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3篇[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看图了解部首,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如:门,古时的门多是两扇,关上左边一扇,关上右边一扇,就是两个扇合上,表示把门关上。今天门大多只有一扇了,门字也就改变了,但意思没变。
再如:马,在古代用来表示这是一匹马,又长常的脸、长长的鬃毛。马跑得很快,但写马字却很费劲,有时还忘了笔画。现根据字的演变,不用画马头和马尾了,写马字就快多了。
2、引导学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子扩展成词,意思也就进行了延展。
补充有关门的例子。
初步学会——入门
有声望的人家——名门
停业——关门
边境——国门
三、读一读,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2、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讲解成语故事。
3、补充成语、诗句、歇后语。
四、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谈感受。
2、展开想象,用笔画下来,把感受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3、扮太阳演一演,快速吸收语言。
五、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略读文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而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六、听老师读短文《乞丐》,谈谈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学生会更用心听,
2、听后谈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有许多种: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历来的争论大致上都是在“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之间的选择或权重的分配上。从来没有人想过,“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A+B用这种回答方式是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吗?
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个概念:本体与构成。
语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一个语文本体论的问题,它要回答的是,语文的本源与实质。而A+B这种回答方式,则是一个语文构成论的回答方式,它所回答的,是语文有哪些成分和要素。
语文本体论,属于语文教育哲学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观;语文构成论,属于语文课程论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课程观。如果说语文的本体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是“语文是什么”,那么,语文构成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则是“语文课教什么”。这两个问题处在不同层次上,它们的答案,也处在不同的.领域。
从研究方法上来讲,语文本体论是一种认知思维,它需要的是思辩。它首先要确定人的实践系统,然后弄清楚语文在人的实践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实践系统的关系,最后才能对语文的本源与实质作出判断。过去,我们试图用释名的办法来获得答案,要么是求之于训诂,要么是求之于“语文”名称发明人的约定;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求之于语文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这都不是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训诂法也好,考证当事人的约定也好,从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总结归纳也好,都是证实的办法。这种办法把语文教学当作一种“客观实在”而不是当作一种“实践设计”来看待,陷入了一种以实体证明来探寻本源和实质的路子。语文教育首先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本源和实质,是人的一种价值选择。忘记这一点,永远也无法获得关于语文本体的说明。
语文构成论的研究方法则与之相反,它是一种筹划性思维,它需要的是归纳、总结。它首先要确定的是语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要涉及到哪些“材料”,从这些活动和“材料”中,就总结出语文教育的成分和要素。
总之,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A+B这种回答方式误将一个构成论的回答当作本体论的回答。这是语文本体论与构成论的双重迷失。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误导了语文教育。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语文构成是由对语文本体的认识决定的,语文是什么的答案决定语文由什么构成,前者是后者的标准,是后者的分析工具。这种看法从逻辑上来讲是正确的。但是,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上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先后关系。从思维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讲,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常常是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的,在很多情况下,常常是成熟的筹划思维催生了认知思维的发展,认知思维建立在筹划思维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基础上。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是认知思维指导了筹划思维,人们根据自己对事实的理论认识,来筹划自己的实践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案。
应该说,目前关于语文的学术积累和理论准备,都不足以为我们提供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换句话说,关于语文的研究,还没有发展到由认知思维向筹划思维转化的“理性时代”。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片面强调从“语文是什么”到“语文教什么”(由本体论到构成论)的逻辑过程,可能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有的同志主张与其花那么多工夫讨论“语文是什么”这么一个抽象命题,不如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这种主张,也许是对的,至少是有意义的。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读全诗,体会诗的风格。
重点难点:
1.朗诵全诗,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体味语言特点。。
3.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歌
2.品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学法指导:
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字词注音,解释成语:
田圃( ) 喧嚷( ) 洗礼( )
温声细雨:
润如油膏:
2.积累——古诗中的春雨:
(1) ,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2) ,客舍清清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出西》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郭张十八元外》
(4)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 ,吹风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熟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内容:
4.思考:雨“说”的.说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5.副标题为什么取为“为生活在中同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6.、朗读指导:
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对春雨的企盼之情;
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达“雨”的关爱;
第五节应读得欢快,传达喜悦之情;
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出全诗之品;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1.仿照画曲线的句式和修辞,仍以“她”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教案[精选]11-26
(经典)语文教案11-30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优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