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9 08:30: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

  能力目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诵读欣赏探究情感品味语言我爱质疑语言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借勇敢无畏的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者,矛盾借倔强挺立的白杨树象征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借石榴来抒怀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作者描绘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生:喜欢石榴、描绘石榴、赞美石榴

  生:描绘了它的是枝、叶、花、果

  三、诵读欣赏

  1、你喜欢石榴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

  2、它有什么特征?

  生读

  生答:枝奇崛不枯瘠叶清新不柔媚花单瓣陆离双瓣华贵果透明光嫩

  点评: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石榴浓浓的喜爱之情,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四、探究情感

  找出作者对石榴情感的句子

  生:作者喜欢石榴,赞美石榴

  生:石榴数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生: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生:那可不就是夏天的心脏吗?

  生: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生: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生: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

  提示:作者描写的石榴美观可爱,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形,还有什么?

  生:还有它的精神美。

  生:它不怕骄阳,敢于同炎炎烈日抗争。

  生:它的勇敢,无畏。

  点评: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本文写于1942年10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作者正是借石榴的外形美和精神美来颂扬我们民族敢于斗争的美好情操。

  五、品味语言

  这篇散文形神兼备,语言凝练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极富表现力。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说说理由。

  讨论归纳

  “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写出了花的灵秀、精巧

  “它会笑你呢”“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偶修辞使句式整齐,石榴个性鲜明

  “琢”字写出了花的精致

  “劈”字写出了四瓣花瓣分裂的整齐匀称

  六、我爱质疑

  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1、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2、红玛瑙琢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3、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

  4、文章开头写一般树木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这是石榴花后期的形状。

  2、这是花的成长过程,先是希腊式的安普剌,后是中国殷周时的金。

  3、夏天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季节,热情奔放,一切都生机勃勃,作者爱夏天,他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如果没有石榴,夏天将暗淡无光,所以他更爱石榴。

  4、开头将少数树木和一般树木进行对比,是为了引出石榴。

  七、语言运用

  1、仿照第二段“…而不…,…而不…”写话

  2、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如粉笔、橡皮、鸽子等)

  3、教师示范大方而不张扬清香而不浓郁钉子:压力愈大钻劲愈大

  4、学生展示

  八、总结

  自然万物,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他们虽不言语,却给了我们许多人生启示。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去探索那些无声胜有声的哲理。

  教学反思

  《石榴》是一篇状物抒怀的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堂上大多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文章的难点是:作者通过对石榴毫不避易炎阳的直射的描写抒发他爱石榴的勇敢、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此文写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高潮的时候,作者笔下的石榴体现了当时抗日军民的精神状态,所以这方面是老师介绍的。质疑部分是经常设计的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怀疑精神。语言是本文一大亮点,通过品味语言和语言运用两个环节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掌握了借物抒怀的写法。自我展示环节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读课文中的带读字:加、偏、旁、认、结、构、读、写、词、语、扩、句、吹、扶。

  2、学会6个生字:江、法、树、倒、苗、字。认识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知道生字的结构:江、法是左右结构,树、倒是左中右结构,苗、字是上下结构。

  3、会根据生字组词。根据生字造句。

  4、会举例加偏旁可以构成生字(如;红、好)以便加深加偏旁构成汉字的方法的印象。

  5、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安排:

  2个课时。

  三、课前准备:

  挂图一副,写有生字与词语、句子、偏旁、笔画的卡片。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新偏旁和生字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笔画:横、撇折、竖、横撇、竖弯钩、提、横折。

  (2)复习第一课生字。

  (3)告诉学生:前一课我们学了《合起来,认一认》。知道了两个单独的汉字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加偏旁,认一认》。这一课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偏旁加上一个汉字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

  2、看卡片认字。

  引导学生看卡片,卡片上写有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熟字:工、去、对、到、田、子。

