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知识与能力: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题:
信息窗二 观察贼鸥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加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一个参照数或一个具体要求估计出另一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凡事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个 性 化 修 改
教学重点难 点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整理已学过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 备
课时安 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
这几天我们交了好多数字朋友,可是有一些数字朋友不听话,都在我们的课本上解散了非常乱,让我们来看看都是几好吗?
二、提出问题
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地引导,对问题进行筛选。
三、解决问题
1、让我们读一读,都是哪些数字朋友?
学生同位之间读一读。
2、看样子还真不少呢?到底有多少你知道吗?学生自己数一数,小组汇报统一答案。
3、其实这些数字只要我们按照一点的顺序串起来,就会有一个惊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学生连完之后,说一说是什么?
这里面一定有你喜欢的数,不妨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看一看在你喜欢的数中,哪个最大?说一说,为什么说它最大?你是怎么想的?
还可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的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比一比,谁选的数最大?谁选的最小?说一说是怎么比出来的?
4、回顾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归类整理。引导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说一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什么收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学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合作怎样?”应到学生客观做出评价,并把相应的苹果涂红。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 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 、 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让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教材分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单元复习四部分。
1教学十几减9,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
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
(1) 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操作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不是算出得数,而是计算的过程与方法。例题教学13-9,学生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列出减法算式后,由于首次接触退位减法,很自然地会进行从13个桃里减去9个的操作,而且减去9个桃的过程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多样算法是客观存在的。教材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考进行操作并交流方法。教学时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操作的步骤。如,先在盒子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与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又如,从12根小棒里先减去2根,再减去7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出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但是学生借助操作实物进行计算,一般不会用加法算减法。因此,教材通过大卡通提出这种算法,并联系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2) 想想做做第2、3题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一共有8道题,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教学其中的3道题,另外5道题安排在想想做做第2、3题里教学。在计算后5道题时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先是看图思考: 9块和(6)块合起来是15块,15块去掉9块剩下6块。然后是看算式思考: 9+(2)=11, 11-9=2。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又不能勉强全体学生都用这种算法。如果部分学生喜欢其他方法也是允许的。
(3) 想想做做第4题通过口算练习初步掌握十几减9,教材把10-9、19-9与8道退位减法题集中在一起,不仅联系了旧知,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退位减法的特点和算法。这道题可以反复使用,暂时不要对学生提出计算速度方面的要求,而要关注计算的思路、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抽出少数几题,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
(4) 想想做做第5题整理十几减9,按被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算式,学生从中会有新的发现。如相邻算式的变化,各道题的差与被减数个位上数的联系等。这些发现渗透了函数思想,扩展了计算思路与方法,有助学生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得数。
练习一是配合十几减9安排的。第1题利用情境图重温减法的意义和十几减9的算法,第2~5题进行口算练习。教材避免让学生进行枯燥的练习,尽力提高各道题的练习价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第2题按被减数是单数且从小到大的顺序和被减数是双数且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排列8道减法算式,学生在练习中会有新的感受。第3题以顺利跳过每个树桩的情境激励学生认真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心理。第4题检测和反馈计算情况,让师生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第5题在加减两步计算中综合练习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提高计算能力。
2教学十几减8、7,加强算法的抽象思考。
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教学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7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有7道题,十几减7的退位减有6道题,这些题分别安排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
(1) 遵循规律,组织抽象思考。
学生学会抽象思考的一般过程是: 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根据数的运算再思考应用到其他计算上。
第5页例题教学15-8,先让学生操作实物,把十几减9的操作方法应用于十几减8,为开展抽象思维构筑平台。教材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喇叭,既是一种学习策略的提示,也便于开展操作活动,实现算法多样化。
