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备变换动作。
教学重难点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段,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察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行特征,教师巡一。
×××××××
唐僧骑马咚得咚
××××××
孙悟空跑得快
××××××
猪八戒鼻子长
4、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念童谣。
(二)、模仿
(三)、听赏《一个师傅三徒弟》
(四)、
课后分析
1、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动画城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
(生:小鸟、小狗)
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
(生:低沉)
为什么?
(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2、师生再见。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验到“”“”“”三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在聆听音乐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3、初步建立音的高低概念,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选择其中一首背唱;能学会手板和蛙筒为歌曲演唱伴奏。
4、能听辨出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的音色;用动作表达三种乐器所表达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
1、音乐中动物形象的感受和表现;
2、会唱三首歌曲。
第一课时
一、教师创设一个农场的自然场景:植物、房子、河流等,让学生把动物的图片布置到画面上。(背景音乐《在农场里》)]
二、从大家设计的虚拟农场里,观察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学一学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1)看看、做做。
小鸡叫声:叽叽叽叽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
(2)分成三组,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
(3)玩玩,三组同时进行。
三、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1、模唱动物的叫声。
2、歌曲接唱。(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后半部分)
3、听录音,模唱。
4、全曲有感情地演唱。
5、把前面做声势练习的三个动物编入歌曲唱一唱。
6、唱游。
全班围成圈坐,看老师手里出示的动物。喜欢这一动物的学生,按节奏模仿此动物特征动作,随歌曲边唱边自由表演。
7、全班唱着《在农场里》进行歌表演。
四、下课。
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一、自由探索手板和蛙筒,说说像什么声音,可以怎样敲击?
二、导入歌曲听唱。
1、欣赏第一遍歌曲《青蛙合唱》后,思考:你怎样选择用手板和蛙筒表现《青蛙合唱》的声音?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声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全班分组学小青蛙、老青蛙的样子。
3、欣赏第三遍,跟着录音专门在青蛙的叫声处模仿,同时配上手板和蛙筒的效果。
4、用粗细两种不同的音色模唱歌曲中小青蛙和老青蛙歌唱的声音,引出音的.高低。
三、音乐的高低体验。
1、用手臂感知哦歌曲中音的高低走向。
2、说生活中的高低现象。
3、让学生反复演唱和体验,说说哪一句越唱越高?哪一句越唱越低?用手臂表示。
4、综合体验:分角色演唱。
5、用手板和蛙筒为歌曲伴奏。(按节奏,并注意强弱的节拍规律)
四、唱游《青蛙合唱》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启发学生:“森林里正在开一个动物联欢会,想知道水的节目最精彩吗?这节课啊,每一位同学都是评委,首先上场的是谁?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欣赏和表演音乐中小鸟的形象。
1、播放鸟叫声和乐曲《云雀》,让学生比较自然的声音和音乐塑造的鸟的叫声。
2、了解作曲家是怎样把自然界的鸟叫声神奇地塑造进音乐里的。
3、声戴头饰表演,教师给扮小鸟的同学打分。
三、欣赏和表演音乐中公鸡和母鸡的形象。
1、谈话:“这时来参加动物联欢会的小动物都争先恐后要上场,现在该谁出场了呢?听听这一对动物已经上场了,嘴里还嘀嘀咕咕议论不休呢,猜猜是什么动物?”
2、播放“公鸡和母鸡的叫声”,让学生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把自然界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塑造进乐曲的。
3、欣赏乐曲《公鸡和母鸡》,要求听到乐曲中出现母鸡报蛋的叫声,女同学用声音模仿,听到乐曲中出现公鸡报晓的叫声,男同学用声音模仿。
4、自编动作表演母鸡报蛋和公鸡报晓的样子。
四、欣赏和表演音乐中的毛驴形象。
1、谈话:“大家正在为鸭子们的精彩表演时,突然听到长长的叫声,这是谁又耐不住性子急于要表演了呢?”
2、播放毛驴的叫声,让学生学一学毛驴的叫声。
3、听听音乐中毛驴的形象。
4、展开怎样保护小动物的讨论。
5、其他方法同上。
五、结束联欢会,评出表演最出色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谈话:“谁听过‘小白兔乖乖’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听。”
2、教师复述,配上《小白兔乖乖》音乐。
二、听唱歌曲《小白兔乖乖》。
1、播放歌曲的录音,要求同学们听一听,歌曲是怎样描述《小白兔乖乖》这个故事的?歌曲唱的和同学讲的故事是否一样?歌里讲述了哪几个动物?
