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
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第二课、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头部
B、身躯
C、腿部
D、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第三课、画中的线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美术教案2
教学目的:
1、认识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
2、学会画蜗牛。
3、体会亲近大自然,养蜗牛的快乐。
教学准备:
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叶子,小草,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唱,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吧!”
二、进入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小兔子是属于什么呀?嗯,动物,今天老师在给大家带来一个同样是动物的,小朋友们也见过,铛铛当当,这是什么呀!”
“呀,是蜗牛。”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蜗牛吗?嗯,这个小蜗牛呢,是,老师就在幼儿园的花坛里面找到的,现在小朋友们,我们也去找一找小蜗牛吧,看哪一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蜗牛健健康康的,记住哦,不要把小的小蜗牛找到了,我们知道稍微大一点的,而且一个小朋友只能找两个,不能找太多,找到了我们就拿回教室,小朋友们,能做到吗?现在让我们起立,去到花坛里面找小蜗牛吧!”
“好啦,小朋友们,我们的小牛已经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呢?我们给他们做一个小小的窝,老师,这里用折纸折了一个正方形的小盒子,小朋友排好队,到老师这里来,你把我们的小蜗牛放进盒子里面,这以后就是他们的小家啦!”
“嗯,小蜗牛已经有了住的地方了,可是小蜗牛还没有吃的呢,小朋友们,小蜗牛是吃什么呢?”
不知道啊,那我们想一下,我们的小牛是到哪里找到的呀!嗯,有的小朋友是在花坛里面找到的,有的小朋友是在草丛里面找到的,哎呀,还有的小朋友是在书上找到的,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小蜗牛是吃什么的吗?”
“对啦,小牛是吃树叶,或者小草的。那么接下来,小朋友们你们重新进入花坛,给我们的小蜗牛寻找食物,但是同样的,不能把小花小草扯的太多,一人只能轻轻地栽上一点点小叶子,我们要爱护小草,好吗?”
“哇,小牛们已经飞快的爬上了小草,准备要吃东西啦,那我们不要去打扰小蜗牛吃东西,我们就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
“小朋友们,小蜗牛可爱吗?你们喜欢小蜗牛吗?现在让我们拿上我们手中的画纸和画笔,仔细观察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然后在我们的纸上,画一只属于自己的漂漂亮亮的小蜗牛。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小蜗牛都画的很漂亮,那把你们画的小蜗牛就到老师这里来,我们把它们贴上去,而我们,真正的小蜗牛呢?我们把它放到植物角里面,我们小朋友们要耐心的养着我们的小蜗牛,每天早上给他喂一喂食物,看我们的小蜗牛能长到多大好吗?调皮的小朋友们,注意不要总是去摇晃它的小屋,不然他会感觉到不安全,不要总是去把小蜗牛拿起来,小心把小蜗牛养死了,就不好了。”
关于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认识并和家长收集各种不同的树的叶子。
2、、物质准备:事先准备几副树叶拼贴画的作品。几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彩笔、画纸、糨糊。背景墙:"美丽的秋天"〔有枫树,大雁,向日葵等,麦田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叶拼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副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幼儿欣赏)
这些画有个小秘密,它们是用什么制作成的?(树叶)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的,这些画是用树叶拼贴而成的,所以叫做树叶拼贴画。
二、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1、师:小朋友捡到了很多树叶,我们也来制作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好吗?看看这些树叶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形状的呢?
师:树叶形状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
2、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看,把这两片树叶放在一起,你们看象什么?(象帆船、小伞等)这么漂亮的树叶拼的图画我们要拿出去展览给别的小朋友,小弟弟,小妹妹看一看,但是会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回答:用胶水,用双面胶……)嗯,你们真聪明。我们拼好树叶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这样一幅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就好了。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
师: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用树叶做成什么?
