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4 12:08:5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中区分同音字的含义。

  2、诵读与积累中赏析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明确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写好钢笔字。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注意采访的注意点,以及采访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目的:同音词的辨析

  1、 读题目要求

  2、 回忆“开心辞典”节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思考为什么选择此答案,同桌交流。

  4、 自己独立完成第二题的内容,将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朗读,分析句子的意思。

  5、 同学互相订正答案

  6、 学生朗读完成的题目。

  7、 学生互相出题,在互动中完成思维训练。

  诵读与感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反复诵读。

  3、 讨论理解。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作装点湖水的堤岸和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4、教师总结: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5、写好钢笔字。

  提醒学生:字应写在每行的中间,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6、写好毛笔字。

  学生观察字的共同点

  7、总结书写要点:

  右边的部首写得略小些,左边的部分可以写得大点,但右边的部首却可以写得长些。

  8、教师示范。

  9、学生模仿书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 读题

  2、 播放电视采访录像,学生讨论采访时的注意点

  3、 总结概括采访的注意点:

  (1) 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的问题

  (2)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4、 作好采访的准备,在班级开展一次采访活动。

  5、 请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相指出优缺点,评出“最佳采访者”。

  6、 课后可进行拓展,采访各行各业的人。

  7、 写出采访记录。

  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2.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本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结构。)

  教学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副标题——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3月3日,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积累字词,完成练一练。

  (1)心 ( fei) (2) (qi)视(3)无动于 (zhong)

  (4)呱呱坠地( )呱呱,形容婴儿啼哭声。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

  (5)幸灾乐 (huo):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6)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7) :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2思考讨论

  (1)在主题班会上,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

  (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们推己及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中心观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

  (2).通过三个问题,引出了作者什么观点?归纳出了什么结论(演讲词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板书)

  (3)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认为“你是你的船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与“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这一主题有何联系?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形成这种观念是作为船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4)你如何评价这篇演讲词?总结感悟

  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逐层深入。

  演讲针对性强。

  演讲富有鼓动性。(感染性)

  语言具有亲和力。(真切)

  三、写一写

  你将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你有哪些心里话要说,请写到纸上。

  示例:船长是一船之主,他应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具有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还具有临危决断、指挥若定的能力。

  只有凭着勇敢、智慧、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使我们的航船到达胜利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思考练习二。

  课外阅读《战胜自己》

  板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出问题

  作者观点

  得出结论

  1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

  敞开心扉、感受世界和世界上的人们

  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

  2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

  3自己能否感到别人的疼痛

  教学反思:

  附:

  1、演讲要有针对性,在课文第一段,演讲者是如何注意台下听众的不同身份的?你能举出其中的话简要说明一下吗?

  (她分别抛给家长和孩子们一段亲切而富有激情的话,很快抓住了听众的心。

  对于家长,她说:“当在座的……了不起的事。”这些话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令家长感到欣慰。

  对于同学们,她说:“你们整整齐齐……能量。”这些话说出了孩子们活力无穷的特点,语言富有激励性,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 。)

  2、你赞同作者所说的“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的说法吗?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或经历过因弱点、缺陷、失败、不幸而遭人嘲笑,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事?

  (从小范围看,这种说法可能不对,但从大范围看,应该是对的。别人的这些情况可能是暂时的,说不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这些窘况之中,因此赞同。

  如: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

  3、你是如何理解“公平”、“公正”四字与课文第13段第3、4句话之间的联系的?

  (对于有弱点的不幸的人,我们不必嘲笑,因为我们自己也会有同样的弱点,应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有“公平”的观念;所谓“公正”,指我们处理一件事情,无论双方的地位如何,评判者都能根据正确的是非观作出结论,不因为一方有某些缺陷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第13段第3、4句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你 是 你 的 船 长

  ---寄 语 十 五 岁

  魏春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领悟文章的主题。 2.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5.积累生字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引导学生体会文意,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领悟文章的主题。2.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突破: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计当今社会是否需要同情心正义感的课堂辩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上搜集有公平、公正观念的人物事迹,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事迹材料。搜集有关材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解题。 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船的忠告。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

