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1.认识生字12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12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和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小朋友,这句名言你会读吗?(一年之计在于春)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3.对呀,春天不仅是一年的开始,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找找春天。
4.揭示课题:1春天在哪里(个别读集体读)
4.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春天在哪些地方?
2.交流板书:枝头上
草地上
竹林里
田野里
3.用“春天在……在……在……还在……”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课文哪一节写得最美?为什么?
2.按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各个小节。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微风吹过,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出示生字:枝柳舞。
(3)小组合作学习这三个生字。
(4)集体交流汇报。(注意点:“舞”和“柳”的字型。)
(5)指导正确朗读第一小节。
(6)完成填空练习:春天的枝头美极了,柳条儿----------,桃花儿-----------。
(7)指导感情朗读第一节。(读出欣喜的感情。)
(8)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节。
(9)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另外三个小节。完成填空练习:春天的草地美极了,草儿----------。春天的竹林美极了,竹笋----------。春天的田野美极了,麦苗----------,菜花----------。蚕豆花---------。
四.复习巩固。
1.进入识字园,认读生字。(个别抽读,集体读。)
2.把这些生字连成词语你会读吗?(认读词语。)
3.自由朗读课后练习3的`两句话。
4.集体交流朗读。
5.春天除了在这些地方以外,还会在哪里呢?
6.出示投影: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
--------------------,
-------------------。
五.课外拓展。
1.春天给人以美,春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呢?
2.投影出示:春暖花开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华秋实妙手回春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风得意春花秋月
3.指导朗读。
4.不仅带有“春”的词语很多,而且还有许多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呢!
5.投影出示: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
6.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古诗。
7.大组交流。
六.。
今天我们不仅在儿歌中找到了春天,而且在古诗和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了春天,春天真美啊,老师喜爱春天,我们小朋友更喜爱春天。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集体背诵课文。
回家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课练。
3.预习第2课。
板书设计:枝头上柳条桃花
草地上草儿
1春天在哪里
竹林里春笋
田野里麦菜花蚕豆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达到人人会人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或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预计需用12——13课时
1 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研读课文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板书课题:l燕子)
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励导学,深入探究。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语。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激励导学,探究内容。
(一)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交流,相机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四、轻松练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4、默读语段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咏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春天的故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快乐自学
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轻松练测: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春日》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4、书写练习。
三、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四、轻松练测: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3、比一比,再组词。
咏 泳 妆 装 裁 栽 紫 柴 剪 箭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绿丝绦 万紫千红
3 荷 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春天的好词语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快乐自学,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励导学,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插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姿态吗?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4、5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好词语。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
2.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二、激励导学: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齐读课文)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轻松练测。
1、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2、想一想,填一填。
( )的荷花 ( )的衣裳 ( )的清香
快乐地( ) 静静地( ) 悄悄地( )
一( )荷花 一( )蜻蜓 一( )清香 一( )花瓣 一( )微风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 改成把字句:
(2)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板书: 3、荷花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景物的词语。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二、快乐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三、激励导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自由畅谈)
五、轻松练测:
1、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青苔 一( )眼泉 一( )金光 一( )珍珠
( )的树叶 ( )的水泡 ( )的光斑
3、照样子写词语。
一束束: 弯弯曲曲: 越升越高:
4、读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 、 、 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景物的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我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些家乡的景物。
2、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3、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自主收集材料
1、想象准备重点写家乡什么地方的景物,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等等。
2、分小组交流:按顺序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或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以《家乡的小河》为例
(一)总括家乡的美丽。
(二)具体些家乡的景物,可从“春夏秋冬”四季去写。
(三)总写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用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等,修饰的内容,使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充实。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讲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名句。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种形式的朗读
(5)背诵
三、轻松练测。
1、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动( ) 得( )吞( ) 详( ) 攻( )
进( ) 始( ) 呼( ) 是( ) 爱(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首歌曲 一阵微风 一对羽毛 一池清泉 一对翅膀
一道金光 一幅画面 一串珍珠 一阵清香
3、积累下面的词语。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横撇和卧钩以及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能工整、正确地书写其中4个。能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并能比较正确、漂亮地书写本课生字。
2、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3、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以及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蔬菜实物、蔬菜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2、你知道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
3、我们吃的新鲜蔬菜就生长在菜园里,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菜园里去看一看吧!出示课题:菜园里。
4、学生读课题,并学习“菜”、“园”两字。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识部首“艹”并扩词;
(2)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园”。
二、认识蔬菜和名称,自主识字。
1、看投影,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
2、菜园里有这么多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的名称你们都认识吧?赶快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吧!