三、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要突出树叶拼图的特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2、师提醒小朋友使用浆糊时应注意保持桌子及衣服的清洁。
五、结束贴画,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
师: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背景墙上,互相看一看,你最喜欢小朋友拼的哪一幅图,你看出来他拼的是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好朋友。
幼儿已有经验:
1、引导幼儿认识树叶的形状并和家长收集各种不同的树的叶子。
(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等)
2、请家长帮助与幼儿共同拼贴树叶画。
关于美术教案4
设计理念:
广告是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广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是广告宣传的重要群体,以先进的理念构建起来的综合艺术课程为孩子提供的广阔的艺术视野,艺术课教学应该从直观上让学生欣赏、接触、了解广告,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对广告的审美情趣,积累相关的广告经验,并提高对广告的鉴赏水平。本课以欣赏为主,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爱好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及多种艺术能力。
教学目标:
1.收集身边的广告,引导学生感受众多广告的信息。
2.在欣赏优秀广告作品中比较广告作品的艺术形式、风格、特点,并做出评价。
3.利用所了解的知识从版面设计,音乐合成,艺术表演等手段体验广告艺术的创意与构思。
教学重点:以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现代广告的特点及重要性,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广告。
教学难点:广告的创新,创意体现出的独特新颖的构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广告资料(图片的影视的)生活商品 打击乐器 彩纸
剪刀双面胶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用产品广告语导入新课)
学生:老师好!
教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学生:好迪真好!
2.启发学生回忆广告的来源及分类
教师;这句广告语是从哪见到的呢?你们在哪还能见到,听到广告?
学生:路牌、汽车、电视、报纸、杂志、霓红灯、广播……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广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修正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广告的“疯狂”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感受广告的“疯狂”。
二:课程新授
欣赏广告作品从中感受广告的“疯狂”,并分析广告艺术的风格、特点。
1.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广告画面的“疯狂”。
利用多媒体出示作品,欣赏优秀的广告作品(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贴广告、霓虹灯广告、灯箱广告、路牌广告等)并从广告的构图、色彩和造型手段上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师:你们在观察后,对于广告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有了什么样的概念?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2.从听觉上感受广告音乐的“疯狂”。
欣赏广告音乐,并与学生歌唱广告音乐,共同分享广告音乐带来的快乐。
3:让学生的嘴巴来感受广告标语的“疯狂”
以老师购买产品为主线,让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角色,利用熟知广告标语来推销产品给老师,引导老师购买产品。
教师:我想买运动鞋、牙膏、食品……选择什么牌子的呢?
学生: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李宁——切皆有可能
特步——非一般的感觉
……
教师:广告标语有什么作用呢?
4:让同学从思维上感受广告创意的“疯狂”
出示有特色的广告作品给同学们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广告的感染力。
教师:在观看这些广告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脸部表情很多变化,有时惊讶,有时开怀大笑,有时很疑惑,你们感受到这些广告有哪些风格特点呢?
学生:夸张风格、幽默风格、神秘风格、写实风格……
三:活动——做个小广告人
1.分组讨论、策划推销老师提供的商品,和推广公益活动。
2.展示个小组的推销手段。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
1.广告以便捷的方式、畅通的渠道,为我们生活提供各种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消费来带方便,也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丰富我们的生活鉴赏内容。但有些违法的垃圾广告却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出示“城市牛皮癣”广告图片。
教师:我们应该这样对待这些垃圾广告?如何识别广告的真伪?能不能一味地盲从广告宣传?
关于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体课的教学,使学生学生利用旧纸盒进行立体造型,创造生活、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盒组拼的基本方法、集体组拼城堡及其活动策划。
难点:楼群巧妙组合设计。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CAI课件、不同大小形状的纸盒、剪刀、胶水、作品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课件:近年长沙的高楼建筑。
问:长沙美吗?
生答,师总结。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
师:大家想不想当一会小小设计师,把我们的长沙变得更美。
板书课题: 纸盒组拼城市
(二)学生开始尝试作业
1、师:大家用桌上的纸盒组拼。
2、学生动手尝试组拼,教师个别指导。
(三)教师指导学生作业
1、提示学生:
怎么样使你的楼房变动更牢固?
学生思考:
双面胶
2、怎么样使城市变得更美观?
