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31 19:22:0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万+8万=________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________万

  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________万

  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_万

  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 23万-18万=

  250万+750万= 50万-27万=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

  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

  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

  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

  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实验来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对线段的长度进行基本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方式,感受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像、猜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判定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穿在一起,(这电线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吗?)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

  2、首尾相连一定是三形吗?(举手表决)。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围成,有的认为可能围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围一围。

  二、展开:

  1、学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绕一绕。

  2、反馈:

  把具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贴在黑板上。为了便于研究,给标上序号。

  (围成的贴三个、围不成的各一个,)

  3、同桌讨论思考:假如我们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是三条线段。同样的一根线段,任意剪成三段,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三角形,而4、5号却围不成呢?课件演示.

  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书: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尝试: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条线段。

  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

  6、第二次:板书: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自学:书上是怎样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自学书本第82页。

  三、巩固:

  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钩。集体交流,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说明?有没有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或你认为哪个办法能快速判断?

  2、对习题进行变式练习

  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观察边有什么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举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初中会学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边有什么特点?围成的图形是怎样的?(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条相等的线段都围成正三角形?

  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变才能围成?怎样判断呢?

  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势表示一下围成的'样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换掉其中5厘米的这条边,可以怎么换?讨论一下。

  交流: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都以取厘米的数。

  331:搭起来的三角形会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细细的、尖尖的。。。

  332、333(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发现图形有什么变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换调3厘米的边,可以怎么换?

  四、拓展

  1、哪条路最近?请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展示贺卡)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每逢佳节,人们都爱互送贺卡,贺卡可以传递友谊和祝福,你给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寄过贺卡吗?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践活动课《你寄过贺卡吗》。

  点评:教者能够通过生活中的贺卡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发现问题

  1、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下自己和家里去年收到贺卡的情况。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课件)。

  2、小组汇报,填写全班统计表。(教师填写课件)(表略)。

  3、观察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你能根据上述信息推出下列数据吗?(课件)

  (1)全校学生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2)全校学生家庭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点评:教者选取学生熟悉的“寄贺卡”为导线,并根据统计表数据计算出总计和平均数,在一组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保护环境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分析问题

  1、出示阅读资料

  生产20xx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

  2、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3、根据资料中的信息算出:全校学生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棵大树?

  4、你想说些什么?

  5、我们也许觉得几棵大树不算什么,一张小小的贺卡也无足轻重,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全县、全中国、全世界一年收到的贺卡流通起来所消耗的木材、被砍伐的树木、浪费的资源和引发的环境污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6、(课件)请同学们自读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点评: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校园里进行一次“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宣传活动,你们准备怎样宣传呢?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点评:在解决问题部分,让学生发掘出确实可行的“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有效措施。使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也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本课学的内容,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并写一篇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一)感知分类

  出示两个文具店,提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体验分类

  教师(出示例1):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教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教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2、题。

  (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1)题。

  (2)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

  (3)讨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分类(超市、图书馆)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锥高的概念仍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因而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切、摸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评析:

  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评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 小组实验。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计划

  新学期伊始,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创出新业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强化素质教育,坚持平等教育,着重激发学生潜能,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力争教育教学成绩有新的起色。

  二、学情分析: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本班现在19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较浓,但学生基础较差,学得比较死,因此,本学期拟就此进行教学研究,力争出佳绩。

  三、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主要包括:

  A、分数乘法、倒数和分数混合运算;

  B、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C、比和按比例分配;位置;

  E、负数五大部分。

  2、本册教学目标:

  A、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对计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B、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

  C、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并正确地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D能正确地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E。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4)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

  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

  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关键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七。教改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

  课时划分

  (一)分数乘法,倒数,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6课时2.分数除法:7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和应用题:4课时

