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5)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5)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0)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作业设计(10)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8)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22)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配乐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0)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板书设计
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
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
蝴蝶飞舞 聆听春天
雏菊开放 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学习策略:
1、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话的意义。
3、编童话,深化理解。
4、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教学步骤:
一、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我请同学们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相信孩子,给予发现。
1、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自读词语,观察发现。
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3、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只要有发现,就要给予鼓励。)
5、教师引导、小结规律:这些词语中,每组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相近,都是一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另一个字,一个字是另一个字的声旁;两个字的'意义不同。
6、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7、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如:羊群 海洋 弯曲 海湾 青山 清晨 包裹 花苞
比一比谁发现多
二、填一填:
1、学生自主填词语,鼓励一空多填。
2、)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答案里观察“的、地、得”的用法,感悟规律。
3、特别引导:“弯弯曲曲地( )”莫填成“弯弯曲曲地(小路)”。
4、适当补充一些练习题。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引导发现:这些词语,都与治学相关,而且每组读起来都琅琅上口。对不理解的成语提出质疑。
3、指名合作读,一人读一个,轮流。多种形式练习读,当堂背诵。
4、能仿照样子说一组成语吗?丰富积累。
四、趣味语文:
1、回顾导入:在这个语文园地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快乐的发现,让我们继续带着一颗发现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趣味语文”。(出示书中的六幅图)仔细看图,你能发现什么成语呢?
2、独立观察,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写谜底。
3、小组合作,揭示谜底:同时亮出各自的谜底,再每人一个轮着说说自己猜谜的依据。(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4、制作成语画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的成语,合作制成画谜,然后全班互问互猜。(如脚踏实地、七嘴八舌、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大同小异、千钧一发、万紫千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生:蟋蟀。
师: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生:蛐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初读课丈,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师: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
生: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方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生:好。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成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主导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王老师记性不太好,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一句“工作辛苦”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画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从而突破文章重点。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突破常规,让学生板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师:我的住宅大门朝南,只要天上有太阳,家里就有阳光。
生: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它有吗?谁的住宅好?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三、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六、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七、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八、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九、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读本单元的几个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能熟练的拼读拼音组成的词语。
能基本看懂图的'意思,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了解秋天的特点。)
(二)复习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读两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并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
(四)拼读三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读拼音——认识动物——说一句简单的话
(五)我会讲
看懂图的意思,能说一句简单的话,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讲几句或一段话。
(六)
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鲸
<<鲸>>
教学目标 :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
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习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21
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2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教案08-31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