  4.组织学生辩论。 4. 融入课件中的画面,体会自己所产生的真实情感。

  5.寄语学生。 5. 积极参与辩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的年龄,引出十五岁)十五岁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十五岁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龄,十五岁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龄。十五岁的生活里有友情的温馨,爱的涟漪和成功的喜悦。十五岁的你们就像一只只小船,点亮了理想的航标,张满了帆起航。

  然而,人生的海洋是波澜起伏的,穿过涓涓细流,你也许会遇上惊涛骇浪,激流险滩。因此,在前行的过程中,你们除了要做一名勇敢的水手,还需要一位智慧的船长。那么谁能为你担当船长呢?告诉大家:“那就是你自己”。正如一首小诗中说的:人生是艘航船/让风留给帆/方向留给舵/船长站的位置/留给我。所以我说,你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你是你的船长》这一课。听听一位老船长的对我们提出的忠告。

  二、理解课文标题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副标题——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班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提示: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充满希望)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集中力量朗读后三段

  四、研讨课文

  (一)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1、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2、为了表达自己的中心观点,作者设计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这些问题?

  3、作者设计的三个问题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在提出三个问题之后,作者要求我们去做一件什么事?

  5、作者为什么要求我们这样做?

  6、文章最后作者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希望?

  7、你认为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对于人生很重要吗?

  8、你认为做好人生的船长,除了具有公平、公正、正义、善良这些品质外,还应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二)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一题,学生在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2、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二题,学生回答。

  明确:问题一: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

  问题二: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

  问题三: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相互之间能否感到疼痛)

  问题四:亲人之间能相互感受,其他人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会有这种感受呢?(人们都能相互感受)(多媒体显示消防官兵解救被夹在墙缝中的小孩的画面;亲人离别的画面,学生体会自己的感觉。)

  (边讨论边板书:自己感到自己疼;别人感到自己疼;自己感到别人疼;人们都能相互感受)

  3、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三题,明确:这三个问题是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由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问到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由亲人之间的感觉问到陌生人之间的感觉,由浅入深,推己及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4、教师提问讨论题第四题,明确:作者让我们感受世界。 理解:“一身化作千万身” 作者是让我们富有同情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当我们去感受去分担别人的不幸时,我们会赢得许多人的信任,我们会拥有许多朋友,我们不再是孤单的自我,而是丰富多彩的 “大我”。

  5、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五题,明确: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在存在。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就像一滴水,如果注入大海就获得了生命,而一旦离开大海,再美的浪花也会干涸消失,感受别人、感受世界是融入大海的过程,因为从根本上说,生命是一个整体。)

  6、完成其余的讨论题。

  (三)课堂辩论

  作者在文章结尾强调了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人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有人说,同情心值几个钱?正义感有什么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需同情心,无需正义感,因为它们不当饭吃。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辩论。

  甲方: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生极其重要。

  乙方: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生无用。

  多媒体显示资料供学生参考:

  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作证”节目,有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是寻找证人。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4月11日) 如果你是一起案件的目击者,你会出庭作证吗?

  2、近日,一段令人气愤的网络视频广为流传:11月7日,武汉561公共汽车上,两名男乘客因与司机就1元车钱产生分歧,遂暴打公交司机,并打伤阻拦的一名车队调度,还将车玻璃砸碎。这一幕均被车上的车载摄像机拍摄下来,根据摄像机记录,当时车上还有28名乘客,但均未理会此事,而是在事发后纷纷下车离开。读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3、最近,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贴子:我不晓得你们公安局的在忙些啥子,前天中午大概是12点左右,我在林业局门口看到起抢人的,那些抢人的在光天化日下,众目睽睽之下抢人,你们还在林业局门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看来那个东西是装起骗人的,我在那里等了近半小时没有看见一辆警车来询问,而且在福乐多超市到农业局这一小段路之间,在大白天抢劫的事情是经常发生,我却没有发现有警察来制止或者是询问过,真不知道你们在忙些什么~~~~~~~~~~~想起来就气,希望你们能来管管,社会还有没有正义感?读了这个帖子,你有什么感触?

