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
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
(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
师:你们想一想, 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
第一课时精读课文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
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读过程,谈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
(3)列出小标题。
4、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5、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瑰宝。
四、作业设计
你想对花珊说写什么呢?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花珊
苦炼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且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清明节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春游。一路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
生2:我看到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绿色的波浪。
生3:我看到柳树发芽了,嫩嫩的枝条像丝带一样。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发现美,还会欣赏美!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要带我们去一个更美的地方,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
师:怎样认识“武”字,在哪里见过它?
生1:我到过武装部,问了妈妈,我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了。
生2:我上艺术学校,学的是武术。
师:“夷”你会认吗?
生:我认识“阿姨”的“姨”,去掉女字旁就是“武夷山”的“夷”。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熟字去掉偏旁认识生字,巩固已有识字方法。]
师:你们喜欢坐飞机吗?武夷山离我们有千里之遥,现在就让我们坐上飞往武夷山的飞机,进行我们的快乐旅行吧!丁丁还要在飞机上跟我们比赛呢!只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多动脑筋、勇敢发言,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顺利到达武夷山。看,丁丁开着飞机来了。他先要和我们比什么呢?
[精心创设情境――“旅游飞机”,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一体,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打开课件,出示比赛内容。)
师:老师建议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好吗?(学生开始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师:丁丁也有一些不认识的字,但现在他已认识了。想来考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环绕 造型 山势险峻 竹笋 九曲溪
游览 竹筏 古 朴 徐徐 缓缓
(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师:学得不错!可以前进了。这次,丁丁又和我们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师:学得真快!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继续前进。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来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我请4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1:xxx读得很有感情。
生2:xxx读得声音响亮。
生3:我想给xx提个意见,你读得速度有点快。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丁丁又要来跟我们比赛了。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们这样来学习课文:1?毙∽楹献餮?习我们最喜欢的段落。2?笔宰呕?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师: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小组吗?
师: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的特点是山围着水,水绕着山。
师: 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武夷山是个有山又有水的地方。
生:我体会到那里一定是个好地方。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特点读出来吗?(板书:山 水)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你画了哪一句话?
生:我画了这一句:武夷山山势险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这里的山很高。
师:你能读出山的高吗?(学生读课文)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高高的武夷山。
生:我画了这一句: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我体会到山峰有很多形状,很美丽。
师:你很会读书,真不错!(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你能想像这里的山峰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形状,还像什么?
生:还像仙女在跳舞。
生:还像老虎在捕食。
生:还有的像天上飞来的一把箭。
生:还有的像一个老爷爷翘着拇指,在夸我们呢!
师:说得真好!掌声表扬自己!
[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解决,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这里的山有什么特点吗?
生:这里的山非常险峻。
生:这里的山造型奇特。
(板书:险奇)
师:你能把他们的险和奇读出来吗?(几个同学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好了,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让我们领略了武夷山的险和奇。哪个小组学习了第三自然段课文?从你画的几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我觉得静静的溪水很美。
生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我觉得这么清的水,肯定没有被污染。
生3:两岸的绿竹、青山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师:清清的、静静的溪水,倒映着绿竹、青山,实在令人神往。让我们轻轻地、高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把溪水的美读出来,好吗?谁能照老师的样子把水的特点写到黑板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语感。]
(学生板书:清静)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好吗?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生1:我画了这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我喜欢这一句。
生2:我有一个问题:青山是静止的,怎么会从两边退去呢?
生3:我来告诉你:竹筏向前走,青山离人们越来越远,人们就会感觉山在向后退了。
师:你问得好,你答得妙。真是会思考,很聪明。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并且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丁丁对我们的学习也非常满意 。他说:“你们真棒!我们最后再来比一次!”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练习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那部分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美了!把我迷住了。瞧,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
(课件出示丁丁的话。哇!美丽的武夷山到了!请欣赏。)
师: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武夷山,好吗?
(课件出示武夷山图片,配以歌曲《小白船》。图片略)
[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欣赏,完全没有上课的拘束,倒像身临其境,真的在武夷山游览呢!]
师:这次旅行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武夷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知道了那里的山峰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生3:我知道了九曲溪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武夷山是怎样形成的?
生2:我想知道那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生3:我还想知道九曲溪的水为什么这样清?