(四)欣赏建筑的图片
1、对比欣赏建筑与“纸盒组拼楼房的构成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A、平和堂大厦的建筑风格。
B、学校建筑的特点。
2、摄影作品的浏览。
3、教师选一幢建筑为摸型,运用纸盒进行组拼,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纸盒尝试不同的组拼方式。
(五)学生第二作业,教师下位指导。
(六)集体作业,师生共同努力,组拼城市。
(七)学生自评作业,教师总结。
关于美术教案6
课题八:明度渐变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
教学过程:
一、先在黑板上或是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三、欣赏教材范图: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四、多媒体辅助分析,讲解色彩的明度。
五、老师现场演示明度变化的绘制。学生练习时,强调作业要求画面整洁、排列正确。
六、作业纸不要扔掉,可以当做手工业制作材料,做成剪纸等。
关于美术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关于美术教案8
时间:班级:执教人:活动目标:
1.学习人物头像画,能按纸的大小确定图像位置,能够根据爸爸的脸部特征进行表现。
2.激发爱爸爸、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爸爸的照片到幼儿园。2.记号笔、油画棒若干,范例一副活动过程:
一、观察爸爸的照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你把谁的照片带来了?(爸爸。)你喜欢爸爸吗?他长什么样子呢?
教师先和幼儿一起轻声交流爸爸的发型、五官、胡须等明显特征,然后集体交流。
二、欣赏范例,进一步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
教师:这是老师的爸爸,你们看看我的爸爸长什么样子。
教师:你们为什么能看清楚老师爸爸的样子?(因为画得大)
教师小结:我的爸爸,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许多胡子,还戴着一副眼镜。
三、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画人物头像画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确定图像位置,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画头部时要画多大,从哪个位置开始画,画到什么地方;头部要画得足够大,五官才能画清楚。
教师示范讲解画人物头部时的要点:抓住头部的主要特征,画出脸型、鼻子、耳朵、发型、胡须的特点,再看看还有哪些特征没有画出来。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各个部分的特征。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按纸的大小确定图像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画大、画清楚。鼓励动作快的幼儿用油画棒添加相关背景。
五、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关于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猜猜、做做的情景中,区分动物皮毛的特征。
2。尝试给动物制作花花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斑点狗、斑马、奶牛)、胶棒、贴纸、PPT
重点难点:
区分不同动物的皮毛特征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圣诞节就要来了,有三个动物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圣诞舞会,你们想去吗?好的,那我们一起出发吧!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猜一猜都是哪些动物的家吧!我发现了一个线索,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衣服来猜一猜!(播放PPT)
二、看看、猜猜
1。(在窗口露出一块皮毛)用“猜猜我是谁”引出斑点狗。
提问: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一点一点)像什么?
小结: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
2。谜语:像马不是马,身穿花花衣,一条一条真有趣。
提问:小斑马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像什么?
小结: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
(播放牛的叫声)用“听听我是谁”引出奶牛。
提问:奶牛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一块一块)像什么?
小结: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
三、制作、体验
1。师:我们一起把小动物从屋子里请出来好吗?咦?我们要去参加舞会了这些小动物怎么衣服都还没穿好呀!
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小动物穿上好看的衣服,然后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2。师:斑点狗给你穿上一点一点的衣服,小斑马给你穿上一条一条的衣服,奶牛给你穿上一块一块像云朵形状的衣服!请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动物好朋友,动动小手给他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3。幼儿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操作。
四、交流、分享
1。师:小朋友们把你们穿好衣服的小动物们请到舞台上来吧!让他们一起快乐地跟着音乐跳舞吧!
2。在音乐声中,幼儿与小动物们一起跳舞,感受节日的快乐。
关于美术教案10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分类: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2、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4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 5
关于美术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表述自己喜欢的叶子,在欣赏中初步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
2、在创作中体验线描画的乐趣,能较细心地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线描画《神奇的叶子》,记号笔,绿色画纸,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线描画《神奇的叶子》:
1、欣赏: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神奇的叶子》,看看画上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形状?里面是什么样的?
2、介绍自己喜欢的叶子。
前一阶段小朋友收集过许多树叶,还有哪些不一样形状的叶子,介绍一下?
