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知道会学会玩,才能学得好,玩得好。教育学生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使学生知道只有会学会玩,才能学习好,玩得好,利于
促进学习。
道德情感目标:
1、喜欢文中的小白兔聪聪,愿意学习他“会学会玩”的
经验。
2、能从小白兔聪聪身上初步体验到“会学会玩”的乐趣。
道德行为目标:
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准备:
1、幻灯片(课文插图,练习第二题)。
2、课件《高士其》
3、小黑板(课后儿歌)。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你平时爱玩些什么?玩得愉快吗?
2、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时还想着玩吗?
3、设问:我们班会玩的同学是否都是学习不好?我们学习好的同学是否都不会玩?
板出课题:8、会学会玩
二、看图学文,激情明理
过渡谈话: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从小白兔聪聪的故事谈起吧!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1,听到上课铃声,小聪聪如何做的'?
(3)出示幻灯片2,课堂上他表现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谁能学一学聪聪专心听讲的样子?
(5)出示幻灯片3,放学回家后,聪聪又在干什么呢?
(6)这是什么时间?(插图)是谁安排聪聪学习的?
过渡:像聪聪这样该学习的时候,抓紧时间专心学习,不想其他的事情,这就是会学习的表现。
(7)出示幻灯片4,聪聪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8)兔老师会说些什么?其他小兔呢?
(9)假如你拿到优秀的学习成绩单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10)从小聪聪会学的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学习时,高兴地学
过渡:会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心情就愉快,这时要玩就能玩得安心。可是有的同学认为:“会学就不会玩,会玩就不会学。”真是这样吗?下面看聪聪是怎么做的?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5——7自然段。
(2)放幻灯片5、6、7,设问:你问聪 聪是怎样玩耍的?他在课外活动小组中表现怎样?回家后他玩得怎么样?
小结:小聪聪是一个会学会玩的好学生,他做到了学时高兴地学,玩时痛快地玩。
板书:玩时痛快地玩
3、谈感受: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谈一谈。
三、讲故事,树典型,深化认识
1、放课件《高士其》。
2、学生边看边思考:
(1)高士其上课为什么不理那个同学?
(2)高士其下课后说:“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是什么意思?
(3)课后高士其为什么又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
(4)高士其的学习成绩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3、小结:我们班上也有很多会学会玩的同学。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会学会玩?这们做有什么好处?
(板书:有利于促进学习)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就学得高兴,玩得痛快,玩得好,有利于促进学习。
四、联系实际导行
下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想和做第二题)(出示幻灯片)
五、教师总结,提出要求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白了学得好,玩得好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做到该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学习之余,痛痛快快地玩。
2、学生拍手学儿歌。(小黑板出示练习三的儿歌)
板书设计:
学习时 高兴时学
8、会学会玩 有利于促进学习
玩 时 痛痛地玩
资料提供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教案[经典]01-09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1-11
语文教案[精选]11-26
(经典)语文教案11-30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