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含义,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喜欢去哪里玩?(师生自然交流)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游乐场去玩。看,那边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我们一起去。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游乐场)
生: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师:你们知道吗?这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出示课件――木偶戏图)
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谁能说一说?
生:有22人在看戏,走了几个同学去丢沙包,又来了几个同学来看戏。
师:他说得不错。谁能说得更明白?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师: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1: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生2: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3: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小朋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还剩多少人在看戏?”谁会解答?
生:22-6=16(人)。(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同时在课件上出示小精灵所提出的问题)
师:小精灵也提出了一个和大家一样的问题。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答吗?写在练习纸上。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4:我的算式是:22-6+13=29(人)。
师:噢!你是这样做的。谁还是这样做的?(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是这样做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5:行!我是这样想的:从22人里面去掉走了的6人,再加上又来的13人,就是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他这样想行吗?(生:行!)讲得非常清楚,给予表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再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给大家说一说。
生6:我的算式是:16+13=29(人),我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从22人里面去掉走了的6人,再加上又来的13人,就求出了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谁有问题想问问她?
生7:算式中16是哪儿来的?
生8:16是22-6得出的。
生:题中没有直接告诉你有16人,你直接写16+13行吗?
师:大家说的意见你能接受吗?那你自己把算式改一改,好吗?
大家看一看,她改对了吗?(生:对!)
师:有进步!大家知道吗?能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不足,是最大的进步!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解答方法。
师:好,请写在黑板上。(生板书:22+(13-6)=29(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小朋友听一听好吗?
生10:我先从13里面去掉丢沙包的6人,再用22人加上剩下的7人,就求出了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指小括号)这是什么?
生11:小括号。
师:噢!你还知道小括号的知识,太了不起了!能给大家说一说,这儿为什么要用小括号呀?
生12:因为我先算的13-6,所以在它们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
师:你讲得真清楚!你是怎么知道小括号这个知识的?
生13:我是通过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通过看课外书来增长自己的知识,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14:老师,我也知道!我妈妈在家里给我讲过:算式中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师:你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师:谁听明白了,在算式中加上小括号有什么用?
生15: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想的?说给同桌听听。
师: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想出了几种解答方法?各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观察激趣,自由分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1)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汇报激励)
请第2组的同学汇报: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玩,后来又来了7个人。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人玩跷跷板?”怎样列式呢?(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4×3=12(人)12+7=19(人)②4×3+7=19((人)
师:你们组真棒!其他组呢?(让学生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再次合作,探究质疑。
电脑出示:
a、认真观察其他小组的游乐图,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b、检查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是不是正确?
c、想一想,对这些解决方法,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好的建议,同桌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3)交流质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所有的图意还有其它的解决方法吗?自由发挥。
四、巩固练习。
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编应用题,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自我评价自己的表现吗?
3.你认为谁最棒?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内容是: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即乘加乘减)解决问题。(例3及相应的练习)
单元情境图是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景,包括了单元内的各个例题的主题图。其中小朋友看“木偶戏”即是例[1],玩丢沙包的场景是配合走掉的几个小朋友的:“我们去丢沙包吧!”;例[2]是小女生说的:“我要去买面包”衍生出来的;“跷跷板乐园”是教材中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征,在本单元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例[1]是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可以用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例[2]通过小朋友“买面包”,发现可以用连减或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来解决;而例[3]的“跷跷板乐园”则可以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问题。包括课后的练习题,无一不是配合了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情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例[3],教材中是4人一组进行计算:图中一共有3组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在旁边的小朋友还有7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同样的问题,学生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一共有4组,(玩跷跷板的有3组,又跑来的有1组),每组有4人,在旁边看的还有3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这样理解:在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有6个2,(6组,每组2人)旁边还有7个小朋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等等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说清图意,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并提出问题,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对于每一个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无论在例题,还是在练习题中都得到了体现。如例[2]的问题:还剩多少个?教材提供了三种解决的方法。
①54-8=46(个)46-22=24(个)
②8+22=30(个)54-30=24(个)
③54-(8+22)=24(个)
④还可以这样解决:54-22=32(个)32-8=24(个)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不表示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方法,学生只要对其中的一种方法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即达到教学目标。
