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6 08:22: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必备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内容

  33、《火车的故事》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演变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旁”。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3、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2.量词“列、节、辆”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

  2.用“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火车的成长过程。

  3.对“创举、夕发朝至、世界屋脊”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车吗?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这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原来……的句式说话,比如当有学生说“问了爸爸,知道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我问了爸爸,原来火车……”)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把不会读的字从文中划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读书情况。重点指导第三节和第五节的朗读。(随机正音)

  3.学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里的词语宝宝坐着火车来了,让我们赶紧和他们认识一下,做个朋友吧。(此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词语坐着火车出现,没有课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一列火车或让学生扮演火车,把词语卡片贴在学生的胸前出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自己看着车厢里的词语读一读。

  ②请小老师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一读。

  ④齐读。

  (出示的词语:郊游 弄明白 查书 提速 不断 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此处延伸“一辆汽车”) 修建 世界屋脊 创举 做梦 一名学生 蒸汽机车 内燃机 磁悬浮)

  3.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4.再读生字:(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能认识他们吗?出示原来的“火车”,生字去掉拼音,让学生认一认。

  三、学习课文

  孩子们,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预设:

  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很快(借此理解:飞驰而过)……

  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由机车带动的……

  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

  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随机理解:世界屋脊)

  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读明白的,那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并组组词。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书写要求。

  3.反馈,指导: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范写。

  注:①“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②“晚”的撇是从口中出来的。右边部分要在左半格中占一些位子。提醒“晚”字不可多点。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书写作业 。

  5.优秀书写作业 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向,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

  (二)学生各自读课文,思考。

  (三)反馈交流:

  注:预设

  “鼓励”什么意思?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②孩子们,面对小明的不理解,如果你是爸爸,你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③是的,爸爸说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小明的——鼓励。(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④孩子们,再平时的生活中,谁在什么时候给过你鼓励,他是怎样鼓励你的?

  ⑤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机车”是什么?

  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学生读第三小节后回答,教师板书)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

  ③作者是怎样把火车的变化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这一节,看看哪些词把火车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了。

  (读后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最早)蒸汽机车——(后来)内燃机车——(再后来)电力火车、磁悬浮

  A. 读括号里的词。

  B. 说说有了这些词,你知道了什么?

  C. 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不同时期的火车,教师适当解说,学生简单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D. 现在你就是火车,你能用上“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吗?

  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②讨论说。

  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

  什么叫“夕发朝至”?

  ①给“夕”和“朝”组组词。(夕阳、朝阳)你现在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②知道了“夕发朝至”,那你一定也能说说“朝发夕至”的意思了。

  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自由读——指名读——齐声朗读。

  “世界屋脊”是什么?

  ①出示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

  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你觉得在这样高的地方修建铁路,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地势高,工作人员缺氧;地势高,运输困难等方面稍作补充。)

  这样艰难、这样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像这样的举动就叫做——创举。(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①这么了不起的工程,所以课文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指导朗读句子。

  ②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③现在,你想怎样夸夸那些做出创举的人呢?

  ④再读“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句话。

  是啊,我国的火车在不断的提速,不断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相信,等小朋友们长大了,会有更多的创举。

  (五)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课文,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自豪吧。

  三、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练习题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机车:(最早)蒸汽——(后来)内燃——(再后来)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真是了不起

  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学习重难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三、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层次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分清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是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了解什么是论证。学会使用论证的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

  3.理解并学习本文中“质疑”的问句手法和丰富的语言。

  教学建议

  批驳论证的方法

  驳论文就是证明“敌论”是错误的,批驳与揭露是驳论的方法。批驳的方法多样,本文主要运用的是批驳论证。

  批驳论证就是驳斥“敌论”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上所犯的错误。表现在文章、言论中是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或者是错误的逻辑关系,因而,从这样的论据中推导不出它所得出的结论。

  批驳论证,主要是批驳敌论的歪理,所要批驳的是一个议论的过程。因此,我们就要善于把它的议论过程透视,从而找出它的破绽之处;破绽找到了,批驳它逻辑上的荒谬也就好下手了。

  批驳论证,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批驳“推不出”的错误;一种是反驳“循环论证”的错误;一种是“偷换概念”的错误。

  批驳“推不出”的错误,这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违反推理原则,所运用的论据导不出要证明的论点,但是他又要硬推,就必然产生逻辑错误。例如《〈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中“考据家对这首诗中‘乌啼’‘江枫’‘愁眠’作的考证”。