  4、腊月二十九这天,你出门买年货,看见马路上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拄着拐杖在乞讨,你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充分辩论后教师总结:有正义感,路见不平一声吼,你换来的是赞许的目光,赢得的是大家的信任,你会很幸福。有同情心,你会去理解别人,帮助别人,会获得别人对你的赞许,你在社会上就会拥有许多朋友,你会很快乐地生活。同时,当你有困难挫折时,你对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也会得到回报。

  五、小结:(教师寄语)

  在生活的海洋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做自己人生的船长,寻找人生的方向。撑起一片蓝天,绘出一片彩虹,奏起动人的乐章。“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只要相信自己,就会有成功的人生。我们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再大的风浪也不要退缩,请相信,走过风雨,走过阴霾,前面总有彩虹;走过平淡,走过惆怅,前面总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每位同学都驾着你的“勇气号”启航。

  六、能力拓展

  1、以“做好自己的人生船长”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朗读散文《生命的启程》

  板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 自己感到自己疼

  ——寄语十五岁 别人感到自己疼 生命是一个整体 — — —

  公平、公正、同情心、正义感

  自己感到别人疼

  人们都能相互感受

  资料链接

  生命的启程

  不要因为我们曾经跌倒,就不再愿站起来,而忘记赶路,到头来只会使自己一无所有,不要因为前方一路风雨,就犹豫徘徊畏缩不前,到头来只会使充满希望生命之花凋谢枯萎,不要因为往昔的辉煌而忘记乎所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到头来只会使如火的激情悄然熄灭,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

  只有启程,我们才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让生命之树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启程,我们才会向理想的目标靠近,从而有机会和成功握手,只有启程,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悔的人生,

  鲜花和掌声从未赐予那些守株待兔者,而只有馈赠给那些风雨无阻的前行者,空谈和阔论从来不会让你的梦想成真,到头来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只有启程和前行者才是达到成功彼岸的唯一路途。

  只呐喊不冲锋的不是好士兵,只瞄准而不射击的不是好猎手,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永远不会站立而行,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永远不会看到外面世界的光明和精彩。

  启程,需要你坚强自信,滑坚强自信的启程,在前行的路上遇到急流险滩闪电雷鸣时,要么是畏首不前,要么是半途而废。

  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光泽的波涛,光泽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景,突来的风景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万丈的豪情,但决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了满天的星斗,但决挡不住你心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也许,你航行了终生也没有到达彼岸,也许你攀登了一世,也没有到达顶峰,也许所有的耕耘都没有收获,,也许,所有的汗水都白白的挥洒......但是,敢为天下先,未必不是勇士,敢于面对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不必太在乎奋斗的结果,奋斗了问心无愧;生命其实就是一次播种,播种了不一定就有结果,但不播种却永远没有结果。

  所有的退却都是逃避的借口,所有和徘徊都是懦弱的表现,只有真正的启程,才是坚强的证明和诠释,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迈步,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只要你上路,就会发现诱人的风景,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上路尽可以创造你五彩的年华!

  启程尽可以奏响你生命的乐章!

  《你是你的船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2、学习本文的谈话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

  【背景】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3月3日,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主题是“你是你的船长”,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讲解】

  1.本文题为“你是你的船长——寄语十五岁”,你能说说“你是你的船长”的具体含义是含义吗?

  答: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2. 你能给这篇发言分一下段落吗?

  答:第一部分(第1节),由对孩子成长的感慨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第2节~第12节),以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13节~第14节),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

  3. 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请同学们掐一掐自己的胳膊,看疼不疼这一环节?

  答:因为作者发言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爱之情,如何让学生学会感受他人?那就应该让学生先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所以设计了让学生掐自己的环节,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说明道理。

  4. 从哪几句话能够看出:“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5.这几句话寄予着作者怎样的希望?

  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希望孩子们富有同情心,能够以一个善良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幸福快乐和不幸痛苦。

  6. 作者以亲切的话语劝告孩子们在感受世界以后应该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你怎么理解公平、公正和正义?结合文中的内容回答。

  答:公平是指平等待人,不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对别人居高临下;公正是指正确看待和评价别人,不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也要符合整个社会公正的原则;正义是对真理的认识和支持,对真善美的坚持和倡导,对假恶丑的坚决反对和斗争。(答案不唯一,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小结】

  作者用真切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紧紧扣住“你是你的船长”这一主题代表全体家长表达了心声,教育孩子们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

  2、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并进一步思考:作为一名称职的“船长”,应具备哪些品质呢?(启发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作为一个有着多年行“船”经验的“老船长”,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忠告呢?一起来看课文。

  参看课文正文前的说明文字,了解作者的身份以及演讲背景。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根据演讲者与听讲对象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证据朗读。(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2、找出这一演讲词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明确: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3、提问:如何才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呢?

