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
(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讨论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3、读故事,积累成语。
4、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5、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6、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7、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多认字的好办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故事,积累成语。
3、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4、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教学难点:
1、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2、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3、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多认字的好办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3、读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认一认。
1、看,花园里来了向个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卡,自由读字。
3、小组学习,互相交流,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集体交流,总结识字方法。
5、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也有这样的'本领?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词语卡片,自由读词。
2、小组学习、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3、集体交流,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三、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句子,指名读,想,这两句意思一样吗?(做动作比较)这两个句子又有什么不同?
2、小组轮读这几个句子。
3、说一个这样的句子考一考同学,注意在日记中学会用这样的句子。
四、读一读。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吗?谁能说几个?
2、自读成语,讨论,文与可为什么闭上眼睛也能想出竹子的样子?
3、齐读成语故事,想一想,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个成语?
五、作业设计。
1、收集谜语。
2、读213页的我的作品,收集一些这样的有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2、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3、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2、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收集谜语。
2、读213页的我的作品,收集一些这样的有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自读谜语,猜一猜。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组出示自己收集的谜语,互相猜一猜。
4、将小组内最好的谜语说给全班听,看看谁是猜谜大王。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什么?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记其它字吗?
3、读儿歌,编儿歌。
三、我的作品。
1、说说自己课外爱读什么书?
2、把收集到的有趣的句子写下来,读给小组同学听,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推荐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落花生》
一、背景知识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
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已学的复韵母及其个别整体认读音节,练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
2.通过游戏让学生学着运用常用的动词。
3.通过游戏让学生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
4.读儿歌,了解各类花卉的开放季节。
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已学的复韵母及其个别整体认读音节,练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
2.通过游戏让学生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小白兔又要带我们去进行识字游戏了。
2.出示小白兔画面和课题,识字游戏6
二、游戏过程。
1.大家来参加救援行动。
(1)小白兔被水围困在孤岛上了,让我们快去救救他吧!
(2)出示画面:水面上分散着几块小石块,小石块上有复韵母,自由读,指名读。
(3)画面出现复韵母变为音节。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荐小猴子吗?同桌自由练拼读。
(4)指名拼读。一号小猴遇见第一个音节为什么不拼读呢?(强调这是整体认读音节)
(5)小组赛读。
2.娃娃买菜
(1)出示图片
(2)拼读音节
(3)对号入座
(4)集体讲评
3.你能爬到竹竿顶上吗?
(1)被救出的小白兔可高兴了,可是他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出示题目及要求。
(2)读题目要求。
(3)学生读例词;捉虫:“捉”左边是——提手旁。是一个用来表示动作的词。
(4)想想你还知道哪些用来表示动作的词?指名交流。
(5)你会用吗?试着用一用,你认为用对了,就让自己爬上一节竹竿。(用彩笔画一画)
(6)指名交流。教师作出及时评价。
3.看哪一个小组拷贝不走样。
(1)小白兔从竹竿顶上下来。带回了几句悄悄话想让我们全班小朋友知道。可是他有一个要求,小白兔的悄悄话只能让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知道,其他小朋友必须让前面的小朋友传话给你。
(2)请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上台听小白兔的悄悄话。
(3)每组在教室里排好队,讲清游戏规则:必须把话传下去,假如违规就要退出游戏。
(4)开始传话。
(5)传话结束,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听到的话。师进行小结。
4.你能为这些花找到花瓶吗?
(1)小白兔见到了哪些鲜花呢?
(2)出示儿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绿、红、黄、白”四个花瓶,读一读瓶上的四个字。
(4)你能为这些花找到花瓶吗?交流。
三、小结,游戏结束。接受了个白兔的礼物,我们该和他说再见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他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同学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读。
2、 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 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 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 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 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同学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身手?
二、 读课文
1、 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 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 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 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 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他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 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 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 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 齐读课文。问: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 课后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课文。
2、 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 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 啄木鸟(图) 捉虫
水 牛(图) 耕地
蜜 蜂(图) 采蜜
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同学知道做协助他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六、作业 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三、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 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 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 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溢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同学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敬重老师的感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同学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假如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同学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同学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同学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
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同学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身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规范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身的感受.
师根据同学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同学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同学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身的老师当年对同学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同学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同学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同学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同学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扮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同学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身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干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为同学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同学读出自身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同学读出自身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体验胜利的喜悦,始终坚持愉快的心情.
以学定教,按同学选择的内容来布置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让同学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同学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同学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同学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同学的人文精神.
让同学在充沛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同学能自主选择,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时的向上拓展
师爱生
讲小故事
做贺卡
唱赞美老师的歌
抄赞美老师的诗句
读赞美老师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字15 个,写字9 个。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松鼠活动片段及小松鼠歌曲。
2 、谁能从松鼠的名字中猜出它有什么特点?
二、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在小组内来交流大家的收获吧!
2 、推选同学向全班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松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简要的说一下。
3 、检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 、教师对词语的读法做以指导。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
2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得好像擦过油。一条的大尾巴总是,显得格外。
这段话按照从到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
3 、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读把松鼠的机灵读出来。
3 、师生评价朗读,并相机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3 、同桌互说:用先再然后最后造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这段中的三个它们。
2 、小组讨论:最后一段中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五、总结全文,丰富感受。
1 、分组表演松鼠的生活习性。(活动、吃、住)
2 、小记者到小组内采访松鼠的活动以及吃、住情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