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时间:2024-05-09 18:47:40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一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实物投影仪一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活动流程图:

  以变魔术的形式

  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水不见了)并探索原因

  实验、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容易吸水

  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

  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 × √ √ ×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 × × × √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之所以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师生都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不见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还有些值得教师反思的地方,如:幼儿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图表的形式交流实验结果。教师的设想是以变魔术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于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你用的什么材料变魔术,它能帮你把水变不见了吗”?并在记录图表时将能变魔术(即容易吸水)的物品设置为√来表示;将不能变魔术(即不容易吸水)的物品设置为×来表示。然而幼儿的表达方式是很直接的,在实验中看到能倒出水来,第一反应是用点头来表示,点头即表示√,看到不能倒出水来,就用摇头来表示,摇头即表示×,幼儿的表达与教师提问中预设的答案(能变魔术即不能倒出水来用√来表示)刚好相反。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相信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实物,他们还不能将自己看到的事实与教师的提问联系在一起,因此幼儿就用自己的问题问自己,他们正确的回答了自己的提问。如果教师在活动中能以幼儿的视角直接提出问题,那么幼儿就能对实验中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判断。看来在设计活动中过多的注重情景的创设反而会干扰幼儿判断、分辨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可逆转性,多以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来表现实验的结果,才能使幼儿更快地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2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3

  教材和幼儿

行为基础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操作型的探究事物现象的科学活动,属于物质科学活动范畴。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中班的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玩水经验,本次活动借助材料的吸水性,以变魔术游戏贯穿整个活动,紧紧围绕“水不见了!”“水去哪了?”等递进支架展开,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记录等方法,找到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学会迁移,寻找生活中更多可以吸水的东西。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间有些材料可以吸水是水变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大胆与同伴交流;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玩水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有:棉花、餐巾纸、透明塑料纸等能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的材料若干;辅助材料有:与幼儿数量匹配的八宝粥罐子子、杯子,每组一盆水;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具:

  1、同等幼儿材料一份;

  2、生活中的吸水材料课件一份

  3、展示板一块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幼儿行为

  指导要点

  效果、建议

  一、游戏“变魔术”导入,引发幼儿对水变不见了现象的关注

 1、魔术“变变变”,引发好奇

  教师演示:这里有一个罐子,现在我从盖子上的小洞里往里面倒水。

  教师提问:“如果我将罐子倒过来,水会从洞口流出来吗?”

  现在我要给大家变个魔术,我要把刚刚倒进去的水变不见。

  教师提问:“小朋友,水变不见了吗?”

  2、个别演示,找到答案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吗?揭晓答案啦!我需要一位小助手,幼儿打开这个“魔力瓶”,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水变不见了。

  教师提问:水变不见了和这块毛巾有关系吗?说说你的想法:幼儿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水跑到毛巾里面,就给毛巾吸掉了,所以水变不见了。

  二、动手制作“神秘瓶”,尝试让水变不见。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个这样的魔力瓶,让水变不见吗?

  过渡语:现在我们来亲手制作一个魔力瓶,看看哪种材料可以让倒进瓶子里的水变不见。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倾听

  老师在这里有一点小提示:请大家看下我们的操作区,今天我们分成6组进行小实验,每组有3位小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操作材料有哪些?(毛巾、棉花、餐巾纸、塑料纸、)这些材料可以让水变不见吗?

  请你们每种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边实验边记录你的结果,现在就请大家分组制作自己的`魔力瓶,让倒进去的水变不见。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提问1:孩子们,你的魔力瓶制作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

  提问2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今天这些材料都可以吸水,让水变不见吗?

  结合记录表分享实验过程。

  三、活动延伸,了解生活中吸水物品

  过渡语: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吸水,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呢?

  活动结束:

  那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桌子,我想你们一定有办法让上面的水变不见,对吗?我们一起来吧。

  幼儿猜测“会”的可能性较大

  观看魔术

  惊奇、想去探究、猜测

  找到里面藏有毛巾。

  幼儿大胆猜测:水给毛巾吸掉了。

  水跑到毛巾里面就不见了。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揭开盖子、找出原因。

  湿的,水吸掉了。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讲述生活中吸水的东西。

  观看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魔术表演成功,真了不起!夸夸我!我真棒!

  指导幼儿清楚水被毛巾吸掉了。

  教师关注孩子在实验过程中是否主动尝试每种材料;是否能让水变不见。如有困难,能否主动调整

  幼儿是否能及时记录结果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精选6篇)07-11

《水不见了》中班教案03-27

中班科学《水》教案03-30

中班科学活动《不怕水的纸船》教案反思10-28

中班科学:水和油_中班教案06-21

什么不见了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0-11

《油和水》中班科学教案01-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21

科学活动颜色教案中班10-04

中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