  (二)圆(共10课时)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和面积:5课时:3课时

  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6课时

  (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0课时

  (四)位置:6课时

  (五)可能性:4课时

  八、教改设想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能力。

  八、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单位、数位的产生,进一步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含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理解整万数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 联系实际,初步感知整万数的大小,感受整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 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

  由时间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选择引入,说明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师:计数时要用到计数单位。你知道什么是计数吗?(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计数就是数数。(出示石子计数的图片)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石子计数,例如抓到1只羊,用1个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学生笑),怎么办呢?(出示大石子)

  师:猜一猜,这个大的石子表示什么?(1个十)像个、十就是计数单位。如果十不够怎么办?(用百表示)百不够呢?(用千)

  师:个、十、百、千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出示:4个小石子和2个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后。

  师:这些石子表示的数是多少?(24)为什么不是42呢,4个小石子在2个大石子前面啊?

  生: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就是2个十,4个小石子就是4个一,合起来就是24。

  师:对!计数时,计数单位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像计数单位十的位置就必须在计数单位个的前面。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像计数单位一所在的数位就是个位,十所在的数位呢?百、千呢?(对应计数单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 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

  师:我们知道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所在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xx年我国甘蔗产量是90 240 000吨;20xx年我国油菜籽产量是11 420 000吨。谁能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举手的同学很少,第一个学生读不出,第二个学生准确读出,第三个学生大声地准确读出)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大数怎么读吗?想和这两个同学读的一样好吗?(学生频频点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数。(揭示课题:认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几个千是一万?(十个千是一万)

  师:感觉一万怎么样?(很大)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万)

  出示:100 000个小正方体排成的10010100的长方体。(学生不由得发出惊叹声)

  师:比十万大的是什么?(百万)比百万大的呢?(千万)咱们这个屏幕已经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吗?(学生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想象,并不断发出惊叹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它们所在的数位是什么?

  生: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相机板书)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有。个别学生还说出了亿)是的,还有很多。(在千万、千万位前面板书省略号)

  三、 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 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表示计数单位,太麻烦了,好在我们有计数器。(出示一个四位的计数器)一个计数器够吗?(不够)那我们可以用两个(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计数器)。

  师:千位左边是什么?(学生逐一读出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 写五位的整万数。

  师:(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颗珠)这表示多少?(一万)

  继续在计数器的万位上依次拨出2颗、3颗、4颗珠,学生依次读出两万、三万、四万。

  师:会写吗?把四万这个数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一个4,再写四个0。(板书:40 000)

  分别在万位接着拨出5颗、6颗、7颗、8颗、9颗珠,学生依次读数,并写出七万、九万,交流写法。

  3. 初步感受万级数的意义。

  师:我们在写四万时,先写4,再写四个0。(指40 000中的4)4表示什么?(4个一万)

  师:(指70 000中的7、90 000中的9)7表示什么?9呢?(7个一万、9个一万)

  师:这几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为什么?

  生:都是在万位上拨珠,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师:是呀,当某个数位上一颗珠也没有时,就写0占位!写几万的时候,先写什么?

  生:写几万都先写那个几。

  师:哦,几万就先写几。再写(四个0)

  4. 写六位的整万数。

  师:(在9万上再拨1颗珠)再拨1颗珠是

  生:满十进一,10个一万是十万。

  将万位上的10颗珠退去,在十万位上拨1颗珠,再在万位上拨1颗珠,学生答十一万。

  师:会写这个数吗?(学生写数)怎么写?

  生:先写11,再写四个0。(板书: 110 000)

  帮助写错的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在万位上继续拨珠,学生依次读出十二万、十三万、十四万、十五万,写出十五万。

  师:(边说边拨珠)在万位上拨9颗珠,十万位上拨9颗珠,会写吗?

  生:先写99,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中的111599表示什么?(11个万,15个万,99个万)怎样写出这些数?

