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时间:2022-10-19 14:12:00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通用6篇)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大鼓小鼓》《爸爸的眼镜》,能有兴趣地自编节奏及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2、激发幼儿爱爸爸,妈妈,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大、小鼓各一,录音磁带,眼镜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鼓小鼓》: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敲起大鼓小鼓表示欢迎!

  1、全体幼儿唱。

  要求大鼓声清脆响亮,能和小鼓的区别。(即要求歌声中的轻响控制)节奏先给x x xx x

  2、改编节奏型。他们还可敲出更多更好听的节奏,谁来帮忙?

  1) 幼儿编节奏,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 请个别幼儿讲讲编的节奏,大家同意的集体学打。完整地唱加节奏。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习歌表演《爸爸的眼镜》:

  1、刚才我好象看见我的爸爸也来了——爸爸你在哪里呀?(幼儿全神气地出列站好)

  让我找个最神气的爸爸,(找到一个给戴上眼镜)这个最象,宝宝和你做个游戏。

  第一遍完整表演。 能有表情地表演歌曲的前奏、间奏、民奏部分。

  2、爸爸没眼镜了会发生什么事?

  请几名幼儿表演间奏部分,学习他们风趣的表演,能创造性地表演。

  3、 集体表演,换戴眼镜的爸爸,给个别幼儿以鼓励。

  三、新授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 随意请二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老师做宝宝,示范演唱。

  1) 宝宝唱的歌听上去感受如何?好听在什么地方?(柔柔地,慢慢地,很抒情地……)

  2) 我唱时,对爸爸妈妈怎么样?(三个人很要好,很亲热,并借以了解家务)

  2、另换两旬幼儿换爸爸妈妈,老师范唱,鼓励幼儿一起唱,谁的歌最好听,谁就能做我的爸爸妈妈。怎样用歌曲唱爸爸妈妈的,学唱(爸爸妈妈)。(2组)

  3、幼儿三人三人给伴,把椅子围成一个个家,边游戏边唱歌。(2"3遍)

  难点:(1)最高音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字的唱法放松。

  (2)转换音,要柔柔地才好听。

  4、知道歌名《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四、复习律动:去公园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秋天到了,爸爸妈妈还要带大家去公园玩呢!准备好,出发了!

  ——复习律动:去公园

  最后边舞边出教室,跟客人老师再见!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图片各一张、“大”、“小”字卡各一张、大小不同的声音、口香糖瓶子人手一个、大筐子两个(里面装有黄豆)、碗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大瓶子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

  活动过程:

  一、听听生活中几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1、出示大鼓小鼓图片,师范唱,感知大鼓小鼓声音大小的不同。

  2、感知几种生活中声音大小的不同。

  二、探索让瓶子发出大声小声,为大鼓小鼓伴奏

  1、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大声小声。

  2、尝试往瓶子里装豆子,体验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装豆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

  三、通过尝一尝区别糖果软硬的不同,探索软糖硬糖装在瓶中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1、猜一猜两个装有软糖硬糖的瓶子,哪个像大鼓,哪个像小鼓。

  2、幼儿嚼一嚼两种糖,感知两种糖在嘴中的声音。

  3、师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 (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活动反思:

  是一节奥尔夫音乐活动。活动目标主要让幼儿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游戏;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节奏,发展音乐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有大鼓和小鼓;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很喜欢敲大鼓、小鼓,打节奏。活动的重难点是激发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致并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节奏。

  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知道dong dong 和 tong tong,但在唱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区分强弱,什么时候唱的高,什么时候唱的低,觉着好玩有趣,象声词唱的都一样高。因而在唱之前,要让幼儿多聆听感知。上课过程中,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虽然有些困难,但最终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的运用强弱对比,实物演奏的方法来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击乐器“感应强弱”时,小朋友很积极的敲,但节奏、强弱把握有待提高,部分幼儿节奏感不强,拿到乐器会敲个不停。对此,在发乐器之前,可先让幼儿拍手,拍身体不同部位先进行练习,熟悉节奏;对于小朋友能力的预设不够准确,关注不够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歌曲教学中,遇到问题未能灵活解决,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4

