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7 08:13: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多音字。

  2、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能根据语句的提示填词,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完成“写字板”,养成正确的书写汉字习惯。

  5、阅读短文《蚂蚁壮歌》,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6、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动物故事。

  重点难点:

  1、完成“语海拾贝”积累词语。

  2、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卡片、写字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乐园,相信大家在这一节课一定会有好的表现,比一比,看谁写得快,掌握牢。

  二、完成“语海拾贝”。

  1、有趣的汉字。

  (1)课件出示“爱(带戴)”让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说或互教。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指导用“爱戴”造句。

  (2)学生自由选字组词。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用另一个字口头组词。

  2、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成语。

  (2)自由读。

  (3)齐读。

  (4)背诵。

  (5)测试。

  3、读读填填。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试填。

  (3)老师予以归纳指导。

  苹果开白花,所以第一个应填“白色”,“草地”为绿色,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碧绿”或“绿油油”,野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不能单填某一种颜色,蝴蝶有黄的、花的、黑的,成双成对飞行,小姑娘穿着的衣服一定很新,很漂亮。

  (4)填后再读一读。

  4、写字板。

  (1)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争取把每个字写端正、美观.。

  (2)老师范写“愿”字。

  (3)在书上描红,再试着写两遍。

  (4)与范字对照着差距,再写一遍。

  (5)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其余五个字。

  三、完成“阅读欣赏”《蚂蚁壮歌》。

  1、自由读短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什么。

  短文写了一群蚂蚁在火海中逃生的故事。一群蚂蚁在大伙包围的情况下,沉着、坚定而又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求得种族生存。

  3、老师小结。

  小小的`蚂蚁,在人类往往也要色变的火灾面前,竟能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蚂蚁壮歌

  火舌肆虐、蚂蚁被困、扭成一团、滚进河流

  谱写生命壮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蚂蚁壮歌》,你一定会被小蚂蚁特殊的生存本领深深感动。当你走进动物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动物们有的有独特的习性,有的顽皮逗乐,有的还通人性,能与人友好相处。你是否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看谁讲的故事最有趣。最能吸引人。

  二、口语交际指导。

  1、明确交际内容。

  把自己所了解和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交际要求。

  (1)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力求生动真切,符合动物的的习性特点。

  (2)重点要把故事内容说完整,语句要通顺。

  (3)要说普通话。

  三、导入谈话。

  刚才我们都讲了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把它写出来,贴在校园文化宣传栏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讲的动物故事。

  四、文题分析。

  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写动物故事,可以写动物们独特的习性,也可以写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也可以写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还可以写自己怎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等等。总之,写的内容很多,题材广泛。

  五、写作指导。

  1、确定写什么动物、什么事。

  2、精心组织材料,选择最能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与别的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

  3、写之前,可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

  4、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5、写完后读给别人听一听,看一看别人能不那个提出修改意见,若能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

  六、开始写作。

  七、总结。

  第三课时

  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钩”、“横折弯”。

  1、老师点播:毛笔字中“横钩”的写法分为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顿笔,收笔是回、钩。“横折弯”的写法也有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折笔,收笔是竖弯。

  2、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钩:先斜向下重按,再回峰转向左,最后斜向左下出钩。横部同横法,但右段可稍轻,钩部与竖钩写法相似。

  横折弯:先向右下稍用力按下,然后略提笔向右运行。到写完横时再顿笔写成竖弯的笔画。

  二、指导

  在米字格中写“横钩”、“横折弯”。

  1、在课本上描红。

  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横钩”、“横折弯”。

  3、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空”、“家”、“段”、“般”。

  三、展示写字成果。

  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

  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优秀作业栏”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叠词和反义词,并能正确运用。

  2.积累名人名言,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重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乐学善思办法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又到了检测大家对这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的时候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2.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

  1.练

  叠词训练。生自由做,指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指导。

  填反义词。同桌合作填,指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2)引导学生感受名人名言的`意思。