……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
生1:我想搜集武夷山的资料,办一张手抄小报。
生2:我想把课文背熟。
生3:我想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抄下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对武夷山感兴趣吗?武夷山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到学校提倡的“三弯腰”:见到落叶弯弯腰、见到废纸弯弯腰、见到脏物弯弯腰,让美丽环境天天陪伴在身边。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能力
联系生活理解、运用词句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
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运用词句,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表述。
方法
情景感悟、以读促讲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一、 导入
长寿老人彭祖茹芝饮瀑的古老传说让武夷山变得神秘,而独特的风景让武夷山拥有了美丽。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武夷山,寻找美丽、感受美丽,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二、复习旧知
1、指名领读生字
2、回忆第一段内容:美丽的武夷山在哪里?课文哪句话总体描述了武夷山的风景?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
三、 新授
明确集中描写山水美景的段落(二、三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体现山美、水美的句子。
(一)山之美——第二段
1、 山的奇:“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1) 指导学生按照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读出山的奇特各异。
朗读时注意处理好长句子的停顿、轻重,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仿句造句:根据挂图上其他造型奇特的山峰形状,按照“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并能有感情地表达清楚。
2、 山的险:“最险的是大王峰……一直通向峰顶。”
(1) 抓住重点词语“险”、“一直通向”,理解山峰的险。
(2) 变换角色,想象游人登上石阶的感觉。
(3) 图片感知大王峰的“险”
(4) 指导朗读,尤其要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处理。
3、 学生自主总结武夷山山峰的特点——险、奇
(二)水之美——第三段
1、如果说山美在它的险和奇,那么这里水的美又应该怎样概括呢?(清、静)
2、学生读文,说出九曲溪名字的由来。
3、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体现水清、水静的句子,依据文中情境选择正确的语调朗读,注意朗读的情景交融。
(2)配乐自读练习
(3) 齐读
4、想想生活中形容水清、水静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三)入诗入画,整合提升——第四段
1、我们到武夷山游览,可以选择哪些方法?
2、理解竹筏在水中漂行的情景。(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3、播放视频(入诗入画)
4、出示宋代朱熹《九曲棹歌》
5、入诗入画——齐读此段,指导朗读。
四、 总结
同学们,感受武夷山美丽的风光,我们对武夷山产生出无限的向往。同时武夷山也为国人赢得了一份自豪,它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独有的诗画之美,成为我国壮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丽。最后让我们带着所有对武夷山的向往,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美 水美
︱ ︱
︱ ︱
入诗入画
险、奇 —————— 清、静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武夷山美在“山、水”
板书“奇”
挂图出示其他山的造型和排比、比喻的句式
概括水美的体现,板书“清、静”
出示水的插图、配乐
多媒体视频播放武夷山风光。
板书“入诗入画”
课件出示古诗
配乐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4
设计意图:
我们的家乡—武夷山,山峰奇特,风景秀丽。对于生在武夷、长在武夷的孩子们,让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活动,来表现家乡各风景的特征,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武夷山美景,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武夷山风景的特点,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做事细致耐心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白乳胶、彩色沙、彩色纸、各色豆子、毛线等
2、武夷山风景图。
3、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武夷山风景图范例。
4、幼儿有过沙画、毛线画、撕纸贴画、豆子贴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武夷山风景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象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各风景点的特征。)
2、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启发幼儿构思布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武夷山风景图,它不是用水彩笔,油画棒画出来的,请你看看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观察说一说“——是用什么做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怎样利用各种材料的颜色特征来表现武夷山山峰的.特点——是丹霞地貌:红棕色的岩石,绿色的树木生长在山顶上,悬崖边。
3、介绍各种手工材料和制作方法。
“今天老师准备了彩色的沙、彩色的毛线、彩色的豆子、彩色的纸,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我们武夷山美丽的风景,把我们教室里也布置成美丽的武夷山风景区。”出示三张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到构图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景点要画大些,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在创作手工作品时粘贴得要紧密一些,要按方向顺序粘贴,注意色彩的搭配与构图。
制作沙画的幼儿要有耐心、细致。不要大面积地涂胶,一小块涂好胶撒好相应颜色的沙后,把没粘住得沙倒回盘里后,再涂一小块做。
撕纸纸画时,把彩色纸撕小些,粘贴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豆子贴画时要注意各色豆子的搭配运用。
毛线贴画时要先用黑色的毛线勾边,再用其他颜色的毛线贴满山峰表示岩石和树木。
4、幼儿作业
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5、把自己制作好的景点剪下来贴在背景图上,组织幼儿说一说,我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活动建议:
1.白乳胶的用法要重点提出来,交代怎样把胶涂均匀。
2.做沙画时,可用牙签罐装,每种颜色一罐并做好颜色标记,再拿一个空盘给孩子到混色的沙,这样不会弄得到处都是,保持作品干净整洁。
3.本次活动时间较长可分组合作,分工完成。毛线和撕纸画可分工合作。
4.目标改为:
(1).引导幼儿感受武夷山美景,能用彩色的沙、纸、毛线、豆子等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表现武夷山风景的特点,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幼儿做事细致耐心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5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真切的感情;
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本文融情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设想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放手去体味,“与其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如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读两次”(一位特别教师语)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圈画
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生字、及本文的成语等)交流、思考与运用
