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12 08:37:1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

  二、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

  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1、幼儿制作门牌,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尝试理解双重序数的含义,并能记录下来。

  2、游戏:来做客。

  活动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贴上各种楼层的楼房图,请幼儿在游戏时间标上每个门的门牌号码。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2

  一、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

  3.引导孩子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1、4个小货架,若干商品(如文具:水彩笔、铅笔、书写板、水泥;餐具:杯、碟、碗、勺;食品类:糖果、面包、健壮牛奶、牛奶;水果:苹果、梨、香蕉和柚子;数量少于10个,用篮子包装)。

  2.儿童一只手:一篮子游戏棒、三角形、圆片(数量分别小于10个)、水彩笔、空白纸、统计表1、2一只手、夹板一个、统计员一个标志。

  3.一块磁性黑板和一个大统计表;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1个中国结、8个灯笼、2个娃娃、4个腰鼓);1 .新年老人,多件礼物;

  三.活动流程:

  (a)尝试和探索统计方法

  设置悬念,让老师用神秘的嘉宾考验孩子们。请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写下你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形和圆盘的数量,并尝试统计方法。

  老师:(用神秘的语气)孩子们,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一位你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一起玩。你想知道是谁吗?我先不告诉你,但是他想测试一下我们班的孩子,看你能不能把篮子里的各种物品数清楚,整齐清晰地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会来和我们一起玩。你想见他吗?那我们就赶紧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方法。

  (1)沟通讨论:你是怎么记录的?并逐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儿童作品(包括图片录制、图片加数字录制等。),老师适当评价孩子录音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洁、清晰、易于比较)

  (3)游戏:小统计员

  (1)让孩子在小超市为过年老人整理商品,并将货架上各种商品的数量记录在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

  老师:嗯,我们已经完成了神秘客人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数1,2和3,他会来的。他是谁?

  新年老人:孩子们很能干。他们真的能找到办法。小朋友,我要开一家小超市了。我刚买了这么多货。你能帮我吗?帮我整理和清点这些货物。

  老师:孩子们愿不愿意?然后让我们分组工作。一定要帮助过年老人的物品摆放整齐,记录清楚。

  (2)幼儿小组考试成绩记录。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报告记录结果。

  (4)教师总结。新年老人向孩子们赠送“小统计员”的标志。

  (4)情景游戏:数新年小舞台上的物品

  (1)请小朋友数一数,记住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小朋友大胆设计物品,用表格标注。向新年老人报告记录结果。

  老师:新年老人邀请孩子们参观新年舞台。我们去看看吧。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录制,怎么画?让我们数一数。

  (2)儿童可以在空白统计表中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和数量(见统计表2)。

  (5)过年老人派发礼物。

  四.活动结束。

  活动自我评估:

  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尝试打破以往孩子数学学习的重点放在看和听上,大部分操作都是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真理的化身”的意识,让孩子面对真理,接触真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接触数学知识。

  在孩子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孩子需要用数学通过真实的问题场景解决问题,并亲自实践发现和学习数学。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非常生活化的情况下反复体验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对数字7的认识和了解,增加数字7在幼儿记忆中的印象。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7及正确的发音。

  2、能正确书写7的格式,能看图写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数字7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教学难点:会用实际相同物体来表示数量7。

  活动准备

  数字歌音乐、神奇的手指歌音乐、若干手偶、多媒体课件、数字7、魔术道具。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神奇的手指歌》音乐,师幼共同完成。

  二、记忆犹新:播放《数字歌》音乐,复习幼儿在中班认识的数字,从而导入新课《学写数字7》。

  三、教师板书:学写数字7。

  四、激发兴趣

  1、变魔术;通过教师变数字7,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让幼儿观察老师变的是什么。

  2、幼儿回答正确后,老师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7,幼儿拿出小手模仿老师书写数字7。

  3、老师再次表演变魔术,让幼儿猜一猜老师这次又会变什么,正确引导幼儿如何在田字格中写下一个数字7。

  4、幼儿回答正确后,老师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7。

  5、师幼摘苹果:师幼共同来数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老师再次在田字格中写数字7,且强调书写数字7的正确格式。

  五、游戏

  1、老师拿出手偶,让幼儿数一数并回答有多少个手偶?