2、听辨三种音色。
3、分角色表演,并把声音录下来,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声音。
4、欣赏器乐演奏的《小白兔乖乖》。
5、用比较的方法,感受乐器演奏的效果,听辨出三种动物形象的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的音色特点。
6、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小提琴的音色适合表现小白兔、大提琴的音色适合表现兔妈妈、圆号的音色适合表现大灰狼?
7、小结。
三、宣布联欢会圆满结束。
四、下课。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各族小好朋友在一起》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友爱和合作
。
2.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感情。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歌曲《好朋友》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唱新歌:
1.用教材插图引入《各族小好朋友在一起》的.教学。
2.教师范唱。
3.听唱法分句教唱《各族小好朋友在一起》。
4.按节奏谱分别用三角铁、双响筒、玲鼓为歌曲伴奏。
5.引导学生编写第二、三段歌词。
6.将原歌词和新编的歌词连起来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7.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物体作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下节课带
四、巩固练习:
1.男女生比赛唱
2.小组比赛
五、课堂小节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欣赏:
1.初听《荫中鸟》全曲,感受整体(出示课件)
2.复听一次,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及速度变化。
3.分段欣赏。(出示课件)
4.围绕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及独奏与伴奏关系,启发学生想象与欣赏,以加深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5.再次复听全曲,让学生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产生热爱生活,憧景未来之情。
6.听听想想
(1)你认为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乐曲中有一个部分,笛子在轻快的旋律衬托下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声,生动、逼真的呈现出绿树浓荫里百鸟争鸣的情景。你能听出来吗?
(3)这首乐曲①仅仅模仿自然界中鸟类发出的音响。②不仅模仿自然的音响,也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欢畅、喜悦的心情。(选择√
7.欣赏《鸭子拌嘴》
8.介绍《鸭子拌嘴》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
9.提问: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10.复听《鸭子拌嘴》中“鸭群集合上路”片段:
(1)我扮演放鸭子的老爷爷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
(2)他们虽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嘎!嘎!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11.复听《鸭子拌嘴》中“鸭子潜水觅食”片段:
(1)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2)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四、课后: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欣赏:
《荫中鸟》、《鸭子拌嘴》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演唱歌曲,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过程与方法:谈一谈过年的情景与心情,带着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与表演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新年好》,使学生了解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
二、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1、课件出示圣诞树挂满礼物的图片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圣诞节
2、播放《Happy new year》
师:谁能说说外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圣诞节的?(时间、方式、礼物)------12月25日,送礼物,送啥都行,主要是心意,礼轻情谊重,施主切记。
3、教师简介圣诞节:
圣诞节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外国人大部分都信基督教,所以他们把圣诞节看作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咱们中国的春节一样。
师:刚才外国小朋友们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问候,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向外国小朋友们祝贺新年,好吗?
(二)情感导学:
1、板书课题:新年好!
2、师:老师知道你们会唱这首歌曲,你们能跟琴唱一遍吗?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点评。
3、教师指导学生准确演唱《新年好》。
注意: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强化训练:
采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新年好》,三个大组比赛唱、男女比赛唱、自我推荐演唱等。
(四)审美创造:
1、看书,在处填上新的歌词,唱给别人听。
⑴看一看,歌曲中哪些词让我们改?你想怎么改?
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填词。
⑶大家把填好的词唱一唱。
2、师:有会用英语唱这首歌曲的`吗?
大家创作------有用英语唱的、有用中文唱的。
3、师:能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吗?我们一起做一做,你喜欢谁的动作,就学一学。
4、师:说一说,我们中国人怎样过春节?
