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美术教案1
一、背景
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近来班里的自然角中有家长为我们送来了几块雨花石,那色彩斑斓的石头更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正好我们小班开展了以故事〈五彩石头路〉为引线的主题活动。那么如何挖掘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呢?一开始,我想到了数数。但纯粹的数数活动仅仅把石头作为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而且显得很单调。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围绕它的特征来开展活动。细细的观察石头,它具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根据石头的特征来进行排序活动,并整合了有关数学方面数数和分类的知识。
二、活动的实录与反思
(一)引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五彩石头路〉的故事,谁用石头铺路了?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帮兔姐弟铺路。”
(反思: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按数量捡石头
1)请小朋友捡两块粗糙的石头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手,就捡几块石头
3)听听敲了几下小铃,就捡几块石头
4)请你数一数,你一共捡了几块石头?
(反思:这是一个有关数量和数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
3、分类
请你把捡来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
石头放在绿筐里(反思:这个环节既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4、捡石头
1)请你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等到老师说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上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反思: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请你用你捡来的石头帮兔姐弟铺一条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路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我们学学这种方法来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
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石头路,走石头路有什么感觉?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反思: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三、教后感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案2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怎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
《雾茫茫》这个美术活动就是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下面的一个活动,从了解雾的特点,到思考画雾的工具,再到绘画《雾茫茫的××》,从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这基础上重点让幼儿尝试用粉笔这种创新的方式来表现自然现象雾,从而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整个活动使孩子们有了一次与白茫茫的雾捉迷藏的神秘之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2、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活动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正确添加浓雾或薄雾。
活动准备:
1、雾天的图片。范画一张。
2、彩色画纸,白色粉笔,记号笔。抹布7块。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欣赏雾天的景色。
1、出示图片。这幅图看上去怎么样?
2、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空气中有雾?有雾会怎么样呢?
3、教师小结:有时候早晨我们会看见雾,它是白茫茫的,笼罩了房子、街道、花园,让一切都变得模糊,看不清楚。
二、雾茫茫的××。
1、今天我们来画画白茫茫的的雾,你想让雾笼罩些什么呢?
2、怎样使它看上去像一幅雾中的风景画呢?
3、启发幼儿用合适的材料产生风景被雾包围的效果。
4、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气弥漫的景色。方法是:用白色粉笔涂画在作品上,可以打圈涂,也可以把粉笔平躺下来横涂,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抹开,形成笼罩景物的白茫茫的雾。
5、幼儿用记号笔在彩色纸上大胆地表现景物。
6、幼儿尝试“添加雾气”,浓雾重重的涂,薄雾轻轻的涂。
7、作品展示、互相欣赏雾茫茫的风景画。
8、幼儿用“雾茫茫的××”给自己的作品取名。
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雾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雾的了解,为绘画作铺垫。
引导幼儿想象出雾气笼罩下的丰富的场景。
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雾比较合适。
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粉笔涂画完,用手指轻轻涂抹,再用抹布擦干净,注意卫生。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幼儿园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分析:
(1)幼儿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感受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2)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美术表现
(3)美术教育活动,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创造性地发展幼儿智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
(1)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 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美术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
(2)生活经验准备:让学生观察3~6岁幼儿如何进行绘画的
六、【新课导语】:
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学生:
教师提示:
(1) 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
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形审美。
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
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
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七、【新课教学】:
一、美术的相关知识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
(1)我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美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形式:
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从地域看,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
工艺美术: 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一般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
二、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多媒体播放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作品)
(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归纳结论:
(一)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
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
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
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
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二)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作品展示与分析:(多媒体播放幼儿不同特色的绘画作品)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
(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⑤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三、绘画 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
课堂探究:(展示教具材料)
幼儿对工具、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个人能力而改变自己的兴趣,也会因材料的变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美术活动呢?