  (3)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学生知道哪天是国际盲人节。

  4.大家一起来。

  (1)指生说自己搜集的小笑话。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内容

  1.根据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城” “经” “怀” 。

  4.知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 。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丰台实验小学’学习,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呀?细心的孩子快来观察观察这个教室和我们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教室真大:这么大的教室,我们就要大声发言,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说的话。

  老师真多: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多高兴呀!快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项作业,让你们去搜集带“风”字的四字词语,(板书:风)你们找到了吗?快打开采蜜集和同学交流交流。

  一、导入 (目标:训练学生语言,引出核心问题。)

  1.你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带“风”的四字词语,老师还给了你们一项任务,让你们去观察风,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刮风的时候外边什么样?风给了你什么感觉吗?

  2.微风习习,我们外出的时候会感到很舒服,如果狂风卷着黄沙吹来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能告诉我这样的风给了你什么感觉吗?

  (这样的风沙天气真是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 当时我们是不是都盼着大风快停下来,在我们的盼望中风真的停下来,它睡着了。(师板书课题:风睡着了边写边说:看这个“睡”字多有趣,左边是个“目”,右边是个“垂”眼睛垂下来就像是睡着了。)读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谁怎么了?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可能回答:风怎么会睡觉呢?

  是谁让风睡着了?

  风为什么睡着了?(这是个值得我们一起去研究思考的问题。画问号)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

  你们真爱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在哪儿呢?

  (生答:课文里。)说对了!只要你爱动脑筋、会思考,把课文内容读明白了,就一定能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轻轻打开书108页。

  二、初读课文

  1.要想把课文内容读明白,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课文读正确呀!轻声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着音节多读几遍。

  2.我发现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一些生字、新词给读书带来了困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出示词语:城市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我们生活在这么干净整洁的城市多幸福呀!多自豪呀!再读读这个词。

  (2)出示词语:草原你们去过草原吗? (生大都没去过,如果说去过就请说说草原什么样。)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

  A 边看图边解说配乐师:看,草原到了。草原上空气是那样的清新,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草原上有一碧千里的青草,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羊群在清亮的湖水旁悠闲地吃着青草,马儿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你看到这广阔无边的草原想说些什么?(认真倾听,提示学生把话说完整、清楚。)

  B 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几个描写草原的词组,咱们来读一读吧!

  词语积累:一碧千里的草原 五颜六色的野花清亮的湖水奔跑的骏马

  指名读, 指导读好词语:

  自己试着把这几个词组背一背、记一记 。

  (课下请你把这几个词组抄在我们的采蜜集里,以后你在说话写话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好词就更好了。)

  (目标:积累好词句,训练语感。)

  (3)野花和小草不仅美丽,还能散发阵阵清香。出示词语:清香

  清香是一种淡淡的香味,指名读,

  (评价:清香的味道让人闻起来多舒服呀!

  读得轻柔些,让我们仿佛闻到花草的清香。)

  阵阵清香扑鼻,我们都陶醉了,带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个词。

  (4)出示词语:带走经过每天上学,从你家到学校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 评价:你说得真清楚。如果说不好,师:别着急,今天回家的时候你可以边走边留心记一记。)看来经过就是路过的意思。

  这几个词藏在一个句子里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要想读好长句子还要注意停顿,看! 有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注意了停顿听起来好听多了。

  (目标:教给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5)文中还有一些词语不好读,老师给它们注了音,你们试着读一读。

  奔跑 吼叫 卷起 瞧继续 呼呼直喘 逞强 淘气怀抱

  催眠曲

  A 自由读。

  B 如果打乱顺序还认识吗?老师指,你们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相机处理:你什么时候会呼呼直喘?呼呼直喘什么样呀?(学一学)跑得飞快的时候就会向你们这样累得呼呼直喘。 找一找,在这些词里哪个词说的是跑得特别快,就像飞一样。(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师指“吼叫”一词,吼叫就是说声音特别大。

  师指“逞强”时强调读音:“逞”字的读音要注意,一起拼一拼。

  C 找一找在这些词中还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其它的词语你都明白了吗?)