教师带领大家扭秧歌------课件播放秧歌音乐
(五)完美结课。
板书设计:
新年好——英国歌曲
12月25日------圣诞节
中国的春节
(六)教学反思
《新年好》这首歌,是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英国歌曲。学生会唱这首歌曲,在本节课上,主要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等多方面的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教这首歌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并向学生介绍了圣诞节。外国人把圣诞节看作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咱们中国的春节一样。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在演唱《新年好》时,心情都很愉快。同时,还结合教材的要求,以小组协作,在方块处填上新的歌词,相互读、唱,然后派代表把好的回报上来,在给大家唱一唱。各小组所填得词,各有不同。有的是祝贺老师的,有的是祝贺爷爷、奶奶的,有的是祝贺爸爸、妈妈的,还有的是祝贺姥姥、姥爷的,还有的是祝贺同学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环节,通过为歌曲填词,自编歌等活动,鼓励了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l、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启发学生模仿节奏创编歌谣和歌词进行表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歌词编创活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着《小青蛙》进入教室
二、1导言: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我们来猜一下.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向学生出示节奏,学生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妈妈的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三、学唱歌曲
1、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2、学唱歌曲。
3、全体学生演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
第一课 好朋友
第二课时
第三课 祖国您好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第二课时
第九课 游戏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学重难点:
1.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编创与活动
1认识锣、鼓、镲,学习其演奏姿势。可由教师逐一纠正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把学生分成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几种敲击方法?
(2)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一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的声音多。
二.聆听《小拜年》
1.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哪些游戏?
3.复听音乐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或者由学生分组看图进行北方生活小品表演。
三.表演《龙咚锵》
1.用模唱的方法唱会歌曲《龙咚锵》。
2.听歌曲《龙咚锵》的录音,学习十字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唱熟歌曲。
3.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讲座打击乐伴奏的创,提出小组意见。敲击给大家听,选择几个合适的不同结尾,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4.编创秧歌舞动作,可选择红绸或手绢,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游戏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收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五.表演《新年好》
1.多听歌曲《新年好》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可加强学生每次感觉的目的性,如:感受节拍、哼唱旋律、默唱歌词、跟唱歌词等。让学生在感受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唱会歌曲。
2.全体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选两名学生为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用碰钟敲击每小节第一后。还可以敲击第三拍。
六.聆听《平安夜》
1.初听《平安夜》提示学生: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教师将录音放弱,随录音讲述关于平安夜的小故事,让学生对这首歌有所了解,带着感情充分地感受歌曲安宁、祥和的音调,复听时随着歌声轻轻做动作。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3.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的韵律。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2、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边遍
3、提问: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4、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5、教师启发学生简单的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6、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四、课后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1、对音的高低进一步感知。
2、通过听觉感知力度并认识一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
3、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创作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4、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争做聪明、勇敢、诚实、有礼貌的还孩子。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体验音的高低走向。
2、学唱歌曲《是谁在敲》,体验音的强弱
3、选择打击乐器,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创作过程。
4、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争做聪明、勇敢、诚实、有礼貌的还孩子。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1、对话引入课题。“你认为好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2、编故事,设悬念。
3、欣赏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歌曲作了怎样的回答。
4、跟唱。
5、歌唱,右手臂随着音的高低做动作。
第一乐句的后半截“喵喵叫”旋律采用上行,描述小猫一声比一声叫得响的形象;第二乐句的后半截“打碎了”旋律采用下行,描述花瓶掉下碎了的形象。第五乐句小猫的叫声“喵,喵,喵,”旋律层层递减,描述小猫生气的样子。
6、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一做。
二、表现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全班进行创编表演。
2、请个别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
三、学习读谱。
四、全班进行歌表演。
五、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二、欣赏《是谁在敲》,提醒学生欣赏歌曲中的强弱对比,可学着用敲门的动作对歌曲中的强弱声音作出反应。
三、认识音乐中表现声音的强和弱的符号,并在欣赏中把表示声音的强f和弱p的符号填入教材的练习栏中。
四、结合歌曲进行礼貌教育。
1、谈话:说说小弟弟敲门的样子,是否自己也有过,在什么情况下有过。
2、进行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讲礼貌是每个好孩子应有的良好习惯。
五、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朗读歌词,懂得应该怎么做?
2、跟唱。
3、尝试有控制地把握歌曲音量的'大小。
4、分组表示两段音乐的强与弱。
5、歌唱全曲,做到富有表情,声音自然、好听。
6、进行情景表演。
六、。
七、下课。
第三课时
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议
1、让学生运用语言复述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小组议论:我们要学习司马光什么?
