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范例表。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文章.出自教案网.>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计算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若干、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模拟看红绿灯过马路
1、导入:前几天老师在马路上拍了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哪里不一样?
思考:人行红绿灯跳动的数字不一样和我们过马路有关系吗?
2、模拟过马路(两名幼儿先后模拟过马路,其余幼儿倒着数)。
3、说说各自的发现:这里的数字是倒数的,数字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短……
体会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方便、安全了。
4、绿灯上的数字是怎么变化的?(了解用倒着数的方法发现数字是由大到小表示时间由多到少的变化)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
1、说说生活中的倒计时现象。
2、教师依次出示照片,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倒计时现象。
3、进一步发现在使用倒计时时,有的倒计时用“秒”(奥运会开幕式、火箭发射等),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天”(世博会)。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3月20号,我们要去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春游倒计时牌吧。
思考: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哪个日期?
2、交流采取计算倒计时的方法,如:顺着数;两个两个数;倒着数;春游的那天不算进去等。
3、发现有了春游倒计时,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今天离春游还有11天,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为春游做准备。
延伸:
1、为最近的节日做倒计时牌。
2、为离园做倒计时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重点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分组操作: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材料准备:
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认知椭圆形、清楚其特征能准确讲出图案名字与相像物品。
2、通过图案的拼拆教学、培育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与研究力。
3、培育孩子准确使用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并服从动手操作教学规定。
教学预备:
橡皮泥、种种图案数个、彩色笔、绳子、小棒、小队动手操作图、椭圆形与圆形纸每个人1份。
教学过程:
一、观摩“图案游王国”的模式温习已认知的图案,初步了解椭圆形的形状特点。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图案游王国”里有何图案?
2、找找“图案游王国”里来了怎样的新伙伴?
3、猜猜新伙伴叫啥?跟读“椭圆形”
二、比较椭圆形与圆形,区分其不一样点。
1、孩子自由选取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开展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不一样。
A、将橡皮泥捏成椭圆形与圆形开展比较。
B、取椭圆形与圆形用叠加的方式比较两种图案的不一样。
C、折叠椭圆形与圆形探究其改变。
2、请孩子将椭圆形纸上下左右对折,启发孩子发现上下对折与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同长。
2、要点指导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教学。
3、让孩子说说椭圆形与圆形有何不一样?
三、使用“听、取、摸、变、折”的游戏法,认知椭圆形。
1、请找到椭圆形,并讲:我拿的是椭圆形。
2、通过摸摸、体会椭圆形的边没角、不扎手。
3、请用绳子变出椭圆形。
四、引导孩子说说四周日常生活中有那一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五、小队教学
1、组:以当个“小小魔术师”的模式启发孩子将椭圆形添画成种种物品。
2、组: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到来、涂上同一种色彩。
3、组:用椭圆形与圆形拼图形。
4、组:看图、数一下每种图案各自有多少个、接着把横线上对应的数字圈起来。
六、请孩子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夸奖富有创造性的孩子作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利用容器将实物分成一样的两分。
2、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准备:
实物:绿豆、果条、面包、小西红柿、花生、香蕉、饼干、糖、绸带、德克士票、可乐
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冻杯。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请客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律动《开汽车》进场。
2、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实物,并提出要求:“请把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你一份,我一份。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各种实物
1、幼儿尝试操作:将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把分好的实物放在各自的盒子里
2、尝试后讨论:你分的是什么东西?你是怎么分的?
你怎么知道自己分的是一样多的两份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各种实物的分法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利用量杯二等分绿豆
1、幼儿尝试,教师从旁指导
2、尝试后讨论;你们分的是一样多吗?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多?
小结:原来这是量杯,上面有刻度,它能帮我们把像绿豆一样的东西分成一样多的两份。
(四)、第三次尝试:引导幼儿二等分可乐
1、出示已到好的可乐,引导幼儿将一杯可乐分成一样多的两杯
2、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五)、律动《开汽车》退场。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大班数学活动:
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豆子。
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
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
4、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
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
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
2、讨论:队伍有多长?
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
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
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数学教案01-12
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1-12
大班情境数学教案01-1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1-21
大班数学教案04-08
大班吃鱼的数学教案01-13
大班算式数学教案03-25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1-10
大班《小熊商店》数学教案01-14
大班数学教案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