  一、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二、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四、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五、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

  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六、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大鼓和小鼓两种乐器,能听辩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2、在大小游戏中能听音乐作出相应动作,感受ta ta,titi ta两种节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各一面,活动道具一个,《大鼓小鼓》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伴随钢琴《大鼓小鼓》师生做相应的动作入场。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钢琴声音的大和小。

  二、游戏――极大极小,极高极低

  在钢琴声中加入大小鼓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大鼓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立即反应的动作,感受大小、高低。

  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手上举,听到小鼓的声音蹲下来。

  听到大鼓的声音张大嘴巴,听到小鼓的声音闭上眼睛等。

  三、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1、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辩声音的区别。(音量、音质、节奏)

  2、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引导幼儿从肢体中获得大小游戏的方式,并在钢琴和鼓声中游戏:

  如:听到大鼓拍手,听到小鼓拍腿;听到大鼓跺脚,听到小鼓拍手等。

  3、出示活动道具,引出大象、小狗和大鼓、小鼓进行配对,并引出歌曲《大鼓小鼓》

  4、听音游戏听CD玩游戏。

  第一遍:听到大鼓、大象时走路,听到小鼓、小狗时跑步;

  第二遍:听到大鼓、大象时手上举拍手,听到小鼓、小狗时蹲下食指相碰;

  第三遍:听到大鼓、大象时做打大鼓的动作,听到小鼓、小狗时停住闭眼。

  四、结束部分

  出示活动道具,以教熊和猴子学习大小鼓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的不同音色。

  3、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纪律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随音乐拍手,做小燕子等动作)。

  2、师生问好!

  二、声音的联想

  1、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同两边,相互难见面(耳朵)

  2、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把你们听到的声音来模仿给老师听一听:

  教师提示学生模仿

  雷声“隆隆”

  风声“呜……”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

  生活中自己创造的声音

  撕纸声……“嘶”……

  相同瓶装不等量水的声音?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进入课题

  1、出示挂图(1)大家看,图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呢!真热闹呀!它们手中都拿着什么乐器?(学生说出各自动物手中拿的(打击)乐器,教师给予订正)

  2、大家想听一听这些乐器的声音吗?想不想看到真实的乐器?

  (1)教师出示部分乐器:大鼓、小鼓、锣、镲、三角铁等

  (2)请学生上前动手敲响乐器,亲自体验乐器声音。

  (3)教师演示两种打击乐:用小鼓拍打一段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学生能认识部分打击乐器并感受其声。?

  四、深入课题

  1、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不同的鼓声敲打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1)教师敲打大鼓两声,学生模仿“咚、咚“(强调是两声,并重音)

  (2)教师敲打小鼓三声,学生模仿“嗵、嗵、嗵”(强调三声)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3、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嗵?嗵?嗵。

  4、教师范唱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咚”跺二下脚

  “嗵嗵嗵”拍三下手

  (3)练唱歌曲

  A、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咚”

  B、分组上述进行。

  (4)请几位学生上前表演,并发放奖品

  (5)分别请两组学生上前敲大鼓、小鼓、全班齐唱。学唱《大鼓和小鼓》并能感受出两者之间不同音色。

  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五、扩展课题

  1、出示挂图②

  (师):这里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表演,它们想与前面小动物们比赛呢!它们手中都拿着些什么乐器呀?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别说出各种乐器名称)

  2、请学生上前体验乐器声音

  3、老师分别演示几样乐器音乐或放录音?认识几样吹奏乐器和弹(拉)乐器

  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整体性?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看来,我们的耳朵不仅听到了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动物声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还有美妙的乐器声。以后,请大家学会“观察”、“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世界。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小鼓》】相关文章:

《大鼓与小鼓》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4-04

大鼓小鼓音乐活动课教案04-10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学唱《大鼓与小鼓》03-03

一年级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05-04

中班小鼓手音乐教案03-11

中班音乐小鼓手教案06-08

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06-17

中班教案响亮的大鼓07-07

《小鼓手》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