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0-16 09:10: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

  1、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学习1—3小节

  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 ),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 ),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文,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文,注意人的语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文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到(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到第(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自然段。

  二、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教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

  2、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详细叙述的。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 咆哮(xiào) 请勿自误(wù) 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解释“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的内容02-1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23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松鼠》01-1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教案02-1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言交际教案04-1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我会语言交际教案04-1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7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01-15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长生果”04-2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言交际采访对话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