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7 18:44: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数字点卡进行乘车游戏。

  【活动准备】点卡。

  【活动过程】

  一、幼儿根据点卡乘车。

  1、请幼儿领票。

  “我们上车啊!要根据自己的车票去坐位子,你的车票是几个点子就找的位置标记也是几个点子,如果要是做错了售票员就会让你下车的'。

  2、请幼儿乘车。

  3、教师充当检票员开始检票。

  ①“你拿的是什么票?几元钱的,坐的是什么什么车?”

  ②“你为什么要坐在这里?”

  ③错的幼儿。“你坐的什么车?他做的对吗?应该坐在哪辆车?”

  ④“好!请旅客们坐好车!我们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是直塘!”“上海动物园已到请旅客们下车!”幼儿下车,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动物。

  ⑤“现在请旅客们坐好车!我们继续!接下来一站是沙溪!”好,旅客们,沙溪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们走好,祝旅行愉快!”

  ⑥“现在请旅客们坐好车!接下来一站是太仓了,出发!”好,旅客们,太仓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们走好,祝旅行愉快!”

  二、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出去旅游真开心!看了这么多的动物!我们下次在去海洋馆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

  3.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糖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

  2.游戏:"糖果超市"。

  (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

  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

  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科学打好基础。由于有一部分幼儿对1、2有了认识并能理解其意义。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小小食品店》。注重从感知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全部过程。

  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数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的概念。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2、3,感知其意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喜欢我们的班级。

  3、能收拾好游戏的玩具。熟悉班级常规。

  教学方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小食品店”里面,幼儿来当顾客,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活动准备 :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准备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干葡萄干、小糖粒、花生、饼干等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小食品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纸片等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的。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活动。我创设了开食品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天线宝宝开的是什么店?”然后请幼儿说说天线宝宝的店里面有什么东西。

  (二)、基本部分:

  这部分以“买食品”、“吃食品”这一系列游戏情景串联教学过程,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认识数字1、2、3。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数字的特点,不易理解其意义。我就重数字与实物相匹配,引导幼儿理解数字,减低幼儿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巩固对1、2、3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1、2、3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发展。

  在“吃食品”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按数字和实物相匹配的原则。请幼儿讲一讲你买的是什么?有的幼儿说“是2颗葡萄干”,有的说“是2粒红色的糖”、还有的说“是2片三角形的饼干”。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肯定幼儿从颜色、形状的表述,同时鼓励一个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选择。发展幼儿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求幼儿要将自己买的什么东西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可以将食品共同分享。针对“买食品”的要求,做了不同层次的安排,让每个幼儿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去参加活动。从而使每个幼儿有所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结束部分:

  活动的最后为“图卡操作”,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区域活动中的练习做示范。我为幼儿准备了一组实物卡片和数字卡片还有固体胶,在粘贴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数字意义的理解。是集体教学活动同自主自学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别练习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要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小小食品店》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空间。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序的规律,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按规律排序,能有序地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海底总动员》,轻音乐,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这里是美丽的海底世界,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海底世界游一游、玩一玩吧!(听音乐学小鱼游)

  二、感知ABABAB的规律,亲身尝试。

  1、小丑鱼和蓝藻鱼有几条?它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呢?

  2、小丑鱼第一个来排队,蓝藻鱼排在小丑鱼的后面,又有一条小丑鱼游来了,后面还跟着一条蓝藻鱼呢!猜猜蓝藻鱼后面会跟着谁呢?为什么?

  总结:它们是按照: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游戏:出示小丑鱼、蓝藻鱼的.标记,请幼儿扮演小鱼,按规律排队。

  4、演示蓝藻鱼在前的排队方式,讨论应该怎样排队。

  5、请幼儿扮演小鱼,按规律排队。

  三、感知ABBABB的规律,拓展思维。

  1、小丑鱼和两只海星开始玩排队游戏啦!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接下来是谁呢?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总结:原来可以有很多种规律来排队,每次排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四、实践操作,提升经验。

  1、讲解操作要求——请你们动脑筋找出操作板上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接着排下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先完成的孩子讲述规律。

  3、展示操作板,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4、你们会按照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这样的规律排队吗?请大家试试看!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相邻数。

  2.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材料:

  1.纸制小猪卡片5个、小猫卡片6个、小猴卡片7个,1-10的长条点卡

  2.数字卡1-10,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6的相邻数教师:教师将三种动物卡片散贴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三种动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能把一样动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们排队教师: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在每种动物下面用数字卡表示它们得数目。

  教师:动物卡片是怎么样排队的?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教师:为什么5个小猪卡片排在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6个小猫卡片排在7个小猴卡片后面?

  教师: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6比5怎样?6比7怎样?

