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9 08:34: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板书设计】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图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3、为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编写小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小塘春色》

  【教学目标】

  1、认读;嫌、弋、柬、倩、粼;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一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小塘春色》。

  早水草鸭红蜻蜓春燕人

  静;绿茵;倒影……

  旖旎明媚

  动波光树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10-10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09-21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02-14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五》教案04-08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一》教案05-04

小学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07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