学生:
探究提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知识点展开: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知识点加深: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 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 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
小结: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作业: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观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幼儿园美术教案4
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
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完整示范操作过程
1、用一张完整的硬纸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进行组合,用胶水贴在纸上。
3、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给熊猫涂色,进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儿操作
1、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熊猫的不同形态。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均匀涂色,保持画面和衣物的整洁。
(沈奕棋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圆的头怎么剪呀?”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剪不圆。)
虽然小朋友们在小班时经常进行剪纸类的手工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我发现我班小朋友的剪纸能力还很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形都剪起来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连剪刀也不会拿)
五、结束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
2、鼓励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虽然很浓,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纸版画,对幼儿们有些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制版时,小朋友们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图形,连最简单的圆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儿剪好后,再用胶水贴起来时,自己刚剪的东西(像头、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里去了,就是掉哪里地上了。我想可能跟我刚才不合理的示范有关吧,如果让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猫的一部分,如头,然后马上用胶水贴住,这样操作起来会方便些。
幼儿园美术教案5
通过欣赏米罗的作品,感受童话般的符号美,让幼儿学习用符号表现昆虫的方式,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中特有的符号及表现的情趣美,感受作品童话般的意境。
2.学习米罗用符号图形表现昆虫的方式,大胆运用剪贴添画的方式表现主题。
3.喜欢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6.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7.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昆虫有一定的认真和表现经验。
2.深色卡纸、油画棒、记号笔、剪刀、固体胶、8开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欣赏米罗的作品《昆虫的对话》,感受画面的内容与形式美。
1.播放《虫虫的乐园》,引导幼儿感受作品内容与形式美。发现米罗特有的符号和元素。
2.描述画面的内容。
3.进一步欣赏,感受形式美。
二、探索发现
1.欣赏其他作品,感受花架变形的独特方式,体验变形的趣味。
2.欣赏幼儿作品,发现作品中表现“虫虫乐园”的方法。
3.自由讨论:你想怎样表现虫虫的乐园。
三、创作表现
1.提出创作主题:“虫虫的乐园”。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白纸上画出昆虫颜色样子,剪下后,贴在卡纸上。
3.引导幼儿在空余位置添画上其他物体,丰富画面。
四、欣赏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中的昆虫。
2.鼓励幼儿表演昆虫的动态。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百科:虫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本词条下述介绍主要为昆虫。
幼儿园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运用已有经验,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用装饰的手法画出各种各样的树。
3、通过颜色的使用及搭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纸、勾线笔、油画棒。
2、教师相关的经验准备。(如能很快地画出一些不同的树)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果树,引出秋天的树。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果树,引起幼儿的兴趣。
2、这是什么?(苹果树)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瞧,满树都是红苹果。
3、你们看苹果树有一个大大的树冠,把许多苹果都围了起来。这个树冠是什么形状的呢?(椭圆形)
4、秋天到了,除了苹果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果子画在黑板上,便于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5、你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了解其装饰手法。
1、画面上的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叶子和树干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形?使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装饰树的不同地方。
三、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今天我们来画“秋天的树林”,要画出三种以上的树木。
2、前面的树是完整的,后面的树,有时只能画出一部分。
3、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的?(五彩缤纷,红、黄、绿等色彩都有)我们要多选择红、黄、橙以及绿色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览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大幅《秋天的树林》。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林,欣赏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教学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关于秋天树林的资料,还通过校信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幼儿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寻找自己的绘画方式,教育幼儿不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关注秋天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为幼儿对秋天已有准备,兴趣较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活动前充分得知识准备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语言去表达和讨论。
绘画时幼儿能大胆勾画树林形态,用不同的方式,线条表现树木,作业情况很好。很多幼儿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角,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尝试。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流程图的指向也较明确,限制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对不同画法的评价应更全面些,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案7
【活动目标】
①幼儿喜欢美术创造,积极思考,乐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②幼儿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沟通,交流。
【活动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太阳、房子,刺猬、鱼的图片各一张,白纸若干,双面胶,《魔法宝宝捉迷藏》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魔法宝宝捉迷藏》(利用故事情景把孩子们引入主题)
师:调皮的三角形宝宝找不到哥哥姐姐了,这时正伤心的哭了起来……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三角形宝宝找到哥哥姐姐吧!
