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5 11:11:5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3、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第5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填一填

  1、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

  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2、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二、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活动三: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活动四: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五、活动五:拓展练习

  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八

  平均分 被除数 ÷除数 = 商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借助实物的操作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法学法:

  “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小卡片,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课件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乘法规律。

  1、(出示课件:七巧板)你们认识它吗?这是古时候的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我们来一起摆一摆,玩一玩,好吗?(大屏幕演示)

  2、怎么样?好看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

  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我们知道,摆一个七巧板要用七片图形,摆2个图案呢,要用多少片?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加法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列乘法算式。)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小组

  思考讨论,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的表格里。(生填)

  3、(出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指名一生答)

  生:2个图案用了14块七巧板……

  4、我们在算的时候,每次都是加几?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几个7,2个7相加和是多少?3个7相加呢?那28是几个7相加?35是几个7相加?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齐说)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编制口诀。

  1、小组根据以前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编出7的乘法口诀。

  抽生回答编制口诀情况。师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一七得七)师生一起说 “一七”表示什么意思?“得七”呢?

  2、学生回答每句口诀的意思。

  3、思考交流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咱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四、探究分析,感悟口诀,发现规律,深化记忆。

  1、发现规律了吗?小组先互相说说看。

  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2、读口诀,尝试背诵,讨论交流记忆方法。

  在刚才记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记?为什么?

  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口诀不太好记呢?谁有办法来记住这句口诀?

  3、试背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我说后半句,你们说前半句。

  4、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计算。根据一七得七这句口诀,我们可以算哪两道乘法算式呢?那根据其他几句口诀,又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呢?

  老师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放了一些算式卡片,请把这些算式和相对应的口诀放在一起。

  在算7×3的时候我们想哪句口诀?算5×7呢?7×2?7×7?7×7?7×3?6×7?

  五、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呢?(学生举例)

  2、一个星期有几天啊?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诀?4个星期呢? 6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7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

  3、一只七星瓢虫的背上有几个黑点?(出示七星瓢虫课件)5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2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7的乘法口诀以后,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事物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一些有关7的一些新发现。希望同学们多找些与7相关的新发现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七、作业布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能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通过自主探究,深化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4、培养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出“长方形”

  (1)(出示长方体模型)看,它是谁?

  (2)(从长方体上取下一个面贴在黑板上),问:这个图形叫什么?

  板书:长方形

  2、引出“对边”

  1)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学生拍手表扬)

  2)刚才小朋友们在拍手时,有没有这样拍的?那有没有这样拍的?

  3)拍手时,我们的掌心一定要?(师示范掌心相对的动作)

  4)长方形中哪些边 也是相对的?(学生边说,师边用彩色粉笔描出长方形的对边)

  5)我们把相对的两条边称为对边。(让 全班一起读:对边) 板书:对边

  6)问:长方形中有几组对边?分别是哪两组?

  3、引出“邻边”

  那刚才有没有这样拍手的?我们发现这两只手的掌心不是相对的,而是像邻居。在长方形 中相邻的两条边称为邻边。

  板书:邻边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出示部分课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由于学 生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 从“体”引出“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知道“面”在“体”上。】

  二、探究长方形

  1、了解“特征”

  1)那什么是特征呢?我们来看两张图片。(出示2张赵本山的漫画像)问:他是谁?

  2)(出示赵本山与其他人的合影)问:这张图片上哪个是赵本山?(……)我们认一个人是看他的特征,那认识一个几何图形呢?(也是看特征)

  3)(课件出示长方形)那长方形我们该从哪个角度来研究它的特征呢?(学生自由说)

  引导学生说出:角、边

  板书:角 边

  4)那我们先研究长方形的什么呢?(学生说)

  2、探究角的特点

  1)(课件出示长方形的角)我们先来观察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都是直角

  2)(指着板书)问:这个是结论吗?这只是我们观察出来的.,到底对不对呢,还有些疑问。

  板书:

  3)拿出长方形纸片,动手验证。

  A、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B、交流结果。(实物投影)

  用三角尺的直角量4个角(请一位学生演示)问:量了几次?板书:量

  C、要求学生在长方形纸片上标上直角符号

  4)小结:通过量,我们验证了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现在还有疑问吗?那这个问号就?(擦?)

  3、探究边的特点

  (1)(指着板书)问: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长方形的?(边)

  观察长方形的边,说说你的发现?(那对边呢?你发现什么?)

  板书:对边相等

  (2)这个是我们猜测出来的,到底对不对呢?板书:?我们要验证一下。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结果。

  A、直尺度量

  B、对折(请一位学生演示,全班一起跟着折,问:对折后发现这组对边?

  对折后还发现这4个角都相等,只要量1次就可得到4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折

  C、平移(师演示用一柞平移,引出:这种方法叫平移,再电脑演示平移)

  板书:平移

  (3)小结:我们用量、折、平移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那问号就?(擦?)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特征,再动手验证,初步渗透“猜测-验证”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 不断地体验中感悟出长方形的特征。】

  三、探究正方形

  1、正方形的认识

  (1)师过渡:刚才学了新知识,接下来我们就轻松一下。(出示一张超级变变变的图片)问:这个节目看过吗?是什么节目啊?

  (2)今天我们的新朋友长方形也想来变变变,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好它是怎么变的。(课件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第一次“变”后,问:什么变了?那对边还相等吗?还有什么也没变?那这个图形还是?

  板书:对边相等(贴)

  板书:都是直角(贴)

  第二次“变”后,问:这次什么变了?那对边还相等吗?还是长方形吗?

  第三次“变”成一个正方形,问:什么变了?

