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1.初步阅读。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弄清课文条理。
2.小组合作学习。在大致了解课文结构和内容以后,告知学生马上要召开一个“科学新闻发布会”。要求人人争当小科学家,准备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前提是必须读懂课文。然后,让他们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填写下面的表格。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科学新闻发布会。创设新闻发布会的`情境,教师作主持人,让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鲸研究专家”,汇报有关鲸的研究成果。每个小组可以有选择地围绕一个方面重点深入地谈,以此促进学生消化吸收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和训练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允许学生把课前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介绍,激发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 盛开 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n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 峭壁断崖 银链 鳞光 绚烂 无边繁花
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它们有什么特点?(3)抄写优美的语句。
8.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1),教师帮助学生缩减语义并训练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读,解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依次交流: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子伸展语义,教师相机挑选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导朗读并分析写具体的方法。
10. 学生借助课件帮助小结所学:《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来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11、教师小结:(1)理解反问句,抄写好的句子;(2)积累词语练习:。
教学反思:
以分解对零散,以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语文教案 篇4
《熟悉的脚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用方法,知道尼基申是怎样走出森林的。
3.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尼基申是如何根据狗的脚印走出森林的。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问:你熟悉哪些动物的脚印呢?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全文,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标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2.学生利用拼音试读。
3.教师教读。
4.易混字的辨析。
“熟、顺、叉、守”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互相”的“互”读“hù”,不读“fù”。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
2.描红。
3.难写字的指导。诉: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将最后一点写掉了。
4.请学生上黑板写,老师进行纠错,再次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知道尼基申是怎样走出森林的。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
指名学生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字
xī biàn pèng shòu hǒu
悉 辨 碰 兽 吼
2.老师范读
3.学生上台教读。
4.多种形式认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读全文,找出文中的问句,并做上记号。
(1)读第一个问句:“怎样才能走出森林呢?”
(2)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孩子们怎么会走进森林的?读出嬉戏的'高兴劲儿和迷路后的害怕与恐惧。
(3)启发想象:孩子们此时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4)读第二个问句:“你是沿着什么脚印带我们回来的?”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向尼基申提出这么个问题?体会他们是怎样向尼基申提出这个问题的?
(5)指导读这段话,读出疑问的语气。
2.再读全文。
思考:为什么尼基申知道这是狗的脚印而其他孩子们都不知道呢?
四、思路拓展
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1.学生充分交流,选取若干代表发表看法。
2.老师小结:遇事多动脑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当然,动脑筋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五、指导朗读
1.把课文读正确。
2.把课文读流利。
3.最后一自然段要读出尼基申自豪的神情。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
2.句子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互( hù fù )顺(shun sùn )熟( shú sú )守(sǒu shǒu)
二、比一比,组词
叉( )互( )诉( )顺( )
又( )工( )折( )须( )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觉 还
四、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一会儿……一会儿……
五、谈谈学完本课后对你大的启发教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
学习第一层概括事例,“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第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全解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教案。阐释“唐宋八大家”,激励学生古文兴趣。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反复颂读第一段,理解其内容含义。
教学内容
1名古诗词欣赏。
2. 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3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几个名字。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写毕后,让学生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学生不难答出是“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新授
1.疏通生字、生词,教育论文《教案》。
惴(zhūi)栗 榛(zhēn)莽 袵(ren)席
颢(hao)气 颓(tui)然 冥(ming)和
2.背景资料(用电脑放大到屏幕)
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做司马,长达10年,后改派柳州刺史,病死于住所,年仅47岁。他的山水游记语言清新秀美,在模山范水中寄寓了政治上受迫害的悲愤之情。
3..放录音带《始得西山宴游记》。
4.老师范读。生齐读、自读后,再听录音带。
5.展示课件一: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的读音和书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读准音。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
学法指导 利用表音表形图记住字母音和形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复习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告诉学生:这五个单韵母都要读得清楚响亮,发音是口形不变。
2,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指导看情景图,学习语境歌1,出示情景图。2,讨论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3,小结图意,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这时,一个小朋友用手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已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
4,教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三,教学声母bp
1,教学声母b,A 教学b的读音。a 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差不多,但也有点不一样。
c 出示b
教师读b和bo,要求学生注意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
d 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B 教学b的书写。a 初步感知b的样子。谁来说说b像什么?
教学顺口溜:帆板冲浪bbb。 b 指导笔顺。 看书上的笔顺图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b,要求学生仔细看。 提问:b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c 讨论b在四线格中的位置。d 教师在四线格中范写b。e 学生在书上描红。2,教学声母p。A 教学p的读音。a 出示图二。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爬坡的坡跟我们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有点像。c 出示p。
教师读p和po,要求学生仔细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之处。
d 学生练习发音,教师巡回指导。B 教学p的书写。a 初步感知p的样子。谁来说说你怎样记住p?
1
教学顺口溜:小猴推车ppp b 指导书写笔顺。
自学情境图下p的书写方法。指名三人到黑板上板演p的笔顺。小结p的写法:p有两笔组成,先写一竖,后写右半圆。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C、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写p。
教学顺口溜: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 B 教学f的写法。
a 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f的字形。b 自学课本中f的书写内容。c 指明板演。d 师生共同评议 没头没尾中间坐。
d 学生在书上描红。 1、学声母m,
A 教学m的读音a出示图三
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b 出示m
告诉学生:m的读音和蘑菇的“蘑”有点像。
c 教师范读:m和mo
d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重点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B 教学m的书写a 初步感知m的样子指名说说记住m的方法。b 指导书写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m有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c 告诉学生写在四线格的中格里。d 学生描红。2 教学声母f。A 教学f的读音a 出示图四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b 出示f。教师范读三遍。
C、 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b p m f2、听写字母:b p m f3、猜字谜:A、 像个6字是什么?B、 像个小车是什么?C 、三个蘑菇是什么?D 、像个拐杖是什么?
作 业 完成习字册,抄写声母各一排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4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 学
基本内容 b p m f的拼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b p m f的拼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习拼读方法, 教学方法
2
及手段 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 学法指导 尝试学习 预习 认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顺口溜读声母。 2,听写四个声母。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 C 、“开火车”拼读
3、试读其余音节,教师检查,纠正 作业: 1、抄写音节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2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 预习 练习读写姿势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四个声母 2, 指名读音节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3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C “开火车”拼读3 看图拼读带调音节。
A 出示大雁图,练读图上音节。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大雁?出示:b——a——ba,指名拼读。指名练习直呼音节ba。指名直呼ba的四声。引导用ba的四声组词。
B 、教学大米图,山坡图,斧头图。
二.巩固练习
1,指名说说拼读方法。2,集体拼读。3,抽查拼读。
作 业 练习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语文教案 篇9
分析教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策略
抓重点句,体会语气;感受真实,品位隐情;用心求异,认识心迹。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过程】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我能做_____,我还能做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匆匆闪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二)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