  如果学生说“逞强”一词,师引导:

  ① “逞强”在课文的哪句话里,快找一找。

  ②生读句子。你们能结合这句话来理解“逞强”的意思吗?

  ③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风根本就不能从草原吹走黄沙可风还偏要使劲地吹,这就是“逞强”。(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语就感觉简单多了。)

  如果学生说“催眠曲” ,师引导:你每天睡觉的时候妈妈给你轻轻哼唱的歌曲就是“催眠曲”。

  如果学生说“怀抱”,师引导:学一学妈妈抱你的时候什么动作。“怀抱”就是像妈妈这样把你抱在温暖的怀里。

  如果学生说“继续”,师引导:你能用“继续”说句话吗?(继续就是没有停下来。)

  如果学生说“卷起”,师引导:“卷起”在文中的'哪句话里,快找一找。在这句话中“卷起”是什么意思? (吹起)

  如果学生说:“淘气”,师引导:淘气就是很调皮。

  D 这些词语如果去掉拼音读还认识吗?

  小火车带读。希望你们在读的时候不仅把词语读准确,还要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当。)

  (6)老师还有一个长句子呢,你们能读好吗?用我们刚才说的读长句子的方法读读这句话。

  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

  这次大家都注意了读长句子要停顿,果然好听多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一起轻轻地读读这句话,再读得慢一点!

  3.再读课文

  字词你们都读准确了,把它们再送回课文中去,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连贯吗?两个同学配合读,当小老师互相认真地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帮助同学纠正过来。

  三、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

  课文你们读通顺吗?不过要想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只把字音读准确了,课文读通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认真读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说的充分些!!)

  生可能回答:风要破坏环境,先来到草原,没带走黄沙,又来到树林,在树林睡着了。

  草原对风说了什么,树林对风说了什么。

  多种树可以阻挡风沙?

  风先来到草原,又去了树林。

  (评价:你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边读边想,有自己的理解。

  你读懂了这句话也就解决了同学提出“风是在哪儿睡着的?”这个问题。认真读书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真棒!)

  2.狂风呼啸而来,在狂风面前,草原和树林对它说了什么,在文中找出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并把找到的句子画下来。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你们找到的是这几句话吗? 读书很认真!

  风啊,瞧你跑得那么急,累得呼呼直喘。别再逞强了,我不会让你卷走黄沙的

  风啊,瞧你跑得那么急,累得直喘。别再淘气了,在我这儿休息休息吧。

  如果你们就是“草原”和“树林”,风奔跑着,吼叫着来了,你们害怕吗?

  3.指导读好“草原”说的话。

  (1) 草原,你们是怎么对风说的呢?快对风说一说。

  (2) 指名读

  A生读得好评价:我听出来了风想从草原这儿卷走黄沙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是在逞强 或你为什么这么读?

  B生读不出语气时指导: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草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草野花,而且它们根根相连,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就像同学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孩子们快站起来!)草原上的一棵棵小草、一朵朵野花就像你们现在这样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风沙。再大的风草原也不怕!

语文教案 篇5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用“非……不可……”和“果然”造句。

  4.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清课文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哪位同学知道“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首领各是谁?