3、提出设想:今天我们也用有趣的点、线、面来装饰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做成树叶门帘,挂起来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讨论制作过程:
怎样做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小结即提出操作建议:
1、先用粗笔画出轮廓,注意叶柄画得明显些。
2、用线条分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注意线条的疏密、整齐。
3、画好一面后剪下来,留出黑边,再画反面,两面可以装饰的不同。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个别幼儿画时细心地分割和装饰。
五、在歌表演中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串树叶门帘挂起装饰教室。
关于美术教案12
《小鸟的家》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同时又是具有很好环保教育意义的一节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因是以情感教育为线,把课堂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利用学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引出他们保护小鸟、帮助小鸟之意,激发学生为小鸟设计美好家园的热情,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去表现自己心中小鸟最美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鸟的形状、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鸟的家”。
3.通过创作小鸟的家的,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结合自然现状,充满想象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教师)CAI课件、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展示激趣:
导言:同学们,老师放一种声音让大家听,并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播放树林里小鸟的叫声)
2.板书“小鸟”引出“小鸟的家”,板画课题。
3.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小鸟结构图,简单讲解小鸟的基本形体结构。头(眼睛、嘴)、身体、翅膀、尾巴。师:小鸟有家吗?它的家我们叫什么呀?
4.出示鸟窝,引出小树,飞进小鸟,
师:大部分小鸟都喜欢把家建在哪儿?
师:我们也把小鸟的这个家建在树上吧!(出示枯树杆并把鸟窝放在上面)
师:这家多漂亮哟,可就是缺少什么呢?师:让小鸟回家啰!(教师把小鸟放回家鸟窝和树杆上)师:多漂亮的家呀!
二、欣赏探究
1.播放课件,欣赏“小鸟的家”
师:其实小鸟的家还有更漂亮、舒适的,我们一起来欣赏小鸟的家吧。(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小鸟的家,了解它们的种类、环境等,感受其图片带给我们的视觉美感。)
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小鸟各种各样的家,看了这些图片心里是不是很舒服?我们看了这么美的图片就感觉好舒服,那小鸟住在里面就会更舒服了。我们发现有的小鸟喜欢把家建在树枝上,有的小鸟喜欢在屋檐上,还有的喜欢树洞,岩石洞里。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鸟窝吗?它是什么样子?是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看到过的鸟窝。)
三、实践创作
1.欣赏学生范画.进行学法指导。
师:小鸟的家漂亮、舒适、有趣。我们来欣赏小朋友们是怎样表现小鸟的家的。(播放学生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手法;)
师:要画好小鸟的家,首先要掌握小鸟的画法。站立的小鸟我们已经看到了,飞行的小鸟呢?请注意:(老师张开双臂做小鸟飞行姿态,双臂上下扇动,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做)小鸟的翅膀上下扇动才会飞起来,尾巴也会随着小鸟的上起下落而摆动并起着平衡协调的作用,小鸟在空中滑翔的时候翅膀是平伸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演示)
师:漂亮的小鸟,也要住在漂亮的小房子里。怎样表现小鸟的“家”呢?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老师画了几个小鸟不同的家(出示图片,几种不同的鸟窝)请同学们再想想,还有什么新的画法,你想出来的很可能与众不同,试试看吧。
2.构思画面
师:我知道,你们一定都等不及了,想马上就画给老师看是不是?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画出来吧。?(提示:画面以“小鸟的家”为主题,绘画要大胆,画面要饱满,画树的时候,注意前后层次。)
3.学生自由创作
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各种图片滚动提示;教师在各小组巡回指导。
四、展评作品
1.把完成得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贴在黑板或者挂在树上。
(音乐结束)把画好了的作业展示在黑板前面,请几位画面有代表性的小作者到前面谈谈创意和感想。
五、拓展
拓展延伸:观看图片(鸟巢)启发学生想象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色纸、光盘、毛线、盒子等废旧物品。
(教师)鸟类图片、课件。
一、导入
1、讲授新课
回顾上一课时,展示图片。
2、想一想,说一说。
观看图片,“小鸟的家”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都运用了什么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讨论)
二、发张阶段
1、欣赏生活中废气物品的各种鸟巢:报纸做的鸟巢、绳子做的鸟巢??
2、谈一谈,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制作的?
3、观看生活中的鸟巢仿生设计,相互欣赏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多动脑,设计出更加新颖的小鸟和它们的家。
4、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废气物品,说一说,摆一摆,进行材料组装、拼接。
5、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探讨,制作一个小鸟的家,需要哪些元素的组合?如何装饰得更美观与实用性。
6、学生离开座位,比较和观看其他同学搭建的小鸟的家
三、实践表现
1、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或长方性,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2、在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欣赏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多动脑,设计出更加新颖的小鸟的家。
3、总结归纳
四、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运用废弃材料创作“小鸟的家”.
