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学习驮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品质,领会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难点 :体会本文精练巧妙的语言、遣词造句的准确。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怒江大峡谷图片:
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xx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重要代表作家,编剧。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描写日常生活或普通人物为主,展现鲜明生动的世俗社会众生相,语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篇幅都比较短小,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全书共四辑,分别为《遍地风流》《彼时正年轻》《杂色》《其他》。《溜索》是其中的代表作,位列第一辑第二篇。
四、文题解读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文题“溜索”,点明了本文的中心事件——马帮的一次溜索经历,简洁明了。
五、知识链接——《棋王》、寻根小说
《棋王》:《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被视为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小说讲述了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寻根小说:20世纪80年代,在小说和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一股“寻根热”,寻根小说正是这种社会文化风气的产物。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出发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磕碰(kē) 滇西(diān) 蓦地(mò)
拐弯(guǎi) 锱铢(zī zhū) 一缕(lǚ)
拽起(zhuài) ?咧嘴?(liě) 战战兢兢(jīng)
唿哨(shào) 脑髓(suǐ) 黏汗(nián)
包扎(zā) 盘桓 (huá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盘桓:徘徊;逗留。
顷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一会儿。
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飘飘悠悠:指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七、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9):写溜索前的经历。渲染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突出首领的沉着冷静。
第二部分(10-21):写马帮全员溜索的过程。汉子、牛们、“我”、首领溜索各有特点,突出首领的沉着冷静。
第三部分(22-25):写溜索后,牛马、首领、汉子、“我”各自的表现。
八、全文分析
1、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
解析:开篇单刀直入,悬念迭起。“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劈头而来,起笔突兀,并未说明是什么样的声音,让人们充满了疑惑。接着,通过描写首领的表现、马的“迟疑”和牛们的“慢下来”,营造了一种即将有大事发生的气氛,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2、文章第3段“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两句中两个“懒懒”的意思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解析:同中有异。
相同点:两个“懒懒”都有“慢慢地,不当一回事”的意思。
不同点:第一个“懒懒”表现了“我”的懵懵懂懂,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临近;第二个“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畏艰难险阻。
3、简要赏析文章第4段文字。
解析:第4段文字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如“山不高,口极狭”以下大惑”“抽一口气”语言干净、洗练,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4、赏析文章第5段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析:化静为动。“绝壁”本静止不动,这里却写它“飞快垂下去”,作者赋予“绝壁”动态感,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们的胆怯做了铺垫。
5、文章第9段直接写“索”,有什么作用?
解析:直接写“索”,“千钩之力”与“锱铢之力”、“动弹不得”与“山倾”“索崩”,形成对比,既写出了“索”的牢固有力,又给人一种紧张危险的感觉,为下文写马帮溜索过江做铺垫。
6、赏析文章第10段“嗖的一下小过去”中“小”的表达效果。
解析:第10段中,“小”字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经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7、文章第15、16段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解析:牛们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哀哀地叫着”、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们惊恐失态之状,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后文“我”的战战兢兢互相衬托,反衬了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8、第18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惊险?
解析:“聋了一般”“僵着脖颈盯住天”“又透远得欲呕”“手划出血来”“撕得钻心一疼”“血溅到唇上、鼻子上”等词句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惊险。
9、第24段第三次写鹰,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三次写鹰,表现了鹰的无畏勇猛。文中多次写鹰,既是张扬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对雄奇、崇高进行赞美,又是隐喻人应该像鹰那样飞翔,勇敢地接受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10、文中首尾对“雷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开头渲染了溜索前的紧张气氛,结尾从侧面表现了怒江波涛汹涌的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1、领队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领队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解析: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赏析:“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赏析: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赏析: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赏析:领队打着尖细的忽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九、合作探究
1、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的作用。
解析:
(1)用“我”的视角来写,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2)以“我”的视角,见证了马帮汉子们在首领带领下英勇溜索的全过程;
(3)“我”在溜索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2、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勇于接受挑战,并能最终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他人;(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一样飞翔、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而不应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首领的对比,表明人要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1)写骏马、雄鹰、高山峡谷,体现了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写首领、汉子们,体现了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写牛的恐惧、发抖,体现了对平庸、畏难的厌弃和鄙视。(4)本文所描写的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3、作者是如何表现怒江峡谷之险的?
解析:(1)多角度正面描写。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不时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幽深、高峻、险恶的特点。
(2)侧面烘托。通过“我”远眺时感受到“一派森气”,俯望时“蓦地心中一颤”,以及写牛过溜索前后的惊恐失态,烘托出峡谷的险恶。
十、本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写出了作者对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和赞叹,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气定神闲的姿态。
十一、文本特色
1、语言简练,精妙传神。
人物语言很少,却形象传神。如“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极为简洁的对白,汉子们的默契,尽在不言中。再如,“首领……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每次对话惜字如金,又鲜明地突出了马帮汉子彪悍而木讷的性格特点。
2、对比、映衬。
如写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我”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首领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
第15段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这段描写逼真地刻画出牛溜索前和溜索中惊恐失态的样子,烘托出峡谷的险恶和溜索时的极度恐惧。对牛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也反衬了首领及汉子们的沉着冷静、勇敢无畏。
十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拨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一条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由于地势、气候等原因,藏民以牛羊肉、奶类、酥油等高热量食物为主食,这些高脂肪的食物需要茶叶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在人体内分解,但藏区不产茶,邻近的云南则有良茶。而在中原地区,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因此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对古代的地域和民族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
课后训练
下面对《溜索》的理解和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词化的“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3-3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通用18篇)07-13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02-2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5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1-13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3-2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