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08:15: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 配乐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⒊质疑问难。

  ⒋老师提问:⑴你来到了双龙洞 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⒈学习方法同上1 ~3步。

  ⒉老师提问: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

  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⒋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习第五段。

  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⒉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⒌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⒉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文字训练。

  片段练习: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内洞 出洞

  映山红 突兀、森郁 窄 漆黑

  油桐花 宽 、大 挤压 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

  (变换调子) (靠洞右边) (孔隙流出) (缓缓、源头)

  附学生的片段练习。

  “ 我”乘车穿过金华城,大约行了五公里来到了罗甸。只见一座红色的山映入眼帘。还有几分亮绿点缀着。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车迎着山路盘曲而上,仔细看那些红色的小东西,原来是一朵朵红色的油桐花。这些花开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团团的红园球,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些红色的绒球呢!“叽叽叽……”我朝树枝上一看,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伴着溪流的溪声,它唱起了歌儿,真有节奏。

  学生:黄秦

  溪流之女滚滚地流动着,洁白、清透。她唱着婉转的歌:有时咕咚咕咚、有时叮当叮当。她很温柔,如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轻柔地扶摸着水里的石头,在她的呵护下石头静静地进入了梦想,当它们醒来时以换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时时变换着身姿,摇动着它的长裙。“它无时无刻不带给我们以米的感受”只听见耳边所有的事物都在赞叹。突然,一束太阳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声更加动听了。

  学生:喻涵

  我坐船来到内洞,见内洞漆黑得没有一丝光亮。工人拿着油灯在前面引路。这时我才感觉内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再往里走,洞里安静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来,发出“嘀,嘀”的声音,人走在里面觉得很阴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吓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听见有水流声,原来是溪流的来源。这时我发现内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过是一个微生物罢了。接着,我排着队出了洞。

  学生:闫墨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围绕中心,根据游览顺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3。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作者通过记叙有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三、学习给课文列提纲。

  ⒈基本方法:⑴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⑵要选择好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确定分几段写。

  ⑶给每一段写个简短的段意或列个小标题。

  ⒉格式:⑴题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学生学着给本课列题纲。

  ⒋评讲学生列出的题纲。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每段的要点,明确孔孟二者的差异。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4.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5.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体特点。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教学设想]

  由孔孟之说引出话题的历史原因,领悟作者的思想方法。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从文中找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本课属于自读篇目,课文结构清楚,层次清晰,阐述的观点也并不深奥,再加上高三学生此时对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触和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也比较熟识,因此本文比较适合于自学。自学并不等于放羊,应该引导学生自学,在45分钟内尽可能收到吸收文化和培养能力的最大益处。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比较适合于作为边阅读边思考的激发点使用,应该充分运用,这样学习本课的效果似乎更加切实些。

  在教材处理上,这一课时把教学内容切分成三大板块,先是整合课文内容,其次是晶词味句重点突破,然后适当扩展,温故知新。课后提供一篇逆向思考类文章,为的是能让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训练。

  一、导入语

  上一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庄子,其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至圣,我们就会想到亚圣,这两个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的光辉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子与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于思的学生,这两人真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的《孔孟》。

  二、整体初读,归纳提要,整合课文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把每一节当中的重点语句划出来,然后对本文内容作一个提要。这个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训练学生的速渎能力,速读要讲求质量,所以第二个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快速阅读当中迅速抓住每一节中的关键信息。之所以分解到每一节,是因为段节的层次性不很复杂,而它又是一篇课文骨架,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会相对小一些。

  (明确:本文的内容提要: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认为性恶来自于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孔子对“礼”非常重视,而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孔盂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局势起了变化,孔子处在春秋时期,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战事尚未波及全民,战事的方式如同竞技,还不足以造成社会全面动荡。因此孔子认为东周那样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战争已有相当规模,战事已经相当残酷,社会全面动乱。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他的种种主张都是突破“礼”的约束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可以通过量化来考查学生的阅读品质:如孔孟的三个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局势起了变化。

  三、品词析句,探究质疑。

  1.依据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今人冯友兰,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在冯友兰看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二人是否相同?为什么?

  明确:主要阐述孔孟二人的相同,而第二段的开头又有“但是”的转折,然后进而论述了二人的不同。

  2.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提示:所谓“紧张”,与上文的“轻松愉快”相对,可用“沉重痛苦”来对解,但是还要结合下文来具体回答,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

  3.“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从这个话里怎么见出“性恶来自先天”?

  提示: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认为人的修养是用理智不断克服性恶的过程,也就是认为恶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4.课文第四节,举了有关于孟子的一系列例子,如“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是为了说明什么?

  提示:加深对论点与论据之间关系的理解。作者列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孟子对“礼”不大重视,在他看来,周礼早巳不复存在,自己也不必拘守礼法。;

  5.“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

  6.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联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7.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提示:由性善论这个前提推论到对人的道德要求,不过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复天性而已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为“失其本心”,所以带有强迫性。

  8.何谓“低水准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

  9.“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它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10.学习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来研究古代文化现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异。(2)要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实质象,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之为依据。

  四、拓展延伸

  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并结合本文说说孟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研究历史文化现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洚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再减少,我的百姓没有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举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从本文的第一句话可以想见当时战事频仍,孟子给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发展生产,注意民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由于战争,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对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民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孟子关于王道的主张就是针对当时的局势提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灾难深重,社会矛盾的尖锐,也可以体会孟子慈悲为怀的胸怀,为民请命的激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园地》教案02-26

(精选)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