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数的有序运算是例题的教学重点。破十减和平十减都要分两步计算,因为相应的操作是分两步进行的。如从15根小棒中拿掉8根,可以先拿掉5根,再拿掉3根。因此,15-8可以先算15-5=10,再算10-3=7。教材引导学生看着小棒图反思操作活动,经历抽象成数的运算的过程,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反复说说15-8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试一试里的两道题,教材没有提供形象思维的支撑材料,也不希望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得出结果,而是鼓励学生能举一反三,用例题中获得的`方法计算其他退位减法的题。
教材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算法,并通过交流加强对算法的体验。想想做做第1题虽然在图上圈一圈就能看出得数,但仍然要求学生算一算,再次经历把操作实物的活动抽象成数的运算的过程,更好地体验算法。
(2) 进一步引导算减想加。
在十几减9的时候,曾经教学了利用9加几计算十几减9。由于初步教学这种算法,许多学生还不习惯使用。在十几减8、7时再次教学算减想加,希望更多的学生学会并喜欢这种方法。想想做做第2~5题把算减想加的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直观引导下的思考,图中显示了8和几合成14,那么14减8就等于几;接着把8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8,7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7编成题组,让学生先算加法的和,再算减法的差,体会利用加法能得到减法的结果,并感受这种算法的简捷;最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层次里不仅学会了算减想加,而且对这种算法产生了兴趣,因此,要鼓励学生自觉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练习二通过第1题和第8题继续加强算减想加的引导。第1题让学生体会只要说出进位加法里的一个加数是几,就算出了相应的退位减法的得数是几。第8题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关系,发现一道进位加法的题能算出两道相关的退位减法题的差。通过这样的安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算减想加的方法。
3教学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更尊重学生的算法选择。
经过十几减9、8、7的教学,学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说出十几减几的差,只要算得对、算得快,使用哪种算法都可以。因此,教学十几减6、5、4、3、2时,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独立计算的空间。第9页例题仅出现11-5和11-6两道算式,不规定必须使用某种算法,让他们自主选择算法。
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题,都把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编在一起,用同一道进位加就能得出两道退位减的结果。这样的安排能引导大多数学生自觉地算减想加。
4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复习第2~4题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教学的退位减法,有层次地安排了五项活动。
(1) 列出减法表。
第2题的减法表的左边第一竖排依次写出了十几减9退位减的所有算式,其他竖排里写出了部分减法算式。教材先引导学生竖着看表格,发现各个竖排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11减几、12减几的算式。了解表格的结构以后,再让学生在空格里填写其他减法算式。通过整理减法表,回顾了本单元教学的全部计算题。
(2) 继续研究减法表,发现更多的规律。
教材引导学生横着看减法表,发现从上往下每个横排依次是11减几、12减几18减几的算式;在同一横行里,减号后面的数从左往右依次大1,算式的得数依次小1。教材还要求学生斜着看减法表,发现同一斜行里的减法算式得数相同,如12-9和11-8的得数都是3;斜着看还能发现得数是2的算式只有一道,得数是3的算式有两道得数是9的算式有八道。随着规律陆续发现,学生将进一步熟悉学过的退位减法,并有结构地保存在记忆中。
(3) 寻找有联系的算式。
第3题以13-6和13-7为例,引导学生先寻找它们的联系,看出在计算时用的是同一道进位加法。然后编出像这样有联系的几组算式,进一步加强算减想加的计算思路。
(4) 在减法表上进行口算练习。
第3题还让学生从减法表中任意选算式、说得数,为学生提供了简便易行且高效率的练习活动。这道题可以在班级、小组或者同桌间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增加练习的容量。这一练习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是直接说出得数,不必详细地说出思考过程。对少数尚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算法指导,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也可以利用其他算式进行推算;另一方面应要求他们努力记住这些题的得数。
(5) 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
第4题写出与12-6或16-8得数相同的其他减法算式,这是在熟练口算退位减法和发现减法表里斜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道题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要经历算式到得数、得数到算式的思考过程。虽然思维难度大了,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熟练掌握口算退位减法是很有好处的。
5结合计算教学,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本单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如第9页例题,11个蘑菇减去一种蘑菇的个数就得到另一种蘑菇的个数。又如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排球(或足球)的总个数减去虚线一边的个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第10页第5题、第12页第5题、第15页第10题等。教学这些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比较相同和不同,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7
教学内容:
文具
教学目标: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 - 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 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表。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把所有的有关计算题整理成减法表
教学准备:
20以内退位减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完了20以内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
1、算一算
3+9=11-6=13-7=
4+8=12-3=12-4=
5+6=15-77+6=
2+7=16-8=13-6=
指名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
1、复习(1)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出示第13页第2题
(1)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十几减9,第二行十几减8,第三行十几减7......
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吗?
学生填表,师巡视,个别辅导,填完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2)横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11减2,第二行11减3,第三行11-4......
斜着看,你有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斜行得数都相等
得数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数是5,7的算式有哪些?
