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4 08:05: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大象吗?谁看过大象的表演?

  象的确是自然界比较惹人喜爱的动物。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四只柱子般的腿,两只大耳朵,威武极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大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帮手。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这只可爱的小象,还曾经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过贡献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曼谷的小象》,希望这只聪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范读课文

  (三)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自学

  1.找出描写小象拉汽车、喷汽车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

  2.用“——”线画出描写三次晨雾变化的句子。

  3.把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五)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汽车陷进泥坑(k5ng)里,在悦(yu8)耳的铃声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乖”与“乘”的区别,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

  3.注意个别词语的含义。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她为什么这样想?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她在想什么?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小象“听”懂了吗?哪些词说明懂了?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认识她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雾。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探究活动

  小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声音只能听见,怎么能看见呢?我们这就做一个“看声音”的实验。

  找一个铁罐头盒,把上下两个底去掉。从废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把它紧紧地绷在罐头筒的一端,用线系紧。再找一小块拇指盖大小的碎镜片,把镜片用透明胶粘在橡胶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边一点最好。

  实验时,把橡胶膜和镜片的一面对着太阳,镜片反射的太阳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墙壁上,墙上有一个很亮的光点。这时,你对着空罐头筒敞开口的一端拉长声音喊叫,或者大声说话,你会发现墙上的光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原来,说话时,空气振动起来,橡胶膜带着镜片振动了。这样,你就看到了声音。

  在背诵《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了解课文线索,理清句与句的关系,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从课文的结构脉络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听其声——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后见其人——一位泰国妇女。接着写妇女的外貌、衣着、神态,最后点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②抓重点词语,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这些词语为记忆凭借,提示背诵内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迹”、“绝技”、“感谢”、“笑眯眯”、“转身”、“潇洒”、“焕然一新”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③在背诵前通过朗读、默读、复述、填空等活动为背诵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1、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现语第二册的课文部分,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我”家乡海边迷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学习本课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会用“有……有……还有……”的句

  式练习说话,会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体会作者对大海、对家乡深深的爱,初步培养孩子们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二、认知目标

  1、学会“色”、“面”等5个生字,认识“刀字头”、“欠字旁”。

  2、学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四、情感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

  学会5个生字,认读新词,理解课文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教学难点

  用“有……有……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和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七、教学媒体

  海边风光录象、课件、北京名胜古迹图片和海浪的声音。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倾听海浪的声音(课件)

  2、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位家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的信,他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教学媒体:海浪的声音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时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学生认真听,整体感知课文。

  2、小朋友在信里说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板书:10、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滩;沙子;贝壳]

  3、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给你们每位小朋友都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来当小邮递员送信呀!学生当小邮递员送信。

  教学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 大海 海滩 小孩儿躺在海滩上游戏图 贝壳 大海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由朗读

  1、快打开读一读,看看信中都写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读一读,听听他字音读的准不准。

  3、自己再读一读,做到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标然段。

  4、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评字音读的对不对。

  教学媒体:信(信的内容就是课文内容)

  教学意图:扫除阅读障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问:我家住在哪?家门口不远有什么?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让学生找找“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3、随机学习生字“色”,认识新偏旁“刀字头”。[板书:金色]

  4、齐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5、试着背诵。

  教学媒体:板画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

  教学意图:

  1、帮助学生找到“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2、指导朗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沙滩景象)海滩上的沙子怎么样?请去过大海的同学讲一讲。问问没去过大海的同学听了其他同学的介绍和看图,谈谈现在的感受。

  2、从课文中找到形容沙子的词语,并结合生活感受理解词语“又松又软”的意思。[板书:又松又软]

  3、(出示句子“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学习生字“面”,课件演示“面”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上面指?听到了什么?(大海哗哗地歌唱)

  4、出示词语“歌唱”,学习生字“歌”,认识新偏旁“欠字旁”。

  5、摩声:大海是怎样歌唱的?划出表示大海歌声的词。

  6、朗读指导。躺在这样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指名读、齐读。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感受海滩上的沙子又松又软。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各种颜色,书上写了几种颜色,划出来;指名朗读这句话。随机学习生字“各”。[板书:各种颜色,有……有……还有……]

  (2)、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贝壳?出示小朋友带的贝壳。引导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贝壳的颜色真多呀,有( ),有( ),还有( )。练习说话。

  (3)、齐读

  3、贝壳不仅颜色多,而且形状还很多呢!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贝壳的形状真多呀,有( ),有( ),还有( )。

