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1 10:27: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悟面对贫困,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

  2、 品味课文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了解西墙的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的字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阅读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文题前加上动词即可。“ 西墙”

  2、除了加固西墙外,还有哪一堵墙需要加固?

  3、为什么要加固东、西墙?自由散读

  加固西墙(保护、修葺等均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让学生充分阅读。

  二、研读课文

  1、“我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种草和爬山虎的方法为什么能够奏效?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东墙:帮助邻家造房子来挡住风雨;西墙:石灰-草帘子-种草-种爬山虎。

  介绍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贫苦的生活留给人的回忆是苦涩的,从文中你能读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2、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理解“西墙”的深刻内涵。圈画字句,讨论分析。

  例如:作品中对草、爬山虎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把肆虐的风雨写得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等。

  “西墙” 是“我” 贫困生活的记忆,更是一家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见证。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体会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妙处,进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

  四、布置作业

  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学以致用,通过模仿写作来巩固理解,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五、思路点拨

  1、以朗读促思考。

  朗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的语段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整体把握作品基调、人物的思想感情) 哪些字句、语段特别耐读,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品味字词句的深刻内涵)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圈画字词,品读感悟。

  分别圈画文中描写风雨、西墙的词语 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重点圈画、比较种上草、爬山虎后西墙变化的词语 从这些变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作品的主题

  说明:两种思路均为教学的侧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六、练习

  1、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录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

  3、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能讲出一两个你生活中有科学的事例吗?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⑴ 在小组内展示。

  ⑵ 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⑵ 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⑶ 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⑷ 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⑴ 自己练习读诗句。

  ⑵ 指名读。

  ⑶ 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⑷ 男女生比赛读。

  ⑸ 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⑹ 抄写诗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学习: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很温馨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爷爷和小树之间。板书课题。

  3.学习“爷”。

  二、初读课文

  1.想来读读这个温馨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争取把故事读通顺,读流利。

  2.请再次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一圈。

  3.指名分节读课文

  这篇课文一共有三个小节。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小节。我们一起来标一标序号。

  请三个小朋友来读课文。随机纠音。

  三、学习课文,随机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棵小树吧!

  (1)指名读。提示停顿。再指名读——齐读

  (2)你觉得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树?

  2.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转眼就到了冬天,(课件显示冬天图)板书冬天。学习“到”。

  北方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课件演示寒风呼呼的声音。

  (2)在这么冷的`冬天,小树会怎么样呢?

  (3)爷爷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小节。

  学习“给”“暖”。 你还会说暖和的什么?

  暖和的衣裳指什么?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学习冷字。

  (5)多么有爱心的爷爷啊!给小树带来了温暖。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不开”

  观察一下不,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两边要对称。开两本也好对称,最后一笔是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的生字词。指名认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3.齐读第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很热,你有怎样的感觉?

  4.这时,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又是怎么做的?

  (1)(板书:绿色的小伞)学习“伞”。

  (2)指导读:撑开。

  (3)绿色的小伞是什么?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学习“热”

  5.指导朗读。

  多有爱心的小树啊!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2.你打算这么做呢?

  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四.书写指导

  1.出示“四五”

  2.观察一下四,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提示第四笔是竖弯,学习这个笔画

  3.生写

  4.评议

  5.再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情感,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难点分析:

  l 通过阅读文本,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细细地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到“我”与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之情。

  l 通过联想和写作,感受冬至中“温暖的梦”、“希望的梦”的含义。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冬至的资料,搜集关于冬至的谚语、传说、故事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由题目质疑,交流关于节气的资料。

  (一)板书课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预设:谁做的梦?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

  (二)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对应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冬至的梦的特点。

  1、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相机指导“窖”、“蚯”、“蚓”、“藤”四个生字的写法。

  3、解释重点词语。如:呓语、冬米糖等。

  3、回顾依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说说这是谁做的怎样的梦。

  预设:这是“我”和爷爷做的向往春天的梦,这是一场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浏览全文全文,概括段意,了解文章大意。

  第一自然段:冬至节气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冬至前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我们对春天的期冀。

  第四自然段:“我”心底对春天的呼唤和对冬至的梦的美好向往。

  第五自然段:“我”再见梅花图和“我”对爷爷的怀念。

  教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冬至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中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介绍。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关于冬至这个节气你知道些什么。

  2. 对照课文介绍,交流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相关信息,着重指出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课件出示《九九歌》。

  3. 教师指导用舒缓平静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歌谣出发开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预习、乐于自学、勇于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习收获的习惯。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通过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与课外对照,使学生对“冬至”的认识更准确。

  《九九歌》是对冬至理解的拓展,也为学习第三自然段等待九九八十一天做好铺垫。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的情境的朗读方式。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冬至的梦》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出中心话题。

  师:播放课件:冬至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下面,打开书170页,大声读课文2、3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或简单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理解学生读书加批注情况。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这个“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

