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送行》教案
导语:《送行》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教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
2、讨论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问题。
3、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世间百态中感悟美好的事物。
学法指导
学会质疑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那么从何发疑呢?
1、找寻关键词句发问。关键的词语指: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如“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等。这些词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后,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质疑:(1)所圈的词的含义是什么?它有何表达作用?(2)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画线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是否可调换?(4)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
2、根据文章结构和文体特点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只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文体特点。例如:文中写了两种送行,这两种送行有什么不同?本文是一篇幽默散文,这种幽默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效果?
自测支点
自我测验(100分)
一、 基本技能考查(10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1)笨拙( ) (2)饯行( ) (3)凄怆( ) (4)熙攘( )
(5)尴尬( ) (6)邂逅(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4 分)
不谙世故:
溢于言表:
若有所思:
邂逅:
3、概括文章大意,述说作者在写作本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2 分)
二、课内语段阅读(24分)
(1)可现在,在月台上,我们又变得局促不安了。我们的朋友的脸出现在车窗口,但那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你东西都拿了吗?”我们中有人打破了沉默。“拿了,都拿了。”“你将要在车上吃午饭。”我说,尽管这个“预言”已经重复过几次。“啊,是啊!”他坚信不疑地应道,还补充说那趟车是直达利物浦的。这句相当奇怪的话使我们很吃惊,我们互相递着眼色,有人问:“它在克鲁不停吗?”“不停。”那位朋友简短地答道。他几乎变得叫人讨厌了。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们之中有个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了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又一个人一阵咳嗽,打断了又一次沉默,显然,那是故意做作的,不过也能挨点时间。月台上的嘈杂熙攘不见静息,离开车还早,我们的,也是我们那位朋友的“解脱”还没到来。
(2)我游移的目光落在一个肥胖的中年人身上。他站在月台上,正与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和我们只隔开一个车窗。他那硕大的侧影好像有点面熟。一望而知,那位小姐是美国人,他是英国人。要不,凭他那感人的表情,我会猜想他是她的父亲。我真希望能听到他在说些什么,我断定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使他那么吸引人,以致在我站着的地方也能感觉到他的魅力。
1、 解释下列词语:(6 分)
局促不安:
嘈杂熙攘:
做作:
2、 以上两段分别写了两种送别,请你简单概括出来:第一
写 ,第二段写 。(4 分)
3、两种送别在场面上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3 分)
4、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课文却写出了“礼多人也怪”,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为朋友送行常常会成为“一出滑稽戏”?(4 分)
5、对于勒罗在给美国小姐送行过程中的表现,你是怎样评价的?这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3 分)
6、古诗文中,写送别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两句。(4 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26分)
送行(节选)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只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烘烘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的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cc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tún( )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xié( )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péng( )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rú( )动。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厅,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厅,小宝剑两把……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
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
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1、 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tún( )积 xié( )在手上 péng( )松 rú( )动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6 分)
骊歌:
耀武扬威:
纷至沓来:
3、 请写出下列语句的出处和作者。(4 分)
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
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
4、 文章提到课文所写的勒罗的送行,可以看出作者与比尔博姆相比也对送行有着同样
的感受,请找出相关的语句。(4 分)
5、 文章语言比较幽默犀利,请举例说明,并简单评析。(4 分)
6、 对于送行,作者的态度是“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你是否赞同?说说理由。
(4 分)
四、专题活动(10分)
古往今来,很多诗词歌赋中都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请你搜集整理,与同学们交流。
五、口语交际(10分)
期中考试前夕,李斌同学到办公室问王老师:“王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有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王老师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听了王老师的回答,李斌同学若有所悟地离开了办公室。你悟出了王老师的言外之意吗?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解释。
六、写作练习(20分)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在送行亲人朋友时,在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时,你有什么发现和感触?请写出来。
教案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学会从生活中发
现并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丰富的送行文化,请同学们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
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然而课文却
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实吗?
——这一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兴趣,这样顺势导入课文学习。
二、预习交流
1.同学们交流本课生字词,然后教师投影一些生字词,与同学们相互交流。
2.交流有关文学常识,教师加以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了哪些人送行有什么不同?
(2)你从两种不同的送行中体会到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指名学生评价朗读,并展示朗读。
3.学生回答思考题(1),教师板书。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分小组讨论思考题(2),发现共同之处,初步体会本文主旨
5.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总目标,“疑为学之始”,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
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思考题(2)的回答与讨论。
(1)通过阅读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共同解决。
(2)(2)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3)分小组选择一类题,由其它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的启发、点拨。
(4)最后交流讨论结果。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发现问题,同桌之间讨论。
2.预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主旨。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送行》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教案10-29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01-29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8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4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案04-02
苏教版《海伦·凯勒》优秀教案03-22
苏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Will you take your kite》教案04-19
苏教版第六册《雪儿》教案03-21
苏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教案09-24
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