(3)口算练习
师任选一道算式,要求很快报出准确结果。
4、复习(3)
同桌游戏
5、复习(4)
课件出示:
11-5={16-8={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复习(5)、(7)
师计时,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小结:
今天的复习课我们复习了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习“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习“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1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内容法制教育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实物
授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还有一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在黑板上,并说明国旗的特征。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借机教育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应该注意的纪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数10以内的数,有的小朋友很聪明,还会数比10更大的数,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在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写10以内的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1、2、5、6、7、8、9、10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4
单元教学要求:
1、 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2、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3、 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长短、高矮、大小和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单元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二课时比较长短、高矮 1课时比较大小、轻重 1课时比长短、高矮
教学要求:1、 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光盘、三支长短不一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与老师比身高,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比的结果。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比较他们头发的长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比的结果。师小结高矮、长短都是比较的结果,我们说过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当然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他们的长短、高矮。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小红家的客厅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好吗?(揭题板书)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1、 出示客厅情境图,初步感知长短、高矮⑴你能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吗?先让他们说,师:哎呀,老师上节课教我们小朋友怎样看图的呀?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说。⑵这时,大白菜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可真好呀,我也来考考你们。(出示比较图)比较吸管、衣服的长短。师说明题意。生比较,汇报。师追问比较的方法。⑶茄子老师说:哎呀真棒,长短会比较了,那高矮呢?(出示情境图)生讨论结果及方法,汇报。⑷班内交流,着重讨论花草高矮的比较。你是怎么比较的?师小结方法及强调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谁比谁长(高),谁比谁短(矮)。2、开放式问题⑴那么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一比长短、高矮呢?⑵小组交流,师巡视⑶生汇报,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3、穿插小游戏。拍拍手4、师出示一枝笔,问这枝笔是长还是短?(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师拿出不同长度的笔与之比较,发现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回到一开始那位同学与老师比身高,他矮,再请一位比他矮的同学和他比他就高,加深学生的认识。5、小结我们要说这个物体是高还是矮,是长还是短,就要怎么样?(再找一个物体与它比较,它的高矮长短都是相对那个物体而言的),那么怎么比较呢?如果有实物直接把一端对齐就可以比较了,如果在图上,要仔细观察,在同一起点处或是同一平台上观察。你们会吗?
三、 综合运用,巩固深化1、 想想做做第1题①让生说图的意思②你认为哪个高,为什么?③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病弱体残的人。2、 想想做做第2题①师读题分析题意,生独立做 ②汇报说明想法3、 想想做做第3题①读题 ②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③班内交流说明想法4、想想做做第4题①明确题目要求 ②学生完成在书上③追问:为什么梅花鹿最高?小白兔最矮?(让学生体会最的含义)
四、 总结提升1、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比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2、回家找一些物体来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好吗? 这里的一位小朋友老师事先就准备请一位个子比较高的,这样更利于后面说明比较是相对的,他相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高的,可相对于老师来说是矮的。①如果生直接说长或者短,师:我们现在能不能说这枝笔是长还是短?我们说过物体的长短高矮都是相比较的结果。②如果生提出要在拿一枝笔与之相比较,师给予表扬奖励。通过练习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教后记
比大小、轻重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厨房情境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 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光盘、胡萝卜、土豆实物、天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师:小朋友们,妈妈在家做饭的那个地方叫做什么?那厨房里一般都有些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小红家的厨房参观参观,看看小红和妈妈正在做什么,好吗?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1、 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些什么?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说得多说得好!2、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吗?3、 那大小你们会比吗?茄子爷爷从图中找来了两种物体进行比较,可是他好象遇到了麻烦,小朋友们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试一试,打开书完成在书上,汇报结果及比较的方法。4、 老师也从图中找来一些物体,想请同学们帮忙比一比,谁轻谁重?你准备怎么比?请生上去操作。(掂一掂)土豆和胡萝卜的重量差不多,掂不出来时怎么办?师介绍支架。5、 打开书完成书上的两题。现在再来看看你还能在图上找些其他物体,来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吗?6、 小结:今天我们同样也是比一比,比的是物体的什么?(板书比大小、轻重)那么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刚刚是怎样比大小和轻重的?(比大小看一看,比轻重掂一掂或者借助支架。)
三、 综合运用,巩固深化1、 想想做做第1题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教具就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到圈套入柱子上的过程。2、 想想做做第2题师编故事说明题意,生思考,可以同桌交流。3、 想想做做第3题利用实物,气球特意吹大点,让学生明白大的东西不一定重。4、 想想做做第4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四、 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回家后把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找一些物体来比一比大小、轻重 比什么?生会比上节课学过的高矮、长短,对的合理的师肯定。这种方法是可以的,对于物体重量相差比较大的时候。重量差不多的时候借助支架。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教案03-23
小学数学第一册单元教案03-26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04-20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左和右》教案04-05
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04-02
英语第一单元教案03-05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2-20
数学第六单元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