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
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视听结合,获得动植物所传递的关于季节气候变化的信息,能留意身边常见事物与现象,喜欢思考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2、在交流分享中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愿意向同伴学习。
教学准备:
1、学具:大自然语言ppt、相关自然界照片,大黑板两块。
2、经验准备:有四季典型(动植物,天气变化)特征以及常见天气典型特征的经验。
教学过程:
1、交流“语言”,引出话题。
教师用动作示意幼儿起立,鞠躬问好,并用动作示意幼儿坐下。师:“刚才老师用嘴说了什么?我还用……”悬疑的语气停顿的同时动作表现起立坐下。
(过渡:除了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信不信?
2、交流课件,唤醒经验。
(1)播放第一个视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这是大自然在说什么?
(2)播放第二个视频:蚂蚁在干什么?这是大自然在说……”。
(3)播放第三个视频:这是什么花?这是大自然在说……”。
(过渡:大自然的话很多很多,远不止这些,还会说什么呢?)
3、看图说话,运用经验。
(1)教师观察全体幼儿,再巡回观察指导个体。
(2)组织幼儿交流分享,关注倾听。
(3)选择2-3名读懂画面内容的幼儿分享交流。
(4)利用差异,引导互学交流。“有没看懂得吗?谁能帮帮他?”
(5)出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六大类背景,幼儿自主摆放。
(过渡:看,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多,怎么读才能读的更多,我们边玩游戏边学习)。
4、砸蛋游戏,巩固经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虚拟的砸金蛋场景。
(1)教师讲述要求:一个金蛋一个题目,三个金蛋三个题目。
(2)教师组织游戏。
1号题:这是什么季节?
2号题:是晴天还是雨天?
3号题:这是什么?这是大自然在说什么?
(过渡:大自然的语言真的是奇妙的,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有用吗?)
(3)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建立“读懂大自然语言很有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教材简介:
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目标预设: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重点、难点:
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设计理念:
本主题以“小水滴旅行记”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策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予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在为幼儿提供体验和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为其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关于水的问题,孩子们开始讨论就是:水从那里来?也许就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热点,可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于是,我就给班级里的全体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并没有给予回答,于是,我们带孩子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看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综合教材: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准备:
[幼儿准备] 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教师准备]
1.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2.大自然景象PPT、诗歌图谱PPT。
教学过程:
1.游戏“拍手“游戏。(听老师的指令然后完成动作,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准)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出示大自然景象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
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
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3.欣赏诗歌。出示诗歌图谱PPT
(1)幼儿听诗歌录音。
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看诗歌图谱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
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
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4.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5.结束部分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认真的思考,然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反思:在几次的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当孩子知道水的变化后,我请孩子绘画出了小水滴的旅行途径,在绘画中孩子了解了水的存在状态,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缓缓上升变成云朵,当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时,云朵将变成雨滴或是雪或是冰雹落下来,小水滴再次回到了大海的怀抱。
对于种种自然现象,我们如果采用书面的形式去反馈给孩子,孩子不易于接受,但一旦改成了故事的形式,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触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为这一切教育都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孩子越小,就越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围绕幼儿自身的兴趣开展的,在活动中他们的问题萦绕不断,层出不穷,更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动手实验、制作、争辩谈论总结,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思维更敏锐,激发起了他们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3)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结合点评。
(第三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第四节)
第四节主要讲的是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捂,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
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诗。
(3)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回家也可以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教学意在引起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课前自学
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 汪洋 漂砾 庐山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鉴别 皇冠 风筝 妙不可言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大雁 鉴别 风筝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课堂导学
二、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三、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
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 ,
带给我们一个 。
四、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课后检测
五、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庐山(lú hù)漂(piào piǎo)砾(lì lè)
鉴别(qiān jiàn)山巅(tiān diān)
六、选词填空。
鉴别 辨别
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 )方向。
2.这两块玉我无法( )孰优孰劣。
研究 钻研
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 )一下才好。
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 )的习惯。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 。
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 。
3. 和 可以记载年龄。
4.哥白尼通过观察 创建了
学说;阿基米德 的时候学会了 ;富兰克林在
捕捉到了 。
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
人看不懂, 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五种大自然的语言;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中积累诗歌的语感。
教学难点:通过“准是”“反问句”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起伏美。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出示图片,揭题。
2、检查资料的收集。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问:谁来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2、自由读。问: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五种语言)
3、指名读,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品读2-6节
1、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
白云:准是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里能用“一定是”吗?
蝌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雁、年轮、蚂蚁: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四、运用处理资料
1、资料分类、模仿作诗
2、交流,读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年轮年龄
教案2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 )节,知道了( )。”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
(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
经过学生的问答和板书读懂2—5节中的大自然。
四、研读品味,体会生动的诗句。
1、分小组品读诗句。
2、指名读第二节,理解词语,“准是”换成“一定是”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
3、学第2节的语气读第3段。
4、指名读第4节。
学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和“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两句反问句。
5、指导读好第5节,并背诵。
五、老师总结后问: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六、出示三幅图,要求配诗。
画面:鱼儿钻出水面透气;蜻蜓低飞;树叶落了
选择一个画面,仔细观察、思考,再仿照课文中的诗歌给画面写诗。
七、分小组讨论写诗。
八、课后延伸。
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搜索,还会发现许多大自然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3-13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2-17
《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案02-18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08-30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03-16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03-18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02-18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教案02-18
大自然的语言精品教案02-18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