五、展示、讲评作业。
通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
比一比、议一议,找出艺术作品与自然界中小鸟的家的异同。
六、拓展延伸
视频欣赏(鸟巢修建动画剪辑)。
关于美术教案13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
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进一步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
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时节红高梁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了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在这幅作品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① 欣赏、评述《倒牛奶的女佣》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倒牛奶的女佣》(油画)
作者:(荷兰)维米尔,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风俗画家,擅长表现荷兰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内生活。绘画风格深受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调和谐,尤其善于表现光线和室内这空间感著称于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所呈现的是荷兰普通巿民平时劳动的场景,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是17世纪的荷兰绘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巿民艺术。这同过去主要表现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宗教神灵的绘画比较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而这种进步则是由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王贵族和宗教将向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转化的制度。当然《倒牛奶的女佣》其重要不仅如此,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艺术成就。画家不仅真实精确地描绘出人物所在的房间的空间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线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蓝色和上衣的柠檬黄色用得恰到好处,强烈的光感使这幅画的色彩显得特别的明净和细腻,使人感到十分平易、亲切。无怪乎有人称维米尔是描绘光的大师。
② 欣赏、评述《播种者》
☆展示挂图,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播种者》(油画)
作者:(荷兰)凡﹡高,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于荷兰格罗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年少时的凡高并没有体现出任何独特的艺术天赋,在他16岁时,他才有机会接触艺术,而当时也只是在占比尔美术公司当职员。不久后,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对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基督教牧师。可是凡高未能熟谙深奥的教义,于是只好到比利时南部矿区波里纳士去传教。但是因为他的口才不好,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凡高喜欢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美术馆,对当时弗朗索瓦米勒的艺术颇有兴趣,同时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悟。于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屡经失败的凡高,终于决定自己也当个画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当画商的弟弟的帮助来到巴黎,并通过弟弟的关系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并与他们密切交往,画风深受其影响。一年半后,他迁居到终年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居住,他在这里拼命作画,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由于穷困和劳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复复,最终自己结束生命,那时才37岁。十几年的艺术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画。他的画风对后来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很大,堪称世界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运用对比强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犷的笔触,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油画《播种者》,从其构图来看,虽然带有模仿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迹,但却具有凡*高特有的艺术个性。这突出地表现在色彩和笔触的运用上。全画以鲜明的黄色为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充分显示了一种强调表现画家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的新的画风,把油画中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③ 欣赏、评述《收获》
☆展示挂图,欣赏、讨论。
☆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收获》(雕塑,青铜)
作者:(苏联)穆希娜,苏联老一辈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华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杰出艺术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苏联展馆所创作的巨大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不锈钢雕像(高24米),使她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以后多次获奖,对苏联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雕塑《收获》(又称“粮食”)是她创作的装饰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为莫斯科河桥面设计的装饰性组雕,1939年曾经在“食品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它表现两个青年妇女,共同扛着一捆沉甸甸的麦子,一个向右,一个向左,通过共同扛着一捆麦子的动态。将两个人物有机地连续在一起,在统一中求变化。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看清其中一个妇女脸部显露出的丰收喜悦之情。作者将两个青年妇女的形象塑成结实有力的裸露的女人体,既是为了赞美青年妇女蕴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征苏维埃国家的丰收景象。作者虽没有直接表现劳动,但以劳动后的丰收表现劳动给予人们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赏、评述《纺织女》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交流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纺织女》(油画)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凯兹,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虽任宫廷首席画师,绘画题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纺织女》,宫廷生活题材,画面分前后两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由皇家织造厂织造出来的壁毯。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有意识地通过画面右侧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西班牙美术史家对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这一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还有更深的含义。这就是画面后景壁毯上所表现的图像,是以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人间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的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它描绘巴拉斯因比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永远吐丝的蜘蛛。据研究者讲,前景的纺织女是为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从这个研究成果看,这幅画实际上是描绘了天上人间两个纺织世界,反成为背景,作为陪衬的人间的纺织女倒成了全画的主角。
关于美术教案14
活动准备
供欣赏用的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
黄色、绿色、粉色色纸,勾线笔,各种彩棒。
观察画面:两幢房屋、四幢房屋、有许多房屋的小区、添加红色屋顶的小区、添加黑色屋顶的小区。
活动目标
关注周围的居民小区,体会大家友好地居住在一起的快乐。
尝试利用简单的汉字组合和有目的地选色,涂画自己想象中的房屋。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演示人字)这是人字。
2、(演示口字)这是口字。
3、(演示两条竖直线)这是两条腿,这个人正唱着歌儿向前走,他是来造房的。
4、(演示屋顶)他把一根长长的木头扛在肩膀上,哎呀,太重了,赶快找根结实点的木头来顶住吧。他砌好了墙,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数一数房子上的“口”,说一说住着几口人。
5、(观察两幢房子的画面)旁边搬来了一户新邻居。找一找房子上有没有“人”字,住了几口人。新老邻居互相打招呼:“欢迎欢迎!”“你好你好!”
