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
……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意义与分数又有所不同。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测查,老师特别统计了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请看: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测查情况: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师: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次测查,90分以上的人数比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数一样多。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百分数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请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汇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评:你们真是些细心的孩子!)
师: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数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反思:本课教学前,我们刚刚进行一次数学测查,我抓住学生急于知道测查结果这一心理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师:老师这有一条信息:
出示: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100=17/100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能求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列式
生:30÷200=3/20
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了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变成15/100,这样我就知道了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像17/100、15/100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板书:分母是100)
师:17/100是表示谁是谁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七。
师: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五。
师: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你能用百分数的意义来说明我们班昨天测查的情况吗?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师:你还能用百分数的意义说明你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汇源果汁饮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这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运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
生:百分数便于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含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写百分数时,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符号,我想这部分知识大家通过自学就能学会
[反思: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两条信息,变为逐一出示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有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05页,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汇报:
生:我知道这种特殊的符号叫百分号。
生:写百分数时,只要在分数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师:在自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吗?生1: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
生3:我发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4:我发现读百分数与读分母是100的分数也有点不同。读百分数时读作:百分之几,而读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却要读作一百分之几。
(师评:同学们看书看得真仔细)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区别呢?
[反思: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同时,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请看: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生:我认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数,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数。因为百分数只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的确,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最大区别。
师: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其实,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百分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这两条信息,我知道了中国人多,而耕地面积少,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
2、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会买含棉100%的,因为它穿起来舒服。
生:我会买含棉75%的,因为它不缩水。
3、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
(3)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我班在植树活动中栽了一些树苗,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师:你是怎样选择这些百分数填空的呢?
生:小汽车的速度要比卡车的快,所以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学,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100%
生: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我是先看第(4)小题,因为树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数加上死亡的棵数应是100%,这样,成活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90%,死亡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10%。
师:你们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很善于分析问题。
[反思:通过三道习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并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灵活性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便于比较,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师: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整体反思:
百分数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知识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将我的教学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提供条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数及建构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这些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师就放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百分数读写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学会了百分数的读写,还通过观察,发现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即: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时,不必化成带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必约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3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2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