  (“三国”是魏、蜀、吴。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魏是曹操;蜀是刘备;吴是孙权。)

  “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进一步夺取长江下游孙权的地盘。当时曹、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强大的曹军,孙权联合没有地盘的刘备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与曹军交战。课文讲的就是这次战役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这一战局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成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赤壁”这个地方在哪里?交战双方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打仗?结果怎么样?)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找一找课文中是谁和谁在打仗。

  带着问题听录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率领的80万大军和周瑜的3万兵士作战。)

  周瑜是孙权的部下,东吴军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在赤壁这个地方被周瑜率领的东吴军打败。“赤壁之战”写的就是这件事。作战双方力量悬殊那么大,曹军为什么会败呢?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辨字组词

  指导学生讨论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义,然后组词。例如:“渡”字的部首是“氵”,说明这个字与水有关系,它的字音是右半部分的字音“度”,这个字的意思是:从这一岸到那一岸。用这个字组词可以是(渡口)(渡船)(渡过)(渡江)等。

  率——(率领)(轻率)(率兵)(表率)

  遣——(派遣)(消遣)(调兵遣将)

  驻——(驻地)(驻军)(驻扎)(驻守)

  隔——(隔离)(隔断)(隔开)(隔热)

  策——(计策)(对策)(策略)(决策)

  降——(投降)(降伏)(降龙伏虎)

  盔——(头盔)(盔甲)(丢盔弃甲)

  混——(混合)(混乱)(混成一片)

  仗——(打仗)(雪仗)(胜仗)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抵挡:抵抗的意思。

  相持:各不相让。

  自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计策:对付某种情势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定睛:集中视线。

  波浪滔天:形容水面上波浪极大。滔,漫、充满。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调,调动。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应,应付。

  丢盔弃甲:形容打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缆绳:拴船用的粗绳子。

  号称:名义上是。本课的意思曹军说是80万,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多。

  相持:双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幔子: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等。挂在屋内的帐幕。

  鼓声震天:古时候打仗,擂鼓表示进攻。这里形容鼓声非常大。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

  课文主要记述了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为兵士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军营,曹操大败而逃。

  这篇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但又不能死套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固定模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做具体的分析。课文在起因之后,经过之前,这一部分是战前的准备,应该单独画为一段。经过和结果同属火攻一仗的全过程,不能分开。按照这样的分析,本课应该是这样的顺序:①战争的起因,②战前的准备,③作战经过和结果。因此课文应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这是赤壁之战的起因。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讲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用铁索把船连起来练兵。黄盖根据这些情况,向周瑜献计用火攻打败曹军。这是双方的战斗准备。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讲黄盖假意投降,驾火船烧曹营,大败曹军。这是火攻一仗的全过程。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火攻是怎样进行的。

  (三)结合上下文理解“非……不……”和“果然”,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火攻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赤壁,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的80万军队,原因是什么呢?

  停顿几分钟,使学生快速思考并认定这的确是个问题。

  哪位同学知道“赤壁”在哪儿?作战双方是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赤壁”位于现在湖北武昌市,长江边上。作战双方是曹操和周瑜。)

  (板书:赤壁曹操周瑜)

  曹操和周瑜为什么要打仗,周瑜又是怎样取胜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作者在这一段具体介绍了战斗发生的时间——东汉末年;地点——赤壁;交战的双方——曹操和东吴的周瑜;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曹操在长江北岸,周瑜的兵在长江南岸。这次战事的目的是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看出曹操是这次战争的发动者,周瑜“调兵遣将”是为了抵抗曹军。)

  很明显,战争发生的原因是曹操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从道义上讲是不正义的,但是他们人员众多,来势凶猛。周瑜也毫不畏惧,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这场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我们继续往下看。

  (板书:南北隔江相对)

  (三)学习第二段。

  找同学分自然段读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难以适应的环境,曹操是怎么做的?

  (曹操命令士兵把船一条条用铁索连起来。)

  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别的办法吗?