  2、感知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师出示1-10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卡教师:教师指着8的长条点卡,提问:图上几个圆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教师: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3、游戏:找朋友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个数的两个朋友举起来。

  教师: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有效提问:

  1.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3.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

  4.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有效词汇:相邻数,报数,关系

  活动延伸:

  活动建议:提供"填空卡",让小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区角活动:在区角中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毛巾、茶杯的号数,找找它们的相邻数朋友。

  家园共育:请孩子观察自己及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散步时观察一条街中的每一个门牌号码,帮助孩子积累与相邻数相关的经验,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反思:

  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小百科:相邻数是数学名词,意思是在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自然数中,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互邻近的两个数就是该数的相邻数。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课程设背景: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借用故事的外壳将数概念的培养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小班阶段数概念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基数1~4,学会点数并选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数量。

  创设背景: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借用故事的外壳将数概念的培养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小班阶段数概念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基数1~4,学会点数并选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数量。在小班阶段引入序数的概念,既是笔者的大胆尝试也是笔者一贯的教学主张:知识经验的学习应该注重其自身的完整性和不可割裂性,基数和序数的有机地结合才是完整意义的数概念学习。活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班故事《煮蛋?煎蛋?》(选自朱家雄主编《幼儿主题式课程》),故事中爷爷、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一篮子蛋,分大大的、不大也不小的、小小的三种,三种蛋的数量呈倍数递进,故事内容与卵生动物有关。笔者班上的孩子恰好也刚学会了一首与卵生动物有关的儿歌《蛋蛋圆溜溜》,正契合故事的情节,故萌发了把该故事移植到小班,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的`方式进行数概念学习的教学念头。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2、认识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1、图片:10个蛋(从中间剪开,背面粘贴动物图片),分别是1鸟2鸡3鸭(红、黄、蓝3色)4鱼(红、黄、蓝、绿4色),老爷爷、老奶奶各一;

  2、音乐磁带《小鸡走》、《乌龟爬》,磁性数字卡1~4两套(红、黑两色)、1~3(黑色)一套,白纸四张;

  3、一个乌龟玩偶,将其翻转成蛋的形状。

  4、板书设计:(各部分均用白纸蒙住,逐一掀开。)

  第1天,捡到个蛋。

  第2天,捡到个蛋。

  第3天,捡到个蛋

  第4天,捡到个蛋。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小鸡走》进场。

  2、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蛋蛋圆溜溜》,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⑴出示老爷爷和老奶奶,讲述故事《蛋蛋圆溜溜》。“老爷爷、老奶奶经常外出散步。”

  ⑵“第1天,他们捡到了1个蛋。”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学习什么是卵生动物并用数字“1”表示数量。

  ⑶“第2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幼儿自由回答,列举常见的卵生动物,目测并用数字“2”来表示。

  ⑷“第3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红色的小鸭藏在哪个蛋里,请告诉大家。”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序数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⑸“第4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要求幼儿给蛋标上序号并回答第几个蛋里藏什么颜色的小鱼,巩固对序数1~4的认识。

  ⑹通过提问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数1~4和卵生动物。

  ①老爷爷老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什么?

  ②从蛋蛋里生出来的动物宝宝叫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卵生动物吗?

  ③第1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蛋蛋里分别藏着什么宝宝?第2、第3、第4天呢?

  ④第4天捡到的蛋中,第1个蛋蛋里藏着什么颜色的小鱼?第2、第3、第4个呢?

  3、结束部分:“老师也捡到了一个大蛋蛋,里面藏着什么宝宝呢?”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展示蛋里藏着的乌龟玩偶,全体幼儿模仿乌龟爬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精巧,手法新颖,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活动趣味十足。活动对“教”的内容的完备性较为重视,所预设的教学行动目标与所选择的方式、载体浑然一体。

  2、操作要点:

  ⑴故事、儿歌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关键手段,要灵活运用好,注意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不应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⑵活动的难度及综合的知识方面多寡可根据所在班的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复习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描述图形的二维特征。

  3、启发幼儿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的交往,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愿意描述。

  难点:区分物体图形、颜色的二维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熊两个;小鸭、小兔、小猫挂饰若干;各种形状的礼物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若干,贴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标记的盘子各一。

  活动设计: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扮小动物,你愿意扮谁就选一个挂饰挂在身上。

  2、幼儿带上挂饰,你扮谁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鸭……)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们一起去为它们庆祝好吗?

  4、怎么去呢?买些什么礼物呢?

  5、每位选一件礼物,你选的是什么?告诉你的好朋友。

  6、出发——小熊家到了。(敲门进入)

  二、送礼物:

  1、告诉小熊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并祝小熊生日快乐。

  2、按小动物分组把礼物送给小熊。

  3、请个别幼儿把礼物按图形分类。

  三、小熊请客人吃饼干:

  1、小黑和小白准备了点心给你们吃,(出示两盆饼干)小黑准备的是奶油饼干,小白准备的是葱油饼干。

  2、小黑请每位吃一块饼干,与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饼干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描述自己拿的

  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的饼干?

  3、小白请大家动脑筋:

  (1)请小鸭吃红的三角形饼干;

  (2)请小兔吃黄的圆形饼干;

  (3)请小猫吃绿的正方形饼干。

  四、结束部分:

  1、我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等到明年再来给小黑、小白过生日。

  课后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由于我班现在是小班孩子,所以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这次活动,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班小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1-03

小班数学教案【热】06-18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6-19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06-19

小班数学教案【荐】06-15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6-20

【热】小班数学教案06-20

(精)小班数学教案07-04

小班数学教案【精】06-17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