四、解读教材
1、学生的起点
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第一册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单独安排了几课时的“用数学”(金色的秋天与美丽的森林),接下来的几册内容中,教材也都专门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二册P19、第三册P59。同时,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把计算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本单元的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太困难。因此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述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并解决问题。
关于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次接触是在第一册P72的连加、连减,(小鸡图)P76的加减混合,(天鹅图)这些是10以内的计算,侧重让学生在情境图中理解算理,即只有加减法时从左往右计算;在第二册时又安排了两步计算式题,(西瓜图)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主要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步计算式题。因此,在本单元中,两步计算并不困难。
2、教材的处理
教材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情境,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教材在体现大众化的同时,仍突出了地域性,如“解决问题”的例[1]木偶戏,这是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活情境,对于我们这里的小朋友来说,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或根本就不知“木偶戏”为何物。如此便与我们设计情境图的理念不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地域的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处理教材有两个注意点:
(1)理解教材编排意图
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前提是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无论怎样处理教材内容,更改后的教材必须体现教材的原来设计意图。处理教材是处理教材的素材而非教材的意图。
如例[1],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小朋友看木偶戏这个情境图,它所体现的设计意图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使学生在理解这些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两步计算式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如果我们认为看木偶戏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更换更好、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素材,但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例[1]的设计意图。
(2)处理教材必须更好
既然要对教材进行处理,肯定是原有教材存在某些不妥之处。如有些情境图对学生而言并不熟悉,或创设的情境不能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因此处理后的素材必须比原有素材更胜一筹,在体现原有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更好的带动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再以例[1]来说,具有北京特色的“木偶戏”由于是台州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们可以设计符合本地学生认知的生活情境。如阅览室里看书的人数、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停车场上车子的辆数等。
老师们在处理教材前应仔细分析,处理后的素材是否比原有素材更好。如果更好,我们可以对素材进行处理;如果还是原素材比较好或两者差不多,则应采用原素材。避免让“处理教材”成为画蛇添足之笔。
3、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需要学生列式解决问题。这里的列式包括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其中分步计算是学生在本单元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方法,而综合计算在这里还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把握。(不过从教材的安排来看,如果不要求学生写出综合算式,那么例[2]中的小括号是很难引导出来!)
4、小括号的应用
本单元中的小括号,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了解到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即可,不必要求全体学生掌握。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5、递等式的思考
递等式在本套教材中,一直到第四册才出现,而且也是一鸣惊人:P59有一个乘除综合算式6×4÷3,是用递等式计算的,而在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在之后也没有安排递等式的计算与练习。因此本人抛出这点思考,与大家一同探讨在这一册中如何看待递等式,是否可以在“解决问题”时就渗透递等式的解题方法?
五、课时划分与具体内容: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P2情境图、例[1]及练习一的第1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
(例[2]及练习一的第2-4题)
第三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及练习二的第1-3题)
第四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P9做一做及练习二的第4题)
从量上看,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并不多,只有4课时,然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继续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意识,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P2情境图、例[1]及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主地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尝试、讨论、交流,学会用加减两步或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解答。
教材分析:
第2~3页是一幅游乐园的主题图。图中主要提供了四个情境: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的学生,以及准备去玩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玩沙包(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正要去买的)。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而服务。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且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如学生说有一些小朋友又来看戏,教师可以引导:有多少小朋友又来看戏啊?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问题的意识。
由于这幅主题图素材比较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有些是可以一步解答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马上解答;有些是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如“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则可以直接进入新课教学,再如“跷跷板乐园”的“一共有多少人?”则可以暂时留下,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准备。
例[1]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量的建模与算式的建模上。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明白情境图的意思,理解图中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本例题教材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22+13=35(人)35-6=29(人)先算出来了13人后有35人,再减去走了的6人,还剩下29人;
②22-6=16(人)16+13=29(人)先算出走了6人后还有16人,再加上又来的13人,还有29人。还可以有第三种方法:
③根据又来的13人和走了的6人,求出总人数是增加了13-6=7(人),再加上原有的22人,22+7=29(人),还有29人。第三种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则要求学生说清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种方法,也不作要求。
教学片断:
一、情境创设
学校里最近举行了热闹而有意义的“读书节”活动,这是在阅览室里的一个镜头。
出示情境:
原来有22人在看书,有6人离开(我们回教室去)
我们13人也来看书。
从这个情境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有22人在看书,先是有6人回教室了,再是有13人也来看书。
生:------
二、探究新知
1、揭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现在看书的有多少人?