3、读完后的同学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比看谁的字音读得准!(提示“轻声”等)
4、从词中提出生字,自己认一认:豆、角、卜、心。
5、用词卡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6、摘掉拼音小帽,你们还会读吗?先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7、今天老师也把一些蔬菜带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指名上台给蔬菜贴标签(名字卡片),认一认,读一读。
8、识记“卜”和“心”,指导书写。
(1)卜:数笔画,“卜”字怎样写才好看?师范写,生描红练写。
(2)心:“心”字怎样写?有个新笔画还没有学,板书卧钩,看它像什么?
(3)齐读:“卧钩”。书空“心”字,师范写,生练写。
三、创设情境,认识特点,学习儿歌。
1、菜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谁愿意来看看、摸摸这些菜,你觉得怎样?生自由说。
2、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对读,正音。
4、细读课文,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2)合作讨论探究蔬菜特点: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
(3)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老师相机反贴图帮助学生理解,完成板书。
(4)指名上台向同学介绍一种蔬菜,请学生上讲台拿着这种蔬菜向大家介绍。
5、熟读课文,巩固特点。
(1)激趣引读:老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
(3)读得好的同学将儿歌读给大家听,评评谁读得好。
(4)有感情地朗读。
6、老师总结,菜园里有红(——————)这么缤纷的色彩,难怪小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生读最后一句)。
7、这么美丽的菜园风光让我们拍着手美美地读一读。
四、作业超市。(自选)
1、熟读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美读成诵。
2、收集蔬菜儿歌,读一读。
3、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卡片,在课上交流,课后展示出来,与同学进行识字资源的共享。
第二课时
一、寓学于乐,复习生字词导入。
1、分组比赛,先集体读,再分组开火车认读词语和句子。
2、字宝宝在句中,在词中大家都能准确地认读它们了,可现在它们一个一个地站出来,我们还能认吗?齐读生字,自由抽读。
3、愿意到迷宫走走吗?每认识一个字就能前进一步。
4、大家能把它们记得这么牢,这些字宝宝很高兴,可它还想考考大家。看,它们和其它汉字宝宝组成了新朋友,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有信心的同学起来读。
二、描红感知,书写生字。
1、出示要书写两个字:“又”和“风”齐读。
2、请学生提出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出示两字的书写,请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点拨强调书写要点,如:“风”,撇要写成竖撇横不能太长。学习写好“又”的第一笔画横撇。
5、请学生在“我会写”中自己描红,练写,写的好的字,写一个就行了,写得不好,可以多写两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6、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三、美读儿歌,摆朗诵擂台。
1、完成练习“画画连连”,加深对各种蔬菜特点的记忆。
(2)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蔬菜的着色这么好,这么美,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多种形式美读儿歌,朗诵擂台,评出“最佳朗读手”。
四、说话练习,德育渗透。
1、谈谈你喜欢吃哪种蔬菜,为什么?