3整体感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后提出问题: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欣赏、思考、发言
第二块:理解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完成目标一:寓情于景的写法)讨论、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同游阿里山。(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及找出本文作者的行踪。完成目标二:移步换景的写法)讨论、训练、自由发言
3再次感悟阿里山的美:用幻灯片播放准备好的阿里山风景图片。(巩固本文的情感目标)欣赏
4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先划出本文中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
⑵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思考、讨论、圈画及朗读
5拓展训练: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训练、讨论、自由发言
第三块:知识反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
⑴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⑵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综合、质疑、发言
第四块:布置作业
1.把刚才自己画出的优美的语句补充到读书笔记本上去,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练习;
2.完成《导学导练》上与本文的对比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感受阿里山风光的图画美,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融情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2、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品味。
3、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四、媒体设计:
投影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简介阿里山
3、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积累的字词)
简介阿里山简介作者
找出文中生字词注音
二、整体感知
假设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个小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
温馨提示:可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步骤:1、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归纳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台湾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神木
明确知识点:移步换景
2、请个同学上来做导游,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和主要的景点,并注意礼仪常规
三、讨论探究
(1)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交代的?
(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学生找出后,教师归纳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四、品味语言
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修辞、节奏、感情等角度考虑)(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朗读方式品读课文,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阿里山如诗如画的风光)
师生互动: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从感情的角度品味神木一段时,对神木的“神”需重点分析。(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由第六小节“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第八小节“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联想到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进而体会作者渴望祖国同一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投影)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旅游景点有何特色?同学们假期也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海南,近至镇江、丹阳,甚至后巷的江边。请你描述一下游玩过程中欣赏到的美景。
明确:自然、朴素的美
五、学习反馈。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即本课达成目标)你对本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布置综合实践作业
如果我们大同要搞旅游开发,你准备怎样设计,请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画出切实可行的简图。(注意:抓住大同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文化氛围以及民风民俗等特点。)
七、板书:
阿里山纪行
风古式的火车
景清澈的水潭
美静谧的森林爱我河山
如厚密的青苔爱我中华
画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7
【活动目的】
1、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节拍节奏,表现乐曲的情绪。
2、自己创编节奏型,学习看节奏图谱打节奏。
3、能根据节奏图谱上的打击乐标记,用打击乐分声部合奏。注意和大家保持和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台湾,知道高山族。
2、中国地图,《阿里山的姑娘》乐曲磁带,录音机。
3、节奏图谱,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双响鼓、圆舞板等,人手一件。打击乐标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宝岛台湾,谈起高山族。引出乐曲名称。
2、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性质。(注意接前奏)
3、幼儿听乐曲观看教师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按乐曲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拍手,感知乐曲的基本节拍。
4、幼儿听乐曲,创编节奏型。
5、请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型。教师要鼓励和肯定有创造性的幼儿。
6、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到节奏(可用手拍、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
(1)分两声部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两声部合奏。提醒幼儿注意变换节奏型的地方要准确。
7、乐器演奏(播放乐曲)
(1)教师在节奏谱上附上打击乐的图形标记。
(2)幼儿自选乐器,看图谱分声部自由练习。
(3)幼儿按声部坐下(拿三角铁、铃鼓的幼儿为一个声部,坐在一起;拿圆舞板、双响筒的幼儿为另一声部,坐在一起)。看节奏谱,分声部反复练习。
(4)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谐,不受干扰。
(5)幼儿交换乐器,分声部练习。
(6)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提醒犹如配合默契。
【活动建议】
可组织系列活动
1、赏识活动:认识台湾,介绍高山族。
2、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3、节奏活动:《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4.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相关文章:
爷爷和小树语文优质教案02-10
语文《树和喜鹊》优质教案(通用8篇)10-18
有关希腊的神话和传说10-17
《春风吹》语文优质教案(精选10篇)02-13
《尊严》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20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心比心》12-06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8-31
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