2、独立尝试:你能自己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1:22-6=16(人)16+13=29(人
生2:22-6+13=29(人)
生3:22+13=35(人)35-6=29(人)
生4:22+13-6=29(人)
生5:13-6=7(人),22+7=29(人)
3、同桌交流:算式列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4、集体反馈:你是怎样解决的?把方法介绍给全班小朋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
5、巩固内化:把新学会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例[2]及练习一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收集、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会用连减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初步会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材分析:
例[2]教学基本与例[1]教学相类似,进一步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解决问题,学习活动中仍要关注学生量的建模与算式的建模。
如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小括号,并让学生认识小括号?可以运用在计算中产生矛盾而引出小括号的方法。
小括号的教学片断:
1、根据情境图,学生列出算式:8+22=30(个)
54-30=24(个)
2、挑战:前一课中的两步式子都能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3、学生作品:54-8+22=?
加减混合,从左往右计算,答案是68个,不符合呀。
思考: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
必须先算8+22!可以在8+22下面划一条线表示先算8+22,也可以在8+22外面画个框,表示先算8+22,......
4、引入:其实在数学的计算中,只要画上小括号,就表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在肯定大家思考方法的同时,统一到用小括号表示先算的部分。
5、对比练习:
①24-10+3=24-(10+3)=
②36-20-16=36-(20-16)=
③4×2+5=4×(2+5)=
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练习一的第4题是一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统计表,在这组比赛中中国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了让学生体验民族自豪感,编者把它设计为一个练习题。它是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中间穿插“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几”的数学问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对于表中的数学问题,相信学生并不难解决,但估计这张表本身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1)主场得分与客场得分为何意?大部分学生是不明白的;(2)中国、阿联酋等球队解释一下,学生能理解,但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这几个国名太难读了。要是这些国名影响了问题的解决,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及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例[3]的情境图在“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情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中已经谈的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再重复。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教材中展示的是用乘加来解决问题,如4×3+7=19(人),其实还可以用乘减来解决问题:4×5-1=19(人)。同时教学中仍然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列出的算式必须说清解题思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P9做一做及练习二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
P9的做一做,教材原来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学习例[3]后安排的一个练习题,但是通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发现,做一做所包含的“问题”并不比例[3]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多角度地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小鸟(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10-6+3、10+3-6);蜜蜂(左下角有3只,右下角有4只,中间有4只,一共有几只蜜蜂?4+4+3、2×4+3、3×4-1);鸡冠花(左边有5朵,中间有2朵,右边有4朵,一共有几朵?4+5+2);在飞的小鸟有几只?(3+4);动物一共有多少只?(13+11);......
正因为此图有如此丰富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熟练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独立安排为一课时。
练习二的第4题与P7的第4题相似,都是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只是这里的中间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来突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
2×7=3×8=8×5=7×4=
5×7=4×8=8×3=5×6=
2、课件出示例3: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支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本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仔细观察图,并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汇报:如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3、解决问题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汇报:
(1)如第一个问题中知道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要买3个,要求一共多少钱?3个文具盒就是求3个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其余的问题解答写在作业本中。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练习十九第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要求:认真审题,将+、×看清楚。
2、看图列算式
练习十九第1题。
3、解决问题:买东西
练习十九第3、4、5题。
四、拓展性学习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剩下多少钱?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5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运算中的运算的法则。
2、迁移能力: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运算法则迁移到三位数中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媒体出示“主体图”
1、 引导学生观察主体图,激发起学习兴趣。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他们正乘着旅游专车,去国家森林公园玩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好不好?