  3、字词教学。

  (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教学字与带读字。

  (2)由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同时指出学生读错的字词。

  (3)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意。

  ①江: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工字,合起来读江,长江的江,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江。

  ②法: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去字,合起来读法。)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法。

  ③树: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木字旁,中间是又字,右边是寸字,合起来读树。)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树。

  ④倒: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单人旁,中间是至字,右边是立刀旁合起来读倒。)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倒。

  ⑤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字,合起来读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苗。

  ⑥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子字,合起来读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字。

  (4)总结生字的结构,归纳出字形结构相同的字。

  (5)再让学生读一遍偏旁、生字、词语、以加深印象。

  4、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树、倒。因为这两个字笔画较多。

  注: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新偏旁和新笔画的教学,可以出示拼音。让学生运用拼音自己学会,以增强自信和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朗读生字、词语、句子,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进行练习以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让学生朗读课文一遍。

  (2)指名认读偏旁、生字和词语。

  (3)让学生指出生字的结构,并且指出那些字的结构是相同的。

  2、组词教学。重点是江、树、苗。

  利用生字进行组词,并完成课后练习3。

  (1)江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2)树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3)苗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3、朗读句子,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1)指名读句子大风吹倒了小树。我把小树扶了起来。

  (2)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利用其他生字进行造句,以便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4、回顾全文,揭示课题。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加偏旁,认一认。这篇课文是教我们一个汉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构成一个新的汉字。这是我们汉字构成中的一条规律。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认识许多汉字。

  5、练习指导。

  让学生在练习中举出其它加偏僻构成新汉字的例子(例如:红,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以自读为主,因为文章语言浅显。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步骤

  一、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桐城人)。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

  二、全篇理路解说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

  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未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作手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为参照物,点明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地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识:最后写到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的壮阔。

  第三段,主要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是文章描写的一个重点。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返回途中所见的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以雪与人膝齐结束。

  三、讲授文章第一自然段。

  1、字词:

  古今异义:阳阳谷皆入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句意: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虚词:

  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词语活用:西、东向西,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判断句。)

  文段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WEI)水向西流;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泰山北面的水都流入济水,在南北面山谷的分界处,是古长城。最高处是日观峰,在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登泰山记姚鼐

  讲授文章第一自然段。

  字词:

  古今异义:阳阳谷皆入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句意: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虚词:

  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词语活用:西、东向西,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判断句。)

语文教案 篇4

  二年级下册12课《风筝》姓名:汪姗姗班级:特教1303

  :聋校二年级语文12课《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蝙蝠风筝

  扎风筝糊风筝放风筝

  于光用竹子做什么?

  于光用竹子扎风筝。

  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蜈蚣风筝是肖强扎的。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2:过程方法:通过本科的学习理解词义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3:情感态度:通过朗读课文并组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能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组句组词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六:教学方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八:教学过程

  1:引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句,“我喜欢、、、、、、”谁可以用“我喜欢”组一个句子。

  2:引导学生与本课产生联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风筝》一课,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组来造句。

  同学们真棒!春天来了,小伙伴们都去干什么了?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板书今天要掌握的生字词。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答:放风筝。

  师: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播放课件)拿出准备好的风筝,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扎”、“糊”的意思。

  师:同学们都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了,那我们来看看于光在做什么?(重点在于区别“什么”“做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小女孩在做什么?”“小女孩在拍皮球。”

  “小男孩在做什么。”“小男孩在扎风筝。”

  “这是什么?”“这是皮球。”

  “这是什么?”“这是风筝。

  (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教师提问学生能答出来。在换几个问题提出直到学生理解,在进行下个环节)

  师:播放课件,“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重点练习学生的组词、读句的能力)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还学习了一个句式,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同学们,春天来了,要多到外面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多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老师这里有几个风筝,我们下课了,一起去放风筝吧!

  九:作业布置

  蜈蚣老鹰扎糊(生字词每个抄写10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赶海》教案03-19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优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