  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伤害一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

  4、鼓励学生针对这段文字,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5、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那么,我们人生的航船将驶向何方?反之,又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果?

  6、小结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吗?“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一句中,“这样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讨论明确:是一种能感受、分担别人痛苦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1、演讲一开始,作者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层层引出中心的?

  2、讨论总结: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现场气氛热烈,并逐步引导使孩子们思考。使孩子们推己及人,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演讲中心,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在结构上,这篇演讲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四、体察感悟

  人生的航程有激流、险滩、暗礁,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作为自己的船长。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心理话想说?试作即席发言。

  五、再次深情朗读课文。

  体会家长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殷切期望,体味文章睿智而感人的语言,学习体会文章在演讲思路上的巧妙安排。

  六、归纳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学写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

  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 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 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 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板书课题)

  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 1. 踊跃发言。

  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 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 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

  2.齐声回答:借代

  3.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 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 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 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 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萍”(一位女同 学的名字),如果“风”(“小丽”的好朋 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

  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风” 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萍”也会感 到他的疼痛。那么…… 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下去。 学生开始均木呐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

  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

  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 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 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 为什么呢?

  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 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 1. 思考原因。

  生:您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

  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文,把它找出来 。

  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 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 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

  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

  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

  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

  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只需循序渐进,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四川省资阳市第八中学 李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

  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 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 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 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板书课题)

  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

  踊跃发言。

  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 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 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

  2.齐声回答:借代

  3.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

  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 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 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 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萍”(一位女同 学的名字),如果“风”(“小丽”的好朋 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

  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风” 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萍”也会感 到他的疼痛。那么…… 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下去。

  学生开始均木呐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

  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

  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 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 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 为什么呢?

  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 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 是吗?

  思考原因。

  生:您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

  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文,把它找出来 。

  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 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 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

  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

  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

  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

  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只需循序渐进,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德育渗透:

  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学习这一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交流。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

  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4、交流:

  (1)生字词。(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a、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出示非洲缺水的图片文字资料。

  3、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交流。

  (1)筹集70块钱(板书)

  为攒够这70块钱,瑞恩都做了些什么?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b、是啊!瑞恩为了攒这70元钱,牺牲了多少玩儿的机会,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板书:坚持不懈)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00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是啊!瑞恩的梦想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唤起了他们的爱心。(板书:唤起人们的爱心)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到2000元,再增加到买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感情升华,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3、 假如你就是这5000多名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对瑞恩说什么?(谢谢你,瑞恩!)

  瑞恩的井没有打好之前,你喝不上干净的水,从现在开始你能喝到干净的水了,你想说什么?

  你曾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想说什么?

  你曾亲眼看到自己身边许许多多的伙伴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想说什么?

  4、对于非洲乌干达安格鲁的村民来说瑞恩的梦想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板书:带来生存的希望)

  5、小结:

  同学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它给瑞恩以动力,使瑞恩坚持不懈地奋斗;它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唤起了人们的爱心;它是使安格鲁的村民喝上了干净的水,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寄语:梦想给人动力!

  梦想唤起爱心!

  梦想汇聚爱心!

  梦想给人希望!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创造奇迹

  攒70元钱 (给人动力)

  筹2000元钱 (唤起爱心)

  买钻井机 (汇聚爱心)

  给人希望

  课后小结:

  课文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靠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绮丽瑰宝,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教学设计结合基本笔画横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先观察再书写,先示范再练习,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及时地评析与鼓励。关注写字过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之前啊,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书法作品,师解说。

  2.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汉字有哪些结构?

  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等

  3.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结构,

  板书课题:左右结构

  4.从学习汉字开始到现在,大家知不知道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关键?结构部分位置)

  二、教学左右结构的字。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来写字吧,行吗?(不行)为什么呢?(注意坐姿、握笔)同学说得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为你们鼓掌,这也是我们写好的前提。

  1.板书:(前提?坐姿执笔)

  (1)出示:坐姿歌(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指实掌空才美观)

  过渡:大家读完后,能把这样的姿势做给老师看看吗?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字的关键和前提了,接下来我们我们就真的可以来学习书写了。

  2.指导书写

  (1)出示:作都(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字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看一看,它们每个字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生:“作”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4)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有一首书写儿歌来记住书写规则;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样的好方法来学习吧!

