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9 12:09: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常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

  难点: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绘画,即按照课文内容绘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分角色朗渎课文,仔细体味,揣摩语气。

  2.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

  3.以最贵是和平为题进行小型演讲。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硕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为我国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著书和讲学的风气越来越盛;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疏通和整体把握上,初步领悟墨子语言风格。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前390),姓墨名翟(出),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3.正音正字。(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翟(dí)盘(bān) 侮(wǔ) 郢(yǐng) 见(xiàn) 舆(yú)

  褐(hè)犀(xī)兕(sì) 鼋(yuán) 鼍(tuó) 鲋(fù)

  姬(pián) 诎(qū)圉(yù) 滑(gǔ)

  4.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5.学习第一部分,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1)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2)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5)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为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6)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6.需要设计的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可以小组讨论,研究)

  答案:

  (1)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4)答案: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在问题的讨论中能积极踊跃,希望同学们发扬。

  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五)布置作业

  重点掌握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及难懂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墨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

  (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二)二“绝”——装裱技艺

  (三)三“绝”——人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虾、如、闹、费、拖、套、拼、虽、弓、腰、使、劲、究、至”等14个生字,会写“弓、虾、重、跑、虽、往、如”7个生字和认识新偏旁“虫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虾、跑、如”。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天鹅、大虾和梭鱼合作拉车,大车却未动分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2、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我喜欢小猴,它的本领是上树、爬山。

  我喜欢梅花鹿,它跑得很快。

  我喜欢……

  3、师: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

  4、师:同学们对动物真是了解!(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今天也有三位可爱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天鹅!你好!大虾!你好!梭鱼!

  5、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的故事吧!

  6、板书课题,9、天鹅、大虾和梭鱼

  齐读课题

  7、学习“虾”字:“虾”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虫下虾,吓字的口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师:现在就打开课本P39,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好呢?赶紧自己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师:读了课文,看看谁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⑴⑴带拼音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小组读

  ⑵去拼音的生字词

  师:拼音宝宝走开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男生、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4、再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词放回课文中,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小节,生评价,师指导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4个)

  ⑴出示课件,检查标号

  ⑵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让我们一起分小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6、齐读全文

  师:生字词和小节都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

  7、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一起要拉一辆车

  生: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那辆车一步也动不了。

  过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第二、三节)

  三、学习故事

  1、指名读第二、三节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谁去拉车?他们怎么拉车?

  生汇报,师板书

  3、理解“拼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4、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带上动作或表情来读一读

  5、小结:大家都在努力地拉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大车却未动分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练写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教案。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1、听录音,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出示新词:

  you qi guai jin men hen tou tou qi yan 游到 奇 怪 今天 闷得 很 透 透 气 燕子 o wei chao shi chi bang zhan 哦 为什么 潮 湿 翅 膀 沾了 zhu cai di 小水珠 才能 很低很低 lai a 出来啊 kong 空中 啊 di a 那么低啊 空 kong 有空

  3、学习生字:奇、怪、今、闷、很,重点指导:奇、怪、闷

  三、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找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齐读。

  2、反馈。

  四、精读第一节:

  (一)出示小白兔的话:

  有一天,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奇怪地问;“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①读句子。

  ②比较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

  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板画:鱼游水面)

  看图: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

  (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

  ③有表情地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同桌,对镜子读。

  集体读叙述部分的话,一人读小兔的问话。

  (二)出示写小鱼的话: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1、自由读,说说小鱼说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2、多种形式读。

  (三)连起来读第1节

  1、教师问:谁来读小白兔的问话?谁来读小鱼的回答?戴头饰,叙述部分一齐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一人读叙述,一人读小鱼,一人当小兔,一人评述,看哪一组效果最好。

  3、抽一组,戴上头饰读,评。

  五、复习巩固:

  1、教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又长了哪些本领?

