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2-11-18 08:42:00 晓怡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通用8篇)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活动准备: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2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

  2.匹配图片。

  3.ppt教学课件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火车(蛇)

  (4) 毽子(大公鸡尾巴)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多动脑筋,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配套图片。

  2、小锯子一把。

  3、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阅读。

  活动过程:

  1、《鲁班造锯》的故事:

  (1)出示锯子,提问:你见过这种工具吗?它有什么用?

  (2)老师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思考: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2、《鲁班造伞》的故事:

  (1)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老师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我国第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

  (3)看图讲述: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时会怎样?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样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怎样的伞?

  听了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一个怎样的人?

  3、简单介绍鲁班及其他发明。

  4、激励幼儿要像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性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幼儿能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的朗诵。

  2、幼儿运用想象力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背景图、动物图片每人一幅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2、观察课件提问:

  (1)上面有什么?它在什么地方?你还在哪里见过它?这么美丽的地方吸引了好多小动物,都有谁?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

  (2)这是什么季节?夏天的天气怎么样?

  (3)下雨时,你是怎样出去的?小动物怎么办呢?谁是它的伞?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4、欣赏课件《动物的伞》。

  5、提问让幼儿理解诗歌。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地上的大树是谁的伞?山坡上的蘑菇是谁的伞?池塘里的荷叶是谁的伞?

  6、请幼儿跟着课件加上动作完整的'朗诵一遍。

  7、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看课件仿编诗歌。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把谁当作伞?

  8、游戏《帮动物找伞》。小朋友表现的真好,老师奖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找一找,和你的同伴说一说是什么,我们做一个游戏:听到雨声,帮助小动物找到一个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当伞躲起来。送的时候要想好,什么是这个小动物的伞?然后把图片贴在下面。并用诗歌语言编诗歌。

  9、听音乐到户外玩耍。

  小朋友们帮小动物们都找到了伞,你们真是热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我们一起到外面跳个舞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是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演示来组织活动的,并运用课件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法、动手操作法进行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诗歌美的感受力。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课件教学及动手操作的环节,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能使幼儿更直观的学习诗歌的内容。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导,让幼儿的活动思路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会很好。在动手操作环节,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能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小组中相互关心、帮助、合作的情感。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容易被周围事物影响,出现溜号现象。我会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提问,将幼儿带入活动中,使全体幼儿都能很好的进行活动。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

  2.知道鲁班是古代最著名的木匠,以及他对人类建筑的重大贡献。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小熊猫学木匠》视频、各种工具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运用周围木制品,引入“木匠”这一概念

  师:小朋友,老师让大家看看我们周围有什么是木头做的东西?你们知道都是谁给我们做的吗?

  二、开始引入鲁班这一人物

  1.引导小朋友知道历史上有鲁班这个人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伟大的木匠?

  2.抛出问题,幼儿是不是对鲁班是事迹有所了解,

  师:那有没有人知道在鲁班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3.根据幼儿的回答,开始叙述故事内容

  提问:小朋友听完之后要回答老师,你觉得鲁班是个什么样的人?

  4.故事讲完后的提问

  三、引入木匠的工具

  1 . 木匠一般都靠什么工作的啊?

  2.《小熊猫学木匠》的视频播放,注意里面出现的工具的使用,让幼儿上来模仿

  ①看小熊猫和师父现在用的是什么工具啊?我们请小朋友来演示一下好不好?

  ②那接下来看见小熊猫用工具,我们就停一下好不好?

  3.总结学木匠要有的精神

  ①提问:我们看了小熊猫学木匠,觉得他一个认真的徒弟吗?

  ②提问:那鲁班是个认真的徒弟吗?你觉得一位优秀的木匠有事什么样的呢?

  小结:小朋友都说了,一位优秀的木匠应该。。。

  4.发展思维。

  ①现在,鲁班师傅说要收徒弟了,可是他要挑选一下,看说适合做他的小徒弟。报名的 举手啊,说一说,你为什么想要当小木匠。

  四、幼儿再次尝试,选出的小木匠们听指挥,模拟使用工具

  总结反思:

  第一次上社会课,有些陌生,尽管在大二的时候看到过学姐上过,但也都是模糊不清了,所以接到这个课就有些茫然。第一次写的教案,老师对其不怎么满意。首先,我的规格不是很符合,写的条理不是很清楚,而且写的有些像语言课。老师建议我上网查查好的教案,看看模版。于是我发现网上的教案模版都是不错的。第二次就用了网上的模版,把自己原先的教案做了修改,可是这一次。老师没时间看了,说上了课再点评。

  第二天带上电脑就去上课了,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演习了几遍,只是过了过。

  开始上课,我就觉得我已经开始跟教案背离,说的话越来越口语化。我几乎忘记了我的教学目标,打乱了顺序开始上。其实看得出来小朋友对上的内容还是有兴趣的。他们回答得也很积极,整个课上下来,气氛我是很喜欢的。就是最不满意的是结束有些茫然,不知道以什么形式结束,最后收得有些匆忙。

