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22 12:42: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习作的训练点是通过想象续写故事。为了走近学生童心世界,找寻学生兴奋点的训练素材,本人就借绘本引路。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语言学习的实践地,从“读故事”、“说故事”和“写故事”中感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鼠小弟荡秋千》从儿童的小视角来描绘精彩的大世界,以简单重复的句子为孩子提供最佳语言学习机会,以出人意料的情节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又以简洁明了的图画让孩子获得纯粹的美感体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故事结局奇妙而且充满浓浓的父母之爱,用来让学生想象续写故事的结局,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又得到人文教育,这篇绘本无疑就是较为理想的范本。

  【教学目标】

  1、同读绘本《鼠小弟荡秋千》,引导学生从中懂得做人要礼貌谦让,不要蛮横霸道等待人处事道理。

  2、指导学生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并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的结局。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并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的结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点击想象,激趣导入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想象。

  (二)牵入绘本,激趣引入新课。

  二、点燃想象,扩写补白

  (一)感悟“礼谦”,提炼情节。

  读绘本1-17页。

  爸爸妈妈给我做的秋千!

  我也要荡秋千!

  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马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狮子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海狮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猪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鼠小弟,你很轻,也许能行。

  哦,荡起来了!荡起来了!

  1、读后复述。

  引导学生体会大象等动物的礼貌谦让,为老猫的出现做铺垫和对比。

  2、概括提炼。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把刚才的故事情节简练概括表述出来,并写下来。

  (二)观察“霸道”,填写留白。

  读绘本18-25页。

  喂!我也要荡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猫。

  老猫,你太重了,荡不了。

  说什么呢?臭美的家伙!快下来!

  咚!

  谁说我荡不了?

  喂,让开,让开!

  小鸟的爸爸会生气的。

  那又怎样?没事!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老猫行为的看法。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结合书中这三句话写一段话。

  喂!我也要荡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猫。

  老猫,你太重了,荡不了。

  (点拨:从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引导逐渐写具体。)

  (三)想象“秋千”,畅写结局。

  1、想象故事的结局。

  2、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交流、评议。

  4、揭示书中故事的结局:读绘本26-31页。

  哎哟哟!

  怎么大家都变小了呢?

  救命!

  让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负人了!

  好吧,那就让你下去吧。

  我不是告诉过你嘛。

  咚!

  三、点赞想象,落实提升

  (一)整理,修改。

  (二)完整小练笔的展示、评议。

  (三)回顾写法,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想象

  外貌

  语言(言为心声)心理

  表情动作

  神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 “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四、论证过程

  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 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论证。

  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

  五、复习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以下,孟子是怎样从吸引君王的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君王,最终把君王引向孟子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

  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网12网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着重学习写好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2、继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能初步初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三、教学难点

  继续指导学生初步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词卡或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融情入境。

  1、同学们,假如你们一家人外出游玩时,你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当时会是什么心情?你又会怎么做呢?

  2、看!这就是两只和你一样不小心离开了妈妈怀抱的小鸟。大家愿不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

  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把这两只小鸟作为自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学生第11课,看看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齐读课题:小鸟朋友。

  (二)初读课文,音准句通。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

  2、请学生借助生字表画出生字,并反复认读。

  3、同桌互相指读识字卡片。

  4、教师指名认读—带读识字、词卡片。

  5、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小组学习:互听、互评、互助。

  7、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三)读文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1、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大意)

  2、学文理解,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情境,体验情感。

  ①从大树上掉下来的小鸟见不到妈妈,它们会想些什么?

  ②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自己练一练。

  ③指名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从哪儿能看出来两个小朋友是精心喂养小鸟的?

  (2)你们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3)真是精心极了。可小鸟快乐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面对并不快乐的小鸟,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谁来读读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

  4、学习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感悟真情。

  (1)指名说说小鸟是怎样回到鸟妈妈身边的。

  (2)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鸟妈妈。当你看到自己的小宝宝又回到自己的身边时,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3)鸟妈妈们,你和小鸟在说些什么呢?

  (4)两个小朋友听了小鸟一家在欢歌笑语后又会想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

  (1)请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意思读出来。

  (2)同学们,你们打算向两个小朋友学什么?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两个小朋友一样,爱护小动物。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自主记忆。

  1、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指名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三)指导书写。

  请学生找出自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1、“和”与“羽”:掌握左右结构的字“左长右短”和“左右基本相等”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端正。

  2、“种、秋、林、校、机”: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端正。

  3、重点指导带禾木旁和木字旁的字。

  (1)课件演示或出示识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记忆的?

  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难写字可练写两遍。(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四)作业。

  1、认真抄写生字、词。

  2、有兴趣的学生自选2—3个词语练写一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而《识字5》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一)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课件、生字卡、一把一次性筷子

  (二)学生的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2.用卡纸画好、剪好边框,以备制作谚语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单元的课文了,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又是讲什么的呢?请翻开语文书第83页,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5》。《识字5》收集了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板书:谚语)

  3.简单介绍谚语。(课件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过渡: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你们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那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认真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读书的节奏。

  4.齐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请把书本放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

  2.说说在读音上,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在读音上要注意的地方。)并相

  机利用开火车的方式重点读一读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柴、折、搓、绳)

  3.如果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把生字读准确吗?(自由读、指名读、开8竖列火车读)

  4.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认识这些生字,想必一定有什么很好的记字方法。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汇报)

  5.师小结:通过这么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我们记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计谋广”。(卡片同时出示:人多计谋广)

  6.游戏巩固生字:踩地雷

  四、再读课文,体会谚语的意思

  过渡: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贴卡片──团结力量大)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

  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

  (1)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树多成林不怕风。)

  (3)出示“搓绳”的画面。(线多搓绳挑千斤。)

  (4)众人抗洪、抗震图。(人心齐,泰山移。)

  (5)百花齐放的情境图。问: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斤”与“折”。

  2.观察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4.师范写“折”,把“斤”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体左窄右宽。

  5.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动笔书写。

  六、实践活动──做谚语卡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绘制好的卡片里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谚语,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选做:制作一张谚语卡,把它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识字5(谚语)

  团结力量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五》教案04-08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一》教案05-04

小学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07

小学语文匆匆的教案02-09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2-09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02-17

小学语文瑞雪教案03-23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01-27

小学语文泉城教案02-12

小学语文趣味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