6、(观察四幢房子的画面)又搬来一户新邻居,这幢房子的“人”在哪里?和刚才两幢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7、(观察完整画面)小区里住满了人,但是房顶没刷颜色。幼儿讨论给房顶刷什么颜色,有的说用蓝色,有的说用黄色,有的说用绿色。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说:“还是用一种颜色比较好,其他好看的颜色留给别的小区吧。”
8、(观察添加红色屋顶的小区画面)哇,屋顶都刷上了红色,看上去又漂亮又整洁。红色像什么?为小区命名,比如“太阳小区”。
9、(观察添加黑色屋顶的小区画面)我们走到另外一个小区,找找这个小区的“人”字在哪里。屋顶都是黑色的,就像我们的眼睛和头发,这个小区可以叫什么名字呢?(如黑珍珠、大熊猫等)
二、创作表现
1、我们也来做建筑工人。走到工地上,“人”在哪里?能把“人”字和“口”字变成房子吗?
2、建筑材料又多又重,这次是用这个肩膀扛木头,下次换个肩膀扛,还可以当个大力士两个肩膀一起扛。
3、房子造好了。房子里住的人有的多,有的少,你开窗,我开窗,大家说说话多好呀。
4、小区里的人一起商量选用什么颜色刷屋顶,然后为屋顶刷上选定的颜色。
三、分享交流
1、将屋顶颜色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小区。
2、按颜色找一找今天建成了几个小区。
3、按颜色为小区命名,如绿叶小区、蓝天小区等。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创作的各色“小区”拼接起来,为“小区”增添绿化和其他设施等。儿童
关于美术教案15
第1课难忘夏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结合以及其他的的形式表现画面。
3、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具有夏季特征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水粉颜料、纸
学具准备:水粉颜料、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暑假过得快乐吗?我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什么季节才会过暑假呢?
2、“对,小朋友们都是在暑假里度过夏天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难忘夏天》”
二、讲授新课
1、回忆夏天,并谈谈自己眼中的夏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这个夏天,在我们的记忆中,夏天是什么样的呢?夏天有火热的太阳,有绿树下的浓荫,有暴雨雷电,也游游泳时的欢乐。同学们讨论一下,夏天里还有什么?
a、你看到些什么b、你听到些什么c、你吃到些什么
农民伯伯说:“人在家里热的叫,庄稼田里笑哈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夏天的特点吗?
2、说说夏天的颜色
你觉得那些颜色使人感觉炎热,哪些颜色使人感觉凉爽?
3、欣赏书上的作品
构图
内容
色彩
三、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用绘画的方式描绘着难忘的夏天,把最美的夏天用画笔记录下来。
四、课堂小结
(1)作业评价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说说自己独特的看法
(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回忆上节课教学内容:
有哪些颜色可以用来表现夏天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夏天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1、猜猜看:
我们国家夏天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是夏天吗?
夏天大自然的颜色和其他季节的颜色一样吗?
2、欣赏学生作品(书上)
三张作品都是运用了剪贴的方法,色彩丰富,构图完整,充分表现出了夏天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用剪贴的方法描绘这个丰富多彩的夏天。
四、课堂小结
(3)作业评价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说说自己独特的看法
(4)教师小结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3
美术经典教案01-21
经典的美术教案01-20
美术活动风美术教案03-28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案01-19
美术星空美术教学教案02-22
电脑美术教案09-03
《夜空》美术教案03-28
捕鱼的美术教案03-14
《猫》美术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