生:“我僾吃西红柿,因为——————”、“我爱吃白菜”、“我爱吃茄子”——————
2、师小结:蔬菜里含有多种营养,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
五、交流资料,运用拓展。
1、师生介绍交流自己收集到蔬菜儿歌等资料。
2、阅读交流,朗读展示,理解运用,拓展知识。
六、实践活动(自选兴趣作业)。
1、有空,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的展板上,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2、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画一幅“蔬菜瓜果园”的画。
3、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给家里排菜单。
板书设计:
豆角图青细又长
黄瓜图绿长
菜园里茄子图紫打灯笼一片好风光
萝卜图白、红捉迷藏
辣椒图红、青尖尖嘴
南瓜图黄越老皮越黄
教学小结:
本课的教学我围绕着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课文中虽有插图,但“豆角”、“白菜”并没有出现,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所学的蔬菜,我以投影片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看,一边认字,一边熟悉蔬菜名。在写字教学中“心”的“卧钩”是新笔画,我先作范写,并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然后让生描红、临写。但好多学生的“卧钩”还写得不够端正。今后,还要强调。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之四,放飞蜻蜓,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儿歌,
2.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读儿歌,初步认识方位,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通过看图读儿歌,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复习三拼音节xiǎo、jiān、xià、miàn
2.抽读基本笔画卡片。
3.抽读学过的生字卡片。
4.导入新课: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5
二、看图,认识位置。
1.电脑出示p56图,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们玩过滑梯吗?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仔细观察图,体会一下当时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你们能说说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吗?
4.点击电脑鼠标出示“上、中、下”,让学生读一读。
三、读儿歌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问号。
2.同桌同学互相读,纠正读音。
3.指名读前三行。
4.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呀!(大明、小云、我)请同学们到图前指一指。
5.师问:大明、小云和我能老在一个位置吗?为什么呀?
6.同桌同学互读后三行。
7.认识问号,告诉学生要读出问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出问的语气。
8.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电脑演示(动画效果,位置变化:“我”上去了……小云下来了……大明在中间)
10.提问:“我”在哪里?为什么呀!
11.理解后朗读儿歌,要求懂得正确、流利,读出问的语气。
四、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学习生字的音
(1)在儿歌中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抽读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读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4)进行猜字游戏
2.让学生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组词说句理解字义。
(1)学生组词说句
(2)读书中词语(P57,第2题)卡片。
(3)知道“上”和“下”,“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词。
? ?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不仅读得好,还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
附:板书
看图读拼音识字5
上中下大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儿歌。
2.抽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1.看书进行笔顺跟随
体现差异原则:让已经会写的同学自己观察笔画怎样写好,不会写的同学通过自学了解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
2.随电脑博士进行笔顺跟随,让学生整体书空每个字。难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引导学生进行书中的描红,根据所描的字中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重点指导“小”字,电脑出示:“小”,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5.学生独立写一个字。
6.进行展评:(拿一本学生书写的“小”字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
7.出示课件,演示书写规范的“小”字。
8.按照学习“小”的方法完成其它几个字。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发现生活中表示位置的词。
2.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读全文。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饮一杯月光》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想像新奇的儿童诗。描绘了一家人在夏天宁静的月夜纳凉饮酒的生活场面。全诗共三节,配有一幅插图。全诗描写了一家人在夏天的月夜纳凉,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是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月光,并展开新奇的想像,使这首诗格外新奇、美丽,非常耐读。诗中的月光代表了美好的事物,透过月光我们可以欣赏到宁静的夏天月夜的自然之美,口味到全家人在夏夜纳凉时愉悦和谐的生活之美,还可以看到一份美好的心情,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份温馨的关爱……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企盼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需要更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形式。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与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月光的想像和理解,感悟诗中描绘的美好情境,使学生懂得只要用心去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教学重点
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对文中月光的想像和理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所以我把这一点定为本课时难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一部儿童片里学会了两首可好听的儿童歌曲,可我呀老是记不住它的名字。你们能一起帮我想想吗?咦,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叫我唱唱,好吧!那我就来试试吧!