  (因为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这次作战“非坐船不可”,可是他们不习惯船上的生活,所以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曹军必须坐船?(“非坐船不可。)

  “非……不可……”是什么意思?谁能结合实际生活造一个句子,说明你理解了。

  (“非……不可……”是必须这样做的意思。生活中也经常能用到这样的句式。如这人病重,非住院不可。)

  由此可以看出,曹军已经为作战做好了准备,把所有的船连成了一个平地。同学们,大家讨论讨论曹操这个办法怎么样?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曹军潜在的危机,在此为学生理解黄盖的计谋作了铺垫。使一个教学上的难点很快就解决了。

  (这个办法不好,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船成为了一体,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一条船都跑不了,就会全军覆灭。)

  真聪明。可是曹操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相反周瑜军中的黄盖却注意到了,还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黄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第3自然段主要是黄盖的一段话一共有三句,分析了作战双方的利与弊,以及在战斗中取胜的计谋。

  (黄盖认为①敌我力量悬殊很大,因为曹军号称80万人,周瑜才有3万兵士。②长期相持没有好处。因为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长期相持,对兵力弱的一方不利。③曹军船体相连难以分散。针对这些情况,黄盖向周瑜提出用火攻的计策。)

  怎么理解“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呢?

  (可以看得出周瑜同意这个办法,只是具体怎么做“还得有个计策”。说明周瑜很谨慎,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最终采纳了火攻。)

  (板书:火攻)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写出计策的具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请同学再读第二段,教师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可具体讲解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文在这里不写出计策的具体内容是因为下文实际上是这一计策实施的描述。这样写既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重复,从而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引人入胜。

  教师简单小结这一段,并引出下一段。

  要战胜对方,就得知己知彼。周瑜一方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决定用火攻。火攻这一计策到底是怎样实施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因为故事性比较强,教学时最好以一个或几个大问题为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按顺序说一说。

  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留出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并根据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并思考这样的问题:火攻分为哪几步实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

  课文分四步来写火攻:①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投降的理由是“周瑜自不量力”,肯定失败,并表示带兵士和粮草投奔曹军。这个理由正合曹操以人多自居必然胜利的心理,所以曹操信以为真。②火攻选择在刮东南风的天气里,船上装满引火的东西,趁着东南风驶向曹营。因为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样就使得“火攻”在东南风的帮助下得以很好的实施。③黄盖在船接近曹营时,叫人点火,火船冲进曹营,致使曹操的战船一下子都烧了起来,火又窜上岸,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这样近距离点火使曹军措手不及。④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从华容道逃跑。“鼓声震天”说明周瑜一方士气大振,火攻大胜。“丢盔弃甲”形象地描述了曹军大败时狼狈逃跑的样子。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正确指导,并注意从每一步的内容中,概括出主要词语进行板书。

  (板书:诈降

  东南风

  点火

  追杀

  逃跑)

  由此可以看出,“火攻”分四步进行。让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四步写在投影片上,然后在投影机上进行展示和评比。

  “果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怎么运用。

  (“果然”的意思是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课文中的“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这说明曹操正想着或正等着什么,结果发生的事实正合他意。但他没有想到这些船不是来投降,而是来烧他们的。

  果然——天阴得很厚,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小雨。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火攻”就会理解深刻,记忆清楚。紧接着师生共同研究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拥有80万人,力量悬殊很大。可是周瑜的兵士善于水战;恰好有东南风;又因为曹军来犯,周瑜带领兵将奋起抗击,属于正义事业。所以周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又加上有黄盖的计策,扬长避短,使这样一次力量对比极大的战事,以少胜多,东吴取得了胜利。

  (板书:原因:天时

  地利

  人和

  结果:以少胜多)

  (五)总结板书,概括中心思想。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东吴3万人打败曹操80万大军。这一结果是曹操难以预料的,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板书做一个“战后分析”,探讨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东吴大胜,曹军大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一结果说明“火攻”是正确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火攻”计策的出台是很随意的吗?

  (“火攻”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自于战前东吴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东吴军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他们扬长避短攻击曹军的弱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曹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仗着兵多将广,骄傲轻敌,还采取了错误的铁索连船的措施,轻信了黄盖的假降,致使80万大军狼狈逃窜。)

  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说明无论要做成什么事,都要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六)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题1、2、3。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精选]语文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