  生:是多少万就先写多少,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都表示多少万,这样的数都是整万数。整万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四个0。

  5. 写七、八位的.整万数。

  师:在99万的基础上再拨一颗珠,是多少万?(一百万)

  师生合作拨出一百万、一百零一万,并写数。

  师:看来,要想既对又快地写出整万数,还要有一个检查的方法,怎么检查?

  生:末尾都是四个0。

  师:我们可以把这四个0和前面的数分开,(在1 010 000上画分级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查是不是把数写对了。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99万,学生读数、写数,接着从一百九十六万拨到一百九十九万,要求学生读数。

  师:现在计数器上是199万,再拨一个珠是多少?(二百万)对,满十进一。

  师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依次读出二百零一万二百零六万,并写出二百零六万,指导学生用画线的方法检查。

  出示: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师生共同拨珠、读数、写数、校对。

  四、 介绍数级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整万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后面是四个0,前面这些数表示什么?

  生:多少个万。

  师:这些数(指万级上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按照中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刚才将个级数与万级数分开实际上就是将整万数分级,所画的虚线叫做分级线。

  师: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1 010 000中的101表示(101个万)

  五、 教学整万数的读法

  师:大数容易读错,用分级的方法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就不容易读错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把整万数先分级,再读一读、比一比。(学生正确读数)

  师:既然让我们读一读,比一比,你在读的过程中比了什么?

  生:先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师:(指85万)读万级中的数和我们以前读数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一样)为什么还要加上万?

  生:不加上万就变成85了。

  师:对,那就变成哪一级的数了?(个级)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所以读的时候要加上一个万字。

  六、 感受整万数的大小

  师:生活中的大数有很多。(出示图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有座位60 000个)

  学生读数。

  师:60 000有多大呢?我们一个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能坐满体育馆?(学生算出结果,都很惊讶)

  出示:100 000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师:猜猜这一摞纸大约有多高?(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出示:(1)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 000平方米。

  (2) 北京著名的园林颐和园面积约是2 900 000平方米。

  学生读数,并通过交流感受数的实际大小。

  出示课始两个数据,师:现在你会读了吗?(让开始不会读的学生读数)

  七、 综合练习

  师生合作,按要求拨珠、写数。(教师说要求,指名按要求拨珠,其他同学写数)

  师:学习整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出示:(1) 大约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就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2)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有七十万种。(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每年约有60 000个物种灭绝。(4) 大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300 000~700 000人因烟尘污染而提前死亡,25000000儿童患上慢性咽炎。

  学生读数、写数,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八、 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整万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回去了解一下。

  1.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要分级计数,西方国家是按什么习惯计数的呢?请课后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和同学交流。

  2. 如果数目很大,计数单位不够了,怎么办?

  反思

  1.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计数单位与数位两个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计数就是数数,学生并不清楚。而要理解计数单位,就必须从计数谈起;要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又是基础。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考古人员在挖掘古墓时,发现一个密封的陶罐,打开后却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圆石子。经研究发现,这些石子是用来计数的,石子表示的数代表了墓主生前拥有的财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石子计数这一数学史料是帮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的极好材料,教学时,可以按计数、计数单位、数位的顺序组织学生的认数活动。一个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竟这样意外地由一则考古新闻解决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认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 000。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时,通过对五位的整万数的读、写,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要写几万,就先写几,再添四个0的感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明晰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正确地读、写六位的整万数,逐渐将这种明晰的感受抽象为写整万数的方法。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读、写七位、八位的整万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六位的整万数的写法,它是学生探索和理解整万数写数规则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础处,越要花时间。只有基础处想通了,想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教学时,我设计了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理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理解并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度高,可迁移性强。

  3. 在写数中感受,在读数中应用。对学生而言,读数的难度要比写数要大,因为读数首先要会将整万数进行分级,而分级是建立在对万级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操作行为。所以学生写数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万级数的意义,这种感受是学生理解分级的基础。在了解分级知识之后,通过对整万数读法的学习,在读数的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万级数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达到自觉迁移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07-08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26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9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0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