(师唱儿歌《好爸爸、坏爸爸》、《我的好妈妈》)
学生分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想出了歌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环节我利用学生喜爱儿歌的特点,用曲名来设疑质问,通过熟悉、欢乐的儿童歌曲,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抓住,情绪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的帮助,原来这两首歌的名字是这样的,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我就组成了一个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
(在本环节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有意义。)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谈话:孩子们,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欢乐,今天老师要给孩子们介绍这样的三口之家,想知道他们一家在干什么吗,那么请跟老师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送你们一对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飞舞这翅膀。飞到那美丽的地方。(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
孩子们,我们已经飞到这美丽的地方,喜欢这个地方吗?让我们听听这幸福的一家到底在干什么。(播放背景音乐,师范读全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划出带红帽的生字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记。
(这一谈话充满了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识字
(1)谈话:孩子们,刚才你们把带红帽的生字宝宝找到了吗?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瞧他们来了。这些带红帽的生字宝宝中有你们的老朋友吗?把你的朋友请出来介绍给大家认识好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要求用这样的句子,如“我的朋友杯,茶杯的杯”。其余学生跟着念“我俩交朋友,茶杯的杯”。
(在识字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我采用介绍朋友的方式让他们互助学习,这样,学生用交到新朋友的方式接受新知,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
(2)猜字游戏
(用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知,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轻松愉快的游戏)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1、师谈话:刚才小朋友已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宝宝朋友,有了新朋友的感觉真不错。走,我们带着新朋友再一起去体会体会月夜下那一家三口的悠闲与幸福吧。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飞吧(课件出示清脆的蛙声、虫鸣)这远远近近的虫鸣,衬托着夏夜的宁静。实物展示加深理解衬托一词。
生闭上眼睛,自由展开联想,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体会月夜的宁静。
(在本环节通过利用课件,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对课文第一节的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1)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二节,图文对照,说说一家人在夏天乘凉的情景。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会“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的意思。(就是水在月光的照射下有了光亮,就成了月光酒)
利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手电筒、装满清水的杯子)
(在这一环节我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这是本课时的难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我采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突破难点)
(2)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听过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这是关于月亮给予人类美好的祝愿,也曾学过诗人李白所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月光到底像什么呢?(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用上月光像……说话(月光可以像轻纱、白雾、美酒……还可以像美好的心情,良好的祝愿,温馨的关爱……)
(这一节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
3、(1)谈话:孩子们,在平常遇到高兴的事我们会举杯祝愿,可通常都是一些什么情况呢?
引导生讨论回答,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2)为什么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呢?
4、小结扣题:
这杯酒是我对爸妈的祝福,是我的一份孝心,我请爸妈饮下这杯月光酒,表达了我对他们的祝福。文章题目为“饮一杯月光”也就是爸爸妈妈收到了我对他们这份爱的传递,他们读懂了我的孝心。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互助学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只有所感悟就行)
5、(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让学生读中悟情,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节我将以舒缓的语气来朗读感悟夏夜的宁静,第二节我将用轻柔的语气来朗读,感受一家人的甜美幸福。第三节我将以激情的语气朗读,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爸爸妈妈永远真诚的祝福,让学生懂得用心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师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以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优美的的音乐中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意景的再次重现,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谈话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快乐的家庭,你能说说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吗?(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出家庭的不幸与不满意,这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
指导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家庭或对爸爸妈妈的祝福与建议,教师适时指导。