  活动评价:

  1、我在最开始导入中,是让小朋友观察教室里有哪些木制品,再问知不知道这些木制品是哪里来的,企图引入木匠这个词,最后的'确是引入了。但老师觉得这个过程太过麻烦了,绕的太远了。可以改成一开始就拿出椅子问他们知不知道这是谁做的,再让他们观察下周边的木制品。

  2、在说到锯子的发明,只是说了这件事,没有联系实际,老师的建议是锯子的发明与否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上的时候要注意生活的提炼,情感提升。比如说鲁班割到手不是忙着疼痛,而是说自己动脑筋,总结规律,这样才发明了锯子。

  4、选择的视频要更为目标服务。

  5、老师上课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词语,还有小朋友一些无厘头的话要接回来,整理好再抛回去。

  6、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不足,会被小朋友问倒,这方面的问题,老师上一次的课给了我启发,对于自己还不太懂的问题,不用急着给小朋友答案,而是很诚恳地说自己需要再查查再告诉他们。

  7、在我的课上,有些被小朋友牵住了。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多动脑筋,才能变得更聪明。

  重难点: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准备:

  1、挂图《鲁班造锯》、小锯子一把。

  2、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锯子,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这种工具叫锯子,它是木匠专门用来锯木头等一些东西的。

  3、过渡:那锯子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1、欣赏《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锯子的由来:

  (1)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

  (2)提问,引发幼儿思考:鲁班怎么会把锯子做成这种模样的?

  (3)教师小结:鲁班善于观察周围的东西,他发现了野草叶子周围的小齿,他就在野草叶子的启发下经过反复的.研究发明了锯子。

  2、欣赏《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伞的由来:

  (1)教师出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鼓励幼儿猜出谜底。(伞)

  (2)教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幼儿观察图片:

  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吗?请听故事《鲁班造伞》。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a、没有伞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b、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c、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怎样的伞?

  D、听了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三、鼓励幼儿介绍鲁班及他的有关发明:

  1、幼儿拿出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工。他发明了曲尺、剧、打钻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创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强和滑翔的木鹊等,他被木工尊为“祖师”。

  4、鼓励小朋友要向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入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

  2、锯子一把。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4、幼儿操作的匹配图片每组一份(鱼网、蜘蛛网;变色龙、迷彩服;育婴袋、袋鼠;蝙蝠、雷达)。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说说自己的发现(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玩玩、议议。

  2、师生谈话。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幼儿:草、放大镜)

  师:你们说到的草它有个名字叫茅草。你们玩后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吗?(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着重点在茅草上。如:老师听见小朋友说,茅草的边缘扎手;还有的说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好吗?

  3、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4、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聪明。

  二、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根据幼儿认识程度选择以下内容)

  1、让幼儿看、听故事《鲁班造锯》(利用教学课件辅助)。

  2、幼儿和老师共同讨论。如: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呢?鲁班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锯子放大的画面)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看。

  3、出示鱼的图片

  师:鱼为什么有时能游到水底下,有时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们想想仿照鱼的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呢?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他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潜水艇。还有哪些的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呢?让我们来找找看。

  4、通过匹配游戏,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①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份匹配材料。动物图片:蜘蛛网、变色龙、袋鼠、蝙蝠;人造物图片:渔网、迷彩服、育婴袋、雷达。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③说说匹配的理由。

  三、游戏:比比谁快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你会发明什么呢?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小结:看来你们都想和鲁班一样做个发明家是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告诉小朋友、老师和爸爸、妈妈,好吗?(自由结束活动)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听鲁班的故事,感受发明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感知鲁班发明创造的过程与方法,乐意迁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根据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领发明的物品的图片若干;白纸、彩笔;教学挂图《鲁班的故事》教学资源《鲁班的故事》音频;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建议:

  一、展示锯、刨、云梯等鲁班发明的各种工具,引出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些工具吗?它有什么作用?

  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二、了解故事内容,感知鲁班发明锯的过程和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和幼儿学习资源4第28~29页,说一说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教师提问:鲁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交流,并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幼儿感知鲁班发明锯的过程和方法。

  小结:鲁班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善于观察,从小草划破手指的现象和蝗虫锋利的牙齿中联想思考,得到启发,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出示相关图片,拓展幼儿经验,了解生活中仿照动、植物的本领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师提问:鲁班仿着什么发明出锯这种工具的?你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仿照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来发明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借鉴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领,迁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迁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听了鲁班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围绕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你可以有什么样的发明创造?”

  (2)教师提示幼儿可以根据大自然之中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领,设计发明物品,并画在纸上。

  五、是有共同分享交流设计的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并说明仿着什么制作的,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可以继续收集了解古代能工巧匠发明创造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知发明创造的重要。

【《鲁班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故事大班教案10-10

大班语言多变的故事教案03-20

大班语言猫的故事教案06-09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8篇06-22

大班语言故事皮鞋车教案10-31

光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02-04

大班语言教案小猫的故事03-19

大班语言教案:造字故事07-01

大班语言教案:音乐故事火车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