  2、师幼共同选出最喜欢的手偶进行找朋友(两个手偶,激发幼儿寻找自己的好朋友),通过找朋友具体指导数量7及书写7的正确格式。

  六、巩固练习

  老师发给幼儿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加强数字7在幼儿记忆中的印象和书写格式。

  教学反思

  通过巩固联练习,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的发音,以及数字7的书写格式都能正确掌握,除个别的民族幼儿发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写数字7,而且还要教会如何把数字7写得更漂亮。

大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验感知10以内数量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变通性。

  2、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大、中、小不同的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前有一件事情要做,打招呼。

  今天我们玩这个游戏是有规则的,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只小羊,如果小羊站到圈里,老狼就吃不天小羊了。

  教师放圈的同时让幼儿数几个圈?6个

  2、第一次游戏:在幼儿争抢进圈时,教师说:有时候让一让大家的安全都得到保障了。(突发事件,养成教育。)

  师自言自语我怎么一只羊也没抓到?幼儿把上说:你拿走一个圈就能吃到羊了。教师马上和他握握手:谢谢你,帮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突发事件处理)。

  板示:6,6代表6只羊,-代表什么?

  3、师问:拿掉一个圈,为什么能抓到羊?

  有没有办法,让一个圈里躲几只羊。拿出大圈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说的清楚拍手

  用二字表示:大小

  4、新规则有了,大圈里躲二只羊

  要想6只羊都有地方躲,要几个大圈,几个小圈?

  幼:6只羊,5只圈,试试看

  教师要求,要会玩还要会说。

  5、再试一试,4个圈能放6只羊吗?玩一玩

  说道理,他们是怎么躲的?6只羊最少用几个圈?用什么样的圈?

  10只羊呢,考考你们,最少用几个圈?(5个)还能少吗?(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伴说时要听好,有时候听也是学习)

  幼:减少羊的数量(师说不行);用再大点的圈;

  6、看看有没有大圈,大中小一个大圈里站3只羊,试一试,玩一玩,只玩了一种没玩够,有什么办法,再想一想,你有其它办法吗?如果14羊,今天14个孩子一起玩,最少要几个?回去玩一玩。

  活动反思:

  1、感知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拓宽他们的思维,组合不仅是二个数组成一个数,在孩子不断解决问题中来思考的,对发展孩子思维是有帮助的,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

  2、在这个活动中,关注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例:不但知道还要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说出自己想的对孩子发展有一个助推作用,抽象的符号,从形象到抽象转变的方法,表象符号,绘画,动作的方式,展现数学思维,能把内心思维通过外在的表达出来,今天活动的形式是游戏化的,老师在集体活动中是有预设目标的,老师在关键的部分进行小结。

  活动建议:

  1、数学最难设计,敢于突破,颠覆了以往数学活动的设计,当10个圈出来时,数学活动不主张太难。去让孩子去个别尝试怎样?太难,快乐就会降低,让每个孩子操作一下,尝试的过程,数学是自主建构着,可能性的支持,不要求一节课有一个结果,而且推广会难些,个别、集体有机的结合,感性的积累,放给孩子,各种尝试,就知道各种物品的关系,低结构高结构手拉手。

  2、跑上来讲规则,再说一遍,第一第二,听清楚了吗?心里要放着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有一个等待,一个重复,4个圈能放6只羊吗?这是一个坎,可以先来3个,再来4个,从易到难,尊重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内容】