  (5)教学“作”字:它左窄右宽,可拆成“亻”和“乍”;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6)教学“都”字:它左宽右窄,可拆成“者”和“阝”;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7)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两遍。

  (8)同桌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三、休息,观看视频。

  过渡:刚刚大家表现得那么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吗?大家收到的这份礼物啊,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习字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王献之习字的视频。

  四、学生自学“法”“别”。

  过渡:刚看大家看得那么开心,我想学习写字呀,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认为呢?好的`,那就让我们继续开心地学习吧,现在老师可不教了,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思考,你们敢挑战吗?

  1.出示:“法”“别”

  2.自学要求:

  ⑴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

  ⑵交流好后在田字格内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⑶前后四人为一组互评,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3.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习字、快乐成长”。

  2.作业。

  (1)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三个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2)课后搜集你所感兴趣的书法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

  重点、难点

  1、引导同学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爱的奉献》的歌曲磁带,画面。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别字形

  1、出示生字,同学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同学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同学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同学分一分。

  二、俺会填

  1、同学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同学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同学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回顾:

  1、同学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知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同学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二、俺会填

  1、同学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同学读,大家指正。

  3、请同学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同学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桌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三、俺会读

  1、结合字音,同学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扮演。

  7、教师与同学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游戏导入,深入感受

  1、让同学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同学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俺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二、想想说说

  1、谈谈自身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出示图片,想想假如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协助他们?

  三、实际演练

  让一位同学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协助,把说的和做的扮演出来。

  四、提出建议。

  第四课时

  一、歌曲跟唱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跟唱。

  2、同学感受歌曲意境。

  二、认读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

  2、同学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三、展示日记

  1、同学朗读自身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四、意境升华

  1、合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

语文教案 篇6

  执教思路: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作者刻画的形象让人终身难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醒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令人敬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琳达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围绕“永生”将本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搜集信息,铺垫情感。

  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器官捐献的背景学生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根本不了解,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做好调查的统计和分析。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的人对角膜捐献的看法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深感受到来源远远不能满足于器官捐献的需求。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环节:以信入境,质疑永生,启动情感。

  共同阅读课文最后的那封信。理解 “角膜移植”一词,顺势呈现出角膜捐献调查结果汇总表,同时补充相关资料。通过器官捐献在社会上难以被人们接受的现状与琳达一家主动捐献角膜的对比,引出课题《永生的眼睛》并板书。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围绕“永生”一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启动学生的情感。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激发情感。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琳达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并随机板书:琳达 母亲 父亲 温迪。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课文中谁的眼睛永生了?”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母亲或父亲或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这些猜测不定的答案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义。而琳达的情感态度变化是贯穿其中的。从母亲捐献时的坚决反对到父亲捐献时的遵从遗愿到捐献温迪角膜时的主动,最后收到来信时的骄傲。这一情感变化是文章中的一条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带领学生品味出“永生”的含义。因此,围绕这一主线将这个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看母亲,体验情感。

  2、 看父亲,品两段话。

  3、 看温迪,体会骄傲。

  4、 想琳达,感悟永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1、在即将结束本课时,围绕器官捐献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你还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延伸,从自身的,亲人的,社会的多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做的事情。)

  2、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

  写一封信,向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将眼睛的永生升华为精神的永生,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关键点处理:

  鉴于本文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文章又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的目的。

  我关键点的处理共有两处;

  第一处:品读父亲的话。

  1、 母亲去世时,琳达对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表现出不理解和坚决反对。是父亲的话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的`。在品读父亲的第一段话时,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琳达的情感,用对比的方法,抓住“振聋发聩”一词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心愿的。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文章,注意在捐赠母亲的眼角膜时,“我”和父亲的不同表现。用“——”画出琳达的,“浪线”画出父亲的,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引读琳达的表现,让学生极力表现琳达内心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琳达,母亲去世了。你心里感觉怎样?学生会说很难过。想到妈妈去世后竟然还要被人肢解你有会怎么想?学生会说很残忍,无法接受。就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进行朗读。以深入体验琳达当时的不理解。在学生朗读后,教师用这样的话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他们居然要肢解妈妈,真是让人难以接受,想到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却不能完整地离去,内心有多痛苦啊!此时,学生就是琳达,他们完全能体验到琳达当时的心情:她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做,甚至为此愤恨父亲。再让学生的朗读时,学生自然能表现出痛苦难忍。这时,教师再以平静的语气引读父亲的说的第一段话。这看似普通的话语,琳达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