  4、学习第二句

  贝壳不仅颜色多,它还星星点点地散步在海滩上。瞧,(引读第二句)

  哪两个词说明海滩上的贝壳多?(一会儿、一小篮)朗读,突出这两个词。

  5、齐读这一段

  教学媒体:课件各种颜色及不同形状的贝壳;实物小朋友带的贝壳。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体会贝壳的颜色各种各样,形状各式各样,非常多。

  体会海滩捡贝壳给小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七、齐读第四自然段

  问:如果你在这样的家乡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1、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教学意图:读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八、连起来读全文

  连起来读全文

  教学意图:连起来读全文,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九、检查字词

  1、全文退去剩下带拼音的词语

  金色、海滩、上面、歌唱、各种、颜色、捡贝壳、又松又软

  去掉拼音读词语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十、巩固练习

  1、口头填空

  ( )的海滩 ( )的贝壳 ( )的沙子 ( )地歌唱

  2、拓展练习

  (1)你爱大海吗?结合课件中所见说说“大海里有……有……还有……”

  (2)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森林里有( ),有( ),还有( )。

  (3)北京有( ),有( ),还有( )。

  (4)课件展示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

  (5)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 ),这里有( ),有( ),还有( ),我的家乡真好,( )。

  教学媒体:课件大海、森林、公园和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

  教学意图:拓展练习。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学生生发对家乡无限的爱。

  十一、

  家乡美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去创造。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10、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滩 金色

  沙子 又松又软

  贝壳 各种颜色 有……有……还有……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读课文,知道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提及新偏旁部首宝盖头。

  二、教学教具:

  卡片、录音机、小红花

  三、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

  师: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团结紧,倒海又移山。(谜底是一双手)

  学生猜出后,教师板书:双手

  师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对说得有道理的学生给予鼓励,奖励五角星)师板书:大脑

  师:双手、大脑,可是我们的`两件宝。我们可以用双手和大脑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对,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路、读的书本、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所有一切都是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师适时板书:两件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机读并进行评价。指名读

  2、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发,你们愿意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吗?(愿意)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有看拼音、请同学教、请老师教、看课本的保底线等)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

  (1)师:谁敢起来试一试把字音读一下?(学生踊跃举手)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拼读哪个就带读哪个?(生按照模式:大家跟我这样读。我就跟你这样读。)

  (2)学生轮流读。

  (3)去掉拼音认读。

  (4)师:看来大家都学得挺认真的,老师很高兴。想让大家做个游戏,要吗?(要)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捞月亮。

  (把月亮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点学生上台选择各种不同形状的月亮,然后读月亮后面的生字。如果读对了,全班就跟着读3遍,读错了或不懂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4、出示词语:两件宝、双手、创造、劳动、大脑、一切、会做

  (学生认读词语,先请同学读,再同学带读,最后小老师指名读)

  5、再试着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字、词,如果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分小组读课文-各组推荐最好的、最有进步的同学起来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

  师: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

  学生带者问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重点围绕: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劳动,劳动要*手和脑。)师板书: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师:什么叫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四、背诵课文

  1、师生接龙背课文,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2、生生互动,三个人一组背诵。

  3、指名起来读,读好的奖给五角星。

  五、总结

  师: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了双手,而想问题就要用到大脑,所以说人的双手和大脑是两件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教学重点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课时安排

  1课时新课导入

  一、整体感知回忆性的记人文章,总会有一根线索贯穿始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开头第一句话告诉我,这篇文章的是围绕什么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二、那么课文围绕“台阶”写了哪些事?(从小说情节展开的四要素来分析)课件三、问题研讨(结合上表)

  1、课文围绕“台阶”所写的这些事,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对,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而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文章不就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挑水时闪了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当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造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台阶之低。

  3、父亲是怎样造起新屋的?(准备造屋)细节刻画。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是个细节描写,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数量来说明父亲冬天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时,作者对父亲作了怎样的描写?(课件)造台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亲个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的印证。

  5、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不自在——放鞭炮时的描写;(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身体垮了——抬石板时“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挑水时“腰闪了”(28段)“若有所失”——劳动人民的本色。

  三、拓展延伸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谈一谈,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从几个方面把握: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诶汀⑼缜浚?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四、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

  (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独

  反复地看 具

  多角度看 慧

  眼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天地》的教案04-30

语文《丰碑》教案03-27

语文教案07-08

《语文天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