2、找一找(找朋友的方式给三角形宝宝找哥哥姐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左边是三角形宝宝,右边有太阳、房子、刺猬、鱼,你们猜猜哥哥姐姐藏在哪里了?
小结:通过自主交流发现物体的共同点,由三角形变形而来(三角形变成的房子、刺猬、鱼便是三角形宝宝的哥哥姐姐)
3、想一想(开动脑筋,想一想三角形还可以变成哪些东西?)
例如:雨伞、蘑菇、花朵等
小结: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哪怕她想象出来的东西你无法理解,她敢想就值得肯定!
4、变一变(孩子们动手操作,画一画属于自己的魔法图形)
5、看一看(图片展示,看看三角形都变成了哪些东西,也对爱思考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肯定)
结束部分:魔法宝宝办聚会(利用“聚会”活动,让孩子们找到更多的魔法宝宝)
教师总结:教给孩子异想天开的能力往往比完成一副美术作品要困难的多,然而这才是作为幼儿教师真正应该给予孩子的东西,是能力而不是作品。
幼儿园美术教案8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并尝试运用弧线表现秋叶随风飘动的情景。
2、用颜色深浅的变化表现秋叶,以增强对颜色的敏感度,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运用弧线表现飘动的秋叶宝宝。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蜡笔、铅画纸、勾线笔)
经验:
(1)观察秋天,感受秋风吹、树叶飘动的情景。
(2)捡落叶、说落叶,感受秋叶的色彩美。
活动组织:
一、经验导入:
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一片片从树上飘落下来,你知道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观察秋天后的感受,并鼓励幼儿借助身体动作辅助讲述)
二、欣赏与讨论:
1、操作思考,解决难点:
(1)借助多媒体画面“两片树叶”,分辨与讲述:哪一片树叶在空中飘动?你是怎么感觉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叶脉弯弯的树叶,看上去好象在飘,以此解决难点,为下面重难点的突破作准备。)
(2)观察另一片树叶,并互动讲述“叶脉直直往下,好象从树上掉下来。”(通过比较观察、加深对飘动树叶的印象。)
(3)借助飘动树叶的画面小结:这是一片飘动的树叶。
2、升化主题,突破重难点:
(1)大胆想象,把飘动的秋叶变成飘动的秋叶宝宝。
a、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给飘动的秋叶添画眼睛、嘴巴,并让幼儿感受秋叶宝宝可爱的脸。
b、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给秋叶宝宝添画小小的身体,并组织幼儿比较:身体和头的大小,强化印象,进一步突破重难点。
c、运用生活经验互动添画秋叶宝宝细细长长的四肢。
(2)感受画面布局、色彩及不同动态的秋叶宝宝。
a、以喊出“秋叶宝宝”的形式,调节活动气氛,并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同步操作,让幼儿感受不同动态的秋叶宝宝,并受到合理布局画面的启发,为自己创作作准备。
b、结合幼儿平时的观察,给任一秋叶宝宝的脸画上深浅的颜色,增强对颜色的敏感度,其余的秋叶宝宝则留给幼儿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三、创作要求:
用美丽的颜色,画一幅飘动的秋叶宝宝。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注意用弧线和颜色的变化组成画面。
2、选择与秋叶有关的事物装饰背景,但颜色、线条要简单,使飘动的秋叶宝宝更突出。
五、引导讲评:
1、你的秋叶宝宝飘起来了吗?
2、听听其他小朋友对他(她)这幅作品的评价:哪些秋叶宝宝最优美?