  预设一:(果园里的……蚯蚓……涌动)

  师:刚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有自己的感受了吗?让我们一起交流。

  教师:先读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多么优美的语言,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呀,它还是一幅冰雪凝冻的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打开想象的大门。

  教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在这幅画的背后还深藏着苏醒的声音和呓语,慈祥而深沉的大地母亲能感受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你们能感受到吗?用心去倾听这些小生命的心声。发挥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

  A果园里的苹果树(慢慢伸着懒腰,希望早日开花,结果。 )

  B白雪覆盖下的葡萄枝( )。

  C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悄悄地说:( )。

  D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 )。

  E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齐读,再一次走进这希望的冬至的希望的梦。

  教师: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事物,徐鲁爷爷还用了一个省略号,还有谁可能也在做梦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二:(不信……不及了。)

  教师:冰雪的凝冻阻挡不了万物生命血液的涌动,冬至的脚步踏醒了万物冬眠的梦。徐鲁爷爷还用细腻的笔触我们描绘了一幅渐变的动画。找找看?想不想欣赏这美妙的动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教师:我们和冬至一起做梦,真让我欣喜,让人震撼呀!把你的欣喜震撼读进去!再读配音乐推荐个人读。

  教师:这就是冬至的梦,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下面让我们把这两部分合起来读,再次感受那冬至的梦温暖与希望。配音乐,播放课件。

  教师:徐鲁爷爷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让我们也一起来替这自然的小精灵们写一写它们的梦境。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来写。

  范例:我是( ),……

  教师:你们写的真好,你们的心和万物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学生动笔写作。

  预设三:(记得小时候……棉衣了。)

  教师: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师生接读,我读你听,我不读你接,看谁接得好?

  教师:我们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能打开吗?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能摘下来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这么多的美梦能快快实现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我们的心里可真(着急)呀!期盼着()期盼着()。

  教师:不是我一个人在着急呀,还有谁?读读爷爷说的话。爷爷也是那样的'期盼(春天的来临呀!)

  教师:冬至的梦是冰雪凝冻的画,是动态的渐变的画,它还是一首梦幻般的诗。请同学们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走进那让人陶醉的冬至的梦境。配乐齐读第四段。配乐齐读第四段。

  预设四: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冬至的梦是个怎样的梦。课件出示课件

  预设:冬至的梦是甜蜜的梦、充满生命力的梦……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读第五自然段,小组讨论: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我能读懂冬至的梦的温暖,从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怀念。

  (二)反复吟诵梅花图中的对联,感受“我”和爷爷的情感。课件出示对联

  (三)文章哪些写作方法是你最为欣赏的?说说你的感受。

  第一人称的亲切,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语言,梦幻般的联想。

  四:教师小结: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是充满希望的,寻梦的过程更是多姿多彩的,谢谢孩子们能和老师一起寻梦,同时祝福你们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

  从课题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尤其是读书方法,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沟通两个课时的教学。

  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逐步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和背诵指导,使理解与诵读交替进行,互相促进,成为有机的整体。

  深化学生的认知,沟通学生和文本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梅花图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增加学生对冬至这个节气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通过观察了解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会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感受拼读音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能准确地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有四位老朋友和我们做游戏来了。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他们很淘气,已经躲在你们的位子里了,你们快快把它们找出来。

  (学习之初,给学生创设了动手的机会。游戏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欲望。)

  2.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老朋友是谁?a e i u 读卡片。

  二、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

  今天,四个单韵母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一)学习ai

  1.课件演示:先出示a,同学齐读。之后i向a*拢。

  (1)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叫复韵母。课件再次演示i向a*拢的过程。

  (2)教师范读:先读a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3)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

  2.同学观察a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老师板书。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ai。(例:a和i是好朋友,它俩挨在了一起。)

  4.现在我们给新朋友复韵母ai戴上帽子,看你还认识它吗?

  板书:1i 2i 3i 4i

  5.结合小组练习四声拼读,并试着用拼出的字音组词。(例:哀叫、挨打、白皑皑、癌症、矮小、妨碍、爱好)

  (出现四声之后,就引导学生用四个声调组词,渗透了字和音的'关系,同时这种实用性的体验也唤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学习ei

  1.出示实物杯子。这是什么?

  2.自己慢读两遍杯子的杯字。出示杯的拼音b5i,请同学试着拼一拼,并找出b5i的韵母。

  (此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课件演示:b5i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ei。用我们刚才学习ai的方法,试着读出复韵母ei的读音。自由读指名带读检查读

  4.板书ei。和同桌同学研究怎样记住它。

  5.观察e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仔细观察声调的位置。板书:5i 6i 7i 8i

  6.自由结合,帮ei找找它的声母朋友,并试着用拼出的音节组词。(例:飞机、北京、梅花、没有、雷雨、陪伴)

  (三)学习ui

  1.出示汉字水。谁认识这个字?给大家读一读。

  2.课件演示:shu!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ui。

  3.同学自学:

  (1)ui怎么读?怎么记?