2、 出示课题--游国家森林公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连加
1、 收集信息
(1)让学生从画面上获取信息,并出示下列板书。
一年级去了125人,二年级去了167人,三年级去了163人。
红色列车限载192人,蓝色列车限载288人。
(2)理解:什么叫“限载”?
(3)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组织交流,提炼以下问题。
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问题4:怎样乘车?
2、 解决问题。
(1)计算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师:要求三个年级一共买几张车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算式?
A、板书:125+167+163
B、回忆连加的运算顺序。
C、学生独立计算。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D、完整板书:
125+167+163
=292+163
=455(张)
答:三个年级一共需要卖455张车票。
(2)计算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板书)
192+288=480(个)
答: 。
(3)计算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多几人的算式怎样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座位数 同学数
480 > 455
480 - 455=25(个)
答: 。
(4)问题4:怎样乘车?
师:根据大队辅导员的意见: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火车上,请小朋友设计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车。
A、小组合作,设计乘车方案。
B、交流“设计方案”,并在媒体出示:一年级和三年级先上蓝色列车,二年级后上,上红色列车。
C、各小组尝试计算,并发现方案可行。
D、看书,研究伙伴方案。(先小组,后交流)
师:经过大家讨论验证:发现小胖的方案不行,小丁丁的方案和跟大家想得一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P49-50
四、总结。
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11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渗透环保
师:昨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了一趟,戏演完了,同学们回家了。(课件演示散场后的情境:一地的饮料瓶。)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评析】:
承上启下,让故事有发展,并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师:这群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这么多易拉罐,他们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2、生理解图意
3、独立解决
4、汇报交流,巩固旧知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第9页的做一做
师:环境美了,花开了,小鸟飞来了,蜜蜂也来采蜜了。(引导观察主题画)
(1)汇报主题画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画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比一比哪组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解决的方法最多。
(3)小组汇报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
要求每一种方法都能用综合算式解决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启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1)生获取信息进行合理估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析】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信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评析或反思】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如下:
463
=243从左到右
=8(辆)
(说明横线和箭头是告诉大家先算46的积得24,然后再除以3。强调乘除混合运算也象加减混合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并板书顺序。)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2、通过挑战,红、黄两队个个都成为小当家了。导游姐姐说: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项目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渴了吧?那导游姐姐现在就带你们去分水喝,好吗?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8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和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为庆祝自己的节日,举行歌舞联欢会。你们看,多热闹呀!
出示主题图
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同位同学互相讨论,看谁提出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
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什么知识。
反馈练习。
P55做一做P56、2、3题。
数学游戏:
板书:一共有多少人?35+7+5=47(人)
唱歌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35+7=42(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几人?35—7=28(人)
观众比跳舞的少几人?7—5=2(人)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7=5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0
一、复习内容:
P92~95总复习中的5、6、9、12、13、14题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事,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解决问题。
(二)复习
1、学生做总复习第5题。
先让学生从题中寻找有关信息,理解题意。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多名学会上口述租车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是见解和做法。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6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1)(2)小题,再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其他问题。
3、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9题。
教师先帮学生弄懂题意,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交流。
集体交流时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2题
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发现每串需要9颗珠子后,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5、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交流。
6、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4题。
练习时,教师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本题的插图,发现本题中隐含的信息,如老师买了7盒月饼,盒8块。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集交流。
(三)全课总结
我们要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综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
1、有28人要乘车去飞机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5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2、一壶茶可以倒8杯,38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3、小华说:我买了4本笔记本共花了12元,小东说:我买的笔记本每本5元,谁买的笔记本便宜,每本便宜多少钱?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1
【教学内容】:课本P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6×4 5×3 2×7 5×4
3×4 2×8 4×2 7×4
5×7 5×8 2×8 2×1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个玩具盒( )元,买( )个,这里有( )个( )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8+8+8=24 8×3=24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
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
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
教学内容: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准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七、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相关文章:
《6、7的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10-1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通用5篇)10-25
解决问题培训心得01-08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20
数学解决问题心得体会03-30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7篇)06-21
解决问题的经历作文(通用26篇)11-03
用智慧解决问题作文500字10-02
经典哲理小故事:不要忙着解决问题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