  这个图形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特征

  (1)那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板书:4条边都相等

  (2)这是大家观察出来的,它们真的都相等吗?(师边说边打问号)板书:?还需要我们来验证,拿出正方形纸片,请小朋友们验证。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结果。

  A 、直尺度量

  B、折(请一位学生演示)(引导学生:边对边对折只能验证它的对边相等,那它和它的邻居呢?)

  C、电脑演示对折再对折

  小巧也有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全班一起折,师边折边说过程)

  小巧的办法真不错,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擦?)

  (3)小结:通过量、折,我们验证了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正方形

  4、补充课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板书: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长方 形变变变”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特征有个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因为学生已有了探索长方形边和角特征的经验,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椭圆)问:如果这个椭圆代表长方形,(手拿正方形的椭圆)那正方形和它是什么关系呢?

  请一位学生上前摆

  2、(师把正方形的椭圆移部分到长方形椭圆的外面)

  问:如果我这么摆,可以吗?为什么?(你能画个图吗?)

  这样摆表示:有的正方形是长方形,有的正方形不是长方形。

  3、

  这样行吗?

  4、板书:

  小结: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和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通过三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五、 巩固练习

  小朋友讲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把图形的编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练习纸)

  长方形:

  正方形:

  问:(2)为什么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

  那(4)号?

  2、猜一猜:(课件出示)(机动)

  (1)露出一个直角,问: 后面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再露出一个直角,问:会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等露出四条边后,问:这是?

  (2)露出两个直角,问:会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如果告诉你这条边长5厘米,它的对边长?(5厘米)

  如果告诉你这条边(前一条的邻边)也长5厘米,那这个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如果告诉你这条边(前一条的邻边)长8厘米,那这个是什么图形?(长 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边说,师边画表格)

  七、作业:

  向家长介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八、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授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练习。(出示图片)请你说说这是几个几。

  生:6个4等于24

  6个0等于0

  6个3等于18

  师:求几个几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连加算式进行计算。

  二、 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 师:看,游乐场里的划船项目,规定每只小船坐三个人。小胖他们陆续上船了。先划来了一只小船,几个3?

  生:1个3,等于3。

  师:又划来了一只小船,几个3?

  生:2个3

  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

  生:3+3=6

  师:几个3?

  生:6个3,3+3+3+3+3+3=18

  师:几个3?

  生:10个3, 3+3+3+3+3+3+3+3+3+3=30

  师:仔细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同数连加

  探究二

  师:10个3的连加算式已经很长了,如果再多写不下了怎么办?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算式。(板书)

  师:小熊猫问了,10个3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呢?

  生:10×3=30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在游乐场里学到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在游乐场里学习知识。

  生:10乘3等于30。

  师:比较一下乘法算式和连加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师: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式子就简便了

  三、 练习与巩固

  1、师:仔细观察画面,要求一共有多少把椅子,你需要从图中找到哪些信息?

  生: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把椅子?每叠有多少把椅子?

  师:请你根据你看到的信息,用加法和乘法来解决这道应用题。

  独立完成。

  1叠 1个4 4

  2叠 2个4 4+4=8

  3叠 3个4 4+4+4=12

  4叠 4个4 4+4+4+4=16

  生:加法算式:4+4+4+4+=16(把)

  乘法算式:4×4=20(把)

  4叠 4个4 4+4+4+4=16

  答:一共有16把椅子。

  师:要怎么确定乘法算式里的两个数呢?

  生:几个几就是几乘几!

  课件出示图)

  2、师:一共有几根火腿?

  请你根据给出信息,完成这道应用题。有 6个盘子,每个盘里4根火腿,一共有几根火腿?

  生:加法算式:4+4+4+4+4+4=24(根)

  乘法算式:6×4=24(根)或4×6=24(根)

  有 6个盘子,每个盘里4根火腿,一共有24根火腿。

  答:一共有24根火腿。

  师:你是根据什么写出乘法算式的?

  生:6个4,就是6乘4。

  指生说其他三副图:

  3个5=

  4个6=

  6个0 =

  6个2=

  2个6=

  4个3=

  3个4=

  3、师:我们玩了很多游乐项目,计算了人数。再看看还有什么项目求总数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生:划船

  6个3

  6×3=18(人)

  生:拿气球的小朋友

  4个5

  4×5=20(人)

  4、师:判断下列算式哪些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5+5

  7+7

  12-3-3-3-3

  2+2+2+2+4

  3+3+3+2+4

  生:(1)5+5+5+5+5+5=6×5

  (2)7+7=7×2

  师:其它的`为什么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生:同数相加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剩下的算式,有的是减法,有的数字不相同,所以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新朋友:乘法算式。

  有兴趣的小朋友请你课后思考:2+2+2+2+4,3+3+3+2+4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有几种改法?

  课后小结

  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知道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时也理解了几个几就是几乘几。

  课后习题

  五、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6页、第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页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七第10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4)练习七第11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三、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第3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 -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

  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

  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整理单元知识点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回忆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观察、思考、讨论中逐渐认识图形,总结数学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进而认识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102页第5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时间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知道时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时=60分,能准确地读出时间;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的实物钟面。

  师:这些实物钟面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你能读出它们吗?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实物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读出的时间是否一样。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回答问题。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里面又有几个相等的小格?

  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相等的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时等于多少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1时=60分。

  二、复习米和厘米 。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学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2.量、画线段。

  (1)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2)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时间的知识理解题意,采用互相讨论的方式写出时间或画出缺少的分针,教师给予评论。

  2.写出下面的时间。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没有?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6

二年级上册分糖果的数学教案09-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2-2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1-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5篇)01-2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15篇]05-25

幼儿园的大班上册数学教案09-2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2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12