3、鼓励肯定用色丰富、大胆作画的幼儿。
六、活动延伸:
为飘动的秋叶宝宝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幼儿园美术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快乐情绪。
2、初步了解花纹的象征性,感受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3、欣赏陶瓷花瓶的造型美和花瓶图案的装饰美。
(二)活动准备
1、若干陶瓷花瓶实物。
2、教学挂图。
(三)活动过程
1、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陶瓷花瓶,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来体验陶瓷花瓶的精湛工艺。
你们看,桌子上是些什么东西啊?是做什么用的?你在哪里看见过?
请你们来摸一摸,看一看!
2、初步感受陶瓷花瓶的质地、造型。
你们知道这些花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的形状是什么?有你们的小手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一个花瓶?为什么?
3、进一步感受陶瓷花瓶花纹的独特艺术魅力。
请你们仔细的看一看,这花瓶上有什么?这些图案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些花纹你想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制作陶瓷花瓶。
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些漂亮的花瓶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花瓶呢?
5、教师简单介绍陶瓷花瓶的制作过程。
幼儿园美术教案10
设计意图:
绘画与撕纸是幼儿美术创作中常用的两种方式,与绘画相比,撕纸的艺术张力更胜于绘画,有更强的抽象性和随机性。而且取材方便环保,更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环保意识。一般而言,幼儿在4岁左右便可展开较为系统地撕纸技法培养,到其5~6岁时就可实现基本的撕纸创作,然这是针对有丰富撕纸经验的幼儿而言。但是通过对我班幼儿的接触后发现,随让他们都已是5~6岁幼儿,却有98%的人从未接触过撕纸,更有个别幼儿问我“徐老师,什么是撕纸?”我差点倒地吐血,指了指教室的墙饰让他自己去看。经过这个小插曲,我更下定决心对他们进行撕纸的‘扫盲’。之所以想到将其与旅游游戏相结合,是受到了我班餐前活动时随机产生的旅游排队练习的启发。刚好这次上课的地点是在一楼的操场上,这对于我班幼儿是比较陌生的,难免兴奋,与其压制他们,还不如找个途径加以引导为尚,所以我设计了这堂快乐花园。
活动目标:
1、感受撕纸活动的快乐,让幼儿体验撕纸创作的成就感。
2、感受撕纸人物的动态,了解人物的基本组成形状。
3、初步掌握撕纸的基本技法并运用于人物创作中去。活动重点:感受撕纸人物的动态,了解人物的基本组成形状。活动难点:初步掌握撕纸的基本技法并运用于人物创作中去。材料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提前有一周左右在离园活动是介绍撕纸的一些基本形状撕法,幼儿自行回家练习。
2、墙饰上展示撕纸人物,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到撕纸艺术的美。
材料准备:
1、幼儿绘底好的花园卡纸(人手一张)
2、各种广告纸、废报纸、白纸
3、胶棒、马克笔、垃圾袋
4、导游帽、导游旗、口哨、游客编码
5、各式撕纸范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导游身份导入,引导幼儿参观“快乐花园”。
1、游客排队,导游介绍本次旅游地点及讲解游客须知。“各位旅客请注意,请戴好您的游客编码,排好队,不要随意离队走动,我们的快乐花园之旅即将启程,祝您旅途愉快。”
2、导游带领幼儿(游客)参观花园并欣赏画作,自由讨论。
“各位旅客,我们旅行的目的地‘快乐花园’已到达,请安静的排队,做好参观准备。”
“这些画上的小朋友在快乐花园里玩的可开心了,你仔细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动态呢?”(幼儿:“有正面的”“有练瑜伽的”)
3、导游小结,旅客集合准备进入游客体验区。
“刚才我们参观了快乐花园,里面有花、有树、还有画。”“这里面有正面动态的小朋友、侧面动态的小朋友和背面动态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在花丛中跳舞,有的在看花,还有的在??”
“我们参观了这么多画,那你发现里面的小朋友都是?”