  批驳“循环论证”的错误,就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以论点的正确来证明论据的正确,使论证出现了“倒置”现象。它不象正常的论证那样是以论据的正确可信来证明论点的确凿,而是反之。鲁迅先生对“循环论证”是深恶痛绝的。1925年初,他根据当时顽固派和许多改革者的思想“逻辑”,写了《论辩的魂灵》一文,列举了他们诡辩式的奇怪言论,并活画出了他众叛亲离在论证上所犯的错误。

  批驳论证过程中的“偷换概念”就是本来论证的是甲,但是在论证的过程中却偷偷换成了乙,当然也就证明不了甲了。

  比较阅读教学建议

  把《〈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与《短文两篇》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篇课文的写作意图或写作目的,了解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拓展阅读教学建议

  组织学生查阅搜集一些古诗(文言诗)和新诗(白话诗),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地阅读,从而予以质疑。本着“怀疑与学问”的精神,提出自己的“见的”,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枫桥夜泊》新解质疑》。“见的”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无非是一种尝试而已。

  重点与难点:

  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激越,色彩鲜明,增强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本文的论证特色。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教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徕(lái) B.揆(kuí)情度(duó)理 C.惭愧(kuì)

  D.乌啼(tí) E.玄(xuán)学 F.江枫(fēng)夜泊(bó)

  G.糟蹋(tà ) H.愁眠(mián)

  ②解释下列词语

  A.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

  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

  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

  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

  F.招徕:招揽。

  三、研读课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朗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

  ①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首句即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子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第二句不但写了当时典型的景物江枫和渔火,点明了地点,更重要的在于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地的羁旅之情,未写人而人在其中。满怀愁思,辗转难眠,不是诗人自己还是谁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写了钟声,又暗示了听见钟声者乃诗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阑人静,忽然一声幽远清晰的钟声传入正在辗转难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样的感觉不言自明。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细细体味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常见却又典型的景物、细节,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

  ②分析课文

  ③阅读全文,找出所有的问句,体会它们在批驳“敌论”(即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答案从略)

  四、归纳小结(学生议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修正)

  这篇驳论文的开篇新颖独特,采用“诱入”的技巧,即先不让对方马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弘扬,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吸引读者。全文用设问、反问等20多个问句进行“质疑”,通过推理、证明、分析等手法,对“敌论”逐一进行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五、作业(略)

语文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4.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并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1、掌握阅读短文中体现的知识点,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能掌握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复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复习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想必大家掌握了不少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读懂一篇文章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出示:掌握词句意思、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结构。)

  这几部分都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突破其中的一项——句子的理解。(出示题目)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森林的求救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创设闯关救小老虎的情境。)大家愿意帮帮虎妈妈吗?

  二、 第一关:温故知新说方法(10分)

  1. 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请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出示方法)

  3. 小结。

  三、 第二关:精彩句子大回放(20分)

  1、 出示课文句子,请分小组读。

  2、 请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理解的方法。

  3、 同位互说,选题抢答,其他补充。

  4、 小结

  四、 第三关:实战训练大比拼(20、30、50)

  1.出示阅读短文,让学生练习,小组讨论

  2.选题回答,请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3、过渡:看来,前面几关都难不到同学们,现在要提高难度,有信心吗?4、请大家从短文里找出一句你认为是最重要或最难懂的话并说出选句的理由?

  4、讨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 第五关:七嘴八舌谈收获

  这场比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六、 宣布结果、总结

  同学们这次表现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日后能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在下次的挑战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板书:

  抓关键词

  读懂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重点字词体会本单元心理描写的句子。

  2.了解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唤起对名家笔下的人物的敬仰,钦佩之情。

  重点难点:

  1.赏析名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魅力。

  2.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教学用具:名家作品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心理描写:

  1.学生自读例句,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作者是在怎样的故事发展情境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汇报交流。

  1)投影分别出示三段心理描写的句子,采用多种形式读通,读出感情。

  2)找出加点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拓展与交流:

  1.请学生读一读这段话,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展示交流。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内容给大家展示。

  三、阅读平台。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拜读了意大利作家的作品《卡罗纳》。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想一想:面对遭遇巨大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

  四、积少成多:

  1.学生自读名言警句,体会名言警句的意义。

  2.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体会与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反复诵读。

  4.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导入话题:

  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召开一次名著赏析会,共同欣赏名家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

  二、活动建议:

  1.从读过的名家作品中选出一两篇,从中选取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或心理活动的片段读给同学听,再说说这些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2.此外,还可以给大家讲讲某个人物的其他故事,及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3.其他同学可以边听边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文章的题目、作者、精彩语句等,听后还可以补充质疑。

  三、口语交际:

  1.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2.小组推荐发言。

  3.师生间根据评价依据评出最佳讲解员。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让我们喜欢或佩服的人,请选一个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写一篇作文。

  板书:我喜欢(敬佩)的一个人

  二、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从题目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这篇作文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2.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写清楚喜欢或敬佩的原因,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或行为进行表现。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他的喜欢或敬佩之情。)

  三、理清思路,深入探讨:

  1.片段品读,领悟写法。

  (1)出示课文片段,领悟语言的精妙: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几位学生读片段,全班交流。

  2.小组讨论、交流习作的注意事项。

  (1)事例是否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事情叙述的经过是否通顺、清楚。

  (3)叙述过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3.指名发言、交流,师生评议。

  4.小结:

  四、自由表达,完成初稿:

  请大家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所写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

  五、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改。

  2.小组内互读习作,先请同伴提意见,再自己修改。

  六、总结拓展:

  我们围绕一个人的品质、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令自己喜欢或敬佩的人。同时,我们知道只有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人物才会立体、丰满、感人。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学习、运用练习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二战时期小英雄任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

  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

  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9、通过预习,请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

  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

  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

  (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

  5、(1)小男孩巧妙地用学夜莺唱歌的方式引诱迷惑敌人,由此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男孩?

  (2)请画出课文第一部分里你认为能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语句。

  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6、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

  与小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

  1、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小男孩和敌人。(板书:小男孩、敌人)

  2、反馈,学生板书词语。

  二、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思考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有什么目的?

  (板书:诱敌深入)

  2、过渡:德国军官是那么好骗的吗?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个敌对方的孩子吗?

  他是怎么盘问夜莺的?(课件展示德国军官盘问夜莺的话)

  3、面对德国军官的层层盘问,小夜莺是怎么诱敌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学习体会。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为什么?(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

  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等句子。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6、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

  8、学生分组学习。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3、师总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

  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推荐故事:卓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批注,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功能。

  3、自主阅读,学会批读,会读书。

  4、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奴隶安德洛斯的善良与勇敢,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旁注,体会人救狮子,狮子救人的两个动人场面,能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这两个场面的动人描写。

  教学准备:

  1、有关的挂图或幻灯片或光碟等。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收集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情况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你们都收集到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的哪些情况?

  抽生说,从哪儿知道的?

  2、师生共同交流查阅的有关奴隶、古罗马的资料。

  3、出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光碟或挂图,学生看画面,师解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手无寸铁的奴隶面对一只凶猛的狮子,眼前一场血淋淋的惨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发生了,狮子竟然温顺地舔着奴隶,全场欢声雷动。《奴隶和狮子》反映的就是古罗马发生的事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1)学生互助互学(强调“奴隶”的声母);

  (2)交流检查识字效果(重点指导“隶”、“德”的笔顺笔画)。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读吗?自己大声地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4、多种方法调动读书,引导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再看看课文,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说一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份,用括号括出来,读一读。

  2、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交流你们的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入重点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给狮子包扎伤口的画或幻灯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从安德洛斯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板:善良、勇敢……)把你的体会写在批注栏。

  (4)我们还学过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文章吗?翻翻前面学过的课文《雪儿》,想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人与动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应该互相关爱和谐相处,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这位关爱狮子的奴隶吗?自己练一练。(抽读、范读、齐读)

  (6)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动情,我们仿佛看到了安德洛斯倚在狮子身边,幸福生活的情景。安德洛斯的行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故事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呢?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狮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画或幻灯片。

  (2)能把你们的感动用朗读告诉我吗?自己练一练。

  (3)谁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抽读,评价。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狮子从咆哮到温顺,安德洛斯从绝望到激动的动人场面。找一找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4)师范读,生齐读。

  (5)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狮子,多么可敬的狮子,它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行动救下了安德洛斯。人与狮子之间(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图报,情深意重。

  让我们深情地一起读。“观众席上爆发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一个故事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今天,我们学习了《奴隶和狮子》,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和同桌说一说。抽生说。

  2、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3、课后阅读老师提供的《奴隶英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检阅》教案11-27

语文园地教案03-07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24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