得出:应学习司马光冷静、机智、勇敢的。
三、听
播放《司马光砸缸》,回答:
1、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2、说出歌曲中高潮处的主要情绪。
四、寻
1、复习已认识的四种打击乐器:三角铁、沐浴、响板、蛙筒。
2、介绍双响筒、铃鼓、钹、小鼓等四种打击乐器。
3、感受声音,寻找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讨论:乐曲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音效?
引导学生按歌曲中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寻找不同音效效果的打击乐器,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配
1、教师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把顺序展示在黑板上:(1)、司马光;(2)、小朋友在院中捉迷藏;(3)、“扑通”,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4)、怎么办?怎么办?(5)、司马光机智地搬起石头,用力地砸向水缸;(6)、砸破了缸,溺水的小孩得救了;(7)、人们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儿郎。
3、讨论配音。
4、按配音演奏。
六、演
即兴创作表演,参与为故事配音响效果的实践过程。
七、想
1、讨论:如果遇到意外,你会怎么做?
2、改变故事情节,拓展学生解决意外的思维。
结束语:鼓励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个司马光式的冷静、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背唱《柳树姑娘》。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造声音。
1、欣赏《春天在哪里》,感受愉悦的情绪。
2、创造春天的声音:沙球——雨声,人声模仿鸟鸣、大镲——雷声。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柳树姑娘》。
提问:我们来为《柳树姑娘》这首歌找个朋友,你认为《小宝宝睡着了》、《小红帽》、《再见吧冬天》、《大树妈妈》这四首歌中谁可以成为它的.朋友?为什么?
2、感受三拍子韵律,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
A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B用整体跟唱法教唱歌曲。
C让学生在歌谱中用打击乐伴奏,或配以“沙”等象声词。
柳·树姑|娘--|…………
|沙沙沙|…………
4、动创编:分小组学生根据歌词创编舞蹈。
5、分组表演。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含有小动物叫声的音乐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同伴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六、迎新春
《柳树姑娘》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
教学内容:
声音编织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l.培养学生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对各种声音产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材料,不仅可以创造出各种声音,还可以利用这些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杨景。在此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高低。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讲授却已经渗透在有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通过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有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
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从学生模仿熟悉而喜爱的动物的叫声入手,培养学生倾听声音的习惯;引导学生对声音产生联想,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师逐步引导启发下,学生模仿制造一定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用具:
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小堂鼓、小镲、响板、三角铁、闹钟、跳绳、毽、皮球、舞蹈用的扇子和手绢。
板书设计:(教学辅助课件)
第一部分:由五张动物图片组成:小猫、老牛、小狗、小羊、狼。每一张图片可链接到下一张这种动物的放大图,下面可播放这种动物的声音文件。
第二部分:由九个声音文件组成,分别是电话铃声、打鸡蛋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跳水声、滴水声、汽车飞驰声、刮风声、球场欢呼声、婴儿的哭声。
第三部分:由三个声音文件组成。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选用二或三个内容。第一个声音文件是一个穿高跟鞋的'人走到汽车边,开车走远了。第二个声音文件是汽车启动──出发──飞驰──堵车──靠边停车。第三个声音文件是打雷──闪电──下大雨──小雨──雨停──雨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模仿熟悉的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
学生回答:我喜欢小猫。我喜欢小猴子。我喜欢大熊猫。我喜欢老虎。我喜欢羚羊。我喜欢小鸟……
教师:地球上生存着的动物,不论体型的大与小,性情温和与凶悍,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子一只可爱的小猫。
教师:小猫怎样叫?谁能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听一听小猫是怎么叫的。
播放课件:小猫的叫声。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头老牛。
教师:你来学一学老牛的叫声。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听听老牛的叫声。
播放课件:老牛的叫声。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还看到了小羊。
教师:小羊怎么叫?谁来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一起听听小羊的叫声。
播放课件:小羊的叫声。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只斑点狗。
教师:狗怎么叫?谁来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这是一只大狗还是一只小狗?大狗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叫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模仿并回答:大狗的叫声低、粗。小狗的叫声高、细。
教师:请你告诉我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一只狼。
教师:狼怎么叫?谁来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与狼的接触非常少。我们来听一听狼的叫声。
播放课件:狼的叫声。
二、倾听声音,建立学生对声音的联想
阶段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声音的习惯,引导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的特点,建立对声音的联想。
1.谜语导入: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模仿得也很像。下面请大家猜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不见面。
学生:是耳朵。
教师:耳朵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耳朵是来听声音的。
2.倾听声音:
教师:对了。下面清同学们仔细地听,请你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种声音。
学生:这是电话铃声。
教师:电话铃声说明什么?