  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习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孩子都有走迷宫的经验,对于走平面迷宫我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难度,这个活动区别于迷宫的就是它连接的地点很多,而不是单一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说这个活动中难度就是连接的地点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孩子探索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尝试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练习。不过在实践操作练习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径图板将固定的另一方连起来,多提供一些动物图卡给孩子进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连接多几个地点,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走最近等。活动后能跟孩子一起小结,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连接的?如看图卡的接口有几个?引导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连接,这样给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无形引导孩子怎样总结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活动以水果店游戏的情节来开展,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问题解决中感受体验数学快乐。

  2、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的分配礼物。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份,礼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选礼物

  (1)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每人都有,请你们选一种礼物放在自己面前,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2)提问:你选的什么礼物?有几个?

  (3)幼儿记录

  老师:你们告诉老师你们选的礼物有几个了,可是这么多小朋友老师会忘记呢,怎么办呢?

  幼儿:记下来

  (4)介绍表格

  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你们把结果记下来就不会忘了。

  (5)教师记录大表格

  你们看,老师这也有一张跟你们一样的表格呢,我也来记一记。

  二.2人等分礼物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礼物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分礼物的游戏,你们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噢。请你找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他分礼物,将你的礼物分给他一半,你和他的礼物要一样多。

  (2)验证

  你们都分好了吗?请你说说你是和谁分礼物的?你分给他几个?你是怎么分的?

  老师:你一共几个?你分给旁边的人几个?你是怎么分的?你和他一样多吗?

  (3)幼儿记录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分好了,你们的礼物都一样多了。下面我们将分的结果记下来吧。

  (4)教师记录

  三、4人等分礼物

  (1)老师:你们太聪明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把自己礼物拿回来。你们要听好老师这次的要求噢。将你的礼物分给你们这组的4个人。记住每个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分好后把结果记下来。

  (2)验证

  老师:你分给你们这组小朋友一人几个呀?你是怎么分的?你的表格上记的也是4吗?

  (3)教师记录

  四:3人等分

  (1)你们怎么这么聪明呀,都难不倒你们,我要再来考考你们呢,先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拿回头。现在老师要把小组调一下,每组出来一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谁愿意?(把记录表带过去)

  (2)提问:现在你们每组有几个人呀?再数数你们的礼物现在有几个?数好了记下来。

  (3)幼儿分礼物:3个人怎么分呢,我们来试一试

  (4)验证

  你来说说这次你是怎么分的?一人分了几个?

  (5)教师记录

  五:小结

  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刚才我们分了3次礼物,第一次你们将礼物分给旁边小朋友一半,你们都得到了8个礼物,然后分给了4个人,你们也得到了一样多的礼物,都是4个、。我们又将礼物分给3个小朋友,你们用自己的智慧使大家得到了每种礼物一样多,真棒!

大班数学教案9

  教材分析:

  日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数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怎样让这些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呢?我实行了两个策略和两个变化。

  第一,利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将“年”变成了“年妈妈”的角色,由“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思维”;

  第二,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如:制作“班级生日册”、“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让幼儿由“被动学”变“主动学”。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了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把“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小秘诀“先找月,后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科学。

  活动名称:

  数学

  活动内容:

  《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种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重点)

  2、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难点)

  3、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日历册和幼儿1寸照片;

  3、四本挂历册、动物图片及抢答牌

  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对日历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时光精灵导入,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

  1、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出示各种日历,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这是日历、月历、年历,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历”。

  2、组织谈话,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小结:日历中的不同数字,文字和颜色分别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节假日等。

  二、结合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1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1、讲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12个月。

  提问:年妈妈有几个孩子?年妈妈给孩子盖了几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有几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住多少人?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他们的排列顺序

  提问: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有规律,年妈妈是怎样安排他们住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一星期有7天,他们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课件,初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提问:请小朋友在日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结:找日历的小秘诀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

  2、制作班级生日册,进一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玩法:在“大日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照片并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巩固幼儿找日历的方法,最后制成生日册。