(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最直接的话题,让学生想说、能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孩子们,面对爸爸妈妈,面对这个幸福的家庭,我们有自己的祝福,也有对家庭的希望,也有对爸爸妈妈的建议,现在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些制作卡片的纸,请同学们运用一年级学过的制作卡片的方法,把它制作为精美的卡片,把我们的祝福话写在卡片上,送给爸爸妈妈。根据孩子们的祝福话语,我们可以感悟到对爸爸妈妈的孝心,和对他们真诚的祝福。在此我也祝愿在坐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家庭幸福美满。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中思考新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是对本课主题的一个延伸和升华)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袖珍版,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我的板书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二、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三、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一、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二、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介绍有关文学常识
二、 理清文章思路
三、 结合问题分析人物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参。
二、 介绍作者:
1、生平: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新月社,先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教授。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1988年病逝于北京。
2、代表作: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3、创作风格: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这是其创作宗旨的形象概括。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他认定:“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初的欲望。”他创作时往往会去除现实中残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然、自得的人生。这种人的自然化是其一贯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的特色。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三、关于《边城》
1、 湘西地域小说:
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暖。将表现一种“优美讲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艺术追求,体现了自己确认与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便是这类小说的深层主旨。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合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茶峒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天宝、傩送。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两兄弟不是互相争斗,二是互相谦让。当地有青年男女对歌定情的风俗,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也知道自己唱不过弟弟,不想跟弟弟争。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溺水而死。弟弟十分爱翠翠,曾有乡绅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觉得自己十分对不起哥哥,因为哥哥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幸福而死的,自己应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傩送一走对老船夫打击很大,因为自己的女儿就是为爱情而死的,时他含辛茹苦的养大了这个外孙女,眼看就要得到了美满的婚姻,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一个风雨之夜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这时许多人都热心的来照顾翠翠,顺顺要接翠翠到家里去住,还有一个姓杨的老兵,当年曾经追求过翠翠的母亲,但遭到拒绝,现在看到翠翠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也来照顾他。而翠翠却在孤独的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3、 创作动机:
见书前提示。
四、 理清文中人物与情节:
1、 主要人物:翠翠、爷爷、天宝兄弟
2、 主要情节:
13章:翠翠的心事
14章:爷爷的心事 心事——翠翠的爱情
15章:祖孙谈唱歌——为了心事
五、 读第13章,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首先时间是在黄昏,给人的感觉是日已迟暮,天空有了桃花色的薄云,此刻人心中总会有些凄凉。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恰是翠翠刚刚迈进十七岁的花季,对爱情已经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并且此时祖父作为他唯一的依靠又不再她身边,去忙他自己的事了,似乎连天晚都没注意到,似乎连自己都忘却了,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于是翠翠有了胡思乱想。因此这种感觉是融合在一起的,既有当时的特殊时间,特殊情景,又有人物的内心感受,那一点都有些,那一点又都不是主要的,所以那凄凉是薄薄的。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很觉得悲伤”从凄凉到哭,又至于悲伤,反映了当时翠翠怎样的心理?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爷爷没有意识到翠翠的心事,依然去忙自己的事,翠翠心中对祖父的埋怨,委屈一齐涌上心头,感受从凄凉转到悲伤。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4、祖父又说:“不许哭,……这块土地上”如何从这段内心独白看到祖父的性格?
明确:通过注释,可以了解翠翠母亲的身世,母亲的殉情自杀在老船夫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他在许多年的忘我工作中去消磨对女儿的思念,但翠翠长大了,不可测的未来是老人想起了死去的独生女。也更为翠翠的命运担忧,他深悔自己对女儿的疏忽,所以他对翠翠十分谨慎。而且他的隐忧也有了潜台词:“爷爷不再了,你怎么样?”“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这是这位不幸的老人的做人准则,也是他对翠翠的期望,这一段独白正反映了祖父身上闪光的人性。
5、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翠翠“心中压上了……挪开”心中沉重的东西是什么?无法挪开又反映出翠翠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心中沉重的东西是自己母亲的悲剧,祖父向翠翠说了母亲的乖巧与性格强硬处,肯定要涉及翠翠父母爱情的悲剧。此时情窦初开的翠翠既有对那钟爱的憧憬,有又对那钟爱的害怕,所以百感交集,无从派遣。
六、 品析第14章:
1、 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2、在他梦中出现了一种植物——虎尾草,是说说虎尾草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虎威草,俗称金线荷叶,叶肾状、心形,下面紫红色,供观赏。
虎尾草可以说是翠翠爱情的象征。他随着歌声出现,伴随着翠翠美丽的梦,他是美的,也是有趣的,因为翠翠可以选顶大的叶子做伞。虎尾草从梦中的幻境到现实的企盼再到文章末尾“我又摘了一把虎威草了”为止,反映出翠翠的爱情从朦胧到清晰,从矜持到热烈的变化。虎威草的叶子是心形的,在中国人的心态中,心形的东西都是一种寄托和象征,所以虎威草是翠翠爱情的象征。
3、船夫“忧愁而快乐的听下去”。为什么老船夫此刻的心情是忧愁而又快乐的?
明确:老人的女儿因为做父亲的疏忽而殉情了,所以老船夫谨慎而小心的关注着翠翠生活里的一切。老人在命运的落网里不安的挣扎,他隐隐感到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所以当他听到有人向翠翠表达爱情时,既为孙女即将迎来的爱情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感到担心,因此他此刻是既忧愁又快乐的。
4、去暗访大老。
5、天宝大老轻轻的说与老船夫轻轻的说,各反映出人物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老船夫的轻轻是一种暗示,试探、和赞许,大老的轻轻则若有所思,内心中有一种无可揣摩的悲哀与无奈。
6、 什么爷爷回来时脸色难看?
