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5 08:01: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写事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恰当选材,突出文章特点。

  3.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将事情记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恰当的选择写作材料。

  2.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情感,初拟作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课前预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人发现了长着脸谱的南瓜。有一户人家的大花猫和小老鼠竟成了好朋友……像这样有趣的事儿不胜枚举。请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找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然后我们一起交流,好吗?

  二、指导课堂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新奇有趣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有趣的事。

  1.认真交流,共享素材。

  ⑴小组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趣事。

  同桌练说(要介绍得知趣事的来源;要突出这件事的有趣;要详细的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⑵全班同学交流趣事。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练说。在交流的基础上选择写作的素材。

  2.明确写作要求,初步完成作文。

  ⑴同学们,请你选择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篇作文。

  ⑵练习写趣事,要明确中心,指导学生在书写行文时要条理清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准确、生动,真正写出趣事的“趣”以及自己对趣事的真实感受。

  ⑶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草稿,誊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作文之后,互相阅读,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重点,该交待哪些方面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应特别介绍清楚?)

  二、学生自读草稿,各自朗读修改。

  三、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四、誊写作文。

  五、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订正错误,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

  一、点评本次习作情况,给予表扬,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二、复习习作要求。

  三、优作欣赏。

  四、各自修改,订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

  能力目标: 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意识到用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美丽世界,收集资料,阅读同类儿歌,加深理解。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喜欢山爷爷吗?瞧,山爷爷正向我们走来了,用我们的掌声欢迎山爷爷,好吗?谢谢孩子们,看,文文也来了,正和山爷爷说话呢?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学习儿歌《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首儿歌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和老师一起写写题目,好吗?

  ① 齐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师导:你们真棒!学会了从课题中去发现内容,提出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美美地读读这篇儿歌。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出学习目标:第一遍,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要求读准音,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后用铅笔在文中圈出儿歌后的四个生字(真、才、比、双),拼读生字,抽生读(选择生字读两遍再组词)。

  2.拼音汉字对照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小组练习朗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抽生朗读,评价读书情况。

  三、探究感悟,体验发现

  ㈠、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能找出哪个句子是孩子说的,哪个句子是山爷爷说的吗?

  2.你想怎样读这一部分,(大声朗读、找同学读、分角色读……)你能按着你的想法读一读、试一试,再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3.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段主要赞美山爷爷的什么吗?(生:“高”,教师适时板书“高”同时课件出示高山图画即课文插图)

  3.山到底有多高呢?你能通过你搜集的资料来举例说说山的高吗?(学生把自己搜集到“高”山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想了解老师给你们搜集到的高山图片吗?(出示课件:高山图片,教师配上简单的介绍。)

  4.面对孩子们对山爷爷“高”的赞美,山爷爷说了什么?哪位孩子来读读山爷爷说的话。你们喜欢登山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登山,好吗?【活动】:登山

  【课中休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儿歌的第二部分,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请孩子们自由的、美美的朗读儿歌。边读边想,好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好吗?谁愿意第一个来?

  (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儿歌或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你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3.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也有许多美丽的大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黑龙江的山景图),师介绍图片引入: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发现,都不停的赞叹山爷爷的什么?(美)教师板书:“美”。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了山爷爷的美?

  4.你有和山爷爷的合影照片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教师适机提问:你为什么要在那里拍?

  5.谢谢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去读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山爷爷,你真高,白云才到你的腰。山爷爷,你真美,绿树、红花把你环绕。

  山爷爷,你真……

  你还想对山爷爷说什么?请小朋友们模仿赞美山爷爷的句子,想一想,相信自己,你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对山爷爷的赞美。)

  6.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山爷爷又高兴又难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我真可怜”)

  孩子们,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看,帮助山爷爷的人们来了。(课件播放“帮帮我”)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对帮助山爷爷的人们说什么呢?你参加过植树吗?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山爷爷。是啊,在人们的帮助下,山爷爷又慢慢变美了?(课件播放“我变美了”)

  正如山爷爷告诉我们的那句话“你的双手和智慧,能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后,师提问)这是山爷爷对孩子们提出的希望,我们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最美的世界”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好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吗?感谢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向自己说的那样,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课件出示:提供“改造荒山”“退耕还林”的图片,老师介绍资料即环境的变化。)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1、“我会读”。搜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背一背。

  2.“我会画”。画画我眼中的世界,在班级开展“我眼中的世界”画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天廷 忌妒 索取 争执 炽热 阻塞 绮丽 别墅 点缀

  一望无际 缤纷 耸峙 奇幻 俯视 黝黑 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 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 )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 )山岩,( )的湖水,( )的花树,( )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 )着,一到陡崖,突然下( ),顿时( )万斛珍珠,( )起千朵银花,水雾( ),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6、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1、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3、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 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 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 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 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

  3. 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 集体交流:

  a. 指名回答。

  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 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 熟读课文。

  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小组交流讨论。

  4. 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 有感情朗读课文。

  6. 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

  1. 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 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a. 你明白了什么?

  b.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 朗读指导。

  5. 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过程与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法学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

  2、诗歌讲解

  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

  (1)了解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抵:值浑:简直胜:承受簪:zān

  (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这个线索。

  (3)分析讲解诗歌

  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

  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

  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

  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

  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

  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

  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

  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

  主要的提问设计:

  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

  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

  H、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

  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

  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4、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

  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5、课后练习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

  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画→观画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

  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你们看过《唐老鸭》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唐老鸭新传

  二:出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有几小节?