  (2)ui在四线格里的什么位置?

  (3)ui的四声标在谁的头上?自己试着读一读。

  (ai ei ui三个复韵母的读音方法,它们的占格位置都相同。在学习了两个韵母之后安排自学,此时学生已具备了这个能力。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次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4.汇报自学情况。

  三、课中休息。

  四、学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

  1.出示音节:bai bei hei shui lai zai zui 同桌同学一起拼读。

  2.课件演示:先出示复韵母ai,然后声母b向复韵母ai滑动。

  3.巩固练习:

  (1)做开火车游戏,接四声。bai fei hui zai mei tui gai wei ai kuai gei sui

  (2)同桌同学做游戏,将声母与复韵母的卡片组成音节,自己加声调,俩人一起念出来。

  (3)做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请同学戴上小猴子的头饰,到桃树上摘桃子。桃子背面是音节,哪只小猴子读对了,桃子就送给它。

  (4)拼读儿歌。(选其中一首读一读)

  猫(m1o )逮(d3i )老鼠

  黑(h5i)猫(m1o)逮(d3i)个灰(hu9)老鼠,

  灰(hu9)猫(m1o)逮(d3i)个黑(h5i)老鼠。

  黑(h5i)猫(m1o)吃了灰(hu9)老(l3o)鼠,

  灰(hu9)猫(m1o)吃了黑(h5i)老(l3o)鼠。

  黑(h5i)猫(m1o)灰(hu9)猫(m1o)又(y^u)去逮(d3i)老(l3o)鼠。

  xi3o h3i 4i m1 ma,du1n l2i ch2 yì b5i,

  小海爱妈妈,端来茶一杯,

  m1 ma 4i xi3o h3i ,1i zhe xi3o h3i shu@,

  妈妈爱小海,挨着小海睡,

  sh(i ti2n q0ng g8n ti2n ,m1 ma x9n l! zu@.

  水甜情更甜,妈妈心里醉。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3、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感受环境。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我们知道,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一面,当大海发怒时,会怎样呢?让我们看段录像。

  (请生用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2、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这番情景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划一划。(出示句一)

  二、朗读理解,体会“勇敢”。

  1、句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A、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句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A、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B、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C、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问:他对船长说了什么?)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3、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句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A、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C、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D、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E、师板书:母亲千万不要去(生读)

  4、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句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A、齐读。

  B、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D、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改写对话,深化主题。

  1、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2、学生改写。

  3、师生、生生尝试演一演。(配乐,课件出示对话,留白。)

  师:“汉斯,你不要去。”生:“妈妈,。”

  师:“孩子,你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至今生死未卜,不能去,让别人去吧!”生:“妈妈,?”

  师:“可是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

  生:“妈妈,。”

  师:“我亲爱的孩子,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生:“亲爱的妈妈,。”

  4、全班评价。

  5、师:汉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勇敢的少年——

  出示齐读: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

  师:他的眼前是无边的黑暗,他的脚下处处是惊涛骇浪。这一去,他可能———?(可能再也见不着妈妈了,他妈妈会无依无靠;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失去宝贵的生命。)

  6、小结:虽然如此,可是他还是去了,这真是一位——勇敢的少年。(读题)

  四、拓展延伸

  1、师配乐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真是太漫长了。”

  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

  2、汉斯的勇敢获得了回报吗?(汉斯不仅平平安安地归来,而且还竟然救回了他的哥哥保罗。)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听了大家的读,老师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汉斯的激动、喜悦、兴奋。)

  五、总结升华,激励情感。

  1、汉斯的勇敢不是逞一时之勇,他有强烈的责任心,也肯定有与大海搏击的经验,才使得他们的救援获得成功。请你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出示语句训练:

  如果我是救援队长,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汉斯的妈妈,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站在海边翘首以盼的渔民,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保罗,我想对汉斯说:

  2、面对如此戏剧性的结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师:艾伦柯汉曾经说过:只要愿意付出关爱,你身旁的世界便会明亮起来。生活中往往也就是这样,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帮助别人恰恰帮助了自己,快乐了自己。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每个人在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设计特色】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把他们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带进穷人的生活中。在这种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体验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雨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沉静在对课件创设的情景的种种猜测中。

  教师谈话:是啊,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夜晚,几家穷人之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读懂词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初读收获,提出初读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

  三、细读感悟

  过渡语:咱们再读课文,仔细揣摩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走进穷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谈心,感受他们的感受。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朗读体会,把自己想对穷人说的话以点评的形式写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交流,鼓励学生自选语段,自选形式,置身于故事中,与课文中的几位穷人面对面对话,矛盾桑娜的矛盾,担心渔夫的担心,伤心西蒙的伤心……

  交流中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21

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