  (1)口头练习: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巩固生字:奇、怪、今、闷、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下雨前,小鱼在水里(),游到()来了。

  3、课后查询还有哪些现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七、板书:

  要下雨了

  鱼游水面

语文教案 篇6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二、正课

  (一)朗读

  1、 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 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 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改变主意的决心。教师备注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朗读理解

  2.小组合作

  3.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语文教案常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检阅》教案11-27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树教案12-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常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

  难点: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绘画,即按照课文内容绘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分角色朗渎课文,仔细体味,揣摩语气。

  2.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

  3.以最贵是和平为题进行小型演讲。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硕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为我国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著书和讲学的风气越来越盛;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疏通和整体把握上,初步领悟墨子语言风格。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前390),姓墨名翟(出),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3.正音正字。(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翟(dí)盘(bān) 侮(wǔ) 郢(yǐng) 见(xiàn) 舆(yú)

  褐(hè)犀(xī)兕(sì) 鼋(yuán) 鼍(tuó) 鲋(fù)

  姬(pián) 诎(qū)圉(yù) 滑(gǔ)

  4.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5.学习第一部分,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1)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2)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5)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为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6)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6.需要设计的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可以小组讨论,研究)

  答案:

  (1)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4)答案: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在问题的讨论中能积极踊跃,希望同学们发扬。

  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五)布置作业

  重点掌握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及难懂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墨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

  (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二)二“绝”——装裱技艺

  (三)三“绝”——人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虾、如、闹、费、拖、套、拼、虽、弓、腰、使、劲、究、至”等14个生字,会写“弓、虾、重、跑、虽、往、如”7个生字和认识新偏旁“虫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虾、跑、如”。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天鹅、大虾和梭鱼合作拉车,大车却未动分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2、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我喜欢小猴,它的本领是上树、爬山。

  我喜欢梅花鹿,它跑得很快。

  我喜欢……

  3、师: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

  4、师:同学们对动物真是了解!(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今天也有三位可爱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天鹅!你好!大虾!你好!梭鱼!

  5、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的故事吧!

  6、板书课题,9、天鹅、大虾和梭鱼

  齐读课题

  7、学习“虾”字:“虾”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虫下虾,吓字的口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师:现在就打开课本P39,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好呢?赶紧自己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师:读了课文,看看谁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⑴⑴带拼音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小组读

  ⑵去拼音的生字词

  师:拼音宝宝走开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男生、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4、再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词放回课文中,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小节,生评价,师指导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4个)

  ⑴出示课件,检查标号

  ⑵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让我们一起分小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6、齐读全文

  师:生字词和小节都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

  7、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一起要拉一辆车

  生: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那辆车一步也动不了。

  过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第二、三节)

  三、学习故事

  1、指名读第二、三节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谁去拉车?他们怎么拉车?

  生汇报,师板书

  3、理解“拼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4、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带上动作或表情来读一读

  5、小结:大家都在努力地拉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大车却未动分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练写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教案。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1、听录音,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出示新词:

  you qi guai jin men hen tou tou qi yan 游到 奇 怪 今天 闷得 很 透 透 气 燕子 o wei chao shi chi bang zhan 哦 为什么 潮 湿 翅 膀 沾了 zhu cai di 小水珠 才能 很低很低 lai a 出来啊 kong 空中 啊 di a 那么低啊 空 kong 有空

  3、学习生字:奇、怪、今、闷、很,重点指导:奇、怪、闷

  三、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找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齐读。

  2、反馈。

  四、精读第一节:

  (一)出示小白兔的话:

  有一天,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奇怪地问;“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①读句子。

  ②比较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

  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板画:鱼游水面)

  看图: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

  (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

  ③有表情地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同桌,对镜子读。

  集体读叙述部分的话,一人读小兔的问话。

  (二)出示写小鱼的话: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1、自由读,说说小鱼说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2、多种形式读。

  (三)连起来读第1节

  1、教师问:谁来读小白兔的问话?谁来读小鱼的回答?戴头饰,叙述部分一齐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一人读叙述,一人读小鱼,一人当小兔,一人评述,看哪一组效果最好。

  3、抽一组,戴上头饰读,评。

  五、复习巩固:

  1、教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又长了哪些本领?

  (1)口头练习: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巩固生字:奇、怪、今、闷、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下雨前,小鱼在水里(),游到()来了。

  3、课后查询还有哪些现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七、板书:

  要下雨了

  鱼游水面

语文教案 篇6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二、正课

  (一)朗读

  1、 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 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 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改变主意的决心。教师备注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朗读理解

  2.小组合作

  3.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