(幼儿:撕的)
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参观人物突出的范画,讨论并小结出撕纸人物的特点。
“他们的脸脸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儿:圆的)
“他们的脖子、手手和脚脚是什么形状的呢?”(幼儿:方形的)
“圆圆的脸,细细长长的脖子,以梯形、方形为主的衣服,长长的手手和脚脚,夸张的动态。”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初次创作并融入自我创造。
“花园里的小朋友有这么多动态,现在请小朋友和我一
起进行创作,体验撕纸的乐趣。但是请你们自己想人物的动态,不要照抄我的哦!只要把我撕人的方法学会就可以了。”
3、巡回指导,适时帮助个别幼儿,给予一定启发。
4、点评部分幼儿画作并小结。
“各位旅客,我们今天的快乐花园之旅第一站撕纸人物体验活动即将结束,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一下今天学到的本领吧!要撕出圆圆的脸,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方形的四个角撕掉即可;脖子、身体、手和脚都是方形朋友,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你的人物动起来。”
三、导游为游客拍照留念。
“为了给您的旅程留下美好的回忆,下面是集体留影时间,合影期间请保持安静有序,请勿互相推挤,谢谢。”
效果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已基本达成,幼儿对撕纸的初次尝试十分成功,作品水平也远远高出预计,‘扫盲’活动圆满成功。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了很多有美术天分的幼儿,也发现了自己在上课中的不足,像点评幼儿画作是可以更多的让幼儿开口,我却包办代替了,所谓世间出真知,我会力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幼儿园美术教案11
风雨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故事《彩色的云》中,有一个孩子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云可以变成雨吗?”有关云跟雨的话题便展开了;又有一个孩子说:“彩色的云会下什么样的雨呢?”……从故事中孩子们得到了答案。但是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这些彩色的雨滴在孩子们的眼中成了精灵,可爱又好玩,彩色的雨滴究竟是什么样的?又可以怎么表现呢?用什么材料表现?……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本活动。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观察、游戏中了解雨滴的特性;在游戏中拓展对雨滴的想像,并能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验雨宝宝和小宝宝及老师之间的关爱友情,让幼儿关注大自然,萌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认识“彩色的雨滴”。
2、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彩色的雨滴,学会“点”和“提”(跳)的动作。
3、初步体验合作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设墙饰“美丽的公园”,师先画好彩色的云、绿色的草地、小动物等;
2、录音磁带(风、雨、雷声)
3、幼儿操作材料——粘贴类:彩色的艺术纸剪的“雨滴”若干、胶水;手指点画:红、黄、蓝、绿四种颜料装在盒子里备用、抹布若干;棉签画:棉签、四色颜料;雨滴胸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猜大自然的声音。
(2)带雨滴胸饰做游戏“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
(3)互动游戏“找朋友”。
要求:找相同颜色的朋友;找一样大小的朋友
2、认识雨滴宝宝
提问:“你们这些雨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雨滴像什么?”
3、带领幼儿参观墙饰“美丽的公园”,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1)设疑:美丽的公园里这么多小花、小草都口渴了,怎么办呢?