  2、学习第一节

  (1)唐老鸭为什么要卖鸭毛?用______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学习生字。

  a.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买卖)

  买卖

  妈妈给我()了一只文具盒。

  商店里()出了许多空调。

  b.比较:衔假

  (3).齐读有关句子。

  (4)卖掉了鸭毛结果怎样?出示“这是沉下去”。

  a.学习生字:而沉

  b.说出“沉”的反义词?

  3、唐老鸭为什么会这样的?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说话训练)

  4、出示句子:你失去了珍贵的羽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浮力。

  a.指名读

  b.学习“珍贵”

  c.齐读句子。

  5、第4节。

  学习生字:悔钱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6、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阅读和学习语言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其中3个生字出现在最后一节,我就把最后一小节放到一开始学掉,其余有5个生字出现在第一节,剩下还有两个生字,我重新组织了语言,把它们设计在一段文字里学完,这样可以突破生字多、难以接受这样一个难点,使识字的节奏、有效性都得到了体现。

  2、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和人见面一样,一回生两回熟。对小朋友来说,创造与生字见面对最好的机会就是在阅读中识字。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让小朋友借助拼音来学一学生字,让他们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住的,然后把生字请出来,由小老师来带学,学到每一个生字的时候,我都会有侧重的提问或者进行训练,如:卖和买的区分运用,街的书写等,学完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学会从生活中发

  现并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丰富的送行文化,请同学们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

  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然而课文却

  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实吗?

  --这一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兴趣,这样顺势导入课文学习。

  二、预习交流

  1.同学们交流本课生字词,然后教师投影一些生字词,与同学们相互交流。

  2.交流有关文学常识,教师加以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了哪些人送行有什么不同?

  (2)你从两种不同的送行中体会到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指名学生评价朗读,并展示朗读。

  3.学生回答思考题(1),教师板书。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分小组讨论思考题(2),发现共同之处,初步体会本文主旨

  5.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总目标,“疑为学之始”,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

  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思考题(2)的回答与讨论。

  (1)通过阅读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共同解决。

  (2)(2)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3)分小组选择一类题,由其它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的启发、点拨。

  (4)最后交流讨论结果。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发现问题,同桌之间讨论。

  2.预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2.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一、复习导入

  思考:(1)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行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别场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文章写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都能动真情,找出文中刻画勒罗为人送行的细节的句子,体会勒罗为什么能成功?

  (1)学生仔细阅读勒罗为人送行的段落,勾画出描写送行细节的句子。

  (2)仔细品味这些句子,体会勒罗表达的是不是真情实感?

  (3)讨论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补充板书。

  三、从文章结构设疑,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及作用。

  设疑: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删去?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铺垫的手法及作用。

  四、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

  (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

  (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

  (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体会幽默的内涵及表达效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幽默,并从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五、小结本文内容。

  六、作业:

  1.选择性地完成《学习指导用书》。

  2.课外收集幽默性的散文,在同学之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困难,立下志向,并做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文章两部分内容在结构形式上基本相同,是培养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读书研讨重点段落,掌握方法引导领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读话:

  1 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

  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

  2 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的材料,请看(出示课件介绍童第周生平并附照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1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5课《做风车的故事》,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由于他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件事使牛顿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来学习童第周这位中国的大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学习,会有收获。

  2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注重“要”下边“女”字的笔顺,“争”字的中间长横要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3 [出示有关生词课件]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你认为难读的词就多读几遍。

  教师分别检查2名同学读生词的情况。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

  4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童第周为谁争气?

  三、读书研讨重点段落,掌握方法引导领悟。

  1 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是怎样争气的?

  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

  2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争气?谁来说一下?

  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4 你回答问题很全面,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请大家再读这一部分,读后学习小组内同学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出第二自然段)

  谁来谈谈读完这段后自己的感想?

  5 谁能把这种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呢?