明确:没料到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矛盾。
七、 品析第15章:
1、 “月光及其柔和、……太美丽了”这一段写景有何作用?
明确:这时一幅很美的月夜寒江图。仿佛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雾为霜”的意境,景是美丽的、祥和的,只是一若‘字’,又为此境平添了无奈与遗憾。为下文翠翠的活动买下伏笔。
2、“她似乎为了等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为什么将翠翠的内心感受加上了一个“似乎”?明确:爱已渐渐萌生,可她不懂,或者还没确定,单纯的只是想去听歌,听完歌后会有好梦,但沉默的背后是对那浮着薄雾的爱情的思考,用似乎更能写出当时人物不可名状的感受。
3、 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段首写她“心理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表明他已经有了对爱的渴望,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被柔柔的曲子所感染,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她现在已经浸润在自己憧憬的温柔甜蜜中。
4、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八、 布置作业:
1、 试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分析讨论文中人物见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
2、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文章主要写了翠翠的成长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冀是此刻占据她心灵的一件事,又写和祖父的亲情。对爱情的企盼,猜忌相互交织,从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种自然的人类本性。节选部分的三个主要人物,虽然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感情:爱、矛盾和孤寂。
二、 分析文中的爱:(亲情)
1、 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
(1)翠翠对祖父的爱: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主要表现为对祖父的依恋。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倍至。由于他感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他就设想自己出走给外公带来的惩罚,课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是的无奈,又为他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再如翠翠为爷爷做饭。
(2)祖父对翠翠的爱:
祖父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亲情无限,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他也是关怀无比,不让她坐热石头,唯恐她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2、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与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3、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明确:
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
总结: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意图何在,这可能是个复杂问题,可不必在教学中深究。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可能反映着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
三、矛盾与孤寂: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身上也流露出孤寂的色彩。
1、 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它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他说:“不许哭……”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宝兄弟俩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青,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他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的受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的等到什么时候。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是翠翠的哭。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2、 祖父:
在祖父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热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独。祖父对翠翠
爱寄托着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她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她的唯一的生活目标是要是翠翠快乐。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的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来安慰他。它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孙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展开的。但他又害怕翠翠会重演母亲的悲剧,所以,他去探天宝的口风,征求翠翠对天宝兄弟的看法,给翠翠将母亲的故事,唱那晚听来的歌,也因此没有把天宝兄弟的选择直接告诉给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被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和谈送的爱情,反而导致一些误会。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写幽默感的老人,但透过他的言行,我们却能感到老人心目中那种爱的矛盾和无奈的孤寂。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最让人感动的情节:他对死亡的感受。
3、 天宝兄弟:
天宝:他爱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当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推出了角逐。既表现出浓重的手足之情,有流露出失败的落寞。从他对老船夫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矛盾。为了爱,他孤独的外出闯滩,有为了爱,孤独的客死他乡。这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他也可以说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的出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可以说,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是孤独中的自我安慰罢了。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第一节中
2、 第26节中的作用:月夜是如此静谧、安详,又吐明丽纯净、纤尘不然的童话世界,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得热烈、执著、与浪漫。
3、 第71节中
4、 环境描写的共同点: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草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
5、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重要的是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以黄昏的温柔、魅力和宁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美景与人物的心境密切相关。
五、 处理课后练习二、
六、 总结全文:
《边城》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得珠玉”。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七、 布置作业:
阅读《边城》全文。
八、板书设计:
13章:翠翠的心事
14章:爷爷的心事 心事——翠翠的爱情
15章:祖孙谈唱歌——为了心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一》教案05-04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五》教案04-08
小学语文《春联》教案02-16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02-17
小学语文《zcs》教案精选02-12
小学语文泉城教案02-12
小学语文鲸教案02-12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案02-12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2-15
小学语文实用的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