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0 11:00: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十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于是,我们借助这一资源设计、开展了这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地铁线路图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地铁线路图、笔、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线路图。

  1、师幼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

  幼:乘地铁的图。

  师:对,这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

  师:线路图上有些什么?

  幼:字/三山街/小行/新街口……

  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理解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是站台的名字,线路上除了字之外还有什么?

  幼:圆圈。

  师:这些圆圈都和站台的名字在一起,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通过指图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站台就是车站的意思,是人们等地铁、上地铁的地方,就像公共汽车的站台一样。)

  师:除了字、站台外还有什么?

  幼:连起来的线和没有连起来的线。

  幼:(指着断开的线)是虚线。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叫虚线?

  幼:折纸图上就有这样的线。

  师:真能干,你们会联想到折纸图上的虚线。断开的'线叫虚线,那连在一起的线叫什么呢?

  幼:连线。

  师:我们把连在—起的线叫实线。

  师:你们乘地铁到过新街口吗?

  幼:去过。

  师: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幼:地上/地下。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不是很清楚。请你们来看看视频。

  (教师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功能,链接相应站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视频,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新街口站是地下站。)

  师:我们继续来看线路图。张府园站、三山街站、中华门站、安德门站、小行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师:你们在线路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这些在地下的站台在什么线上?在地上的站台在什么线上?

  幼:地下的站台都在虚线上,地上的站台都在实线上。

  师:是吗?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幼:地下,因为在虚线上。

  师:正确。

  (为验证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教师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为他们后面做统计打下了基础。该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

  二、统计地上、地下站台的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的记录单。

  师:有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呢?现在请你们来统计一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地上、地下的站台?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标记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各种图形、颜色、箭头或字来表示地上、地下。)

  幼:红色表示地上站台,黄色表示地下站台。

  幼:三角形表示地上站台,圆形表示地下站台。

  师:做好标记之后数一数地上、地下的站台分别有多少个,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和记录,这是幼儿自主学习、表达的过程,也是活动的难点。)

  2、幼儿统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结果和统计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

  幼:地上的站台有5个,地下的站台有11个。

  师:地铁一共经过多少站台?

  幼:16个站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数出来的。

  幼:我用加法,将地上的5个站台加上地下的11个站台,一共16个。

  师:你们很能干,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都可以。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地铁线路图,统计了地铁1号线沿途的站台。以后,你们还可以统计其他地铁线路中地上、地下的站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重点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分组操作: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5的形成、数数,并能熟练地点数,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5,知道5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人手一套;每人一张与同桌幼儿不一样的画(4只角的五角星、4片花瓣、4只手指的小手、4颗五角星的国旗);书写正确、错误的`“5”的图片卡片、圆点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若干;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早上,隔壁班的一位小朋友的妈妈拿了一副图画给徐老师看,她说她看也看不懂,要请我们小朋友来看看。

  2、出示(4)片花瓣的花。

  提问:(1):这朵花完整吗?

  (2)怎样才能让这多朵花更完整,更好看呢?

  3、教师演示,操作,小结。

  二、教学过程

  (1):这位妈妈还带来了很多没有画完的图画,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那粗心的孩子把画补完整,但是这位妈妈是有要求的:一人拿一张画,拿到画之后先认真、仔细地观察你拿到的画是什么,原来有几个,你又要给它添上几个。(画好的小朋友把笔放到篮子里,等全部小朋友把画画好后听到老师敲小铃就要把笔都放到篮子里,脸朝老师,人坐正。我们来比比最听话,谁最能干。)(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1)幼儿汇报补画情况,教师演示操作过程:5角星图上原来是4只角,需要再补上1只角;1只手的图上原来是4只手指,需要再补上1只手指;1张国旗的图上只有4颗星,需要再补上1颗星;1朵花的图上只有4片化瓣,需要再补上1片花瓣才完整。谁能像老师一样用完整,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四幅图画。

  (2)教师小结:4颗星,4只手指,4片花瓣,4只角,我们都可以用数子宝宝几来表示?现在,4颗星添上一颗星、4只手指上添上1只手指、4片花瓣上添上1片花瓣、4只角添上1的意思,4添上1就是几啊?

  四、(1):认识数字“5”。5颗星、5只手指、5只角、5片花瓣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2)出示数字“5”,提问:“5”还可以表示什么?“5”字像什么?

  (3)师:粗心的小朋友写了许多数字“5”,你们看看哪几个写得对?(4)出示几张正确、错误的数字“5”的图片,请幼儿找出正确的,并集体念出来。

  五、游戏:躲“5”。

  用“敲小铃、出示几何图形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的形式玩躲5的游戏。要求幼儿听到5下声音、看到5样东西或数字5(答案是5的),就用手把脸蒙起来,如果你听到的不是5下声音、看到不是5样东西、不是数字5,就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活动反思】

  一、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来帮助学生认识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进而使学生对左右的认识逐步深入。

  二、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愿意参与活动。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寻找物体的不同特征,并按物体的.多个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

  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按物体的多个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三、活动准备:

  包装好的礼物20个(大小、颜色、形状、花纹、装饰均不同)、标记卡、操作纸、黑色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礼物,交待课题,引起兴趣。

  师:(出示礼品盒),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就藏在这中间的一个盒子里。请你们来找一找,礼物藏在哪个盒子里,找到了,礼物就会送给你们!

