理解、朗读教学中抓住中心词,由中心词引出每段内容,并结合内容进行想象拓展,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天鹅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朗读和图片及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天鹅湖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天鹅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词卡片、教学挂图、录音、优美的音乐和《新疆好地方》的歌曲、《天鹅湖》的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舞剧《天鹅湖》吗?那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曾使千千万万的人倾倒,特别是天鹅仙子高雅的气质和曲折的命运,更使人着迷和同情,非常巧的是在新疆巴音布鲁克的一个地方,有一个雪山下的梦一样美丽的湖泊,经常聚居着许多天鹅,也叫做“天鹅湖”。教师板书完整课题,学生齐读。

  2、想和老师一起到美丽的新疆天鹅湖走走吗?请做好准备。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学生闭上眼睛,放《新疆好地方》的歌曲,老师范读课文。

  2、教师了解学生初步感受后再让学生看书,勾出生字。

  3、借助拼音,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4、开火车、请小老师、卡片抽读等形式检查对生字的学习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平舌音“zuì最”,翘舌音“shǎnɡ赏”。

  三、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学生自主分类记忆字形,比比谁记得最快。

  复习记忆字形方法(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多写几遍等等)。

  2、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同学们。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

  油()

  由()

  药()

  约()

  戏()

  找()

  蜂()

  峰()

  赏()

  常()

  3、你能选几个自己喜欢的字组词、练习说话吗?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4、会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记住了这些生字的音和形,那你能把这些生字写得更美吗?请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字的部件搭配。请学生描红,感知汉字形体美(教师巡视,指导书写)。

  5、你能在习字本上也写得这么美观吗?

  教师巡视,及时鼓励写得好的同学。

  四、学习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学生听教学录音,勾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读课文,学生质疑“迷人”、“冰峰雪岭”等词语是什么意思。

  3、教师展示课件,天鹅湖畔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陶醉了。

  4、学生交流感受并释疑。

  5、教师:是呀!天鹅湖畔冰峰雪峰一片雪白,青松翠柏一片碧绿,再加上湖边五彩缤纷的野花,碧蓝色的湖水,这样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多彩,让人陶醉……)这样的景色“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理解了“迷人”,再请学生练习说话(字幕显示这一段话)。

  6、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边想象着天鹅湖的美景。

  字幕显示第一段第二句话,抽生读,它讲了天鹅湖的什么?

  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悠然嬉戏”、“优雅”等词语。

  3、教师小结,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天鹅们自由自在地觅食、休息、玩耍……日子过得多么轻松舒适,这就叫做“悠然”。

  4、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感受一下天鹅们的悠然嬉戏的幸福吧(字幕显示这句话)。

  5、引导学生理解“优雅”。

  6、这里的景色的确优美动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吧!

  五、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1、如果来到这风景优雅的天鹅湖,你会说什么?(结合搜集的资料、天鹅的图片谈谈)

  2、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3、写一写、画一画(选做一题)(教师放音乐)。

  (1)可以把自己赞美天鹅湖或天鹅的句子写下来。

  (2)可以动笔画一画美丽的天鹅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孟子》教案02-13

语文园地教案02-15

语文雷雨教案02-14

语文经典古诗教案02-15

语文海的教案02-10

语文《草原》教案02-17

语文长江教案01-15

语文口哨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