  3、“找节日大比拼”比赛,引导幼儿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体会合作探索的快乐。

  玩法:4人为一组,分为4组,教师说节假日,幼儿迅速在日历中找到相应的节日,并圈出,马上举起抢答牌,又快有准的一队加分。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其实日历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说公历和农历,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哦!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过程: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11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活动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涂图形》,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椭圆形。

  1、整理队伍,放音乐,〈火车钻山洞〉进入教室。

  2、师幼问好,谈话:图形宝宝,他们想跟你们交朋友。”教师出示圆形和椭圆形拟人化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椭圆形。并引导幼儿说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有那些物体像圆形?(幼儿回答:轮胎、车轮、方向盘、大西瓜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幼儿回答:嘴巴、芒果、鸡蛋等)

  3、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这两个图形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扁扁的一个胖胖的等)

  5、教师示范,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幼儿同教师一起操作。

  6、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了圆形、和椭圆形,能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吗?”(幼儿在教师得引导下用身体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等。

  7、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尽量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其他伙伴合作表现。

  二、认识半圆形。

  1、出示“半圆形宝宝”教具。谈话:“瞧,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呢,它已经等不及了,它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半圆形。)

  2、师:孩子们,你们再从自己的小组的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幼儿知道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两个半圆形就是一个圆形。

  3、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4、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

  幼: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5、师:孩子们,图形宝宝光顾着跟你们玩了,忘记回家了,图形妈妈等不及了,你们可以把图形宝宝送回自己的回家吗?

  幼: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图形送回家。

  三、给圆形涂色。

  1、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帮它们也土上漂亮的颜色吗?

  2、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并提出要求:给图形分好类,一种图形涂一种颜色。

  3、幼:在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笔涂色区分。

  4、幼儿涂色,教师做指导。

  四、游戏:有趣的图形

  1、师:你们都很能干,给图形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它们可高兴了,他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

  幼:幼儿非常愿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行进跑,教师敲小铃,铃声停止,教师出示图形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相应的几何图形那里。游戏反复进行。

  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把游戏叫交给其他班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穿珠、雪花片、炮弹积木若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你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久吧?

  2、好,一分钟到了,原来秒针从这里开始,走一圈又回到这里,就是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1、师:那么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时间,去后面的桌上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教师观察。

  2、好,一分钟到了,请你拿着你的玩具回座位。提问:一分钟里你玩到了吗?你玩了什么?(幼儿交流)

  3、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的人玩的很好,插了许多雪花片,穿了许多珠珠,有的人只玩了一点点,还有的人却没玩到呢?

  4、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有些小朋友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而且认真的玩,就玩的好玩的多。

  5、好,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机会,你刚才玩的是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

  6、请幼儿交流:你跟第一次比玩的怎么样?怎么会这样子的呢?

  7、小结:其实,短短的一分钟里,只要你想好了,认真的去做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知道珍惜时间。

  1、师:你知道吗?还有许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事。出示刘翔跨栏图片,问: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位世界冠军,叫刘翔,他参加跑步比赛,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刘翔只比人家快了一点点,终于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真了不起,一起鼓掌表扬。

  2、还有哪些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了不起的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吧!

  图一:消防队员在救火;

  图二:医生在抢救病人;

  图三:营救困在屋顶上的老人。

  3、总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大家都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四、结束部分。

  接下来老师给你宝贵的一分钟,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吧。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记住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练习在相应情景下运用。

  2、巩固对数字0、1、2、4、9的认识,学习从左向右排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114、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多媒体课件。

  2、学具:电话号码卡片人手一份(用带绳子的夹子夹好,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0、1、2、4、9、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一着火的小黄狗家。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拨打119电话求助,并能较清楚地说出地址。

  (1)这是谁的家

  (2)小黄狗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9。(如拨打正确,画面上出现消防车,火苗消失。)

  (5)教师小结:我们如果遇到火灾要及时打119电话,向消防队的叔叔求救,这样才能很快将火扑灭。但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个号码,只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拨打。

