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集锦(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10以内数量组合的不同可能性,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2.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6人游戏: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
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
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6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羊。
二、出现中圈,提问
1.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怎么站?
2.刚刚用了5个圈做游戏,如果用4个圈,应该选择怎样的圈?
3.能不能用最少的圈,把6只小羊都保护起来?选择怎样的圈?
三、10人游戏
1.10个人做游戏,如果大家都不想被抓住,最少几个圈?
2.同样是4个圈,还有其他选择圈的方法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在《啊哈!小学》的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如课桌的排放、座位的调整,并且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上学,晚上背着小书包回家,随时随地地整理小书包等。同时,孩子们带来了小书包后,通过观察、分享、交流,他们认识了各种文具用品,了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动的意图是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交易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
——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
——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
——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
——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
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
1、师:你们认识这些尺吗?它有什么用?
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幼:可以用来测量。
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
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
(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
(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
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
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
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
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脚尺
(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
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
(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儿操作
(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
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
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教学反思:
近两年来学校开展了数学绘本课,为了尝试不一样的课,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我选择了《我家漂亮的尺子》,作为我本学期的组内研讨课。
文中以身体中存在的尺来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的非标准化测量,绘本先给了一个情境: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怎么量呢?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提到的用手尺可以测量连衣裙的长度,而且还很准确,再让学生思考:豆豆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让学生体会:原来用我们的手、胳膊、脚等等也是很好的测量工具啊,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接着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测量课桌的长,这时他们会发现同一张课桌两人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课桌的长和讲台桌的宽能比较出长短,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让孩子了解在我们的人体中还蕴含着这么多数学价值呢!孩子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发现原来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呀!
在自然测量上设计了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通过与课本结合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考虑,我把重点放在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绘本图片体会绘本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读绘本。
通过学生体验学习这些身体上的尺子,使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体就是漂亮的尺子。学生互相用手拃测量同桌的胳膊,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绘本的最后介绍了更多的用身体的部位测量物体大小的例子,同时还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分别测量爸爸的身体的小活动,这个活动在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或者我没有设计出有新意的环节把这一部分涉及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这也是我的一个困惑。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简练,有时学生说过的对的话,教师又进行了重复,这是最忌讳的。如果设计更多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身体尺的灵巧和实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创新,让数学绘本走进学生心里,丰富孩子们的童年,让数学绘本落地开花。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到了大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在平时问小朋友今天是星期几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不能正确说出,通过思考我便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能够学会看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2、知道日历的意义,并能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3、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并让幼儿学会和同伴协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难点:
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大的日历一份,教师自制5月和9月的.日历各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日历,铅笔,幼儿会认识1~30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内容(日历)
2、认识日历的种类(年历、台历、挂历等)
二、带领幼儿听故事了解日历,并结合1~30的数字
三、出示一张大日历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说出上面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在这个环节仔细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的含义,讲解每个格子的含义,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不同颜色的含义)
四、认识星期
(告诉幼儿一个星期有7天,而这7天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五、教师出示5月和9月的2张挂图,带领幼儿认识日期
教师让幼儿先找年份,再找月份,最后找几号,并指导幼儿找出5月1日和9月10日
六、教师给幼儿发一张日历表,让幼儿按照老师指定的条件在日历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让幼儿说出你找到的是几月几日。
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八、总结,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仿真人民币”;小猴子的果树园场景布置;若干附有钱币的果子;文具店、图书店等商店布景;爱心捐款箱;各类标有价格的文具、图书等货物;灾区录像。
2、学具准备:“仿真人民币”。幼儿自制的小存钱包;小果筐。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导入语。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你们最近都喜欢什么样玩具或图书呢?这些东西都是谁买来送给你们的?用什么买的呢?(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教师:妈妈、爸爸那些送你们礼物的人他们的钱又是从那来的呢?(引导幼儿知道人民币与我们生活的之间的关系)
教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去商店买东西呢?
幼儿:想。
教师:要想去买东西就必须有人民币,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幼儿:像爸爸、妈妈一样去工作。(引导幼儿知道只有靠劳动和付出才能获得回报。)
教师:好吧,今天我刚好在路上遇到小猴子它说它的果园里想请一些园丁去帮忙摘果子,那让我们一起去帮他吧!你们愿意吗?
幼儿:愿意。
教师:去小猴子的果园要经过一座很窄很窄的独木桥,大家排好队,都跟着我一个跟着一个的走。(教师带领幼儿走线)
二、集体活动。
1、采果子,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啊,我们终于到了小猴子的果园了,你们看小猴子在等我们呢!
小猴子(教师扮):小朋友你们终于来啦,快来帮我摘果子吧。每一个果子里都有一个小秘密哦!
