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9 08:58:1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

  ……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学习思想。

  3、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小统计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根据图文信息,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式子,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5、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6、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0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9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