  2、出示多媒体画面二小猪的家,猪妈妈生病躺在床上。引导幼儿了解并记住急救中心的电话120,并能说清楚病人的情况及具体的家庭住址。

  (1)这是谁的家

  (2)猪妈妈生病了,小猪应该找谁来帮忙

  (3)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2、0,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20。打电话时重点说明小猪妈妈得了什么病,家住在哪里。(拨打正确并说出具体住址后,画面上出现救护车。)

  (5)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及时拨打了急救中心的电话,猪妈妈很快被送到了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在猪妈妈已经康复了。

  3、出示多媒体画面三站在雪地里的小松鼠,家里的窗户开着。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或坏人时可以打110电话,找警察叔叔帮忙。

  (1)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

  (2)下雪了,小松鼠为什么不进屋呢

  (3)遇到坏人应该怎么办

  (4)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0,并按顺序排列。

  (5)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0。先请个别幼儿拨打,然后全体幼儿拨打。重点说明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

  4、出示多媒体画面四,引导幼儿根据场景与所需拨打的电话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二、游戏

  请幼儿挂上电话号码卡片,与同伴交流卡片上的号码,从而明白拿110卡片的是警察,拿119卡片的是消防队员,拿120卡片的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延伸活动:

  讨论: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电话号码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特殊的电话号码,让幼儿了解110、120、119它们的作用以及和人们的关系。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让幼儿说说这些电话号码在遇到什么情况下才能拨打的,孩子们大多数的都知道,但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我在想怎样才能让这节课不枯燥而且有趣呢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目测数群,并区分单双数。

  2、感受蝴蝶的美,体验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蝴蝶花”的音乐、录音机

  2、写有数字和点子的“蝴蝶”和“花”

  3、勾线笔

  活动过程:

  1、相关内容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了蝴蝶眼睛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到花园里找找蝴蝶的眼睛。

  教师播放“蝴蝶花”的音乐,幼儿来到户外的小花园。

  2、美丽的蝴蝶。

  (1)幼儿欣赏蝴蝶。

  师:小蝴蝶们都趴在草地上休息呢,我们不要吵醒它们哦!

  (2)欣赏交流。

  师:你刚才看到的蝴蝶和平时看到的蝴蝶一样吗?

  幼:不一样,它们身上有的有数字;有的有点子。

  3、蝴蝶找花。

  (1)激发兴趣。

  师:猜猜看小蝴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呀?

  幼:和花儿做游戏;采花蜜;传播花粉。

  (2)自由找花。

  师:那么就请你请请的捕两只蝴蝶,帮它找到花朋友。

  (3)对应找花。

  师:你们今天看到的花和以前看到的一样吗?

  幼:不一样,每一朵花的花芯上都有点子的。

  师:那请你按照花上的点子帮助蝴蝶找到它的朋友。

  (4)幼儿互查。

  (5)总结提升。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花芯上的点子两个两圈在一起。

  师:这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新秘密?

  幼:一边的花都剩一个点子没朋友,另一边的花上的点子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只剩一个点子的树为单数,而都找到朋友的是双数。

  (6)数数看。

  幼儿数数看单数、双数各有哪些,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花芯上。

  4、音乐游戏;蝴蝶和花。

  (1)幼儿自由选择蝴蝶和花的胸饰。

  (2)听音乐幼儿自由翩翩起舞,教师角色介入做隐性指导。

  (3)有选择的找朋友。

  幼儿随音乐按照单数找单数朋友,双数找双数朋友的要求游戏。

  (4)找同伴调换胸饰后再次游戏。

  5、活动结束,做好整理工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数学教案01-12

大班数学教案04-08

大班情境数学教案01-1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1-21

大班吃鱼的数学教案01-13

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1-12

大班算式数学教案03-25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06-25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07-24

大班《新车出厂》数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