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 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出错;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 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 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 看错数字
2、 看错运算符号
3、 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 可用符号帮助;
3、 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5-17例1以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二、情境创设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做一做1、2题
2、练习四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加法的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程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创设连贯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情境下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同样在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根据笔记本上记录的三天行程的数据提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发现规律。
因为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算定律学习经验是学好本内容的基本策略。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运算顺序的意义,在比较运算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等式,并请学生根据此等式的特点,举一些例子,对此类等式的`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初步小结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
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230+270=300+200
(2)60+80+40=60+40+80
(3)48+d=d+4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加法的另一个重要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认识1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认识10》。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10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2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