  2、观察礼品盒,引导幼儿比较、分析礼品盒的不同特征。

  1)重点引导幼儿从大小、形状、颜色、花纹、装饰的不同上进行比较。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标记

  3、游戏:找礼物。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多个特征逐一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1)交待游戏要求。

  师:这么多的礼品盒,礼物到底藏在哪个盒子里呢?为了帮助你们找到礼物,你们可以根据这些盒子的不同特征向刘老师提问,不过,一次只能问一个特征,而且我只会用“是”和“不是”来回答你们!

  2)引导幼儿用“礼物是不是放在xx盒子里”的句式进行提问。

  3)教师用肯定与否定的语言回答后,请幼儿把不符合条件的礼品盒拿掉。

  4)找到礼物后,集体检验标记与礼品盒是否符合条件。

  4、幼儿操作练习

  1)出示礼品券,讨论如何用去掉的方法找到礼物。

  2)检验幼儿作业,分享礼物,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大班教案《数字邻居》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字邻居》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6间房子图片;1—10数字卡片;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搬家

  今天森林王国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了(出示图片)谁住在1号房间?谁住在2号房间——

  幼儿找找动物都分别住在哪个房间。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住几号房间?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2、请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1、小动物有了邻居,房间门牌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X的.邻居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是什么?引出相邻数。

  2、分别找出数字2—9的的相邻数。观察数字,揭示数字前一个比后一个小1,后一个比前一个大1。师说数字,分别说出它的大邻居小邻居是谁。

  3、帮助动物找房间:如小猫的房间是4个小邻居,幼儿说出以后把小猫图片粘贴到相应位置。

  四:游戏:邻居拍拍手

  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师说出一名幼儿所拿的数字,如5,请拿数字4和6的小朋友站出来,并拍相应数字对应的次数,拿4的小朋友拍手4下,拿6的小朋友拍手6下,然后站到一起,成为邻居。

  活动延伸:

  找找自己家的邻居都有谁.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活动准备

  1、花朵图片7个;黑板。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花7朵、操作单、马克笔。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2、送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给小猫和小兔,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每人有几朵花?让我们把桃花儿分给小猫和小兔,可以有几种分法,并将你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单上。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在黑板上展示几名分法不同的'幼儿的操作单,并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1)游戏“涂一涂”

  使用红、绿两种水彩笔将操作单中的花涂上颜色,要求每次两种颜色的数量不一

  样。

  (2)游戏“猜棋子”

  先做完操作单的幼儿拿着操作单去找一位实习老师。实习老师在检查好操作单后,每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花儿,一人将7朵花儿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花儿,猜另外一只手的花儿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花儿,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减法。

  2、进一步学习几种运用减法的情况,体验消去型、比较型、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

  图卡四组、本子、笔、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消去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几只?(4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请个别幼儿上前记录)

  3、幼儿一起检查、订正。

  4、你知道这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是什么意思吗?请幼儿说说。

  5、集体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二、复习比较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文文得了5朵大红花,明明得了2朵大红花,明明的大红花比文文的大红花少几朵?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三、学习分合型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有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男孩有3个,女孩有几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5、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桌子上有5颗生花生和熟花生,生花生有4颗,熟花生有几颗?

  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7、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8、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四发书,请幼儿翻书至第28页。

  1教师读题:请看图并根据范例,把下面的减法算式填写完整。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更差的孩子完成作业。

  3集体检查、订正。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2、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3、探索用不同数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组合成新的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课件、大记录表。

  2、幼儿用具:可操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人4个、几何图形底板每组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重点:用不同数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搭、组合成新的图形

  活动难点:尝试合作将16个三角形装入底座中。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复习图形,了解图形方向改变但形状不变。

  2、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导入活动。

  二、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图形碰碰乐(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师: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

  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2、宣布、讲解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然后就去取几个三角形。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完全“碰”在一起才可以。你拼出了什么图形就在记录纸中相应的'位置划对号表示出来。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小朋友马上转向老师,小手放在膝盖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师: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

  小结: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

  师:2个三角形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mamanv)又能碰出哪些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是“几个图形碰碰乐”。请小朋友边操作边记录。

  小结:真神奇,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碰出这儿多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是长方形、梯形也可以有不同的拼法。

  三、送三角形回家,学习运用图形拼搭的经验解决问题(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数一数每张桌子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手中的三角形合起来有多少呢?

  现在这些三角形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了,可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6个三角形的家,小朋友猜猜哪一个底座才是16个三角形的家呢?请说说理由。

  2、幼儿尝试将16个三角形送回家。

  小结: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小,16个三角形住不下;正方形(底座)太大,住不满;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3个、8个、12个等角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4-0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18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04-28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04-04

《超市》大班数学教案06-10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06-25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07-24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2-02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