学生:电话铃响说明来电话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种声音。
学生;把鸡蛋打在碗里。
教师:把鸡蛋打散,然后放进热油锅里,就可以做什么?
学生:炒鸡蛋、摊鸡蛋。
教师操作:播放第三种声音。
学生:有一个人在打喷嚏,他感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四种声音。
学生:把石头扔进海里。在游永地里,有人从岸上跳进水里。
教师操作:播放第五种声音。
学生:开汽车的声音。
教师:汽车怎么开的?
学生:汽车快速开过去。
教师操作:播放第六种声音。
学生:水龙头没有关紧在滴水。下雨后房檐上的剩余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落在水坑里。
教师操作:播放第七种声音。
学生:这是刮风的声音。
教师:这是什么季节的风?
学生:这是冬天的狂风,很冷,吹得人摇摇晃晃。
教师操作:播放第八种声音。
学生:这是球场上,进球后人们的欢呼。
教师操作:播放第九种声音。
学生:这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哭声。
教师语:小宝宝怎么了?
学生:他饿了,要吃奶。他尿了。他想让妈妈抱。
3.倾听有情节的声音。
教师请: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想像力也很丰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把几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下面,我请同学们听两组声音,听听它们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组声音。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走路的声音、开车的声音。
教师:谁在走路?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一个阿姨在走路。因为我听到鞋跟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
教师:阿姨子什么去了?
学生:阿姨走到汽车进,开汽车走了。
教师:怎么听出汽车开走了?
学生:因为汽车发动后,汽车开动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汽车开走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组声音。
学生:我听到打雷、闪电、下雨的声音。
教师:这段声音说明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天很阴,远处传来串串雷声,一个闪电,下起了大雨。
教师:雨下了很长时间,后来呢?
学生:一边下一边在打雷。后来雨越下越小,最后停了。
教师:你怎么听出来越下越小?
学生:雨声越来越小,说明雨小了。最后没有声音了,说明雨停了。
教师:最后,是什么声音?
学生:雨滴声,是房檐上的雨水滴到水坑里。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2、结合聆听歌乐曲,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自然背唱《颂祖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教学准备:
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抗战时期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国歌,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聆听《颂祖国》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谈一谈升旗仪式上学生要懂得生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初听乐曲
(3)复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2、复习×××× ×××的'节奏,练习为歌曲编配伴奏谱。
重难点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C
511 11|221|51 76|5-|
我家的小猫叫咪咪,叫咪咪,
我家的小猫找妈妈,找妈妈,
76 5|345|×-|572|1-||
叫咪 咪叫咪咪,妙呜!叫咪咪。
找妈妈找妈妈,妙呜!找妈妈
三、学唱新歌
1、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特点。
2、欣赏歌曲录音范唱。
3、视唱歌谱。先听老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视唱。
4、学唱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之后随琴唱词,不足之处指导纠正。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演唱更好听?衬词应该怎样唱?再次欣赏歌曲录音,体会如何表达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取不同形式练习。
四、小节本课学习情况,下课。
本节课又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这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得象征,也是一中风格的象征,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气氛来渲染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
教学目标
1.吸引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重难点
1、吸引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是“动画城”整个单元的开稿教材中的举例了五部动画片的歌曲,既不是教学内容,也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借助动画片的生动画面,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选自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曲调简短,节奏明快,情绪活泼。
一、播放几个典型的动画人物引入课题:《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欣赏:
1.听《三只小猪》的'音乐2.复听音乐
3.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七段
(2)学生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3)一边唱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4.朗读:
5.朗读并做表演:
6.歌唱并表演
四、巩固复听: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14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2-09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9-30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7-14
湘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03-27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20篇)01-02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设计04-07
一年级音乐上册《祖国您好》教案04-04
一年级音乐上册《买菜》教案范文04-29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划船》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