(2)教师示范“点”、“提”的动作,
幼儿徒手练习。
蘸颜料→点一下,提上来→抹布擦手,换一种颜色再画。
4、幼儿自选材料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合作作画
手指点画、贴雨滴、棉签画
5、结束活动、评价活动
“你画了那么多的雨滴,小花、小草都会说些什么呀?”引发幼儿想象、讲述。
幼儿园美术教案12
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发展手指小肌肉灵活性。
2.学习形容词:一片片,纷纷扬扬。
3.萌发幼儿乐于探索,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光盘《秋天多么美》,采集树叶,胶棒 塑封机。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户外散步,引导幼儿发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天凉了,树叶落了)
二 基本部分:
1.谈话,引出主题。
2.播放光盘,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请幼儿简单描述所采集的树叶。
4.出示范例,吸引幼儿制作兴趣。
5.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作品展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要爱护它,保护环境,不乱扔废弃物。
三 结束部分:播放《秋天多么美》
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客人及好朋友。
评析:秋天到了,现在正是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的好时机,使幼儿在好奇,新鲜,快乐,满足的心情萌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节课,主要让幼儿想象,动手,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将幼儿作品塑封成册,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成功感,还可以作为图书教材上课使用。
幼儿园美术教案13
主题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几种秋天常见的动物的外形特征、习性;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秋天变化的原因,会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使幼儿知道秋天过后是冬季,加深对四季特征的认识,知道四季的顺序;引导幼儿能根据气温变化穿脱衣服,使幼儿知道秋天气温变化大,要防止感冒;让幼儿知道预防肠道寄生虫的一般常识,懂得不吃不洁食物,瓜果要洗净、剥皮、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引导幼儿而运用多种形式的自然物表现秋天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了解动植物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应该尽力保护大自然的和谐。 全程计划:
主题谈话:引起动机-欣赏树叶贴画
美术:一串红
诗歌:秋风
主题谈话:秋天的天气
歌曲:小树叶
体育:扫落叶
主题谈话:秋天的衣服
体育:秋风
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
主题谈话:秋天的植物
认识菊花
美术:设计衣服 环境创设:
1、各墙面和柜的装饰
1) 主墙:家长和老师收集的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经过整理和装饰,让幼儿感受秋天。
2) 其他墙:"秋天的花和动物"展示幼儿的美工作品。
3) 柜面装饰:
a.幼儿用语言讲述出与秋天有关的活动。教师记录并整理粘贴。
b.用照片的形式记录秋天的变化。
c.展示秋天的花和树。
d.人们在秋天里的活动。 区域安排:
益智区:
目标:
1、 观察秋天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讲述能力。
内容:
1、观察活动(1)树叶变黄了 (2)菊花 (3)螃蟹
2、游戏:大风和树叶、螃蟹赛跑 美工区:
目标:
1、 掌握用棉签画画的技能。
2、 会胶泥做出水果的形态。
3、 学习粘贴的技能。
4、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作品。
内容:
1、 泥工《一盘水果》
2、 手工《一串红》
3、 绘画《螃蟹》
4、 绘画《小鸡和小鸭》 阅读区:
目标:培养幼儿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看完后把书放回书架上。
内容;书架上摆放相关书籍供幼儿阅读。 结构区:
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搭建公园。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建构。
内容:搭公园、搭莲花山、搭幼儿园。
幼儿园美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小鸟的基本造型。
2、大胆创新,积极尝试用各种线条设计小鸟的翅膀。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创作小鸟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彩纸若干、记号笔、剪刀人手一份,垃圾筐每组一个,小树林背景图每组一幅;范例,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请小朋友翻开幼儿用书“小鸟”一页,看看上面有什么?你们都喜欢小鸟吗?
(二) 讲解示范
小鸟的全身有哪几部分组成?小鸟的身体和头都可以看做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可以把大圆当做头,小圆做身体,这样的小鸟比较有趣。翅膀在身体的两侧,可以分开点,也可以靠近点,有时只能看到一边的翅膀,因为另一边让身体挡住了。身体的后面是尾巴,头上还有眼睛和嘴巴。嘴巴放的高一点,小鸟的头就扬起;嘴巴放低一点,小鸟的头就低下。如果你想让小鸟换个方向飞,只要把身体、翅膀和尾巴的位置移一移,再把嘴巴动一动就行了。
(出示范画)这张画上有许多可爱的小鸟。
(三) 幼儿练习。
1、要求大胆作画,画出有趣、可爱的小鸟。
2、给小鸟的身体、翅膀、尾巴图上漂亮的颜色。
(四)讲评。
请先画好的幼儿自由的走一走,看看同伴的作品,最后请他们谈谈最喜欢谁画的小鸟,为什么。
幼儿园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感受利用素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教学难点:
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2、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美术教案08-25
幼儿园美术教案02-07
幼儿园的美术教案03-07
幼儿园美术教案精选12-04
幼儿园美术精选教案02-12
幼儿园小班美术有趣的泡泡美术教案03-18
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案09-18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10-01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11-23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