  抓住“振聋发聩”体会父亲说的话。让学生说说“振聋发聩”什么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它的含义:声音很大,都可以听的见。然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领悟到这段话能给琳达心灵上带来些什么触动。因此,让学生再读这段话,结合课文说说“振聋发聩”的意思,并画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在引导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最珍贵的”和“有意义”的来感受父亲的伟大心愿。让学生说说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在交流中,学生可以意识到许多东西送人了,自己没有了,想再拥有还可以拿钱再买回来。但人自身的一部分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拥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体会到这份礼物的珍贵。不过,还不能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心愿。鉴于这一点的考虑,我从已学课文的人物入手。让学生回顾一下《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她要在音乐家的演奏中想象月光洒在海面上的景象,《语言的魅力》中的盲老人在莺飞燕舞的春天里,眼前仍是一片漆黑。对他们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眼角膜。因为有了这份礼物,他们就可以看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了。但是,谁肯送给他们呢?再看父亲的这段话,谈自己的认识。学生会说:“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知道父亲会把眼角膜送给他们的,因为他的心愿是帮助他人恢复健康。”还有的学生会说:“父亲会很高兴地去做这件事,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是有意义的。”这时,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父亲的无私,心愿的伟大。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教师给予这样的点拨:一位多么无私的父亲啊!他有着多伟大的心愿啊!点拨后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这段话,感受父亲的高尚品德。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自然就理解了琳达当时为何感到“振聋发聩”了。

  2、 品读父亲说的第二段话,这段话是父亲想引导琳达从盲童、盲童的父母、捐赠者亲人这几个角度感受器官捐赠的。我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并进行感情朗读的。

  先引导学生感受盲童的快乐,抓住第二段话中“多么美妙”,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盲童重见光明后的美妙感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会描述出这样的情景:一位双目失明的孩子,他从来没有见过这多彩的世界,现在终于看到了,他内心充满了激动,他会说:“妈妈,我真高兴,你看那匹马多漂亮啊,我要将它画下来。”然后再感受盲童父母的快乐。抓住“多么自豪”让学生想象。学生又会说:盲童的父母见到孩子的作品,他们很自豪。他们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孩子你真棒,你一定会有更优秀的作品的。” “看到这番情景,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太激动了,他终于看见了。”“我真替他们高兴,他们再也不用那么痛苦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父亲的感受。父亲是为之感到自豪的。让学生说说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学生就会说:“是一位善良的父亲,因为他想着把盲童的眼睛治好。”“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因为他想到盲童会快乐,盲童父母也快乐,自己就高兴。”……这样类似的话语。言辞中可以看出学生正被父亲的话感动着。让学生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动自己,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第二处:品味“骄傲”一词

  骄傲一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几次,温迪为外公和妈妈骄傲,妈妈为女儿和父亲骄傲。它所影射出的正是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爱的氛围。温迪是受着家庭的熏陶和感染才成为一个心中有他人、品德高尚的孩子的。所以,温迪的思想和行为是最有说服力的。引导学生从温迪入手找到骄傲,再谈骄傲,最后读出骄傲。

  由于阅读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入“骄傲”这一问题。当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第二段话时,教师问:“你捐赠了眼角膜内心真的感到愉快吗?”此时,学生已深入到父亲的内心深处,受人物高尚情操的影响。他们就如同小温迪一样受到了感染,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这时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温迪你为什么热泪盈眶?我看到你紧紧拥抱住了外公,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会说:“外公关爱别人、心中有他人,他的心愿太让我感动了。”“孩子,当你看外公死后,妈妈真的捐赠了外公的眼睛时,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随着老师的问题学生能够找出这两处句子:

  1、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作的一切感到骄傲。

  2、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也象外公那样做?学生会说:“因为捐赠了外公的角膜,那个失明的人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了,他就不会再痛苦了。”这时追问:“真的令你骄傲吗?”答案是肯定的,语气是坚定的。就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出骄傲。象这种有骄傲色彩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让学生再读读书,找出其他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想想都是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在这几处骄傲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两处骄傲:

  1、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2、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的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学生能说清楚的是琳达为父亲骄傲,琳达为女儿骄傲。但讲不清楚为他们的什么感到骄傲。而这正是琳达情感得以升华的根源。在教育著作《讨论式教学法》中提到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问题:琳达的情感由最初的坚决反对到现在的骄傲,是什么影响她的思想的?讨论后学生就会谈到父亲的做法,女儿的表现影响了她,这正是一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琳达的影响。追问学生:“你认为这种精神会磨灭吗?”“当然不会。” 那永生的究竟是什么?“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此时,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再读出这两处骄傲,并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关爱他人,在资料的补充中,学生看到了由于器官的供体紧张,致使许多人在器官等待中死亡。他们就会想要向社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来。时事新闻:丛飞一位才华横溢的歌手,他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最令人感动的是20xx年他就查出患有胃癌,食物都已难下咽。而他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演出,参加了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出。为给贵州的孩子们送学费,他还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20xx年4月20日因胃癌晚期溘然长逝,年仅37岁。他在生前还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他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可以看到接受他角膜捐赠的小女孩正高兴地与他家人通电话呢。他们走了,可是留下一双眼睛注视这个美丽世界。这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在音乐声中带着学生一起读外公的话):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 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让我们的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吧!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8

  《变脸》是由有着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创作的一部文学剧本。那么大家知道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

  (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

  (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

  (二)〈〈变脸〉〉剧情介绍

  资料助读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上漂发现狗娃原来是个假小子,大失所望,又不忍心赶走,便将她改作小帮工,暂时留在身边。狗娃生性好奇,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己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闹热,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守。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惹出一桩绑票案,给水上漂带来杀身之祸……。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

  (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

  词语注释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打鼾(hān):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阴霾(mà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暗之意。

  盘缠(pánchán):路费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打牙祭:指吃肉等荤菜。

  怡然自得(yì):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也作“捏手捏脚”

  交流联词写话

  主要看学生写话中用词是否准确、通顺。

  (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明确: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四)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好的情节用笔划出并阐明理由。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真所谓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

  这场戏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一)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情节美,美在 ”句式,领略情节的魅力。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小结: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导语: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

  (二)欣赏形象美

  (1)分角色表演,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

  (2)请演员谈对角色的理解

  明确:狗娃──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现在人的思想

  小结:这场戏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示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导语:戏曲中的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情味十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欣赏语言美:

  (1)学生自选片断品味

  (2)反复读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句子,体会哀伤、痛苦的悲惨心情。

  讨论:体会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造就。

  (四)课堂活动:欣赏脸谱

  (1)展示川剧变脸中常见的脸谱。

  (2)课件:播放歌曲《唱脸谱》MTV;

  (五)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前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查阅有关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

  2、搜集与狼有关的资料,阅读有关“狼”的作品

  3、反复阅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要求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解释,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实词,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把握四个情节的关键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课文的寓意。

  4、拓展

  a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b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在野外见过狼吗?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你对狼了解多少?(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松龄的《狼》。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出示目标

  (找学生读给大家听)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找学生读屏幕上出示的加点的生字,然后全班齐读。

  缀行(zhuǐ)困窘(jiǒng)苫蔽(shàn)弛担(chí)眈眈相向(dān)少时(shǎo)目似瞑(míng)尻尾(kāo)黠(xiá)顷刻(qǐng)

  2、朗读并熟悉课文。

  a教师配乐范读,创设情景: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b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读的不够准确的地方。c学生看着多媒体上的图片,齐读。

  3、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四、疏通文字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一狼径去(走开)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打洞)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往旁边看)

  盖以诱敌(原来是)

  盖一癞蛤蟆(原来是)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通“只”)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止增笑耳(罢了)

  见往事耳(罢了)

  一抚尺而已(罢了)

  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意少舒(心情)

  五、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4、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

  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老师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点明主旨。这和以前学过的《伤仲永》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

  2、语言简洁生动。

  七、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大家一起帮你解答。

  八、拓展延伸

  1、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关注自然,关注动物)

  2、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

  六、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

  (一)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兵盛赞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钢铁汉)(骨更硬)

  坚强+追求=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志越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