幼儿拿小果筐帮助小猴子摘果子,并从果子里取出不同面值的货币。2、认识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大家帮助小猴子采摘了那么多果子,工作了这么久辛苦啦现在要给小园丁们发工资了。
教师:那你们都认识他们的面值吗?(出示仿真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幼儿认读。)
3、幼儿操作认读。
请幼儿认读自己手中的人民币。
4、感知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出示100元人民币,提问幼儿可以兑换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
请幼儿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幼儿按群计数)(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兑换成2个50元,5个20元,10个10元。
3、游戏:小小银行家。
请幼儿清点自己的仿真人民币,并按面值分类记录数量,记录在记录表里。(记录表见附图)
4、观看灾区录像。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灾区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家,没有学校没有书读。他们多么想和我们一样,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学唱歌跳舞学知识啊!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关心他人,愿意将自己的爱心奉献)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怎么帮助这些受灾的'小伙伴呢?
幼儿:我要送她礼物……
幼儿讨论自己要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礼物。
5、献爱心活动。
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传递爱心的方式。
①、文具店、图书店、玩具店,教师选幼儿扮演营业员,请幼儿按购物规则进行购物。
②、爱心捐款箱,请幼儿将自己的善款捐进爱心箱内。在与幼儿一起统计“爱心捐款箱”里的捐款数目。
三、结束活动“送爱心”。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把我们的爱心礼物送到灾区的小朋友那里吧!
教师带领幼儿开上“幸福火车”前往灾区送爱心。
四、延伸活动:
带幼儿去超市购物,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点评建议: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它与我们密切相关。在幼儿的生活中,一个玩具、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额,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学习比较物体时,不受位置、形状等条件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感知量的不变性。
2.引导幼儿学习将纸二等分,在图形还原中领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2张,剪刀1把,糨糊少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张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并提问:“这两张纸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呢?”用幼儿说的方法验证。
2.教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将另一张纸二等分,贴成另一个图形,并提问:“现在这个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
教师将二等分的图形纸与黑板上的图形并列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两个图形一样大)“为什么还是一样大呢?”(因为纸没有再扩大和再缩小,只是剪开了,拼起来还是和原来的纸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验证结论。
3.教师继续将二等分后的两张小图形纸二等分,共分成4张,再拼成一个图形,并提问:“用这4张图形纸拼成的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为什么?”
教师将4张图形纸重叠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纸上,验证再一次等分后的纸与原来黑板上的纸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2.能运用标记表示单数或双数。
3.理解活动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学挂图(四)中的圆片55个,教学挂图(一)中的1-10的数字卡一套。格子图(可用毛线拉出或用及时贴纸条贴出。如附图一所示)。
2.幼儿用书第23页《区分单数、双数》的材料,笔;"找水果"的操作单和记录单(见附图四);数量分别为5-9的5种玩具,分类盒,1-10的数卡。
活动过程:
(一)尝试给每排圆片两两排队。
1.引导幼儿观察绒板上排列的'圆片。(见附图二)教师:绒板上有什么?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会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
2.教师示范数量为7的一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圆片宝宝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排的圆片宝宝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
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按顺序把最上面的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圆片配对。
3.请个别幼儿将其他各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这里的圆片也想散步,谁来帮他们两个两个手拉手?
(二)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观察圆片的排列结果。(见附图三)教师: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两两排列后有一个单独出现的?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都能两两配对?
师幼共同总结:有些圆片两两拉手后,有一个是单独出现的,这样的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两两拉手,都能配对的数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
教师:请你们看看,1-10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1-10中有几个单数几个双数?
2.感受1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1-10中,单数和双数是怎样排列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间隔排列)
(三)游戏"看谁举的对又快"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将数卡按1-10的顺序排好,老师说举"单数"或"双数"的卡片,你们就举一张相应的数卡,再说说这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完成"苹果涂色"。(2组)教师:给每格中单数的苹果图上红色,双数的苹果图上绿色。
2.完成"编门牌号码"。(2组)教师:请给上一排每间房子编单数门牌,下一排编双数门牌。
3.完成"找水果"。(1组)教师:说说每张椅子在队伍中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上放着水果。请把能表示有水果的椅子的位置用数字印章印在记录单上,做好后再说一说第几张椅子是有水果的。
4.完成"玩具回家"。(1组)教师:请小朋友先将玩具分类,再按每种玩具数目多少的顺序,放在分类盒的每个格子里,并插上相应的数卡。
(五)活动评价。
1.请个别幼儿介绍"苹果涂色"和"编门牌号码"的活动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按活动规则检查活动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4-0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04-04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04-28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4-01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25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18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06-25
《超市》大班数学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