  6 生读后师评:你读得很不错,老师想和你比一下,请听老师读的和他哪里不一样?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读后生评

  师问: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师:老师边读边想,尤其是从第一个“才”中老师想到他年龄的大,思想压力大;第二个“才”使老师体会到文化基础差、学习压力大;第三个“才”使老师想到他的上学难,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再三”体会到他不怕种种压力,下定决心上学,这样边读边想、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为童第周想,把自己的情况和童第周比,这样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就把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请你也这样练一下,注重这些重点词语,肯定读得比老师还好!(教师用课件提示,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红线标画出“才”与“再三”)

  7 学生练习后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8 可怜的童第周、坚强的童第周是怎样为自己争气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作答

  9 你回答得很全面,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使你感受深的词句。读后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10 同学们读得好,想得好,谈得更好,谁能把这种佩服、感动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看谁读得好!

  11 谁来读读童第周发愤学习令人感动的情景?请你读。

  12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能告诉大家吗?

  13 引导学生掌握老师刚才教给的边读边画的好方法。其他同学觉得还有读得不够的地方吗?

  同学们学习了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方法,知道了在读书中想什么,想书中描写的情景,想当时人的心情。画什么,画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出了童第周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的`感人情景。读出了童第周的自信、自立、自豪,就应该这样读书!

  四、学法迁移

  1 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和我们刚才学的这部分差不多,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画的、谈谈自己感受,互相读读课文,看谁想得好、画得好、谈得好、读得好。)

  2 请学生用以上的提示方法自学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课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3 同学们自学得认真,讨论得热烈,下边咱们来个朗读比赛,要求不光能读好,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读的才是冠军。由于时间有限,咱分一下工,愿意读第4自然段的举手,好,第1小组;第5自然段给第2小组;第6自然段归第3小组,剩下的小组水平高当裁判小组,选出裁判长,比赛完后评出冠亚季军、下边请各小组推选出能代表你们组里最高水平的队员进行辅导,把你们自己读书的绝招告诉他,一会儿参赛。

  [引导各小组积极推荐代表,认真辅导、教师巡视指导]

  4 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各小组安排好代表,站立参赛。请第一小组开始读,各小组代表按顺序接着读。

  5 请第4小组评委组作评判,请裁判长先说,先说小组优点,再说不足的地方。

  6 那大家认为谁是冠军呢?你们小组可再商量一下。

  7 那我们只好服从裁判了,请冠军谈谈他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书就应该这样读,边读边想边画,收获一定很大!一块讨论研究,收获会更大。我们通过学习童第周少年时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青年时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想到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长志气,还要自信、更要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童第周一样的人(出示名人像下附人名课件:有爱迪生、爱因斯坦、华罗庚、鲁迅、邓亚萍、比尔.盖茨)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巨匠鲁迅,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世界电脑王国的主宰比尔.盖茨等等,综观古今中外的这些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气!

  请同学们下课后收集这些著名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小报。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课文,加深理解,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童第周能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

  2 教师总结:是的,他靠的是刻苦努力和为祖国争气的决心和信心。

  二新授

  (一)深入体会课文

  1 请自由读课文,一会儿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童第周争气的两个故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 学生讲述后让学生评论.

  3 师评:讲得正确流利,再把童第周的事讲细点就更好了。尤其是童第周说的话,要把自己当成童第周,体会他的感情,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老师先说一遍,要说出自豪、自立、自信的语气,(听老师说)请大家象老师这样练习说几遍。

  指名说。

  4 教师评:多自信、多自豪呀!同学们今后也要像童第周一样遇到困难不退让,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为自己争气,为国争气。

  (二)综合训练

  1 请大家写写本课生字,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就多写几遍,5分钟后听写。

  2 请小组内互相批改听写情况,一个生字7分。

  学生批改教师巡视。

  3 100分的请起立,你们记的准,写得好!

  谁说说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错?

  4 写生字,做作业也需耐心和细心!这也是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好品质,你课下收集了哪些科学家发愤学习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略)

  三、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和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我们要想到自己身边的事,我们班有没有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的同学呢?有,可老师没让你退学,校长也没让你退学,你一定要像童第周一样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学习,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再难做的事都会做成。请同学们课下把自己的感想写在日记上。

  教后记:

  利用精读课文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我们进行的一个研究课题。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从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实际着眼,教学中我们力图做到:

  第一、以班级授课为基础,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充分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探讨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精读一篇课文的基本策略。

  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学生按教师提示先行阅读课文或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人、事、物对话,初步把握文本意义。

  课堂研读,引导领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或精华部分,采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参考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师生间围绕文本再次对话、交流。

  课后延伸,迁移发展——学生积累文本精彩词句段,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等。

  第三、培养学生精读重点段落的基本策略

  读前有目标——出示教科书或师生提出的研读目标。

  读时有方法——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方法、步骤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之后,学习小组交流,推举代表整理研讨结论,准备发言。

  汇报多形式——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美读课文。

  评价与点拨——在学生交流、研读后,根据学习目标、任务,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成效。教师的随机点拨、示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语文《检阅》教案11-27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识字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